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鼠蛇肠道组织结构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分布特点
1
作者 吴舒敏 陈俊良 +6 位作者 楚萌 司雨 余航 刘洋铨 赵海全 张晖 叶亚琼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5-61,共7页
为揭示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以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本试验制作肠道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阿利斯新蓝(AB-PAS)染色和Grimelius嗜银染色方法阐明滑鼠蛇肠壁显微结构和特殊细胞... 为揭示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黏膜组织结构以及杯状细胞和嗜银细胞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本试验制作肠道石蜡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阿利斯新蓝(AB-PAS)染色和Grimelius嗜银染色方法阐明滑鼠蛇肠壁显微结构和特殊细胞型的分布特点。H.E.染色结果显示,滑鼠蛇肠壁结构分为4层,从内到外依次是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黏膜上皮主要由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肠皱襞发达,肠绒毛数量和长度在前肠、中肠、后肠呈递减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前肠肌层最厚,显著高于中肠和后肠(P<0.05),中肠与后肠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AB-PAS染色结果显示,杯状细胞镶嵌在柱状细胞之间,其数量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逐渐增加,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Grimelius银染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形状多样,分布在黏膜上皮基部和上皮细胞之间,在各段肠壁内均有分布,其数量在前肠、中肠和后肠中呈递增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可为滑鼠蛇消化生理学研究和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肠道 组织结构 杯状细胞 嗜银细胞
下载PDF
面向满意度预测的滑鼠行为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洪宇 王剑 +5 位作者 王凯 康杨杨 孔芳 姚建民 朱巧明 周国栋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64-2075,共12页
现有信息检索研究领域中,衡量知识学习质量和信息获取精度的核心标准是信息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量化指标为相关度).然而,这一测度往往无法直观反映用户对信息伪反馈的"满意度".相比于多媒体(文字语言、图像、音频和视频)之间... 现有信息检索研究领域中,衡量知识学习质量和信息获取精度的核心标准是信息与用户需求的相关性(量化指标为相关度).然而,这一测度往往无法直观反映用户对信息伪反馈的"满意度".相比于多媒体(文字语言、图像、音频和视频)之间可测可量的相关度,由用户主观认知驱动的满意度往往无法通过直观的量化方法予以获取和测量.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鼠标滑动(Mouse Movement,简称"滑鼠")运动学规律的"满意度"量化分析和预测方法.该方法集中于人类肢体活动驱动下的滑鼠滑行轨迹分析,借助复杂滑行过程中滑鼠呈现出的动力学能量,间接预测人类思维活跃的程度,以此估计用户接触特定信息伪反馈时隐式反射出的满意度.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辅助信息检索过程中的用户体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检索 满意度 滑鼠行为 滑鼠能量 社交网络 社会计算
下载PDF
滑鼠蛇的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用 1 5条 2 0 0 2年 6月中旬捕自浙江丽水的怀卵滑鼠蛇研究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母体在捕后 3周内各产一窝柔性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大小均随母体体长增加而增大 ,平均值分别为 1 3 3(枚卵 )、 332 4 g和 ... 用 1 5条 2 0 0 2年 6月中旬捕自浙江丽水的怀卵滑鼠蛇研究繁殖输出及孵化热环境对孵出幼体表型特征的影响。母体在捕后 3周内各产一窝柔性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卵大小均随母体体长增加而增大 ,平均值分别为 1 3 3(枚卵 )、 332 4 g和 2 4 8g。窝卵数和卵大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0 1 8和 0 1 3。窝卵数与产后母体状态呈正相关 ,卵数量和大小无关。每窝部分可孵卵分别用恒温 (2 4、 2 7、 30、 33℃ )和 2 1 0 - 39 0℃ (平均 2 8 3℃ )范围内的波动温度孵化 ,每隔 5d记录恒温孵化卵的重量。孵化热环境对卵与环境之间的水分交换有显著影响 ,并影响孵化卵重量的时间变化。 2 4、 2 7、 30、 33℃和波动温度的平均孵化期分别为 1 0 5 4、 78 0、 5 7 8、 5 1 3和5 8 6d。不同热环境下的孵化成功率和幼体畸形率有一定差别 ,但统计上不显著。 2 4℃和 30℃孵出幼体雄性比例较高 ,2 7℃、 33℃和波动温度孵出幼体雌性比例较高 ,但没有证据表明孵化温度能决定滑鼠蛇性别。除孵出幼体灰分含量外 ,孵化温度对其它幼体特征均有显著影响。 33℃孵出幼体SVL较小 ,但剩余卵黄和其中的灰分含量大于其它温度孵出的幼体。 2 4℃和 30℃孵出幼体的总干重、总能量、躯干干重、脂肪体干重总体上小于2 7℃和波动温度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繁殖输出 相对窝卵重 孵化 温度
下载PDF
