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养型喂养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庄丹雯 陈芳 +2 位作者 李蔚 黄蓓蕾 薛利芬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滋养型喂养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进行治疗,并给予肠内营... 目的探讨滋养型喂养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进行治疗,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留置胃管,抬高床头30~40°;对照组给予2 d内快速达到目标剂量的肠内营养;观察组给予滋养型喂养。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浆总蛋白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耐受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感染情况;记录两组60 d内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B、Hb、血浆总蛋白水平分别为(49.86±2.41)g/L、(134.96±9.23)g/L、(54.18±3.96)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34±2.29)g/L、(127.49±6.11)g/L、(42.86±2.88)g/L(t=15.99、4.77、16.35,均P<0.01),且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为(7.96±1.06)×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7±2.35)×109/L(t=6.34,P<0.01);淋巴细胞计数为(1.19±0.47)×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0.34)×109/L(t=2.07,P=0.04);两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淋巴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肠道不耐受率(22.0%)明显低于对照组(52.0%)(χ^(2)=9.65,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4.75±5.36)d、ICU住院时间为(15.81±6.28)d、总住院时间为(24.94±7.1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69±8.64)d、(27.96±8.44)d、(29.84±8.65)d(t=2.74、8.17、3.08,均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χ^(2)=4.46,P=0.03)。结论滋养型喂养应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肠内营养中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其体内炎症水平,提高其免疫功能,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避免感染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型喂养 急性呼吸衰竭 肠内营养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 感染 早期 低剂量 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滋养型喂养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2
作者 金珊珊 张俊兄 吉凤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73-73,75,共2页
观察滋养型喂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喂养耐受情况、住院时间以及白蛋白等营养因素的影响。方法:将63例在我院接受PD的病人随机分为滋养型喂养组(观察组)和标准计量喂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后营养指标及肠道耐受情况、住... 观察滋养型喂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喂养耐受情况、住院时间以及白蛋白等营养因素的影响。方法:将63例在我院接受PD的病人随机分为滋养型喂养组(观察组)和标准计量喂养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后营养指标及肠道耐受情况、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7天观察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差异性较高(P<0.05)。结论:滋养型喂养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喂养耐受性,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滋养型喂养 护理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的制订与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潘习 王稚 +4 位作者 黄盛 马铮铮 王达鹏 杨晶 徐岚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09-2316,共8页
目的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最佳证据总结、专家咨询及临床试运行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采取便利抽样法,连续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 目的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最佳证据总结、专家咨询及临床试运行制订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采取便利抽样法,连续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49例作为试验组,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50例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及营养指标。结果试验组腹泻、便秘、喂养中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7 d后血红蛋白值与入院时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7 d后血红蛋白值较入院时下降(P<0.05);两组住院7 d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入院时均降低(P<0.05),但试验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46)。结论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流程可降低重症脑卒中患者腹泻、便秘及喂养中断的发生率,并促进其血红蛋白的恢复,减缓白蛋白水平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 滋养型喂养 重症脑卒中 流程管理 护理
原文传递
早期肠内营养理念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加奎 王翔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7期145-148,共4页
早期肠内营养是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被多数重症营养指南所推荐。在危重症早期,常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可以实施小剂量的肠内营养喂养,即“滋养型喂养”。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评估、时机、目标等问题,仍存在... 早期肠内营养是改善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已被多数重症营养指南所推荐。在危重症早期,常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可以实施小剂量的肠内营养喂养,即“滋养型喂养”。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实施过程中的评估、时机、目标等问题,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不足,尤其是基层医院的现状更加不容乐观。因此,强化早期肠内营养理念,规范营养实施流程,仍是重症医学临床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早期肠内营养流程包括营养风险的评估,胃肠功能的评估,启动条件与时机,误吸风险的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营养目标的设定与完成情况等。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学习对象、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临床场景,采取灵活多变、高效便捷的教学方法,强调营养问题的重要性及突出性,严格执行早期肠内营养流程,规范营养实施步骤,逐步树立早期肠内营养的理念,提高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比例与完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早期肠内营养 滋养型喂养 流程 重症 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