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环境视角下校园道路群落对PM_(10)的滞尘效应及优化研究
1
作者 徐阳洋 李运远 胡楠 《城市建筑》 2024年第9期218-223,共6页
以提升秋季校园道路群落滞尘效应为目标,探索不同室外风环境与群落特征对植物滞尘能力的影响,其次采用实测与PHOENICS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并评价校园室外风环境,并使用线性回归验证了实验可行性,以此为校园绿地植物群落滞尘能力的提... 以提升秋季校园道路群落滞尘效应为目标,探索不同室外风环境与群落特征对植物滞尘能力的影响,其次采用实测与PHOENICS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并评价校园室外风环境,并使用线性回归验证了实验可行性,以此为校园绿地植物群落滞尘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16条结构性道路为基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①秋季风速对道路群落滞尘效应的影响较为显著,实测数据中道路的平均风速值为0.44时群落滞尘能力达到最强,过高或过低的风速值均会降低植物的滞尘能力;②不同结构道路群落对PM_(10)滞尘效应的强弱顺序为:乔草型>乔灌型>乔灌草型>灌草型>乔木型,且滞尘能力差异较大,可达50%;③校园室外风环境中不同道路的风速差异较大,风速偏大的道路群落里普遍缺少低层次的灌木及小乔群落,应适当增添可防风的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群落 PM_(10) 滞尘效应 风环境
下载PDF
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 被引量:94
2
作者 周志翔 邵天一 +7 位作者 王鹏程 高翅 徐永荣 郭尔祥 徐隆辉 叶贞清 彭行梅 于春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036-2040,共5页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对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的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武钢厂区绿地斑块数目多、破碎化指数高 ,体现了工业区见缝插绿的绿化特点 ,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片防护林和观赏绿地为中心 ,...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对比分析方法分别对武钢厂区绿地景观类型的空间结构及滞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武钢厂区绿地斑块数目多、破碎化指数高 ,体现了工业区见缝插绿的绿化特点 ,以道路绿带为骨架、成片防护林和观赏绿地为中心 ,将各分厂绿地连接成四大绿化区域的武钢厂区绿地系统已初步形成。其滞尘效应主要表现为对交通污染物及二次飞扬的阻滞作用。以乔木为主的防护林斑块平均面积大、滞尘效果好 ,滞尘率达 38.9%~ 4 6 .1% ,但优势度不高。专类园和观赏草坪斑块植物种类丰富、景观效果好 ,但滞尘效果较差。道路绿带优势度和破碎化指数最高 ,构成了厂区绿色廊道网络 ,并在阻滞交通污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多行复层绿带的滞尘率 ( 46 .2 %~ 6 0 .8% )比单行乔木绿带的滞尘率 ( 14 .8%~ 39.2 % )高。但道路绿带仍不完整 ,多行复层绿带的比例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钢厂区 绿地 景观类型 空间结构 滞尘效应
下载PDF
城市工业区园林绿地滞尘效应的研究——以武汉钢铁公司厂区绿地为例 被引量:100
3
作者 陈芳 周志翔 +1 位作者 郭尔祥 叶贞清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测定武钢工业区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绿地实地调查和武钢工业区园林绿地GIS,比较分析了园林绿地不同植物种类和层片类型的滞尘能力,并定量研究了武钢厂区园林绿地的滞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植物的滞尘能力有较大差异,这... 在测定武钢工业区园林植物滞尘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绿地实地调查和武钢工业区园林绿地GIS,比较分析了园林绿地不同植物种类和层片类型的滞尘能力,并定量研究了武钢厂区园林绿地的滞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植物的滞尘能力有较大差异,这主要与不同植物的叶表面特性、树冠结构、枝叶密集程度等差异有关。不同层片类型滞尘能力依次为落叶阔叶灌木>常绿阔叶灌木>绿篱>常绿阔叶乔木>落叶阔叶乔木>针叶乔木>草本。武钢厂区园林绿地的日滞尘量是9.51 t,年总滞尘量为3 089.98 t。其中常绿阔叶乔木层片年滞尘量最大,达991.68 t,落叶阔叶灌木层片最小,只有0.0181 t。由于园林绿地的滞尘量取决于所构成植物的滞尘能力及其叶面积绿量,因此,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植物,并以乔灌草不同生活型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是提高园林绿地滞尘效应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绿地 能力 层片 绿量 滞尘效应
下载PDF
城市绿地的滞尘效应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151
4
作者 赵勇 李树人 阎志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2-586,共5页
对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量进行了测定 ,通过建立相关模型研究了郑州市绿地系统净化大气的效应 ,并采用相关指标和评价分级方法 ,将植物的滞尘能力划分为 5级。郑州市城市绿化植物对空气滞尘总量为 984 6 .38t,其中乔木树种占... 对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量进行了测定 ,通过建立相关模型研究了郑州市绿地系统净化大气的效应 ,并采用相关指标和评价分级方法 ,将植物的滞尘能力划分为 5级。郑州市城市绿化植物对空气滞尘总量为 984 6 .38t,其中乔木树种占滞尘总量的 87.0 % ,灌木占 11.3% ,草坪占 1.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滞尘效应 评价方法 大气污染 植物净化
