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声速自由滚转试验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杰 才义 +2 位作者 吴佳莉 潘金柱 卜忱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1-616,共6页
采用中等展弦比、薄翼型、边条、锯齿、折叠翼等设计的先进作战飞机在跨声速易出现机翼突然失速现象,从而引起非指令性横滚运动。为研究该问题,在FL-3风洞中研制了一套跨声速自由滚转试验装置,设计某验证性模型,选取马赫数范围0.8~0.95... 采用中等展弦比、薄翼型、边条、锯齿、折叠翼等设计的先进作战飞机在跨声速易出现机翼突然失速现象,从而引起非指令性横滚运动。为研究该问题,在FL-3风洞中研制了一套跨声速自由滚转试验装置,设计某验证性模型,选取马赫数范围0.8~0.95的典型飞行状态进行了静态测力和自由滚转验证性试验。试验结果预测了某模型不同构型的机翼突然失速敏感范围,并评估了非指令性横滚运动的严重程度,从而验证了试验机构的可靠性,建立了评估方法,实现了跨声速自由滚转试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 机翼突然失速 非指令性横运动 自由滚转试验
下载PDF
先进布局飞机自由滚转试验现象的仿真
2
作者 李民民 《大众科技》 2021年第7期40-42,80,共4页
当迎角较大时,小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产生了滚转方向的极限环振荡。为仿真该试验现象,文章通过建立相应的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准确描述了非定常气动力,进而以刚体运动方程模拟了风洞自由滚转试验过程。相较于传统线性化气动导数模型,该气... 当迎角较大时,小展弦比飞翼布局飞机产生了滚转方向的极限环振荡。为仿真该试验现象,文章通过建立相应的非线性气动力模型,准确描述了非定常气动力,进而以刚体运动方程模拟了风洞自由滚转试验过程。相较于传统线性化气动导数模型,该气动力模型表现出更高的建模精度,成功复现了该机的滚转自激振荡现象,展现出在大迎角非定常气动力建模方面的独特效果。最终仿真结果表明,滚转自激振荡是正负阻尼与静稳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滚转试验 非定常气动力 极限环振荡 气动力建模 飞行仿真
下载PDF
SRM眩晕诊疗系统中增加滚转试验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邢娟丽 张姝 +5 位作者 赵瀚森 员艳宁 李白芽 张少强 杨盼 韩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8-271,共4页
目的:探讨SRM眩晕诊疗系统中增加滚转试验次数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且行手法传统滚转试验诊断为HC-BPPV管石症的患者71... 目的:探讨SRM眩晕诊疗系统中增加滚转试验次数对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且行手法传统滚转试验诊断为HC-BPPV管石症的患者713例,按就诊卡单双号分为2组,A组行眩晕诊疗系统Barbecue复位2圈,B组在眩晕诊疗系统先行1次滚转试验后再行Barbecue复位2圈,观察2组的痊愈率,比较增加滚转试验是否对HC-BPPV的疗效有所影响。采用眩晕障碍量表(DHI)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和睡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A组痊愈率63.21%,B组痊愈率87.6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复位治疗后较复位前DHI、PSQ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DHI总分小于A组的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的PSQI总分小于A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M眩晕诊疗系统复位前增加1次滚转试验可显著提高HC-BPPV复位的痊愈率,缓解焦虑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滚转试验 水平半规管
原文传递
快速轴位滚转试验对水平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定位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邢娟丽 张婷 +3 位作者 张姝 程子君 张少强 韩鹏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9-422,共4页
目的:比较快速轴位滚转试验(RART)与传统滚转试验(SRT)对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责任半规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确诊为HC-BPPV的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RART组(202例)和SRT组(198例)。RART法的诱发... 目的:比较快速轴位滚转试验(RART)与传统滚转试验(SRT)对于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责任半规管定位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确诊为HC-BPPV的患者共400例,随机分为RART组(202例)和SRT组(198例)。RART法的诱发特点为仰卧正中位→右侧轴位→仰卧正中位→左侧轴位→仰卧正中位,完成全部序列头位转换为滚转试验的1个循环,记为1圈。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1次体位诱发试验,根据诱发出的眼震类型决定是否复位,其中诱发出典型HC-BPPV眼震者,进行2圈改良的Barbecure复位。通过典型眼震的引出率评价两种体位诱发试验对责任半规管判定的准确性。最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复位后的眼震恢复情况评价两种方法对复位疗效的影响。结果:RART法对HC-BPPV患者眼震的引出率显著高于SRT法(χ^(2)=10.73,P<0.01)。HC-BPPV患者经RART法诱发后复位的有效性显著高于SRT法(χ^(2)=6.08,P<0.05)。结论:RART法可显著提高HC-BPPV责任半规管判定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快速轴位滚转试验 责任半规管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大振幅试验滚转振动机构研制
5
作者 徐明 潘金柱 +3 位作者 李勇 江春茂 崔青 白云龙 《气动研究与实验》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FL-2风洞前期大振幅试验对固定模型滚转角度的大振幅俯仰振动时飞行器动态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期试验设计了一套运动转换机构,通过运动转换杠构把电机的连续旋转运动转化成模型的滚转振动,该机构满足试硷要求。本文详细地阐述了... FL-2风洞前期大振幅试验对固定模型滚转角度的大振幅俯仰振动时飞行器动态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期试验设计了一套运动转换机构,通过运动转换杠构把电机的连续旋转运动转化成模型的滚转振动,该机构满足试硷要求。本文详细地阐述了这套新滚转机构的设计原理并对风洞试验隋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正弦机构风洞大振幅试验
下载PDF
垂直悬头位试验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郭鹏飞 李进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垂直悬头位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然后行垂直悬头位试验,并研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24... 目的探讨垂直悬头位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然后行垂直悬头位试验,并研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24例BPPV患者中,经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确诊为多半规管受累的BPPV 53例(16.36%,53/324)中合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BPPV患者27例;单半规管BPPV271例(83.64%,271/324)中,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85例(26.23%,85/324),通过滚转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120例(37.04%,120/324),而前两项试验阴性,通过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66例(20.37%,66/324),该66例患者沿矢状位快速翻转复位后随访1周和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57/66)和83.33%(55/66)。结论垂直悬头位试验使本组BPPV患者的检出率提高了20.37%(66/324),其对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对于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阴性但疑为BPPV的患者,应行垂直悬头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垂直悬头位试验 Dix-Hallpike试验 滚转试验