滑鼠蛇出生至50日龄身体大小和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志强 陈可为 +6 位作者 彭兵龙 张昊滨 杨会会 刘溯源 王锡飞 姚利 徐小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18-622,共5页
为探究滑鼠蛇(Ptyas mucosus)生后发育不同阶段身体大小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在室温为(30±1)℃、相对湿度为70%~75%条件下,监测了3、10、20、30、40和50日龄滑鼠蛇身体大小及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 为探究滑鼠蛇(Ptyas mucosus)生后发育不同阶段身体大小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在室温为(30±1)℃、相对湿度为70%~75%条件下,监测了3、10、20、30、40和50日龄滑鼠蛇身体大小及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和血清杀菌能力的变化。体重、体全长、重长比和尺度化的质量指数3至20日龄增长缓慢,之后陡增,50日龄最高(P<0.05);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居前两位,但两者的百分比、N/L的比值和血清杀菌能力均无组间差异(P>0.05);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10日龄组与3日龄组接近,但高于其他日龄组(P<0.05);50日龄内,滑鼠蛇的身体大小开口前增长缓慢,开口后增加迅速,蜕皮后嗜碱性粒细胞的百分比显著提升,建议可根据体重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来预判蛇场内幼蛇的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胚后发育 体重 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下载PDF
自繁滑鼠蛇急性裂头蚴病继发变形杆菌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健 郭佳妮 +3 位作者 曾芸 周庆安 李雯雯 黄维义 《广西畜牧兽医》 2012年第2期115-116,共2页
滑鼠蛇(Ptyasmucosus)俗名水律蛇,隶属于蛇目(Ophidia)游蛇科(Colubridae)鼠蛇属(Ptyas)。该蛇在食用和药用上都有较高的价值,由于南方的饮食习惯,该蛇常年供不应求,使得我区人工繁养滑鼠蛇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大批农户... 滑鼠蛇(Ptyasmucosus)俗名水律蛇,隶属于蛇目(Ophidia)游蛇科(Colubridae)鼠蛇属(Ptyas)。该蛇在食用和药用上都有较高的价值,由于南方的饮食习惯,该蛇常年供不应求,使得我区人工繁养滑鼠蛇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大批农户开始自繁养殖,但由于缺乏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往往会发生各种细菌病和寄生虫病,导致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变形杆菌 裂头蚴 诊治 感染 继发 急性 疾病防治技术
下载PDF
养殖与野生滑鼠蛇蛇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晓华 严若谷 李其斌 《蛇志》 2013年第1期13-14,86,共3页
目的为了解人工养殖与野生滑鼠蛇蛇肉的营养成分差异。方法对养殖与野生滑鼠蛇蛇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两者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养殖滑鼠蛇蛇肉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 目的为了解人工养殖与野生滑鼠蛇蛇肉的营养成分差异。方法对养殖与野生滑鼠蛇蛇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两者的各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养殖滑鼠蛇蛇肉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糖以及矿物质元素硒、铬、镁、铜、铁、锌含量与野生滑鼠蛇相比无显著差异;养殖蛇肉的部分指标如氨基酸、丝氨酸、亮氨酸、甘氨酸、赖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结氨酸含量比野生蛇含量偏高。结论养殖滑鼠蛇蛇肉与野生滑鼠蛇蛇肉的营养价值大致相同。养殖滑鼠蛇蛇肉不但嫩、香、醇,而且无致病菌及寄生虫感染,是理想的绿色营养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营养成分 分析
下载PDF
人工饲养滑鼠蛇患侵入内阿米巴肠炎的诊治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健 曾芸 +1 位作者 周庆安 黄维义 《广西畜牧兽医》 2012年第3期177-178,共2页
南宁属带海性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平均在10月后天气会逐渐转凉,人工自繁滑鼠蛇后,养蛇户会持续加温避免滑鼠蛇冬眠,保持采食。环境的改变往往会滋生原虫而引发疾病。笔者此次报道由侵入内阿米巴(Entamoeba invadens)引起的阿米巴肠炎... 南宁属带海性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平均在10月后天气会逐渐转凉,人工自繁滑鼠蛇后,养蛇户会持续加温避免滑鼠蛇冬眠,保持采食。环境的改变往往会滋生原虫而引发疾病。笔者此次报道由侵入内阿米巴(Entamoeba invadens)引起的阿米巴肠炎的病例,以下为病例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养 滑鼠 肠炎 侵入 诊治 病例报告 季风气候 养蛇户
下载PDF
滑鼠蛇肝线粒体DNA的限制酶图谱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应积 罗进贤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1期39-44,共6页
