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唐璜》的讽刺艺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子纯 《云梦学刊》 1985年第2期33-36,45,共5页
一八一八年,拜伦写的滑稽歌剧式诗体讽刺故事《别波》,将威尼斯的日常生活,狂欢节的喜悦,和轻浮的风俗习惯,用半庄半谐的笔调,和讽刺、抒情、夹叙夹议的手法,淋漓酣畅,妙趣横生地交错在一起,并使这个轻松欢快的场面,和英国资产阶级贵族... 一八一八年,拜伦写的滑稽歌剧式诗体讽刺故事《别波》,将威尼斯的日常生活,狂欢节的喜悦,和轻浮的风俗习惯,用半庄半谐的笔调,和讽刺、抒情、夹叙夹议的手法,淋漓酣畅,妙趣横生地交错在一起,并使这个轻松欢快的场面,和英国资产阶级贵族社会的虚伪、贪鄙相对照,从而使长诗具有幽默诙谐,和尖锐庄重的政论性质。拜伦对这种口语入诗的意大利滑稽史诗惯用的八行体的第一次尝试,可说是长篇讽刺史诗《唐璜》的一次预演。按照诗人的原意,也本想把《唐璜》写成《别波》式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璜 讽刺艺术 八行体 英国资产阶级 贵族社会 滑稽歌剧 夹叙夹议 政论性 辛辣讽刺 伦敦城
下载PDF
戏剧漫画家张宇清
2
作者 戴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3-64,共2页
戏剧漫画家张宇清戴平滑稽戏以其幽默、通俗、夸张、讽刺性强的特点,堪称戏剧中的漫画。张宇清的滑稽戏正是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漫画式的都市众生相:做了半辈子冤家而后又结成亲家的陈和尚与冷月眉,一心想搞科研却被行政事务拖... 戏剧漫画家张宇清戴平滑稽戏以其幽默、通俗、夸张、讽刺性强的特点,堪称戏剧中的漫画。张宇清的滑稽戏正是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漫画式的都市众生相:做了半辈子冤家而后又结成亲家的陈和尚与冷月眉,一心想搞科研却被行政事务拖累的徐小卫,屡次将自己的住房让给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稽 漫画家 中外戏剧 难得糊涂 悲喜交融 讽刺性 黑格尔 喜剧因素 中国特色 滑稽歌剧
下载PDF
独树一帜的新风俗画喜剧──评《张宇清剧作选》
3
作者 陈云发 周美旭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5-69,共5页
独树一帜的新风俗画喜剧──评《张宇清剧作选》陈云发,周美旭读完张宇清剧作选《多情的小和尚》中的五部滑稽戏《多情的小和尚》、《诸葛亮与小皮匠》、《土裁缝与洋小姐》、《乐在其中》、《难得糊涂》,我们以为,他的滑稽戏作为当... 独树一帜的新风俗画喜剧──评《张宇清剧作选》陈云发,周美旭读完张宇清剧作选《多情的小和尚》中的五部滑稽戏《多情的小和尚》、《诸葛亮与小皮匠》、《土裁缝与洋小姐》、《乐在其中》、《难得糊涂》,我们以为,他的滑稽戏作为当代轻喜剧的一个重要样式,已经形成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稽 风俗画卷 喜剧 难得糊涂 地域特色 诸葛亮 艺术风格 歌舞团 滑稽歌剧 中学数学教师
下载PDF
四、简论喜剧 被引量:2
4
作者 恩·伊洛思 楚人 《世界电影》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6-90,共5页
喜剧性的基础是一种由于结局与假设正好相反而产生的对比效果。产生这种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在内心深处对事件抱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我们预先知道某一被认真对待的事情将会有一个喜剧性的结果,这样也会产生对比的效果。当巴斯特·... 喜剧性的基础是一种由于结局与假设正好相反而产生的对比效果。产生这种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我们在内心深处对事件抱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我们预先知道某一被认真对待的事情将会有一个喜剧性的结果,这样也会产生对比的效果。当巴斯特·基顿因为老是回头看而落水时,这整个过程就由于态度严肃的基顿和可以预见的落水事件之间的矛盾而含有一种喜剧性的张力,但是,我们并没有必要为基顿担惊受怕,所以我们对事件的态度便是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性 偶然事件 喜剧性效果 滑稽 喜剧人物 剧中人 对比效果 先决条件 客体 滑稽歌剧
原文传递
巴黎剧坛近况
5
作者 萧曼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63-65,共3页
1992年以来,法国首都巴黎的戏剧舞台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热闹景象。岁始,近郊伊芙里的白牌剧院上演了德国剧作家昂藏斯贝尔格之《蒂坦尼克号沉没记》,通过叙述人在台上生动深刻地讲述事件经过,描绘出本世纪初在大西洋航行时触海上冰山... 1992年以来,法国首都巴黎的戏剧舞台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热闹景象。岁始,近郊伊芙里的白牌剧院上演了德国剧作家昂藏斯贝尔格之《蒂坦尼克号沉没记》,通过叙述人在台上生动深刻地讲述事件经过,描绘出本世纪初在大西洋航行时触海上冰山的豪华巨轮沉没过程中之众生相。这是一部奇异的超现实主义剧作,通过间离效果描述所有真正发生过的及象征性的海难,使观众在散戏之后久久地回想着已向人们预告了的可能会出现的一切灾难。《苏格拉底的最后一夜》的作者是斯蒂芬尼·伊萨诺夫,雅典监狱中的狱卒看守着天明鸡啼时分即将被迫饮鸩自尽的古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演员之间的彻夜交谈使观众眼前的人物似乎颠倒了个儿,狱卒关于人生的观点比哲学家的高论深刻精辟得多。最后提出的问题“谁在人的灵魂里播下了仇恨?”却找不到答案,剧中人其实是在向人生的意义质疑。由著名导演贝纳尔·索贝里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约翰王的生与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典娜 间离效果 坦尼克 超现实主义 萨诺夫 莎士比亚戏剧 约翰王 事件经过 叙述人 滑稽歌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