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坳陷滑脱推覆构造成因及油气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新桂 孙宝珊 +1 位作者 李跃辉 邵兆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71-76,共6页
本文据地震和地质观察资料,解释和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前陆区库车坳陷中、新生界滑脱推覆构造平面、剖面特征,结合前缘隆起区有关资料,提出了库车坳陷滑脱推覆构造的成因机制,并对库车坳陷油气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秋里塔克弧形构... 本文据地震和地质观察资料,解释和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前陆区库车坳陷中、新生界滑脱推覆构造平面、剖面特征,结合前缘隆起区有关资料,提出了库车坳陷滑脱推覆构造的成因机制,并对库车坳陷油气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秋里塔克弧形构造内侧断弯褶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推覆 成因机制 油气 库车坳陷 油气藏
下载PDF
东秦岭造山带多重滑脱推覆与A型俯冲模式 被引量:6
2
作者 蔡学林 吴德超 魏显贵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1-10,共10页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经海西-印支期B型俯冲与碰撞敛合形成东秦岭复合山链后,构造变动并未结束,随之发生的是A型俯冲和巨型滑脱推覆。文章依据地表地质及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壳结构的二维速度资料,对东秦岭造山带的滑脱-推覆构造进行...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经海西-印支期B型俯冲与碰撞敛合形成东秦岭复合山链后,构造变动并未结束,随之发生的是A型俯冲和巨型滑脱推覆。文章依据地表地质及更能清楚地反映地壳结构的二维速度资料,对东秦岭造山带的滑脱-推覆构造进行了再次研究,并建立了该区的A型俯冲模式。认为东秦岭地区存在着六重拆离滑脱与数个大型推覆构造和两条巨型A型俯冲带,其A型俯冲模式表现为奇特的“双楔剖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造山带 滑脱推覆 俯冲模式
下载PDF
雪峰山陆内造山带变形特征及挤压推覆-伸展滑脱构造的物理模拟 被引量:36
3
作者 冯向阳 孟宪刚 +3 位作者 邵兆刚 王建平 朱大岗 赵建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9-424,共6页
本文分析了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变形特征 ,认为雪峰山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历经了加里东陆缘褶皱始造山、印支—早燕山陆内褶断主造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陆内盆后 (重 )造山等过程而最后定型的。中生代以来 ,... 本文分析了雪峰山陆内造山带的变形特征 ,认为雪峰山造山带是在克拉通边缘裂陷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 ,历经了加里东陆缘褶皱始造山、印支—早燕山陆内褶断主造山、晚燕山—早喜马拉雅陆内盆后 (重 )造山等过程而最后定型的。中生代以来 ,岩石圈向西北的俯冲 ,地壳层次向西挤压产生基底滑脱、推覆增厚 ,进而在松弛伸展过程出现山链两侧双极性的重力滑脱。在分析变形特征的基础上 ,对本区的挤压推覆 伸展滑脱构造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 ,实验表明 ,来自于SE方向的挤压作用是产生大规模的推覆 滑脱构造的动力来源。在后期的应力松弛阶段 ,产生伸展滑脱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造山带 挤压-伸展滑脱构造 模拟实验 雪峰山 中生代 岩石圈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盆地推覆-滑脱构造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汤良杰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74-82,共9页
塔里木盆地深层次推覆-滑脱构造表现为前震旦系基底岩系中的韧性剪切带;中层次表现为古生界逆冲推覆、滑脱褶皱和牵引背斜;浅层次以中—新生界褶皱-冲断层带为特征。塔里木盆地大型隆起带的形成与中、深层次推覆-滑脱作用有关,它们是寻... 塔里木盆地深层次推覆-滑脱构造表现为前震旦系基底岩系中的韧性剪切带;中层次表现为古生界逆冲推覆、滑脱褶皱和牵引背斜;浅层次以中—新生界褶皱-冲断层带为特征。塔里木盆地大型隆起带的形成与中、深层次推覆-滑脱作用有关,它们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主要油气聚集带。山前坳陷中发育浅层次推覆-滑脱构造,是寻找中、小型油气田的有利构造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塔里木盆地 -滑脱构造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福建省含煤区推覆、滑脱构造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文杰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2期6-9,共4页
