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舌和代谢组学评价不同等级滇红茶汤非挥发性差异组分
1
作者 谢佳灵 陈佳瑜 +3 位作者 袁海波 王立磊 杨艳芹 江用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368,共15页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汤品质以及划分茶叶等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明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茶汤差异的关键组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汤品质进行研究。... 茶汤滋味是评价茶汤品质以及划分茶叶等级的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明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茶汤差异的关键组分,本研究采用感官审评、电子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不同等级滇红工夫红茶汤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感官审评12个滇红茶汤可分为优质组、良好组、劣质组3组。电子舌分类结果与感官审评相一致,且电子舌对应不同滋味属性的传感器对3组茶汤的响应度各有不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其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共检出116个化合物,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26个,儿茶素类及其聚合物类15个,酚酸类16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类15个,黄酮(醇)及其糖苷类20个,生物碱类6个,有机酸类11个,糖类2个以及其它类5个。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3组滇红茶汤得到良好区分(R^(2)Y=0.985,Q^(2)=0.902)。此外,基于VIP>1.2和显著性P<0.05,共筛选出7个影响不同等级茶汤的关键差异性组分,即:精氨酸、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尿酸、脱落酸、烟酸、腺苷-5'-二磷酸。研究结果为不同等级的滇红茶汤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舌 代谢组学 滇红茶汤 非挥发性组分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滇红工夫茶汤综合感官品质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佳瑜 袁海波 +5 位作者 沈帅 邓余良 刘政权 谢佳灵 杨艳芹 江用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94-301,共8页
依据专家感官评价,将21个滇红工夫茶汤综合品质由好到差依次划分为甲、乙、丙三类,基于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得到112维的数据集用以表征茶汤综合品质。结果表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R^(2)_(Y)=0.937,Q^(2)=0.900... 依据专家感官评价,将21个滇红工夫茶汤综合品质由好到差依次划分为甲、乙、丙三类,基于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得到112维的数据集用以表征茶汤综合品质。结果表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R^(2)_(Y)=0.937,Q^(2)=0.900)可以实现3类茶汤的有效区分,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5筛选出S1(AHS)、S5(NMS)、B71和B32(橙花醇)、B27(月桂烯)、S4(CTS)、B29(柠檬烯)7个变量对分类起到重要作用。进一步,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实现了对茶汤综合品质得分的定量预测:前者绝对误差在1.86分之内,相对误差在2.06%以内;后者绝对误差在3.57分之内,相对误差在4.07%以内。结果表明,电子鼻、电子舌、电子眼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可以实现滇红工夫茶汤综合品质的定性和定量评价,为茶汤的品质控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电子舌 电子眼 多源信息融合 滇红工夫茶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