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监测慢滑移事件的NIF反演及时空特征分析
1
作者 严丽 罗正东 +1 位作者 赵爱平 李萌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2024年第12期2199-2209,共11页
研究利用GPS坐标时序与网络反演滤波(network inversion filter,NIF)方法反演慢滑移事件,分析慢滑移的时空特征及演化规律,探讨慢滑移事件与地震发生的关联性。首先,对GPS连续坐标时序构建标准线性轨迹模型,剔除粗差并修复阶跃项,去除... 研究利用GPS坐标时序与网络反演滤波(network inversion filter,NIF)方法反演慢滑移事件,分析慢滑移的时空特征及演化规律,探讨慢滑移事件与地震发生的关联性。首先,对GPS连续坐标时序构建标准线性轨迹模型,剔除粗差并修复阶跃项,去除震前常数项和稳态速度项,去除年和半年周期季节项,提取慢滑移坐标时序;然后,利用NIF生成断层格网模型,引入弹性格林函数描述断层滑移与地表位移的关系,从而结合GPS慢滑移坐标时序反演断层格网上的滑移矢量及地表位移矢量;最后,统计慢滑移发生前后区域地震发生的大小及频率,分析慢滑移与地震发生可能存在的关系。以日本房总半岛2018年慢滑移事件为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慢滑移活跃期为年积日156~169;最大累积滑移量约为11.3 cm,最大日滑移率约2.7 cm/d;滑移中心区域为房总半岛东南部,略微向南传播,断层滑移深度由深及浅;此次慢滑移事件发生期间该区域地震发生频率明显增大,之后几个月内地震发生频率逐渐恢复至平常。从房总半岛慢滑移动态演化中可判识潜在地震群逼近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滑移事件 网络反演滤波 时空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汶川震前几种低频事件波形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邓津 李鹏 +1 位作者 马腾飞 赵凌云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70,282,共14页
列举分析了国外文献所记载的几类低频事件.选择汶川MS8.0地震主断层附近四川省部分台网宽频带数据,采用相应频段,进行带通滤波处理,检测到4种类似的低频事件波形.分别为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ETS事件),深低频地震事件(LFE事件),深低频震... 列举分析了国外文献所记载的几类低频事件.选择汶川MS8.0地震主断层附近四川省部分台网宽频带数据,采用相应频段,进行带通滤波处理,检测到4种类似的低频事件波形.分别为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ETS事件),深低频地震事件(LFE事件),深低频震动事件(DLF事件),以及超低频震动事件(VLF事件).定位分析实例证实,汶川震前的ETS和DLF等低频事件发生在主断层附近,表明大震发生之前龙门山断裂带附近有低频事件发生,主要为ETS和VLF两类事件及少量DLF事件.因有远震记录与LFE事件时间相近,无法确认此类事件是否存在.低频事件作为天然地震目录的补充,可为大震前兆和触发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低频地震 震颤 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 深低频震动事件 超低频震动事件
下载PDF
低频事件类别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津 刘琨 李少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48-657,共10页
通过分析全球记录到的各类低频地震,主要类型如:ETS(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LFT(低频震颤)、SSE(慢滑移事件)、VLF(超低频事件)、DLF(深低频事件)等,介绍了主要低频事件与天然地震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发现不同国家地区记录到的ETS,LFT,SSE... 通过分析全球记录到的各类低频地震,主要类型如:ETS(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LFT(低频震颤)、SSE(慢滑移事件)、VLF(超低频事件)、DLF(深低频事件)等,介绍了主要低频事件与天然地震的波形和频谱特征.发现不同国家地区记录到的ETS,LFT,SSE等低频事件均有相近的周期范围.文中将低频震动事件进行类别划分,获得频率-持续时间分类示意图,结果表明全球主要地区记录的低频事件、火山地震、天然地震、台风和地脉动等,都有特定的频率范围和持续时间,可以从图上大体区分出低频震动事件的属性特点,为低频事件的判别提供依据.通过对低频信息的频率范围,波形特征等的深入分析和确认,可提供有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地震 震颤 低频震颤与滑移事件 深低频震动事件 超低频震动事件
下载PDF
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震源复杂性:慢速余滑事件的证据
4
作者 M.Kikuchi H.Kanamori +1 位作者 K.Satake 许康生 《世界地震译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9-51,共13页
我们利用多重事件的反褐积方法分析了1988年12月7日的亚美尼亚斯皮塔克地震的远震P波和S波,以探讨震源过程。长周期远震体波表现出复杂的波形,比通常看到的同等大小的地震显得更复杂。识别出了两组次级事件,其中一组是最初20s期间的走... 我们利用多重事件的反褐积方法分析了1988年12月7日的亚美尼亚斯皮塔克地震的远震P波和S波,以探讨震源过程。长周期远震体波表现出复杂的波形,比通常看到的同等大小的地震显得更复杂。识别出了两组次级事件,其中一组是最初20s期间的走滑事件,另一组是初始破裂之后约30s开始的倾滑事件。所有子事件的张量之和实质上是标量矩为1.47×10^(19)Nm的走滑事件(走向302°、倾角59°、滑动角143°),倾滑事件(走向89°、倾角60°、滑动角88°)的地震矩是5.6×10^(18)Nm,近乎总量的40%,而且与其他具有走滑机制的次事件相比,矩释放速度慢,我们称这种事件为慢速余滑事件。这种慢速余滑事件的机制和由阿拉伯板块与俄罗斯板块之间的大陆碰撞在高加索地区引起的南北压缩为主的现代形变是一致的。结果表明,在一个出现走滑运动和地壳缩短的地方,如南加州大的走滑事件可能伴随着大的逆冲事件,反之亦然。要确定同震形交的图象,在时间、空间和机制上分辨多重事件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震源 余震 滑移事件
下载PDF
输气管线水域穿越段管道滑移失效分析
5
作者 石来民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2年第5期48-50,56,共4页
针对浙江省某水域穿越段管道因河道整治发生部分管道滑移现象,采用精探方法测量管道偏移量并利用CAESARⅡ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管道承受的工况应力是允许应力的93.6%。开挖测量后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管道缺陷尺寸,并用ABAQUS有限元软... 针对浙江省某水域穿越段管道因河道整治发生部分管道滑移现象,采用精探方法测量管道偏移量并利用CAESARⅡ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管道承受的工况应力是允许应力的93.6%。开挖测量后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管道缺陷尺寸,并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后分析确定了滑移过程中管材内应力分布情况。应力分析结果显示管材两个弯管处存在较大应力。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可知该滑移管道等效应力与许用应力的比值为88.7%,因而建议以后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该管道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穿越 滑移事件 失效分析 有限元法 理论模型