下载PDF
北碚城区不同绿地类型常用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谢英赞 何平 +2 位作者 方文 段才绪 韦品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为选择滞尘效应相对较好的城市绿化树种,对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中,不同的绿化树种在同一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不同,各树种之间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整体上,北碚区绿化树种中的... 为选择滞尘效应相对较好的城市绿化树种,对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中,不同的绿化树种在同一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不同,各树种之间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整体上,北碚区绿化树种中的常绿乔木树种的滞尘效应优于落叶乔木树种,乔木树种优于灌木树种.初步研究发现,北碚区乔木树种滞尘效应大小顺序为:雪松,广玉兰,小叶榕,黄葛树,枇杷,天竺桂,悬铃木,香樟,红叶李和银杏.灌木树种滞尘效应大小顺序为:日本珊瑚树,十大功劳,小蜡,红花檵木和小叶女贞.相同树种在不同绿地类型中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广玉兰、桂花、银杏、红叶李等适合栽种于公园绿地及附属绿地中,在交通绿地中最适宜黄葛树,枇杷,小叶榕,天竺桂,小蜡和十大功劳等的滞尘效应表达.日本珊瑚树滞尘效应在灌木树种中比较出众,且在各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差异不显著,各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均优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碚区 绿化树种 单位叶面积 滞尘效应
下载PDF
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 被引量:57
6
作者 吴中能 于一苏 边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780-783,共4页
对合肥 15个常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阔叶乔木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广玉兰 >女贞 >棕榈 >悬柃木>香樟 ;阔叶灌木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石楠 >木槿 >红叶李 >小叶女贞 >大叶黄杨 >桂花 ;针叶树... 对合肥 15个常见绿化树种滞尘能力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阔叶乔木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广玉兰 >女贞 >棕榈 >悬柃木>香樟 ;阔叶灌木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石楠 >木槿 >红叶李 >小叶女贞 >大叶黄杨 >桂花 ;针叶树种单位重量滞尘量雪松 >龙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地区 绿化树种 滞尘效应 株高
下载PDF
人面竹等10种观赏竹冬季滞尘效应与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潘瑞 涂志华 +3 位作者 李炎梅 洪雪沿 张晔 郑郁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7期270-275,共6页
为了对福州市江滨大道的10种观赏竹冬季的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在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滞尘量较高的观赏竹种为唐竹、银丝大眼竹、泰竹、人面竹、绿槽... 为了对福州市江滨大道的10种观赏竹冬季的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在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滞尘量较高的观赏竹种为唐竹、银丝大眼竹、泰竹、人面竹、绿槽毛竹和早园竹;其中,鼓节竹和青丝黄竹滞尘量在雨后第4天呈现上升趋势,人面竹、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和银丝大眼竹滞尘量呈现下降趋势,这与竹种叶片大小、分枝形态和栽植形式相符;人面竹、唐竹、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早园竹、银丝大眼竹和鼓节竹在距离地面150cm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高于200cm处,尤以绿槽毛竹、银丝大眼竹和鼓节竹差异显著,斑竹、泰竹、青丝黄竹则相反,但差异不显著,而在同一高度,唐竹滞尘能力最强,黄金间碧竹滞尘能力最差;各个竹种不同方向滞尘量存在差异,这与竹种栽植位置和车辆行驶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冬季 滞尘效应
下载PDF
