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王朝对滇文化区域治理的历史经验与启示——基于考古文献所见
1
作者 刘西诺 陈大鹏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52-165,261,262,共16页
滇文化区域是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汉王朝通过册封与推广郡县制、传播中原农耕技术、推行货币经济、开通南方丝绸之路以及促进汉滇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成功将滇文化区域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在政治... 滇文化区域是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汉王朝通过册封与推广郡县制、传播中原农耕技术、推行货币经济、开通南方丝绸之路以及促进汉滇文化融合和中外文化交流,成功将滇文化区域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交融、民族良性互动等方面,汉朝的滇文化区域治理颇有建树,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为今天的边疆治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文献 汉王朝 滇文化区域 治理 经验启示
下载PDF
纱帽山滇文化墓地颅骨的人类学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曾雯 潘其风 +1 位作者 赵永生 朱泓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7,共11页
本文对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多项测量及非测量连续性性状观察。根据颅骨形态特征,纱帽山组古代居民应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并与东亚蒙古人种具有最多的一致性。通过与古代对比组对比发现,纱帽山组与时代较为接近的黄... 本文对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多项测量及非测量连续性性状观察。根据颅骨形态特征,纱帽山组古代居民应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并与东亚蒙古人种具有最多的一致性。通过与古代对比组对比发现,纱帽山组与时代较为接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瓦窑沟组关系最为密切,与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火烧沟组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测量形态 非测量连续性性状 体质人类学 滇文化
下载PDF
北方草原文化南渐研究——以滇文化为中心 被引量:6
3
作者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30,共13页
从青铜时代始,北方地区形成了众多特征各异又相互联系的游牧文化。由于游牧民族在北方地区长期大范围活动,使得北方各地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借鉴,出现了相当多的同类文化特征,并通过藏彝走廊等途径对云贵高原的青铜文化产生了强大的辐射... 从青铜时代始,北方地区形成了众多特征各异又相互联系的游牧文化。由于游牧民族在北方地区长期大范围活动,使得北方各地文化彼此影响、相互借鉴,出现了相当多的同类文化特征,并通过藏彝走廊等途径对云贵高原的青铜文化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力。滇文化中出现的大量北方草原文化因素,即是其向南辐射的结果,从中可见草原文化的旺盛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草原文化 南渐 滇文化
下载PDF
滇文化青铜器动物装饰的造型特征与艺术表现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敬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100-104,共5页
本文以战国秦汉时期云南的石寨山、李家山、羊甫头这三处滇文化墓地中出土青铜器为例,分别介绍了这些青铜器上动物造型装饰的种类与组合、形态与工艺。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和总结了这些动物造型的主要艺术特征以及古代滇人的艺术审美理念。
关键词 滇文化 青铜器动物装饰 造型特征 艺术表现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酋邦制度──云南滇文化中所见的实例 被引量:30
5
作者 童恩正 《中华文化论坛》 1994年第1期83-98,共16页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酋邦制度──云南滇文化中所见的实例童恩正最近40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发现有了很大的进展。仅就铜器时代而言,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出土的大量资料,为我们研究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初这一时期之内...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酋邦制度──云南滇文化中所见的实例童恩正最近40年以来,中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发现有了很大的进展。仅就铜器时代而言,在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出土的大量资料,为我们研究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初这一时期之内西南土著民族的社会历史,提供了极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酋邦 中国西南地区 滇文化 石寨山 中高原 云南省 省博物馆 部落社会 西南夷 奴隶社会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精英的生活状况及其报国途径——以迁滇文化精英为分析案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斯民 《学术探索》 2006年第6期100-106,共7页