推覆、滑脱构造为福建省主要控煤构造,但在其南、北两段含煤区的表现迥然不同。北段滑脱强度大,为大规模由隆起向坳陷(由西向东)逆冲的推覆构造型式,而南段滑脱强度相对较小,为两侧向向斜中部对冲的推覆构造型式。究其原因,除公认的软... 推覆、滑脱构造为福建省主要控煤构造,但在其南、北两段含煤区的表现迥然不同。北段滑脱强度大,为大规模由隆起向坳陷(由西向东)逆冲的推覆构造型式,而南段滑脱强度相对较小,为两侧向向斜中部对冲的推覆构造型式。究其原因,除公认的软硬岩层相间、隆起坳陷的位能差异原因外,还认为北段的宽缓波状带、南段的向背斜序列带以及北西走滑性断裂的分割作用是造成该推覆、滑脱活动迥异的基本因素。研究这些规律,对福建省新一轮找煤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中南坳陷 滑脱构造 宽缓波状带 向背斜序列 北西向断裂
下载PDF
米仓山推覆构造的结构样式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47
6
作者 魏显贵 杜思清 +1 位作者 刘援朝 吴德超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17-125,共9页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 采用变形剖面和平衡剖面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米仓山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格局,得出该区构造样式为一大型东西向和北东向叠加的推覆滑脱构造,变形剖面总体格局为推覆—断展复式背斜,次级变形单元具叠瓦扇、逆冲岩席、断展褶皱、层滑褶皱等多种样式。推覆构造演化经历了断展隆起、逆冲推覆、逆掩滑脱和复合叠加变形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展褶皱 叠瓦扇 滑脱构造 平衡剖面 米仓山
下载PDF
辽南中生代造山期缩短滑脱与晚造山伸展拆离构造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亚东 曾令森 +1 位作者 李健波 欧阳志侠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1-824,共14页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 该区的构造格局主要由早期近东西向紧闭的褶皱带和晚期北北东向构造组成。早期的南北向缩短构造以龙王庙平卧褶皱和大小长山岛的直立紧闭褶皱为代表,分别具有扇状间隔性压溶劈理和透入性轴面片理,褶面倒向以北为主。北北东向构造切割近东西向构造,表层表现为北西西向薄皮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构造具有扇状压溶劈理的紧闭褶皱,深层表现为基底与盖层间的拆离断层及其下的韧性剪切带。早期的研究者将该断层作为辽南推覆构造底部的滑脱面,现今则压倒性地采用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理念。根据相关剪切带早期面内褶皱发育,晚期伸展褶劈理发育,通过运动学涡度和应力状态分析,论证早期滑脱—推覆到晚期伸展拆离的演化过程。野外观测证明,辽南基底变质岩西侧的金州断层为一伸展拆离断层,它切割东侧的董家沟断层,前者平行于下伏糜棱岩中的同向伸展褶劈理,后者平行下伏糜棱岩的糜棱面理。金州拆离断层的形成及其东侧的隆起标志着辽南构造体制从缩短到伸展的转折。根据相关的年代学研究,这一构造体制转化发生在早白垩世(约120~107 Ma)。该区最新的构造事件是北东—南西向的缩短,相关的北北东向的右行走滑断层与晚白垩世以来的郯庐断层活动方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作用 伸展拆离作用 运动学涡度 伸展褶劈理
下载PDF
中扬子区东缘中古生界对冲构造体系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4
8
作者 佘晓宇 丁小辉 +1 位作者 梁斌 龚晓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346,共14页
中扬子区东缘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受大洪山推覆区南西方向和江南雪峰逆冲推覆区北西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压扭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两大推覆区的形成主要受深、浅变质岩结晶基底内幕两套拆离滑脱层系的作用,导致沉积盖层压缩沿基... 中扬子区东缘侏罗纪末期—白垩纪早期,受大洪山推覆区南西方向和江南雪峰逆冲推覆区北西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压扭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两大推覆区的形成主要受深、浅变质岩结晶基底内幕两套拆离滑脱层系的作用,导致沉积盖层压缩沿基底面、志留系底面、泥盆系底面多层次滑脱推覆,产生了多样的挤压和压扭构造类型及其样式;由造山带向盆内构造变形具有渐变的特点,为不对称式的仰冲(根带)—楔状掩冲(中带)—滑脱推覆(锋带)—对冲带;持续压扭作用导致产生系列北东向左行走滑断裂将对冲构造体系分割;白垩纪晚期—下第三纪,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断裂负反转回滑成为中新生代断陷主控断裂,认为大洪山推覆区锋带已处于通海口—杨林尾—汉南一线,主体由于受洪湖走滑断裂和通海口断裂回滑的影响,接受了上白垩统一第四系沉积,仅保留了东、西两端弧形构造带古生界出露的构造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区东缘 滑脱推覆 对冲构造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滇中楚雄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万玲 郭随平 刘德良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22-329,共8页