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夏季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潘瑞 涂志华 +1 位作者 吴幼容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了弥补园林植物应用中缺乏的定量研究,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夏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夏季单位叶面积滞... 为了弥补园林植物应用中缺乏的定量研究,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夏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夏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银丝大眼竹、早园竹、人面竹和泰竹是福州市夏季优良的滞尘竹种,其中绿槽毛竹的滞尘量最多,为1.674 86 g.m-2,鼓节竹最少,为0.505 8 g.m-2。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早园竹、人面竹、泰竹、斑竹和鼓节竹在距离地面150 cm处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多于200 cm处,银丝大眼竹、唐竹和青丝黄竹则相反。在同一高度水平上,绿槽毛竹滞尘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单位叶面积 夏季滞尘效应 福州市江滨西大道
下载PDF
北方城市不同植物滞尘效应季节变化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旭丹 安佰仪 +2 位作者 王薇 陈丽飞 孙晓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89-493,共5页
以北方城市(吉林省长春市)不同街道的乔木(槐树和榆树)、灌木(杜鹃和黄杨)、草本(黑麦草和三叶草)3种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植物滞尘效应季节变化及蒙尘后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3种植物平均单位面积滞尘量依次为乔木>灌木>草本;夏季... 以北方城市(吉林省长春市)不同街道的乔木(槐树和榆树)、灌木(杜鹃和黄杨)、草本(黑麦草和三叶草)3种植物为试材,研究不同植物滞尘效应季节变化及蒙尘后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3种植物平均单位面积滞尘量依次为乔木>灌木>草本;夏季3种植物叶面滞尘量达到饱和约需12 d,秋季达到饱和约需9 d,3种植物秋季叶片平均滞尘量大于夏季叶片滞尘量;对叶面尘粒径分析表明,叶面尘中滞留的颗粒物大多数是TSP(悬浮颗粒物),同时对PM_(10)和PM_(2.5)均有一定量的吸收,降尘物中PM_(2.5)、PM_(10)、TSP相对含量均以乔木最高,灌木和草本较低,3种植物的PM_(2.5)和PM_(10)差异显著(P<0.05),而TSP差异并不显著(P>0.05);随着叶片蒙尘时间延长,相对含水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比叶重和脯氨酸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并且3种植物叶片秋季相对含水量、比叶重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植物滞尘能力与车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城市 绿化植物 滞尘效应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厦门市常见园林树种滞尘效应及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亚军 郁珊珊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87-1992,共6页
连续2年以厦门市区腊肠树、樟树和善提树3种园林树种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滞尘量的差异及其生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树种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滞尘量基本表现为腊肠树>樟树>菩提树,腊肠树的滞尘量是菩提树的2倍左右;对... 连续2年以厦门市区腊肠树、樟树和善提树3种园林树种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滞尘量的差异及其生态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园林树种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滞尘量基本表现为腊肠树>樟树>菩提树,腊肠树的滞尘量是菩提树的2倍左右;对叶面尘粒径分析表明,叶面尘中滞留的颗粒物中大多数是TSP(悬浮颗粒物),同时不同园林树种对PM_(10)和PM_(2.5)均有一定量的吸收,降尘物中PM_(2.5)PM_(10)和TSP相对含量均以腊肠树最高,樟树和菩提树较低,其中3种植物TSP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同树种降尘粒径主要分布在2.5-100μm,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牲径集中分布在100μm以下(占99%以上),降尘物主要为在大气中经一定距离漂移的TSP;叶绿素a和叶绿素b赶含量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依次表现腊肠树>樟树>菩提树,可溶性蛋白依次表现腊肠树>樟树>菩提树,可溶性糖表现为腊肠树>菩提树>樟树,且三者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园林树种比叶重(x)与叶片滞尘能力(y)之间的幂函数关系最佳(P<0.001),即比叶重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则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厦门市不同园林树种滞尘量与叶片生态特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叶绿素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市 园林树种 滞尘效应 生态特性
下载PDF
郑州市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及其生理特征响应 被引量:10
11
作者 夏冰 马晓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7-131,共5页
