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藏川交接地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兴燕 周智生 武友德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5-399,432,共6页
滇藏川交接地是我国西南部跨越滇、藏、川三省区的交接边区,同时也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主体区域。区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文章首先对滇藏川交接地进行背景分析,结合历史上及目前该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对其经济一... 滇藏川交接地是我国西南部跨越滇、藏、川三省区的交接边区,同时也是“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主体区域。区内少数民族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文章首先对滇藏川交接地进行背景分析,结合历史上及目前该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对其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基础和特色产业开发进行研究,最后根据障碍分析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打破三省行政区划的限制,大力促进区际联系和产业分工合作,整合各地资源、区位优势,从而加快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多民族聚居区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川交接地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分工合作 资源整合
下载PDF
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下载PDF
滇藏川人地关系状态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映梅 武友德 周智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滇藏川在“天人合 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 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区域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生态屏障,滇藏川在“天人合 一”思想指导下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和趋势,不仅决定着民族地区发展的战略取向,而且还影响着东、中 部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文章采用多要素综合的人地关系分析方法,对滇藏川 的人地关系演进状态进行总体评价。结果为:第一,滇藏川“天人合一”思想日趋薄弱,人地关系演进状 态日趋紧张;第二,人口增加和经济活动是滇藏川人地关系演进过程的决定因素,其中人口增加作用最 为关键;第三,滇藏川未来人地关系状态的协调主要依赖于人口增长速度的严格控制和资源环境支撑能 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川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 人口增长 人类活动
下载PDF
地缘经济联系与西部民族地区跨区域互动发展——以滇藏川交接区域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智生 李伟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19,共3页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 本文以滇藏川交接区域地缘发展研究为中心,一方面总结了历史时期地缘经济联系对促进滇藏川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历史作用;另一方面在赴滇藏川三省毗邻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滇藏川交接地区地缘经济的主要发展内容和联系方式进行了细致梳理。结合历史经验和发展现状,研究认为,地缘经济联系是西部多民族地区间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内源性发展能力培育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 滇藏川交接区域 互动发展
下载PDF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创新性传承与滇藏川交接地乡村反贫困优化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智生 吴映梅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8,共6页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 研究表明,立足于民族村寨的特色经济发展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以少数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为表征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既是民族乡村特色经济构建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区域社会经济和谐互动发展的重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川交接地 手工技艺创新 乡村反贫困
下载PDF
明代纳西族移民与滇藏川毗连区的经济开发——兼析纳藏民族间的包容共生发展机理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智生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明代中后期,大量纳西族移民先后进入了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接的藏族聚居区,他们对于滇藏川三省毗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得到了藏族的高度认同。同时作为外来异族,他们成功契合进入了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与当地... 明代中后期,大量纳西族移民先后进入了云南、四川、西藏三省交接的藏族聚居区,他们对于滇藏川三省毗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得到了藏族的高度认同。同时作为外来异族,他们成功契合进入了藏族聚居区,实现了与当地藏族之间的持久共生与交融,这种共生与交融有其发展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移民 滇藏川毗连区 经济开发 包容共生
下载PDF
民国时期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嬗变及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智生 李灿松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缠联关系,是藏区传统社会发展演变形态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连地区在民国时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为背景,着重从基层社会控制、经济资源供给两个主要角度,梳理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缠联关系的基本形貌,并在... 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缠联关系,是藏区传统社会发展演变形态的基干性重要表征。以滇藏川毗连地区在民国时期这个特殊历史时段为背景,着重从基层社会控制、经济资源供给两个主要角度,梳理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缠联关系的基本形貌,并在此基础上,多维度审视二者关系变动的特殊影响及其历史作用,可辨析藏传佛教寺院与乡村之间的相互缠联的传统关系,并不是固化不变的,而是在国家治边、基层僧俗力量博弈、藏区资源分配等多界面相互交织中因循历史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佛教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乡村社会 共生关系 民国时期
原文传递
