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滇缅路的修筑及价值评析
1
作者 张永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273-279,共7页
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26日,日军第二舰队司令官谷川清蛮横地宣称,封锁从长江口到潮汕的中国海岸和船只。9月5日,日军进一步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岛外的全部中国海岸。次年,武... 自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26日,日军第二舰队司令官谷川清蛮横地宣称,封锁从长江口到潮汕的中国海岸和船只。9月5日,日军进一步把封锁范围扩大到除辽宁、青岛外的全部中国海岸。次年,武汉、广州失陷后,中国的海上运输完全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缅路 抗战时期 价值评析 国民政府 中国抗战 越铁 国民党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交通运输
下载PDF
回眸滇缅路 被引量:2
2
作者 叶华荫 《丝绸之路》 2010年第9期55-56,共2页
小时候,我家住在云南永平县坝子里那段贯穿东西的滇缅公路北边不远。上学后,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走走滇缅公路。不是旅游或探古寻幽,只为迫于生计,上山打柴。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回眸滇缅路
下载PDF
转向联德,还是继续亲英美?--滇缅路事件后国民党内曾谋划调整外交路线 被引量:13
3
作者 左双文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9,共12页
1940年7月,迫于日本的压力,英国同意封锁滇缅公路3个月。中国朝野对此十分不满,国民党高层出现了与英断交、转向联德的呼声,并已开始试探性的行动。但时任国民党中宣部长的王世杰等人力拒此议,并说服蒋介石基本维持原外交策略,尤其是稍... 1940年7月,迫于日本的压力,英国同意封锁滇缅公路3个月。中国朝野对此十分不满,国民党高层出现了与英断交、转向联德的呼声,并已开始试探性的行动。但时任国民党中宣部长的王世杰等人力拒此议,并说服蒋介石基本维持原外交策略,尤其是稍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如德意日结成同盟,德意承认汪伪,英美对日日趋强硬等等),联德之议最终被放弃。国民党内这次调整外交路线的讨论,虽未在事实上引起重大震动,但所涉问题,关乎国民政府的大政方针,足以牵动中国抗战大局,也反映了国民党内一些重要人士此期间的政治见解和思想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缅路事件 中英关系 中德关系 王世杰 孙科 朱家骅
原文传递
未严格执行的禁运:滇缅路封锁前后的中英缅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左双文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31,共12页
学术界过去关于英国封锁滇缅路的评述,较多侧重英国对华不友好的一面,对其中的隐衷、曲折,对公开禁运政策下的私下纵放、通融,了解和注意不够。实际上,英国在日本的威胁之下宣布封锁滇缅路,确实带有被迫的、不得已的性质。所谓封锁,是... 学术界过去关于英国封锁滇缅路的评述,较多侧重英国对华不友好的一面,对其中的隐衷、曲折,对公开禁运政策下的私下纵放、通融,了解和注意不够。实际上,英国在日本的威胁之下宣布封锁滇缅路,确实带有被迫的、不得已的性质。所谓封锁,是限制某几种重要物资的通过,而不是完全截断,严格说,是"限运",不是"禁运"。在封锁期间,英缅当局有若干暗中配合与协助中国的举措,而3个月时间一到,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英国果然又重新开放了滇缅路,而不是像此前中方所担心的那样,将短期限运变成长期禁运,中英双方并尝试推进战时合作。英国在此事件上的双重性表现,除了中国抗战在根本上符合英国的战略利益外,也应该看到,其中未必就没有一些英国政府人士对于中国人民的抗战有同情和支持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缅路 中英关系 关系 王宠惠 郭泰祺 曾镕浦
原文传递
张家德著《中国抗日远征史》第一卷《保卫滇缅路》出版
5
作者 祖秀 德铭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251-251,共1页
张家德著《中国抗日远征史》第一卷《保卫滇缅路》出版张家德著《中国抗日远征史》第一卷《保卫滇缅路》,1994年6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50万字,内有图示16幅。此书叙述了中日战争时期日军“南进”侵缅截断滇缅公路,中国... 张家德著《中国抗日远征史》第一卷《保卫滇缅路》出版张家德著《中国抗日远征史》第一卷《保卫滇缅路》,1994年6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50万字,内有图示16幅。此书叙述了中日战争时期日军“南进”侵缅截断滇缅公路,中国为保卫滇缅路派远征军入缅援助英军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缅路 甸保卫战 抗日 西沦陷 云南人民出版社 军事方针 中日战争 “南进” 远征军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经济部工矿调整处等关于滇缅路物资运输问题的相关函电(1940.1—1941.10)
6
作者 《民国档案》编辑部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54,共26页
1940年9月日军强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一时间成为抗战物资输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国内各机关单位进出口物资均集中于此。本组史料集中反映1940年至1941年间滇缅路战时物资运输情形,以及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军委会运输统制局等机构... 1940年9月日军强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一时间成为抗战物资输入中国的唯一通道,国内各机关单位进出口物资均集中于此。本组史料集中反映1940年至1941年间滇缅路战时物资运输情形,以及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军委会运输统制局等机构应对该路禁运后存缅物资抢运与开禁后运输供不应求等情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缅路 物资运输 经济部工矿调整处 运输统制局
原文传递
炸不断的滇缅路
7
作者 张馨 《中国人民防空》 2023年第4期69-71,共3页
抗战时期,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一条依靠云南当地民众肩挑手挖建成的公路——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大批武器、弹药、油料、通讯器材等军用物资从这条公路运进国内。日军无数次疯狂轰炸,民众抢修队亦不... 抗战时期,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一条依靠云南当地民众肩挑手挖建成的公路——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大批武器、弹药、油料、通讯器材等军用物资从这条公路运进国内。日军无数次疯狂轰炸,民众抢修队亦不分昼夜地进行抢修,是人民的勇气与力量,造就了“炸不断的滇缅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器材 越铁 运输通道 军用物资 外部世界 抢修队 滇缅路