绿化植物在截留沙尘、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大叶女贞、广玉兰、香樟、桂花和法国冬青)为试验材料,连续3年研究和比较了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及生理特... 绿化植物在截留沙尘、降低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大叶女贞、广玉兰、香樟、桂花和法国冬青)为试验材料,连续3年研究和比较了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及生理特性,并探讨了不同绿化植物滞尘量及滞尘能力大小。结果表明,郑州市不同典型植物滞尘效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尘能力基本表现为大叶女贞和香樟显著高于其他植物。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降尘粒径主要分布在2.5~100μm之间,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粒径集中分布在100μm以下(占99%以上),降尘物主要为在大气中经一定距离漂移的TSP。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叶片比表面积、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片N和P含量与植物滞尘能力变化趋势相一致,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与植物滞尘能力变化趋势相反。不同绿化植物比叶重与滞尘能力存在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即比叶重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较大,以大叶女贞相关性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滞尘量与比表面积、比叶重、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由此可知,表面积、比叶重、叶面积指数是影响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绿化植物 滞尘效应 生理特性
下载PDF
10种观赏竹秋季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潘瑞 吴幼容 +2 位作者 涂志华 陈慧丽 郑郁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福州市江滨大道的10种观赏竹在秋季的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大小排序为银丝大眼竹>早园竹>绿槽毛竹>斑竹>唐竹>人面竹>泰竹>鼓节竹>青丝黄竹>黄... 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福州市江滨大道的10种观赏竹在秋季的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大小排序为银丝大眼竹>早园竹>绿槽毛竹>斑竹>唐竹>人面竹>泰竹>鼓节竹>青丝黄竹>黄金间碧竹,其中银丝大眼竹的滞尘量是黄金间碧竹的4.63倍,与竹种叶片大小、分枝方式和栽植形式相符合;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在距离地面150 cm处高于距离地面200 cm处,尤以银丝大眼竹、早园竹、绿槽毛竹和鼓节竹差异极显著,而在同一高度,银丝大眼竹滞尘效应最高,黄金间碧竹效应最低;各个竹种不同方向滞尘量存在差异,与秋季风向、竹种栽植位置和车辆行驶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滞尘效应 秋季
下载PDF
公路绿化带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慧 郭晋平 张芸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78-1485,共8页
道路交通扬尘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山西省典型公路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公路绿化带进行分类,并选择粒径分别为150、106、75、53μm的黄土粉,模拟道路交通TSP,采用喷粉机设置1、2、3、4 m·s-1的喷粉速度在路... 道路交通扬尘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以山西省典型公路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公路绿化带进行分类,并选择粒径分别为150、106、75、53μm的黄土粉,模拟道路交通TSP,采用喷粉机设置1、2、3、4 m·s-1的喷粉速度在路沿处设置人工喷粉,在路侧设置样带分0、2、5、10、15、20 m距离梯度布设采样点进行尘源样品的采集,进行称重。本文提出绿化带净滞尘率和梯度净化率的概念,研究不同粒径水平、不同瞬时风力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绿化带对交通扬尘的阻滞吸收效应,最后基于显著影响因子和因子的互作采用逐步回归法拟合绿化带滞尘效应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绿化带滞尘效应与多种林带特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公路绿化带明显改变了道路TSP扩散格局,对空气中的粉尘有显著的净化效应。本实验条件下,在距道路5 m范围内绿化带开始发挥效应,净滞尘效应均值达22.95%,随后TSP净滞尘率降低,在20m净滞尘率均值为9.83%,但净化率均值达96.56%;不同粒径水平和瞬时风力条件下,绿化带的滞尘效应不同,TSP粒径为53、75μm时,绿化带在5 m的净滞尘率最高,分别为18.81%和38.09%,而粒径为106、150μm时,绿化带在15 m的净滞尘率最高,分别为15.40%和24.94%,当瞬时风力为1 m·s-1时,净滞尘率在15 m处最高,为16.50%,当瞬时风力分别为2、3、4 m·s-1时,净滞尘率均在5 m处最高,分别为22.03%、28.69%、25.09%,均以高密度型绿化带(郁闭度≥0.55)效果较好;在近路基处栽植杨树(Populus L.)或槐树(Sophora japonica Linn.),且乔木种长势高大并伴有较密的灌草结构,能增强绿化带的滞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绿化带 滞尘效应 林带特征因子
下载PDF