历史上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布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提要: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 提要: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历史空间分布的变化是反映该教时空扩散历程的重要视窗和载体。本文通过对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空间分布演进状况的历史梳理,揭示寺院空间分布变化的影响机制,从而为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地方性把握寻求更优化的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3世纪中叶前,该区藏传佛教寺院数量少且在散点分布中呈金沙江中游一带、得荣——康定一线相对集聚;其后至清末,寺院数量激增70余倍且在面状扩散中形成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这四大河谷密集分布带。这一历史空间格局的变迁深受藏传佛教传播所面临的政治生境、传播地域的地理条件、区位条件、人口分布及宗教扩散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佛教寺院 空间分布 历史机制 滇藏川毗连地区
原文传递
滇藏川交接地带经济成长的人文环境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映梅 周智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滇藏川交接地带是我国西南三省区交汇的特殊地理区域,论文基于滇藏川交接地带特殊的区域特点,逐一综合分析了经济成长所依存的人文环境表征及其影响,系统评价了经济发展与人文社会环境之间高度的依赖性和交错性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为今... 滇藏川交接地带是我国西南三省区交汇的特殊地理区域,论文基于滇藏川交接地带特殊的区域特点,逐一综合分析了经济成长所依存的人文环境表征及其影响,系统评价了经济发展与人文社会环境之间高度的依赖性和交错性的具体表现及其特点,为今后该区域经济开发政策的调整做出了细致的基础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川交接地带 人文环境 经济区位 经济成长 区域开发
原文传递
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8-63,共6页
族际文化交往的空间特性分析是认识滇藏川毗连地区这一多民族交错聚居区文化互动历程的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在梳理区内族际文化交往事例的基础上,从地理空间层面分析此区域内族际文化的互动发展,并概括出该地区交往空间的特性,包括... 族际文化交往的空间特性分析是认识滇藏川毗连地区这一多民族交错聚居区文化互动历程的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在梳理区内族际文化交往事例的基础上,从地理空间层面分析此区域内族际文化的互动发展,并概括出该地区交往空间的特性,包括交往空间的时空分异性、同一空间内多条文化带的叠加和文化因子传播的地域差异性,进而通过对地理环境因素的分析初步阐释这些空间特性的形成及其与这一地区特定地理环境间的耦合机理,完善了滇藏川毗连地区族际文化互动的空间层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文化互动 滇藏川毗连地区 空间特性 耦合机理
原文传递
晚清民国时期滇藏川毗连地区治理中若干整体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鑫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CSSCI 2012年第2期224-233,共10页
滇藏川三省区在中国行政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三省毗连地区更是关乎西南边疆安稳的核心地域,历代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治理不遗余力。滇藏川三省区虽存在差异性,但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注意到这一点... 滇藏川三省区在中国行政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三省毗连地区更是关乎西南边疆安稳的核心地域,历代中央政府对这一地区的治理不遗余力。滇藏川三省区虽存在差异性,但相互之间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无论是晚清政府还是民国政府都注意到这一点,因而在三省一体、通盘筹划的基本思想下,对滇藏川毗连地区的治理过程中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系统治理、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团结争取和对原有统治结构的利用、始终以四川作为经营康藏的主要基地等共性特征。此外,滇藏川毗连地区的治理还深受宏观时政形势和西藏地方局势的影响。晚清民国政府在滇藏川毗连地区治理中体现出的这些整体性特征,对于我们今日巩固西南边疆,进行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建设仍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藏川毗连地区 晚清民国时期 治理 整体性特征
原文传递
川滇藏三省交界地区冰川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开发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巧 范继辉 +1 位作者 程根伟 张文敬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年第1期63-64,共2页
在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雪山冰川是最具魅力的地质景观之一。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市地区,是三省自2002年以来协商共同打造的中国的最大的高原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具有独特的高原雪山、湖泊、草原、森林、野生动植... 在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中,雪山冰川是最具魅力的地质景观之一。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市地区,是三省自2002年以来协商共同打造的中国的最大的高原生态旅游区。这一区域具有独特的高原雪山、湖泊、草原、森林、野生动植物等自然景观,正是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的写照。冰川旅游资源是香格里拉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该区域的冰川资源,即冰川数量、分布及其形态特征作了一个总结,并探讨了该区域冰川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格里拉 旅游资源 特征 开发
下载PDF
川滇藏接壤地区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建安 成升魁 沈镭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66,共5页
通过对川滇藏接壤地区产业结构的分析 ,认为接壤地区应立足区域自身资源优势 ,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为主要调整方向 ,确立新世纪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并相应提出了主要产业调整与发展方向。主要产业是 :建立可持续的大农业生产体系和“大粮... 通过对川滇藏接壤地区产业结构的分析 ,认为接壤地区应立足区域自身资源优势 ,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为主要调整方向 ,确立新世纪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并相应提出了主要产业调整与发展方向。主要产业是 :建立可持续的大农业生产体系和“大粮食”生产 -消费结构 ,建设商品化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建立以育林为主体的林业生产结构和以干杂果种植为主的林果业生产基地 ,建立电力 -有色金属采选 -冶炼为主的工业生产结构 ,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并全面推进旅游业发展 ,加快基础设施与中心城镇建设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壤地区 产业结构 结构调整 产业发展
下载PDF
川滇藏旅游区域合作的基础与策略 被引量:4
14
作者 邓清南 许虹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而旅游区域合作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还是从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方面来看,四川、云南和西藏都具有旅游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加强三地旅游... 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而旅游区域合作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还是从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方面来看,四川、云南和西藏都具有旅游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应加强三地旅游区域合作,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无障碍旅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区域合作 存在问题 策略