用六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Ⅰ、PstⅠ、BglⅠ、BglⅡ和SalⅠ对滑鼠蛇肝脏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解。发现BglⅡ、PstⅠ、BamHⅠ、BglⅠ和EcoRⅠ在滑鼠蛇肝mtDNA上分别有1、2、3、3和4个切点。SalⅠ不能切割滑鼠蛇肝mtDNA。根据滑... 用六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Ⅰ、PstⅠ、BglⅠ、BglⅡ和SalⅠ对滑鼠蛇肝脏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解。发现BglⅡ、PstⅠ、BamHⅠ、BglⅠ和EcoRⅠ在滑鼠蛇肝mtDNA上分别有1、2、3、3和4个切点。SalⅠ不能切割滑鼠蛇肝mtDNA。根据滑鼠蛇肝mtDNA的单酶、双酶完全酶解及部分酶解片段的数目和分子量,建立了滑鼠蛇肝mtDNA的限制酶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蛇肝 线粒体DNA 限制酶图谱
下载PDF
滑鼠蛇肠炎沙门伤寒菌的分离鉴定
9
作者 张敏 汪雅婷 +3 位作者 戴爱玲 李晓华 孙艳发 杨小燕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1,I0003,共4页
为确诊福建省龙岩市某蛇场滑鼠蛇发病死亡病因,采集病蛇肠道内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细菌形态学观察、沙门菌inv A基因序列分析、耐药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 为确诊福建省龙岩市某蛇场滑鼠蛇发病死亡病因,采集病蛇肠道内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细菌形态学观察、沙门菌inv A基因序列分析、耐药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为肠炎沙门菌;分离菌株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完全耐药。由此可知,福建省龙岩市某蛇场滑鼠蛇发病死亡病因为肠炎沙门菌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等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滑鼠 invA基因 耐药性
下载PDF
滑鼠蛇肝线粒体DNA的制备及性质测定
10
作者 吴应积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报导了用蛇肝脏制备线粒体DNA的简便方法。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滑鼠蛇肝mt DNA为环状分子,周长5.23μm。限制性内切酶PstI,BamHI和EcoRI在滑鼠蛇肝mtDNA上分别有2、3和4个点切。根据各酶切片段的大小测得mt DNA的平均分子量为16.91kb或10.... 报导了用蛇肝脏制备线粒体DNA的简便方法。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滑鼠蛇肝mt DNA为环状分子,周长5.23μm。限制性内切酶PstI,BamHI和EcoRI在滑鼠蛇肝mtDNA上分别有2、3和4个点切。根据各酶切片段的大小测得mt DNA的平均分子量为16.91kb或10.85×10~6 dal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线粒体DNA 纯化 肝脏
下载PDF
滑鼠蛇肠道大小和组织学参数的增龄变化
11
作者 张志强 姚利 +5 位作者 刘溯源 杨会会 伍亮 高乐文 吴文欣 吴海燕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6期901-905,共5页
为探究蛇类肠道功能建立过程,采用形态测量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了出壳后3、7~10、20、30、40和50 d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大小及组织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肠、大肠的湿重和长度指数40和/或50日龄组最高,3和/或7~10日... 为探究蛇类肠道功能建立过程,采用形态测量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了出壳后3、7~10、20、30、40和50 d滑鼠蛇(Ptyas mucosus)肠道大小及组织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1)小肠、大肠的湿重和长度指数40和/或50日龄组最高,3和/或7~10日龄组最低(P<0.05)。(2)小肠前段和中段的直径、肌层厚度、绒毛高度和柱状上皮细胞长径7~10日龄组最低,此后随日龄增加(P<0.05);小肠后段直径50日龄组高于30日龄组(P<0.05),其他组织学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3)大肠直径和肌层厚度50日龄组分别高于3、3和7~10日龄组(P<0.05),其他参数无日龄差异(P>0.05)。50日龄前滑鼠蛇肠道大小和多项组织学参数具有可塑性,幼蛇的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建议投喂易于消化的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胚后发育 小肠 大肠 绒毛高度
下载PDF
滑鼠蛇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毅超 刘金凤 +4 位作者 林俊 曹颖颖 黄红梅 孟菲 吴健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6-380,共5页
为鉴定一起引起滑鼠蛇死亡的致病菌,本研究对采集病理样品中分离菌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耐药性测定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来自中华鳖的... 为鉴定一起引起滑鼠蛇死亡的致病菌,本研究对采集病理样品中分离菌进行了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耐药性测定及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菌与来自中华鳖的嗜水气单胞菌N3株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四环素、阿奇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中敏,对头孢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万古霉素等药物完全耐药,表明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小鼠毒力试验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显示,该菌含有的5种毒力相关基因为aer A、hly A、ahp A、ast及alt;并在3×108 cfu/0.3 mL的感染剂量下可致小鼠全部死亡。本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此次蛇细菌感染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该菌的分离鉴定为其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嗜水气单胞菌 16S RDNA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下载PDF