滇中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晚期),经历了自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析表明,哀牢山碰撞造山带... 滇中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晚期),经历了自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析表明,哀牢山碰撞造山带形成后,盆地继续向造山带下发生陆内“A”型俯冲,在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的推覆滑脱构造,将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地层深埋其下;燕山期,盆地东部的隆升,形成向盆地内部的挤压推覆;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盆地基底断裂产生走滑活动,形成盖层内的花状构造.楚雄盆地内发育有古生界至中新生界海相到陆相多套生油层系,经过推覆后深埋于盆地内,得到了较好保存.据盆地埋藏与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古生界及三叠系主要生油层系已进入高热演化的干气阶段,揭示了楚雄盆地今后的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陆内俯冲 滑脱 走滑构造 油气关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构造模式、演化及其油气 被引量:7
10
作者 伍致中 刘钰民 佘科建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2-30,共9页
通过地震勘探、钻井、地面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列出了6点依据,认为,盆地南缘西部构造特征是3个深浅层次的北凸孤形滑脱体。它们分别为燕山和喜山运动由南向北的侧向挤压造就而成。圈闭的含油气性,总的说来西段较东段好。
关键词 地震层序 构造模式 滑脱 原置体 稳定系数 圈闭类型 含油气评价
下载PDF
雅江北部热隆扩展系的变形-变质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付小方 候立玮 +1 位作者 许志琴 王宗秀 《四川地质学报》 1991年第2期79-86,共8页
对雅江北部热隆变质体的变质作用、成因机制有过不少的研究,提出过不同的认识。作者应用微观构造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的方法,再次对该变质体变形-变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变质体变形-变质作用的特征、相互关系、变质压力-温度条件... 对雅江北部热隆变质体的变质作用、成因机制有过不少的研究,提出过不同的认识。作者应用微观构造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的方法,再次对该变质体变形-变质作用进行分析研究,详细阐述了变质体变形-变质作用的特征、相互关系、变质压力-温度条件及成因机制等问题,认识到热隆变质体的形成主要是推覆滑脱使地壳局部熔融引热隆扩展而产生,它们曾经历过复杂的变质-变形过程,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变质分带和构造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热隆扩展 韧性正断层
下载PDF
龙门山南段冲断带流体活动特征
12
作者 付于真 王国芝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73-474,共2页
龙门山因其关键的构造位置和典型的前陆冲断构造,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冲断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内存在多层次的推覆滑脱构造带,形成了良好的流体运移和聚集场所。而流体是盆山物质交换的最主要介质,与盆地内油气及金属矿... 龙门山因其关键的构造位置和典型的前陆冲断构造,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其冲断推覆构造发育,地壳内存在多层次的推覆滑脱构造带,形成了良好的流体运移和聚集场所。而流体是盆山物质交换的最主要介质,与盆地内油气及金属矿床的形成分布密切相关。龙门山冲断带特殊的构造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活动 龙门山冲断带 油藏流体 造山带 古流体 活动带 构造位置 滑脱构造 冲断构造 密切相关
下载PDF
福建永安西洋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13
作者 秦学军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1年第4期32-35,共4页
本文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研究福建永安西洋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各项元素分布特征、相关性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圈定化探异常;开展重要化探异常查证与评价,初步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可为地质... 本文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研究福建永安西洋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各项元素分布特征、相关性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及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圈定化探异常;开展重要化探异常查证与评价,初步查明引起异常的原因,可为地质找矿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远景区 滑脱构造 化学特征 找矿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