下载PDF
低频事件全球分布特征分析
6
作者 邓津 李鹏 +3 位作者 万秀红 李萍 蒲小武 安亮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10-2319,共10页
分析大量文献记录的全球低频事件,包括:间歇性脉动与滑移事件(ETS)、低频地震(LFT)、SSE(慢滑移现象)、VLF(超低频地震)等.这些低频震动事件,需要从全球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导致更加复杂的断层滑移和结构应力释放特征,探索大震孕育的规律.... 分析大量文献记录的全球低频事件,包括:间歇性脉动与滑移事件(ETS)、低频地震(LFT)、SSE(慢滑移现象)、VLF(超低频地震)等.这些低频震动事件,需要从全球分布情况综合分析导致更加复杂的断层滑移和结构应力释放特征,探索大震孕育的规律.目前全球已观测到低频事件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新西兰岛、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卡斯卡地亚、阿拉斯加、中国及中国台湾等地区,全球主要地震带沿线都有慢滑移发生.SSE(慢滑移事件)记录地区非常广泛,在各板块沿线几乎均都能记录到.低频滑移事件分布在板块断层沿线的特定部位,原因还有待分析.从全球记录到的各类低频地震及主要记录地区分布情况分析认为,低频事件很可能并不是仅限于俯冲板块,是发生在各大板块边界的普遍行为.甚低频事件(VLF)来源于多个单一地震辐射的缓慢滑动事件,可持续几千到上万秒.可传播数千米,震源可能不唯一,成为低频地震研究的最新热点.综合研究后认为慢滑移以及ETS、LFT、VLF等低频事件是全球发生的普遍行为,与天然地震有必然的联系,应具有统一的应力构造背景,低频地震和慢滑移与大震触发的关联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T(低频地震) VLF(超低频事件) ETS(间歇性脉动与滑移事件) SSE(慢滑移事件)
原文传递
Frequency-dependent rupture process,stress change,and seismogenic mechanism of the 25 April 2015 Nepal Gorkha M_w 7.8 earthquake 被引量:8
7
作者 YIN JiuXun YAO HuaJian +3 位作者 YANG HongFeng LIU Jing QIN WeiZe ZHANG HaiJ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796-808,共13页
On 25 April 2015,an M_w 7.8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Main Himalaya Thrust fault with a dip angle of^7° about77 km northwest of Kathmandu,Nepal.This Nepal Gorkha event is the largest one on the Himalayan thrust ... On 25 April 2015,an M_w 7.8 earthquake occurred on the Main Himalaya Thrust fault with a dip angle of^7° about77 km northwest of Kathmandu,Nepal.This Nepal Gorkha event is the largest one on the Himalayan thrust belt since 1950.Here we use the compressive sensing metho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o track the seismic radiation and rupture process of this event using teleseismic P waves recorded by array stations in North America.We also compute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c shear stress changes on the fault plane from a coseismic slip model.Our results indicate a dominant east-southeastward unilateral rupture process from the epicenter with an average rupture speed of ~3 km s^(-1).Coseismic radiation of this earthquake shows clear frequency-dependent features.The lower frequency(0.05-0.3 Hz) radiation mainly originates from large coseismic slip regions with negative coseismic shear stress changes.In comparison,higher frequency(0.3-0.6 Hz) radiation appears to be from the down-dip part around the margin of large slip areas,which has been loaded and presents positive coseismic shear stress changes.We propose an asperity model to interpret this Nepal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compare the frequency-dependent coseismic radiation with that in subduction zones.Such frequency-dependent radiation indicates the depth-varying frictional properties on the plate interface of the Nepal section in the main Himalaya thrust system,similar to previous findings in oceanic subduction zones.Our finding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of static stress status on the fault plane and the observed frequency-dependent coseismic radiation during large earthquakes.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quency-dependent coseismic radiation is not only found for megathrust earthquakes in the oceanic subduction environment,but also holds true for thrust events in the continental collision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 wave Tomography Crust Velocity Anisotropy Volcano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