一起滑鼠蛇肺炎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13
作者 任婧 陈坚 张伟 《山东畜牧兽医》 2019年第12期44-45,共2页
通过对一起病死蛇的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分析、细菌培养与分离观察,诊断为肺炎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蛇急性死亡。对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对肺炎球菌高度敏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巴氏杆... 通过对一起病死蛇的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分析、细菌培养与分离观察,诊断为肺炎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蛇急性死亡。对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头孢曲松、头孢噻呋对肺炎球菌高度敏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巴氏杆菌高度敏感。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临床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球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巴氏杆菌 混合感染 头孢噻呋 滑鼠 环丙沙星 病理剖检
下载PDF
滑鼠蛇胃肠道组织结构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明玥 武东怡 +4 位作者 付贞 何慧芬 姜小雅 赵鑫 刘进辉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21-224,230,共5页
探究滑鼠蛇胃、肠道的显微组织结构与特征,以便为滑鼠蛇的人工养殖与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解剖方法、石蜡制片和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的胃、肠道进行光镜下的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胃部的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 探究滑鼠蛇胃、肠道的显微组织结构与特征,以便为滑鼠蛇的人工养殖与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解剖方法、石蜡制片和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的胃、肠道进行光镜下的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胃部的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内有泡状腺和单管状腺两种腺体;胃腺中Ⅱ型细胞为未分化的主细胞与壁细胞,肌层由内环行肌和外纵行肌两层构成。小肠褶皱发达;黏膜上皮由大量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小肠缺乏肠腺与黏膜下腺。大肠存在褶皱,没有肠腺。滑鼠蛇胃肠道可容纳大量食物,其消化能力弱于哺乳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小肠 大肠 H-E染色 显微结构
下载PDF
滑鼠蛇对农田害鼠生物防治的可行性研究——几种动物组织的热值测定
15
作者 王磊 《昭通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63-68,79,共7页
本文采用滑鼠蛇作为鼠类的天敌,对农田害鼠采用滑鼠蛇进行生物防治的可行性在实验室内进行了模拟实验,从能量分析的角度认为滑鼠蛇对农田害鼠的生物防治意义不大。
关键词 滑鼠 生物防治 热值 农田 鼠害 动物组织
下载PDF
滑鼠蛇肺脏组织结构 被引量:6
16
作者 付贞 胡明玥 +2 位作者 麦金辉 武东怡 刘进辉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17-220,共4页
探讨滑鼠蛇肺脏的组织结构与特征,掌握其生理功能,以便为滑鼠蛇的人工饲养与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解剖方法、石蜡制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肺脏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肺脏组织结构与大多数蛇类肺脏... 探讨滑鼠蛇肺脏的组织结构与特征,掌握其生理功能,以便为滑鼠蛇的人工饲养与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常规解剖方法、石蜡制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肺脏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肺脏组织结构与大多数蛇类肺脏结构相似,分左右两叶。左肺不发达,不具呼吸功能;右肺发达,呈蜂窝状组织结构,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滑鼠蛇的肺脏为膜性囊状结构,可分为三层,分别为上皮层、呼吸层和浆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肺脏 H—E染色 蜂窝状组织 膜性囊状结构
下载PDF
