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谐荷载作用下组合梁动滑移响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侯忠明 夏禾 +1 位作者 张彦玲 王元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3,30,共7页
由于组合梁在外力作用下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会发生相对滑移,进行结构受力计算时须考虑滑移所致影响,基于组合梁基本动力理论,获得集中简谐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挠度响应表达式,据挠度、滑移微分方程获得动滑移响应表达式。经一系列数学变换... 由于组合梁在外力作用下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会发生相对滑移,进行结构受力计算时须考虑滑移所致影响,基于组合梁基本动力理论,获得集中简谐荷载作用下组合梁挠度响应表达式,据挠度、滑移微分方程获得动滑移响应表达式。经一系列数学变换使动滑移响应表达式的静态分量部分满足级数求和条件。对比分析理论与实测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良好。可将静滑移结果视为动滑移的特殊形式,简谐荷载分量对组合梁有效滑移影响较小,对连接件受力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组合梁 滑移响应 解析方法 动力理论 滑移共振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基于陈列柜边界条件的馆藏文物地震滑移响应试验 被引量:6
2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纪金豹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25,共6页
为保护馆藏浮放文物,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基于不同陈列柜边界条件下的文物滑移响应。根据展柜原型制作了1:1比例模型,分别考虑陈列柜底部浮放及固定于振动台面,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两种边界条件下陈... 为保护馆藏浮放文物,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基于不同陈列柜边界条件下的文物滑移响应。根据展柜原型制作了1:1比例模型,分别考虑陈列柜底部浮放及固定于振动台面,进行了振动台试验。通过白噪声激励获得了两种边界条件下陈列柜的基频;通过对模型分别输入不同类型及不同强度的地震波,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陈列柜及文物的震害形式,对比分析了两种边界条件下典型节点位移、加速度响应及动力放大系数。结果表明:无论陈列柜处于固定还是浮放状态,其基频远大于地震波卓越频率,因此震害较轻;对浮放文物而言,当地震波强度较小时,不同条件下文物的滑移响应为陈列柜浮放>陈列柜固定条件;当地震波强度较大时,由于陈列柜与振动台面的摩擦减震作用,文物的滑移响应为陈列柜浮放<陈列柜固定条件。为减小文物的滑移响应,陈列柜宜以浮放形式为主,并保持适当的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列柜 边界条件 浮放文物 地震滑移响应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馆藏浮放文物地震滑移响应振动台试验(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纪金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71-1675,共5页
为保护馆藏浮放文物,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了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滑移响应。基于某博物馆陈列柜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1比例的模型。考虑陈列柜底部固定在振动台面上,并考虑在陈列柜内部浮放一玻璃文物,研究了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滑... 为保护馆藏浮放文物,采用振动台试验方法,研究了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滑移响应。基于某博物馆陈列柜的实际尺寸,制作了1:1比例的模型。考虑陈列柜底部固定在振动台面上,并考虑在陈列柜内部浮放一玻璃文物,研究了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滑移响应。通过输入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地震波,获得了文物典型节点的加速度、位移响应及动力放大系数,讨论了不同摩擦条件的影响,并在理论上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波强度增大及文物与陈列台之间的摩擦系数减小,文物滑移响应趋于明显。因此,为减小文物的滑移震害,陈列台面与文物之间应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且对陈列台面最小尺寸应有一定的要求,以避免文物因过大滑移量而产生掉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放 文物 滑移响应 地震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浮放文物滑移及摇晃响应仿真 被引量:8
4
作者 周乾 闫维明 纪金豹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1期13-20,共8页
为保护文物,基于Simulink仿真技术,以博物馆浮放文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文物的摇晃和滑移响应。假设文物形状为矩形,讨论了文物产生滑移和摇晃的条件,推导了地震作用下文物的运动方程,考虑不同参数的影响,分析了文物滑移及摇... 为保护文物,基于Simulink仿真技术,以博物馆浮放文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地震作用下文物的摇晃和滑移响应。假设文物形状为矩形,讨论了文物产生滑移和摇晃的条件,推导了地震作用下文物的运动方程,考虑不同参数的影响,分析了文物滑移及摇晃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响应曲线,获得了不同条件下文物产生不同运动的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产生摇晃的条件与文物宽高比B/H、地震波强度及物体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密切相关;地震作用下,浮放体的摇晃响应对初始参数很敏感,且浮放体B/H越小、地震波强度越大,摇晃越严重。浮放文物产生水平滑移的条件与地震加速度峰值及文物与台座的摩擦系数密切相关;文物的水平滑移响应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增大而增大,随着摩擦系数增大有减小趋势。此外,Simulink技术可有效模拟浮放文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摇晃响应,因而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仿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放文物 摇晃响应 滑移响应 地震作用 SIMULINK仿真