原文传递
滇缅路
8
作者 辛恒 《大理》 2005年第3期1-1,共1页
滇缅路,神州大地奔腾的动脉。 在血与火,汗与烟把六十年前的日子迅速吞没,当三千多英勇的血肉之躯轰然倒下化作历史的惊叹号,一条千里的长龙直饮南洋。
关键词 辛恒 滇缅路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散文
原文传递
回眸滇缅路
9
作者 叶华荫 《大理》 2012年第4期18-18,共1页
小时候,我家住在永平坝子里那段滇缅公路北边不远处。上学以后,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朝东边徒步滇缅公路。不是旅游或探古寻幽,而是上山打柴。去时推空车上坡,回时拉重车下坡,两边都较为省力。那时的路面,全是用馒头大小的石块挨一... 小时候,我家住在永平坝子里那段滇缅公路北边不远处。上学以后,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朝东边徒步滇缅公路。不是旅游或探古寻幽,而是上山打柴。去时推空车上坡,回时拉重车下坡,两边都较为省力。那时的路面,全是用馒头大小的石块挨一挨二砌就后,再用石碾子压过的,滚动的车轮常能丈量出其中的凸凹不平,通过车杆,将那种难过的震动传到扶着手把的手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回眸滇缅路
原文传递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日述评
10
作者 伊俊鹏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4期51-54,112,共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于1942—1945年两次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入缅抗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早日结束太平洋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仅就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日,作一评述。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军队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于1942—1945年两次进入缅甸抗击日本侵略军。中国军队入缅抗日,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早日结束太平洋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仅就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日,作一评述。 日军侵缅,仰光失陷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抢夺法、英、美、荷等国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掠夺这一地区的丰富资源,在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同时还向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大举进攻。1942年初,日本军队的两个师在泰缅边境集结,准备进犯缅甸。英国英缅军司令赫顿匆忙命令史密斯中将率领没有丛林作战经验的印度第17师和一个未经训练的缅甸师防守泰缅边境。1月20日,日军第15军第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远征军 仰光 述评 抗日 中国军队 北进 军司 英军 滇缅路
下载PDF
缅怀陆公 学习陆公
11
作者 陈念云 《新闻记者》 1997年第3期17-22,共6页
陆诒同志在病榻上艰难地挣扎了较长一段时间,终于与世长辞,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我国新闻界又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前辈.从建国初期开始,新闻圈中人出于对陆诒同志道德文章的敬重,就习惯地尊称他为陆公,圈外熟悉他的人亦... 陆诒同志在病榻上艰难地挣扎了较长一段时间,终于与世长辞,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大损失,我国新闻界又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前辈.从建国初期开始,新闻圈中人出于对陆诒同志道德文章的敬重,就习惯地尊称他为陆公,圈外熟悉他的人亦然.陆公是我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战地记者,与范长江、孟秋江一起被誉为“三大名记者”.范长江、孟秋江在十年浩劫中已含恨去世,如今,陆公也永远离开了我们.陆公曾任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副校长,我出身于民治新专,所以他是我的老师.我在新专毕业后进了新闻日报工作,他时任新闻日报采访主任,后任副总编辑,所以又是我的老领导.其后新闻日报与解放日报合并,我们又在解放日报长期共事.特别是“文革”灾难结束,拨乱反正,陆公又得以离休,我们的接触交往更多一些,不时要晤聚一番,或借电话互通音问,彼此视为忘年交.尽管他曾是我的老师、领导,但我们晤聚之间无拘无束,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尤其谈及他一生60余年的新闻生涯,丰富多采、激动人心的战地记者经历.他谈兴特浓,有谈不完的遗闻佚事,掌故趣闻,使我眼界大开,又深受教益.如今陆公远去,回忆昔日谈笑风生,历历如昨,不禁泫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战地记者 战地采访 台儿庄 新华日报 新闻报 范长江 新闻生涯 新闻日报 滇缅路
下载PDF
华侨支援滇缅抗战的一些情况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玄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1995年第1期69-76,共8页
华侨支援滇缅抗战的一些情况田玄滇缅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东南亚华侨为支援滇缅抗战作出了贡献,本文介绍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情况。1,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抢运物资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为了确保中国战时运... 华侨支援滇缅抗战的一些情况田玄滇缅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光辉一页。东南亚华侨为支援滇缅抗战作出了贡献,本文介绍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情况。1,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抢运物资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为了确保中国战时运输量最大并且最为安全的生命线滇缅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侨机工 中国远征军 东南亚华侨 抗日游击队 滇缅路 英语翻译 陈嘉庚 印度华侨
原文传递
云南人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13