下载PDF
藏、青、川、滇交界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禾青 罗国富 王银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7-363,共7页
1955年以来藏、青、川、滇交界地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活跃的韵律状态,本文详细讨论了这期间出现的10次完整的平静~活跃过程,讨论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若干现象,及其与青藏块体大范围地震活动存在的呼应关系。
关键词 、青、交界地区 地震活动 平静期 活跃期
下载PDF
构建'大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川滇藏交界区域开发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传三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2年第3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大香格里拉国家公园” 旅游资源开发 交界区域 战略构想
下载PDF
川滇藏旅游经济统筹发展探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虹 邓清南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而旅游区域合作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还是从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方面来看,四川、云南和西藏都具有旅游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该文力主加强三地... 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潮流,而旅游区域合作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还是从社会历史、民族风情等方面来看,四川、云南和西藏都具有旅游区域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该文力主加强三地旅游区域合作,分析了这种合作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区域合作的发展方略,为创设三地建设无障碍旅游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统筹发展
下载PDF
生态共同体视阈下“天人合一”再解读——兼论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甘娜 张倩 段琳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3-59,135,共8页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个体自身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倡导的“和”文化契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生态保护精神的积极引导下,川...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追求个体自身和谐、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倡导的“和”文化契合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生态保护精神的积极引导下,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应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践行“两山论”,实现绿色发展。本文系统梳理“天人合一”的内容含义、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探究“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共同体、乡村振兴的学理性前提,并对生态共同体视阈下的“天人合一”观念、精神和实践再解读。目前,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存在返贫风险系数较高、经济社会发展动能不足的建设困境。基于此,川滇藏交界地带涉藏州县应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集聚地区高效治理发展合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共同体 天人合一 交界地带涉州县
下载PDF
政策因素对川滇藏交界区域三生空间重构的作用——以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有关生态建设精神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甘娜 陈红利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川滇藏交界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南亚大通道的必经之地。该区域既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和能源储备区,也是藏族聚居区,还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文章基于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国家... 川滇藏交界区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南亚大通道的必经之地。该区域既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和能源储备区,也是藏族聚居区,还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文章基于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国家统计年鉴,通过空间分析研究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政策对川滇藏交界区域国土空间发展的协调促进作用,并提出优化建议。分析表明,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生态保护精神具有长远的引导作用。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该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三生空间"在保持生态空间稳中有增的前提下,生产空间明显扩大,生活空间集聚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时空演变 政策因素
下载PDF
清康雍时期川、滇、藏行政分界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心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3-149,共7页
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是康熙雍正时期加强藏区治理,确保川藏大通道畅通及区域稳定的重大措施之一。清中央政府决定川、滇、藏行政分界并推进其实施,是康熙雍正时期西藏、相邻地区及全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史籍文献记载,可以认... 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是康熙雍正时期加强藏区治理,确保川藏大通道畅通及区域稳定的重大措施之一。清中央政府决定川、滇、藏行政分界并推进其实施,是康熙雍正时期西藏、相邻地区及全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史籍文献记载,可以认为清代川、滇、藏行政分界实际始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川、滇、藏行政分界的计划并非在短时间提出,也并非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实施。此次行政分界有一较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至雍正十年才最后结束。雍正《四川通志·西域》、《西域全书》、《西藏志》、张海《西藏记述》及陈克绳《西域遗闻》等清代早期西藏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可补实录等记载之不足,其资料价值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雍时期 行政分界 清代治战略 西地方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