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7篇文章
< 1 2 2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炉缸渣铁滞留量的高炉炉缸活性研究
1
作者 刘彦祥 郭子昱 +4 位作者 焦克新 张建良 徐益军 丁望 杨耀明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针对国内外对炉缸活性表征不明晰的问题,建立以炉缸渣铁滞留量表征炉缸活性的模型,定量分析高炉操作参数对炉缸活性的作用比重,并提出提高炉缸活性的操作手段。结果表明:①渣铁焦物性对渣铁滞留率的影响顺序为:铁水温度>CSR>焦炭... 针对国内外对炉缸活性表征不明晰的问题,建立以炉缸渣铁滞留量表征炉缸活性的模型,定量分析高炉操作参数对炉缸活性的作用比重,并提出提高炉缸活性的操作手段。结果表明:①渣铁焦物性对渣铁滞留率的影响顺序为:铁水温度>CSR>焦炭粒度>CRI>炉渣碱度>镁铝比;②去除滞留率对滞留量的影响,高炉操作参数对渣铁滞留量的影响顺序为:风量>铁口深度>风温>风压>喷煤量>氧气量;③高炉生产中,可采用原燃料粒级及性能管控技术、高风速大动能操作技术、渣铁流动控制技术、渣铁排放管控技术高效调控炉缸活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缸 炉缸活性 渣铁滞留 渣铁滞留 操作参数
下载PDF
某院急诊患者滞留原因分析与对策
2
作者 王彬翀 蒋玉梅 +4 位作者 李红霞 赵旸 陈阿鹏 徐妙 刘正稳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分析某院急诊患者滞留情况,为缓解急诊患者滞留难题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年1月-12月急诊科患者滞留情况和滞留原因。结果 2022年1月-12月该院共有949人次急诊患者滞留超过24 h。急诊患者滞留排名前5的内科科室是神经... 目的 分析某院急诊患者滞留情况,为缓解急诊患者滞留难题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2年1月-12月急诊科患者滞留情况和滞留原因。结果 2022年1月-12月该院共有949人次急诊患者滞留超过24 h。急诊患者滞留排名前5的内科科室是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脏内科和心血管内科,排名前5的外科科室是神经外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和普通外科,内科科室滞留人数明显多于外科科室;滞留原因主要为:医院重症监护床位设置不足,多学科会诊不及时和急诊患者病情特殊等。结论 医院应建立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医学管理体系,以解决急诊患者滞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患者滞留 多学科会诊 床位管理 急救通道
下载PDF
雨前干旱期对生物滞留系统去除氮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仇付国 王淳 +1 位作者 王娟丽 梁安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2,121,共6页
为应对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径流中氮元素控制效果不稳定的情况,通常在系统底部设置饱和区以强化对氮的去除,但设置饱和区后仍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可能导致氮泄露。其中雨前干旱期长短关系着系统内部饱和区是否存在,直接影响下一次降雨... 为应对传统生物滞留系统对雨水径流中氮元素控制效果不稳定的情况,通常在系统底部设置饱和区以强化对氮的去除,但设置饱和区后仍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可能导致氮泄露。其中雨前干旱期长短关系着系统内部饱和区是否存在,直接影响下一次降雨时系统初期出水中含氮浓度,因此需要深入研究雨前干旱期对系统除氮效果的影响。通过设置带有40 cm饱和区的生物滞留系统,对比不同雨前干旱期条件下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分析除氮机理。结果显示,持续进水和短雨前干旱期时系统由于初期出流硝酸盐和总氮浓度低,整体除氮性能良好;长雨前干旱期时系统初期出流硝酸盐和总氮浓度较高,虽然氨氮浓度低,但整体氮去除率较低。不同雨前干旱期条件下污染物去除率存在差异主要是因为干旱期长度会影响填料层和饱和区中氮元素的转化程度,进而影响去除效果。生物滞留系统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基质中硝酸盐异化还原反应占优势地位,这与传统的认为在系统中硝酸盐主要发生反硝化反应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系统 饱和区 雨前干旱期
下载PDF
PDCA循环对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长的影响
4
作者 吴姝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急诊绿色通道接受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85例,将2020年就诊的136例设为对照组,2021年就诊的149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按照医院规范化创伤患者抢救流程进... 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急诊绿色通道接受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85例,将2020年就诊的136例设为对照组,2021年就诊的149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按照医院规范化创伤患者抢救流程进行救治,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模式,查找流程的不足,并对抢救流程进行持续改进。比较2组患者滞留时长、患者各项抢救措施完成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各项抢救措施完成时长,在急诊绿色通道滞留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85.23%比75.00%,P<0.001)。结论采用PDCA循环模式能显著缩短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滞留的时长,并能提高抢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PDCA循环 急诊绿色通道 滞留时长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基于ICRP新碘周身模型的滞留量计算及新旧模型差异对比