下载PDF
外半规管后臂管石症中反转相眼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景华 李长青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2-735,共4页
目的分析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中出现反转相眼震与无反转相眼震患者的参数特点,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68例,滚转试验中是否出现反转相眼震进行分组,应用眼震视频记录仪,记录和分析眼震参数,比... 目的分析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中出现反转相眼震与无反转相眼震患者的参数特点,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68例,滚转试验中是否出现反转相眼震进行分组,应用眼震视频记录仪,记录和分析眼震参数,比较出现反转相眼震组中第一相眼震和反转相眼震参数及有无反转相眼震患者患侧眼震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68例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中,48例出现反转相眼震,其中17例为双侧,31例为单侧。第一相眼震强度明显大于反转相眼震,反转相眼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第一相眼震,两者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14、-10.851、13.485,P<0.05)。典型的反转相眼震也有渐强渐弱的过程,但达峰速度较第一相眼震减慢,减弱时间也明显延长。48例有反转相眼震者与20例无反转相眼震者比较,潜伏期、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3、1.692,P>0.05),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3,P<0.05)。结论反转相眼震在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中较常见,出现反转相眼震的通常为患侧,滚转试验时建议延长观察时间,反转相眼震的出现能帮助识别责任半规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眼震 滚转试验 外半规管管石症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改良翻滚法治疗向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雯 黄立宏 +2 位作者 祖令敏 杜洵昊 吴建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8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目的比较改良翻滚法与传统翻滚法(BRM)治疗向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经重复180°滚转试验(180°RT)及俯屈仰头试验(BLT)诊断为向地眼震型HC-BPPV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BRM组各30例... 目的比较改良翻滚法与传统翻滚法(BRM)治疗向地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经重复180°滚转试验(180°RT)及俯屈仰头试验(BLT)诊断为向地眼震型HC-BPPV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BRM组各30例,改良组予以BRM联合向健侧甩头法复位,BRM组予以传统的BRM复位,观察首次复位30分钟、1天后的疗效,若复位未成功,再重复同前的复位法治疗,每组最多予3次复位,每次观察疗效均在复位30分钟后进行。结果改良组的首次复位成功28例(93.3%),BRM组为22例(73.3%),差异有显著性(χ~2=4.320,P=0.038)。经过3次复位,改良组29例(96.7%)复位成功,BRM组27例(90%)复位成功,差异无显著性(χ~2=1.071,P=0.301)。改良组的复位成功循环次数少于BRM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t=-1.939,P<0.001)。两组均未出现转管现象。结论改良BRM较传统BRM提高了首次复位成功率,同时减少了复位成功循环次数,而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180°滚转试验 俯屈仰头试验
下载PDF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 被引量:10
9
作者 高波 宋海涛 +2 位作者 周金梅 吕凡 黄魏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本眩晕中心共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患者46例。诊断依据为典型的病史及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记录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的眼震...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断。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本眩晕中心共确诊为水平半规管BPPV(HSCBPPV)患者46例。诊断依据为典型的病史及用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记录患者在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中的眼震结果,并排除其他疾病。研究HSCBPPV的眼震特点。结果441例诊断为BPPV患者中,46例(10.43%)为水平半规管BPPV。其中38例(82.61%)为单侧病变,5例(10.87%)患者合并同侧后半规管病变,3例(6.52%)为双侧病变。35例患者通过两种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11例患者仅通过滚转试验诱发出水平眼震。25例患者眼震方向向地,13例患者眼震方向背地,3例患者眼震方向不固定,5例患者各种手法诱发出同一方向的眼震。29例患者在双侧手法中出现眼震,17例患者在一侧手法中出现眼震。结论HSCBPPV眼震为完全水平性且多为快相向地。通常受累耳在双侧手法中均可出现眼震,以向患侧为重。一侧水平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可同时受累。滚转试验在HSCBPPV检查中比Dix-Hallpike试验更加敏感。Dix-Hallpike试验结合滚转试验可使更多的HSCBPPV患者得到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滚转试验 诊断
下载PDF
改良Dix-Hallpike试验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益飞 王照亮 +2 位作者 郑慧珍 章互皖 杨晓凯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Dix-Hallpike试验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怀疑BPPV的患者,先后行改良Dix-Hallpike试验、水平滚转试验和经典Dix-Hallpike试验,比较改良和经典Dix-Hallpike试验诊断后半规管BPPV的敏... 目的:探讨改良Dix-Hallpike试验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怀疑BPPV的患者,先后行改良Dix-Hallpike试验、水平滚转试验和经典Dix-Hallpike试验,比较改良和经典Dix-Hallpike试验诊断后半规管BPP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后半规管BPPV患者55例,改良Dix-Hallpike和经典Dix-Hallpike均阳性,其中12例同侧水平滚转试验诱发旋转眼震。结论:改良Dix-Hallpike试验和经典Dix-Hallpike试验对于诊断后半规管BPPV具备同样的效能,但前者简化了操作和眼震观察及结果判断,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Dix-Hallpike试验 滚转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