大学园区主要道路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向华 陈光水 +3 位作者 陈丽梅 曾宏达 宋派入 吴晓鹏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1期9-13,共5页
研究福州旗山大学园区不同交通要道典型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片的滞尘效应差异显著,以红花羊蹄甲和芒果树为代表的行道树单位面积滞尘量分别为2.934 g·m^(-2),2.132 g·m^(-2),灌木树种三角梅、鸳鸯茉莉、... 研究福州旗山大学园区不同交通要道典型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片的滞尘效应差异显著,以红花羊蹄甲和芒果树为代表的行道树单位面积滞尘量分别为2.934 g·m^(-2),2.132 g·m^(-2),灌木树种三角梅、鸳鸯茉莉、夹竹桃和黄金榕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分别为4.201 g·m^(-2),1.386 g·m^(-2),2.338 g·m^(-2),0.974 g·m^(-2);三角梅单位叶面积滞尘和单叶滞尘量均最高;各树种在不同道路单位面积滞尘量均表现为城市一级干道乌龙江大道>次干道学府南路>广贤路;滞尘量与各道路车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7,p<0.05);树种差异对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影响高于道路环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效应 城市道路绿地 树种 车流量
下载PDF
深圳市常见园林植物滞尘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禹海群 李楠 +1 位作者 林平义 蒋明 《江苏林业科技》 2012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蒸干称重法和显微观察法对深圳市28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及部分植物的滞尘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针状叶类乔木中:龙柏﹥木麻黄;阔叶类乔木中:麻楝>霸王棕>黄花夹竹桃>海枣>大花... 采用蒸干称重法和显微观察法对深圳市28种常见园林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及部分植物的滞尘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针状叶类乔木中:龙柏﹥木麻黄;阔叶类乔木中:麻楝>霸王棕>黄花夹竹桃>海枣>大花紫薇>长芒杜英>椰子>紫檀;灌木类中:紫薇>金叶榕=小蜡树>黄花马缨丹>锈鳞木犀榄>红花檵木>龙船花>散尾葵>紫雪茄花>大佛肚竹>四季桂>朱槿>棕竹>软叶刺葵>朱蕉;草本类中:中国文殊兰>花叶艳山姜>蔓花生。以显微观察比较叶片滞尘能力有显著差异的种类,紫薇、金叶榕、红花檵木和朱蕉的滞尘方式分别以颗粒物堆叠式、块状层结式、颗粒镶嵌式及零星嵌入式为主。研究筛选出的常见园林绿化植物中滞尘能力强的种类,可为相似大气环境的亚热带城市绿化提供优先选择,使其成为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生物基本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滞尘效应 方式 深圳
下载PDF
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滞尘效应及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传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7-192,共6页
以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樟树、桂花、冬青、杜鹃)为试材,连续3a研究和比较了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滞尘效应及生理特性,并探讨了典型园林植物滞尘量及滞尘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南宁市不同典型植物滞尘效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尘效... 以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樟树、桂花、冬青、杜鹃)为试材,连续3a研究和比较了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滞尘效应及生理特性,并探讨了典型园林植物滞尘量及滞尘能力大小。结果表明:南宁市不同典型植物滞尘效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尘效应大小依次表现为樟树〉冬青〉桂花〉杜鹃;季节变化对植物的滞尘效应影响显著,春、冬两季滞尘量较大,而夏、秋两季滞尘量较小,相同季节基本表现为樟树〉冬青〉桂花〉杜鹃;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降尘粒径主要分布在2.5~100μm,叶面降尘中颗粒物粒径集中分布在100μm以下(占99%以上);比叶重(x)与叶片滞尘能力(y)之间的幂函数关系最佳(p〈0.001),即比叶重较大的植物滞尘能力则较大;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叶片保护酶(SOD,POD,CAT)和非保护酶(PAL,PPO)活性均表现为樟树〉冬青〉桂花〉杜鹃,与植物滞尘能力变化趋势相一致,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樟树〉冬青〉桂花〉杜鹃;相关性分析表明南宁市典型园林植物滞尘量与叶片酶活性基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宁市 典型园林植物 滞尘效应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园林植物的滞尘效应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瑞玲 庄强 +2 位作者 李鹏 赵雅文 程雨薇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6期44-47,共4页