作者 吴宝璋 《思想理论教育》 1995年第3期21-24,共4页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云南以其特殊地位始终作为大后方和中国对外通道,极大地支援着全国抗战;日寇入侵滇西后,云南成为前线,全省人民又开展滇西保卫战,在全国最早将侵略者赶出国土。云南人民对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值此中国抗日战...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云南以其特殊地位始终作为大后方和中国对外通道,极大地支援着全国抗战;日寇入侵滇西后,云南成为前线,全省人民又开展滇西保卫战,在全国最早将侵略者赶出国土。云南人民对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值此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谨以本文作为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人民 抗日战争 滇缅路 龙云 西 巨大贡献 怒江 远征军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西南运输总处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子厚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4-44,共11页
西南运输总处(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是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为了加强战时军事物资运输而设立的军运机构。 这篇材料是陶子厚(西南运输总处人事科科员,后为交通部公路总局视察)于1943年2月将其“平日搜集许多... 西南运输总处(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是抗日战争前期国民政府军事当局为了加强战时军事物资运输而设立的军运机构。 这篇材料是陶子厚(西南运输总处人事科科员,后为交通部公路总局视察)于1943年2月将其“平日搜集许多资料择要而成”的原稿,它记述了该机构自1937年10月成立至1941年10月改组时止的整个活动过程,对我们今天研究抗战史,特别是研究西南战时运输史有一定参考价值,作者作为当事人之一,材料以是在事隔仅一年多时间内写成,因此较之一般回忆录更具晚料价值。现特刊布如后,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车厂 抗战时期 运输事务所 运输 进口物资 运输 运输线 滇缅路 华侨机工 运输
下载PDF
评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远征军
15
作者 史向辉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出师缅甸,予日寇以沉重打击。这次远征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分三部分对这一史实作以评述;一、中国军队远征缅甸的历史背景;二、中国军队远征缅甸的过程;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出师缅甸,予日寇以沉重打击。这次远征支援了祖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拟分三部分对这一史实作以评述;一、中国军队远征缅甸的历史背景;二、中国军队远征缅甸的过程;三、对中国远征军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远征军 中国军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中印公 甸北部 滇缅路 中国驻印军 日本帝国主义 1943年
下载PDF
抗战八年琐忆
16
作者 贺明 《红岩春秋》 1995年第4期40-42,共3页
抗日战争时期,我一直在大后方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没有到过前线。我是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的驱动而到革命队伍来的,可是却没有与日寇厮杀,而是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相周旋。这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所必需。... 抗日战争时期,我一直在大后方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没有到过前线。我是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的驱动而到革命队伍来的,可是却没有与日寇厮杀,而是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相周旋。这是坚持抗战、反对投降所必需。因此,当此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我仅能以与抗战有关的一些事情记叙于此,算作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顽固派 滇缅路 跑警报 蒋介石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救亡运动 党组织 防空洞 大轰炸 救亡团体
下载PDF
中缅文化协会大事记(1939.12~1942.3) 被引量:1
17
作者 昕匀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57,共3页
中缅文化协会自1939年12月21日正式成立后,在沟通中缅文化、促进邦交以及加强两国战时合作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 文化协会 大事记 中文化协会 滇缅路
原文传递
中缅文化协会等为筹组中国访缅团访缅事宜相关函件一组
18
作者 昕匀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8,34,共15页
抗战期间,为答谢缅甸访华团来华访问以及促进中缅邦交与战时合作,中缅文化协会、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等机构积极筹组中国访缅团,并促成该团于1941年8月28日至9月8日正式访缅。
关键词 中国访 组织筹备 文化协会 滇缅路
原文传递
入缅远征侧记
19
作者 王萼华 《文史天地》 1996年第1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中国远征军 甸人 中国军队 英国政府 军国主义者 汽油库 1942年 滇缅路 战争爆发
原文传递
试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建朗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6-96,共21页
试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王建朗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美的远东政策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对日妥协的倾向,1939年有田—克莱琪协定、1940年滇缅路禁运以及1941年的美... 试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王建朗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英美的远东政策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对日妥协的倾向,1939年有田—克莱琪协定、1940年滇缅路禁运以及1941年的美日谈判皆是这一倾向的具体表现;一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慕尼黑 滇缅路 对日妥协 日本 战争爆发 丘吉尔 英国外交部 援华制日 太平洋 东方慕尼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