文化精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水准和方向。考察不同时代文化精英们的生存状况及其理想追求,往往可以把握特定时代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脉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化精英们虽然生活颠沛流离、困苦异常,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 文化精英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水准和方向。考察不同时代文化精英们的生存状况及其理想追求,往往可以把握特定时代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脉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化精英们虽然生活颠沛流离、困苦异常,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他们仍利用一技之长为抗战救国做出种种努力,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后来新中国的崛起和世界科技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战时期文化精英们强烈的使命感、为改变祖国落后面貌而不懈努力的执著精神,对于促进当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鼓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滇文化精英 生活状况 报国途径
下载PDF
滇文化艺术的舞蹈意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坚 《云南学术探索》 1997年第6期78-82,共5页
滇文化艺术的舞蹈意象李坚云南这一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典型的高原山区地带,以各种不同的地域性和生存空间构成了众多不同的群体性民族,是我国古代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形成了今天的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成为全国少数... 滇文化艺术的舞蹈意象李坚云南这一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是典型的高原山区地带,以各种不同的地域性和生存空间构成了众多不同的群体性民族,是我国古代人类最早的栖息地,形成了今天的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他们相互交错居住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舞蹈表现 云南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社会 民族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 文化艺术遗产 艺术风格 民族民间歌舞
下载PDF
杨慎对滇文化的影响
8
作者 杨春梅 张全辉 《保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0-54,共5页
杨慎是滇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云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熏陶下,杨慎凭借着高深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思想情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文人知己、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砥砺,以其诗歌创作、授业解惑的实践活动,以其铮铮铁骨的人格作... 杨慎是滇文化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云南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熏陶下,杨慎凭借着高深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思想情感、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和文人知己、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砥砺,以其诗歌创作、授业解惑的实践活动,以其铮铮铁骨的人格作示范,对滇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慎 滇文化 影响
下载PDF
滇文化与北方地区文化及族群关系研究
9
作者 翟国强 《中国边疆学》 2013年第1期239-257,共19页
滇文化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位于云贵高原滇池区域的一支风格独特的考古学文化, 以数量众多、 特征鲜明的青铜器、 金器、 玉石器等闻名于世, 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一朵奇葩. 从文化特征来看, 既有源自云贵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 也有大量... 滇文化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位于云贵高原滇池区域的一支风格独特的考古学文化, 以数量众多、 特征鲜明的青铜器、 金器、 玉石器等闻名于世, 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一朵奇葩. 从文化特征来看, 既有源自云贵高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 也有大量来自周边地区, 如中原、 巴蜀、 岭南等文化的影响, 还有来自更为遥远的欧亚草原、 南亚, 甚至西亚地区的因素, 因此滇文化是杂糅了大量其他地区文化因素的一支复合型文化. 其中, 北方地区的文化因素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 使其显得与周边一些典型农耕民族的青铜文化差异较大, 呈现出独特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北方地区文化 族群
下载PDF
滇文化基本特征论纲
10
作者 张文勋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所称的“滇文化”是一个以地域名称命名的文化概念,而文中讨论的,实际上就是云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滇文化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文化;滇文化是以滇池和洱海区域为中心的多元地域立体文化;滇文化是以儒道佛文化为主干的... 本文所称的“滇文化”是一个以地域名称命名的文化概念,而文中讨论的,实际上就是云南文化的基本特征.本文认为:滇文化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文化;滇文化是以滇池和洱海区域为中心的多元地域立体文化;滇文化是以儒道佛文化为主干的多元综合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多元民族文化 多元地域立体文化 多元综合文化
下载PDF
宗教与滇文化──读《滇文化散论》
11
作者 牛军 《云南学术探索》 1995年第4期62-65,共4页