探讨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为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年4—5月以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滞尘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存... 探讨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的滞尘作用,为绿化植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于2010年4—5月以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主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进行滞尘能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存在较大差异,针叶植物表现出极强的滞尘能力。不同类型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针叶乔木>灌木>阔叶乔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尘效应 园林植物 园林绿化 徐州市故黄河风光带
下载PDF
兰州市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陶玲 任珺 +1 位作者 杜忠 侯培强 《中国城市林业》 2008年第4期55-57,共3页
对兰州市6种常见的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排序为:红叶李>毛白杨>大叶黄杨>臭椿>国槐>垂柳,可为兰州市的大气污染生态治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化树种 兰州市 滞尘效应 能力 测定分析 大叶黄杨 生态治理 毛白杨
下载PDF
西安市区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效应季节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周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8-183,188,共7页
以西安市区乔木(山槐)、灌木(丁香)、草本(马蔺)3种植物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滞尘量的差异及蒙尘后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3种植物平均单位面积滞尘量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灌木>草本;春季... 以西安市区乔木(山槐)、灌木(丁香)、草本(马蔺)3种植物为试材,研究比较了滞尘量的差异及蒙尘后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3种植物平均单位面积滞尘量大小顺序依次为:乔木>灌木>草本;春季和夏季不同绿化植物叶面滞尘量达到饱和时间约为12d,秋季和冬季不同绿化植物叶面滞尘量达到饱和时间约为9d,并且3种植物叶片平均滞尘量依次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对叶面尘粒径分析表明,叶面尘中滞留的颗粒物中大多数是TSP(悬浮颗粒物),同时对PM10和PM2.5均有一定量的吸收,降尘物中PM2.5,PM10和TSP相对含量均以乔木最高,灌木和草本较低,其中PM2.5和PM10在乔木、灌木和草本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而3种植物TSP差异并不显著(p>0.05);随着叶片蒙尘时间的延长,相对含水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比叶重和脯氨酸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并且3种植物叶片秋季和冬季相对含水量、比叶重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春季和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植物滞尘能力与车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区 绿化植物 滞尘效应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兰州城区不同绿化植物滞尘效应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0期34-39,共6页
以兰州城区乔木(槐树和榆树)、灌木(杜鹃和黄杨)、草本(黑麦草和三叶草)3类植物为试材,研究其滞尘量的差异及蒙尘后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3种植物平均单位面积滞尘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不同绿... 以兰州城区乔木(槐树和榆树)、灌木(杜鹃和黄杨)、草本(黑麦草和三叶草)3类植物为试材,研究其滞尘量的差异及蒙尘后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3种植物平均单位面积滞尘量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不同绿化植物叶面滞尘量达到饱和时间夏季约为12d、秋季约9d,且3种植物秋季叶片平均滞尘量大于夏季叶片滞尘量;对叶面尘粒径分析表明,叶面尘中滞留的颗粒物中大多数是TSP(悬浮颗粒物),同时对PM10和PM2.5均有一定量的吸收,降尘物中PM2.5、PM10和TSP相对含量均以乔木最高、灌木和草本较低,其中PM2.5和PM10含量在乔木、灌木和草本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3种植物TSP含量的差异并不显著;随着叶片蒙尘时间的延长,相对含水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比叶重和脯氨酸含量则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3种植物叶片秋季相对含水量、比叶重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夏季。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植物滞尘能力与车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城区 绿化植物 滞尘效应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