滑鼠蛇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形态和分布密度的增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溯源 伍亮 +3 位作者 姚利 汪寅 杨会会 张志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比较50日龄内滑鼠蛇(Ptyas mucosus)消化道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形态和分布密度的增龄变化及部位差异。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鉴别和定位生后3、7~10(首次蜕皮组)、20、30、40和50d滑鼠蛇消化道各部位的5-HT细... 目的比较50日龄内滑鼠蛇(Ptyas mucosus)消化道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细胞形态和分布密度的增龄变化及部位差异。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鉴别和定位生后3、7~10(首次蜕皮组)、20、30、40和50d滑鼠蛇消化道各部位的5-HT细胞。结果5-HT细胞形态多样,胃底、幽门和回肠的分布密度无日龄差异,贲门30日龄组显著高于50日龄组,其他部位均在20~50日龄组最高,3日龄组最低。3和7~10日龄组胃部分布密度最高,十二指肠和空肠、十二指肠和回肠最低;20、30、40和50日龄组直肠和/或胃部密度最高,食道、十二指肠和回肠、食道和回肠、回肠及十二指肠和回肠最低。结论滑鼠蛇生后3d消化道各段均有5-HT细胞分布,分布密度随日龄而变化,开口前胃部密度较高,开口后直肠部位密度增加,提示随发育进程的推进,5-HT对食物的机械消化作用和促进食物残渣排出的能力均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消化道 5-羟色胺 分布密度 发育
下载PDF
滑鼠蛇肾脏组织形态结构 被引量:2
18
作者 武东怡 付贞 +5 位作者 胡明玥 麦金辉 朱开明 何慧芬 姜小雅 刘进辉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3-16,共4页
探索滑鼠蛇肾脏的组织结构与特征,为其人工养殖和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常规大体解剖方法、组织石蜡制片技术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肾脏的组织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的肾脏由被膜与实质构成,被膜由... 探索滑鼠蛇肾脏的组织结构与特征,为其人工养殖和野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常规大体解剖方法、组织石蜡制片技术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肾脏的组织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的肾脏由被膜与实质构成,被膜由内、外两层构成,实质包括大量的泌尿小管和少量的结缔组织。泌尿小管包括肾单位与集合小管,肾单位中的肾小体平均直径285.107μm,肾小囊内外层间距平均31.063μm;在肾小体周围的远端小管和近端小管分布紧密,近端小管的管壁厚平均16.275μm,远端小管的管壁厚平均15.245μm,集合小管的管壁厚平均26.937 6μm。滑鼠蛇的肾小体过滤功能较弱,肾小管浓缩尿液功能较强,排泄尿液量少,其肾组织形态学结构有明显的爬行类动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肾脏 被膜 实质 组织形态结构
下载PDF
3至50日龄滑鼠蛇消化道生长抑素细胞形态和分布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亮 刘溯源 +3 位作者 姚利 杨会会 汪寅 张志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45-249,244,共6页
目的探究胚后发育50日龄内滑鼠蛇(Ptyas mucosus)关键生活史阶段消化道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细胞形态和分布密度的变化。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法鉴别和定位50日龄内6个发育阶段消化道不同部位的SS细胞。结果SS细胞形态多样,散在或聚... 目的探究胚后发育50日龄内滑鼠蛇(Ptyas mucosus)关键生活史阶段消化道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细胞形态和分布密度的变化。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法鉴别和定位50日龄内6个发育阶段消化道不同部位的SS细胞。结果SS细胞形态多样,散在或聚群分布于黏膜层或腺上皮细胞之间。除40日龄组外,3、7~10、20、30和50日龄组的分布密度胃底或幽门最高,十二指肠、食道或空肠最低;食道40日龄组高于20和30日龄组,十二指肠40、50日龄组显著高于3、7~10日龄组,胃底、空肠和直肠分别在20、20和50、30、40和50日龄组最高,均在3日龄组最低,贲门、幽门和回肠无日龄差异。结论滑鼠蛇消化道SS细胞见于胚后发育早期,形态多样,分布密度多变,这可能与其平衡胃肠激素含量和保护肠道细胞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消化道 生长抑素 分布密度 胚后发育
下载PDF
滑鼠蛇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学观察
20
作者 黄潇航 陈榕 +8 位作者 彭佳佳 李诗艺 贺金峪 王诗晨 张龙 白云鹏 祁保民 黄志坚 殷光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93-498,共6页
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X光、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方法对1例圈养滑鼠蛇(Ptyas mucosus)体表肿物进行检测分析。X光检查显示该蛇体侧后有2个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内有实质及钙化灶生成。剖检发现肿物包膜破溃,小肿物切面呈白色,质... 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X光、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方法对1例圈养滑鼠蛇(Ptyas mucosus)体表肿物进行检测分析。X光检查显示该蛇体侧后有2个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内有实质及钙化灶生成。剖检发现肿物包膜破溃,小肿物切面呈白色,质地较硬,大肿物质软,有恶臭气味,内部呈现分层结构,外部层腐烂部分伴有少量脓性增生;镜下可见大量具有嗜酸性胞浆的、组织细胞样细胞的增生,局部可见大量粉色的、具有多核的巨细胞及大量钙化灶,结构疏松,大量毛细血管扩张。经病理学诊断,结合临床检查分析,该蛇确诊为横纹肌肉瘤。研究结果可为兽医对异宠临床横纹肌肉瘤的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鼠 横纹肌肉瘤 脓性增生 钙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