宗教与滇文化──读《滇文化散论》牛军云南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各种不同的文化在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因此只能以多元性来概括滇文化的整体特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点出发对云南民族文化进行分析考察。但是,把理... 宗教与滇文化──读《滇文化散论》牛军云南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各种不同的文化在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因此只能以多元性来概括滇文化的整体特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点出发对云南民族文化进行分析考察。但是,把理论建立在什么样的逻辑起点之上,则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民族宗教 中地区 原始宗教 云南民族文化 外来宗教 宗教意识 巫术 散论 文化系统
下载PDF
近年国外滇文化研究新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智基 《四川文物》 2007年第4期70-77,共8页
近年,学界提倡跨学科进行史前文化研究,应用不同的学科如社会考古学、人类学、统计学,性别理论等。在器物的研究中,主要进行文化交流方面的探索,如从铜鼓看滇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关系;从铜牌饰看其与北方草原文化的关系;从铜剑、戈、矛... 近年,学界提倡跨学科进行史前文化研究,应用不同的学科如社会考古学、人类学、统计学,性别理论等。在器物的研究中,主要进行文化交流方面的探索,如从铜鼓看滇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关系;从铜牌饰看其与北方草原文化的关系;从铜剑、戈、矛等看与其中原文化的关系等。另外,科学技术、新理论、社会考古学等也被应用到滇文化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东山文化 研究态势
下载PDF
滇文化中的贝和铜钱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志龙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文是有关滇文化的贝和铜钱的,主要讨论两问题:一个是滇文化大墓中的海贝,它的来源及其所起的作用。作者指出在东南亚大陆存在着一个商品交换的贸易网,印度在这个网络中起过重要作用。考古学证据表明了滇文化大墓中的海贝是当作财... 本文是有关滇文化的贝和铜钱的,主要讨论两问题:一个是滇文化大墓中的海贝,它的来源及其所起的作用。作者指出在东南亚大陆存在着一个商品交换的贸易网,印度在这个网络中起过重要作用。考古学证据表明了滇文化大墓中的海贝是当作财富来陪葬的,它不是日常商品交换的产物,它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海贝可能被一定的家族所控制,仅在贵族之间进行交换。铜钱,在滇社会中它不是日常交换的货币,也是当作特殊的财富,它反映了滇人与“中国内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石寨山 云南东部 东南亚 墓葬 商品交换 贸易 考古学证据 印度洋 铜钱
下载PDF
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与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学书 《中华文化论坛》 2001年第3期32-40,共9页
考古资料表明,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之间存在着大量 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因素。这些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因素,反映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民族习俗、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反映出三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 考古资料表明,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之间存在着大量 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因素。这些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因素,反映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 化、民族习俗、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反映出三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根据考古 发现结合文献记载.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的形成与西汉初年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南迁直 接相关,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是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的重要源头。滇国王族、滇西昆明夷 在族源上主要来源于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创造民族蚕丛氏蜀人——汉代冉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 滇文化 西青铜文化 关系
下载PDF
滇文化与民族区域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胜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9-55,共7页
在时下有关地方文化的概念中,为人们所常谈论的已有不少,如楚文化、秦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等等。1992年,辽宁教育出版社还专门推出一套“地方文化丛书”,大致包括了以上列举的几种主要地方文化类型。以巴蜀... 在时下有关地方文化的概念中,为人们所常谈论的已有不少,如楚文化、秦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三晋文化,等等。1992年,辽宁教育出版社还专门推出一套“地方文化丛书”,大致包括了以上列举的几种主要地方文化类型。以巴蜀文化而言,四川还专门组织过多次有关这方面的理论讨论会,深入探讨巴蜀文化的内涵和特质。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滇文化,也是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类型提出的,但它的内涵和特质却是与上述几种文化类型不同的。滇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的存在,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认识价值,而且还具有突出的现实的研究意义。人们不禁要问:滇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它的特点有哪些?这是提出滇文化这一概念时需要作出回答的。不仅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文化 滇文化 地方文化 民族文化 文化类型 中华民族 巴蜀文化 齐鲁文化 文化特征 地域文化
下载PDF