下载PDF
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设备滑移楼面反应谱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金建源 孙玉萍 +1 位作者 王宝平 孙彦平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多次地震表明,隔震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结构震害,但是其中的未锚固设备会产生滑移、碰撞等现象,从而使设备损坏依旧造成严重震害。本文针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设备滑移选取一栋实际的隔震结构,隔震结构采用串联模型,考虑结构非线... 多次地震表明,隔震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结构震害,但是其中的未锚固设备会产生滑移、碰撞等现象,从而使设备损坏依旧造成严重震害。本文针对隔震结构—设备组合体系设备滑移选取一栋实际的隔震结构,隔震结构采用串联模型,考虑结构非线性恢复力采用Bouc-wen模型,设备理想化为独立刚体,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Stribeck摩擦模型描述。建立运动方程并MATLAB编程做时程分析,与不考虑相互作用做对比,并研究了设备质量比、设备所在楼层、场地、Stribeck效应、隔震结构圆频率对设备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摩擦系数增加,设备加速度放大系数均达到一稳定值;设备与所在层质量比对设备响应影响明显,特别是大于1/10时不可忽略;隔震结构频率、设备位置以及场地均对设备响应有着不同程度影响;Stribeck效应中过渡系数对设备响应影响可以忽略,μ_(s)/μ_(k)在低摩擦区段内对设备响应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响应 隔震结构 组合体系 Stribeck模型 相互作用
下载PDF
破碎波作用下直立堤的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6
作者 龚薇 《港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共3页
对防波堤在破碎波作用下的振动 -滑移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防波堤 -接触面 -地基系统的数值模型 ,并考虑了土体非线性性质 ,编制了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
关键词 破碎波 直立堤 非线性动力响应 振动-滑移动力响应 有限元分析 虚拟力
下载PDF
CFRCM拉拔过程碳纤维束力阻效应机理分析
7
作者 陈冠浩 张大伟 +2 位作者 张一飞 苏文超 陈培尔 《低温建筑技术》 2021年第5期56-60,共5页
为研究无树脂浸渍的干碳纤维束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力阻效应机理,进行了干碳纤维束拉伸试验、CFRCM拉拔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及CFRCM试件切面微观图像分别阐明拉伸及拉拔过程中碳纤维束电阻变化的机理。结合CFRCM拉拔滑移响应,推理提出并由... 为研究无树脂浸渍的干碳纤维束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力阻效应机理,进行了干碳纤维束拉伸试验、CFRCM拉拔试验,并基于试验结果及CFRCM试件切面微观图像分别阐明拉伸及拉拔过程中碳纤维束电阻变化的机理。结合CFRCM拉拔滑移响应,推理提出并由试验结果验证了拉拔全过程电阻三阶段变化模型,并探究了拉拔过程两种电阻曲线形态与试件粘结性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阻效应 CFRCM 拉拔滑移响应 三阶段模型 电阻曲线形态
下载PDF
Continuum description for the characteristic resistance sensed by a cylinder colliding against granular medium 被引量:2
8
作者 PANG Yong LIU CaiSha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1428-1436,共9页
In this paper, we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study the resistance force that develops when a cylinder with a flat face colliding against dry quartzite sand. Observations from experimental data clearly show that ... In this paper, we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study the resistance force that develops when a cylinder with a flat face colliding against dry quartzite sand. Observations from experimental data clearly show that the acceleration curve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double-peak structure. The first agitated peak can be attributed to a shock process where sand responds elastically, and the valley bottom in the double-peak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a limited plastic load when a fully plastic region is formed in the sand, while the second agitated peak corresponds to a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ximum of viscous force in a homogeneous developed bulk flow. We use slip line theory (SL) developed in plastic mechanics to capture the value at the valley bottom, adopt the double shearing theory (DS), together with a Local Rheological Constitutive Law (LRCL)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to capture the drag force generated in a homogeneous bulk flow. Good agreements in the comparisons betwee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 the characteristic resistance by the cylinder to predict granular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nular material penetrating dynamics rheological proper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