论滇文化中的横銎兵器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明华 《四川文物》 2004年第1期33-37,共5页
云南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物中 ,横銎兵器以其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备受重视 ,堪称是滇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本文对其类型、年代及发展、铸造及其使用诸方面作了探析。认为横銎兵器出现于春秋晚期 ,发达于战国、西汉初中期 ,消失于... 云南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物中 ,横銎兵器以其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而备受重视 ,堪称是滇青铜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本文对其类型、年代及发展、铸造及其使用诸方面作了探析。认为横銎兵器出现于春秋晚期 ,发达于战国、西汉初中期 ,消失于西汉末至东汉初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滇青铜文化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石寨山 考古发现 横銎兵器 青铜文化
下载PDF
论西汉中期以前滇文化中海贝的用途
17
作者 王东昕 段福和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8-13,共6页
在考古学研究中,就方法论而言,实物遗存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阐释考古遗存的意义和本质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云南省滇池地区以及滇西地区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等地发掘的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海贝。对于这些... 在考古学研究中,就方法论而言,实物遗存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于阐释考古遗存的意义和本质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云南省滇池地区以及滇西地区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等地发掘的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海贝。对于这些海贝的意义和本质,有学者认为是作为交换媒介而存在,甚至进一步得出了云南以海贝作货币始于春秋晚期的结论;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在唐代以前,考古出土的海贝并非是交换媒介,仅只是当地人生活中使用的装饰品。通过对这一时期出土海贝墓葬的时代、形制、空间分布范围、与其他形制墓葬的时空关系以及海贝与其他随葬品在出土墓葬中的位置关系做进一步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从考古遗物与遗物、遗物与遗迹以及遗迹与遗迹之间的空间关系结合民族志资料看,考古发掘出土的海贝既不是被用作交换媒介,也不是作为装饰品而存在。这些产自遥远的印度洋暖水区域的寰纹海贝,是由远距离贸易者带到云南,作为本地所无、来自远方的稀罕物件,成为当时该地区社会的极少数特权人物视作身份、地位和财富象征的珍藏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贝 滇文化 遗物 遗迹 空间关系
下载PDF
论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及其与滇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绍锦 《东南文化》 CSSCI 1995年第2期53-59,共7页
论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及其与滇文化的关系胡绍锦一绪论几年前,中国科技大学钱临照教授曾用现代实验方法对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青铜器进行过测定,发现妇好墓部分青铜器的矿料不是产自中原,而是来自云南某地。证明早在3200年前,云... 论金沙江流域青铜文化及其与滇文化的关系胡绍锦一绪论几年前,中国科技大学钱临照教授曾用现代实验方法对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青铜器进行过测定,发现妇好墓部分青铜器的矿料不是产自中原,而是来自云南某地。证明早在3200年前,云南的铜矿资源就已经被开发利用了。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流域 滇文化 青铜文化 石棺墓 云南文物 青铜器 竖穴土坑墓 发掘简报 西南夷 “邦墓”
下载PDF
描述与升华:揭示无穷之意蕴——《滇文化与民族审美》评介
19
作者 蔡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3-74,共2页
“滇文化”是个含义相当广泛而又含混的概念,早就听到过很多人这样称呼过,却从未见过有哪个人哪本书认真地对之进行阐释界说。近来拜读由张文勋教授任主编,施惟达副教授任副主编的《滇文化与民族审美》,顿觉得耳目一新,颇多收获。该书... “滇文化”是个含义相当广泛而又含混的概念,早就听到过很多人这样称呼过,却从未见过有哪个人哪本书认真地对之进行阐释界说。近来拜读由张文勋教授任主编,施惟达副教授任副主编的《滇文化与民族审美》,顿觉得耳目一新,颇多收获。该书是在对整个云南从古至今大量的文化及审美事象进行筛选审视、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滇文化”的理解和界说的,即所谓“滇文化”,“略等于今天云南省这块版图的红土高原上所创造、溶合的文化”。它位于祖国西南边陲,面积38.3万平方公里,从腊玛古猿、元谋猿人、西畴人、丽江人直至当今的人们在这块疆域上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云南省 文化 腊玛古猿 元谋猿人 云南民族 原始文化 原始性 文化类型 民族审美
下载PDF
重振滇文化——从文化大省到文化产业大省
20
作者 黄惠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32-38,共7页
本文认为,经济和文化是云南现代化的两根支柱,经济大省的建设与文化大省的建设密不可分,文化大省的逻辑走向应当是文化产业大省,这既与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相衔接,也与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相衔接;文章从滇文化定位、... 本文认为,经济和文化是云南现代化的两根支柱,经济大省的建设与文化大省的建设密不可分,文化大省的逻辑走向应当是文化产业大省,这既与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相衔接,也与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相衔接;文章从滇文化定位、滇文化特征、滇文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特征 结构 文化产业 云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