5
作者 代伟 王明 +4 位作者 董浪 张庆贤 谷懿 曾国强 李三刚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37号出版物对碘的生物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修改,ICRP 100号出版物发布了新的消化道模型,ICRP 130号出版物修订了呼吸道模型,使用新模型计算出来的碘滞留量及排泄量与旧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定量分析新旧模型...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37号出版物对碘的生物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修改,ICRP 100号出版物发布了新的消化道模型,ICRP 130号出版物修订了呼吸道模型,使用新模型计算出来的碘滞留量及排泄量与旧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定量分析新旧模型的计算结果差异,可为国内准确评估放射性碘致内照射损伤提供参考。本文采用矩阵算法,依据ICRP相关出版物分别构建了新旧放射性碘生物动力学计算模型,系统分析了通过不同方式(吸入、食入、静脉注射)摄入1 Bq的^(125)I、^(129)I、^(131)I在甲状腺中的滞留量及在日排尿中的排泄量。此外,考虑到新模型划分了旧模型中没有的肝脏及肾脏隔室,也计算了碘同位素在肝脏及肾脏中的滞留量。结果表明:新旧模型计算出来的放射性碘在甲状腺以及日排尿中的计算结果均有明显差异;与食入和注射两种摄入方式相比,吸入方式引起计算结果差异较大;新模型中肝脏及肾脏中的滞留量计算结果有所不同,但变化趋势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周身模型 滞留 排泄量 ICRP 137号出版物
下载PDF
鄱阳湖水沙与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效应研究
6
作者 葛士林 黄国鲜 +4 位作者 任倩慧 王志超 许新发 徐晨辉 徐力刚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8,共13页
为了开展鄱阳湖水沙、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变化的研究,收集了鄱阳湖“五河”七口水文站1958-2021年的径流量和悬沙浓度数据、1965-2020年鄱阳湖湖口入江水道地形数据、2003-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73-2018年湖区围垦遥感解译等数据,采... 为了开展鄱阳湖水沙、氮磷输移过程及滞留变化的研究,收集了鄱阳湖“五河”七口水文站1958-2021年的径流量和悬沙浓度数据、1965-2020年鄱阳湖湖口入江水道地形数据、2003-2021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1973-2018年湖区围垦遥感解译等数据,采用统计、对比、双累计曲线及质量守恒法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五河”入湖沙量变化趋势、鄱阳湖入江水道地形变化以及鄱阳湖TN、TP滞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90年代起“五河”入湖总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②鄱阳湖出口河段河床于2000-2010年期间在深度10.0~12.0m中滩河床发生了强烈下切和横向展宽,2010-2020年下切显著减缓,中滩河床还存在横向展宽的可能.③出入湖TN、TP通量与出入湖泥沙通量成正比.④鄱阳湖2003-2021年逐年TN、TP滞留率显著降低.研究显示:鄱阳湖“五河”流域各大中型梯级水库的建设使得鄱阳湖湖区多年来沙量显著降低,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及闸坝体系在2000年后水土流失韧性增强;但湖区采砂挖沙和航道整治等使得鄱阳湖出口河段河床显著下切;采砂挖沙活动导致鄱阳湖湖盆沉积物受到扰动,使得沉积物中的氮磷被释放出来,增加了出湖TN、TP通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鄱阳湖TN、TP滞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鄱阳湖 水沙过程 湖盆演变 滞留效应
下载PDF
深隧系统多工况入流冲击滞留气团分析
7
作者 汪怡然 俞晓东 +2 位作者 刘甲春 张健 徐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5-690,共6页
深隧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内涝防治措施,在多竖井入流时存在气团滞留,可能引发压力振荡等问题,从而威胁系统的运行安全.依托苏州河段深隧工程,建立双竖井单隧洞深隧系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模型充水试验进... 深隧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内涝防治措施,在多竖井入流时存在气团滞留,可能引发压力振荡等问题,从而威胁系统的运行安全.依托苏州河段深隧工程,建立双竖井单隧洞深隧系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并通过模型充水试验进行验证,分析多工况入流冲击所导致的气团滞留对压力波动的影响,并总结其规律.结果表明:在设计入流工况下,3.5%的气团滞留可导致最大压力达到35.36 m,相当于控制水位竖井静压的1.77倍;当竖井总入流量恒定时,流量分配对压力的影响较小,而对称入流时极值压力最大,比单侧入流分别偏高3%和6%;在对称入流情况下,随着总入流量的增加,气团的最大压力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总入流量为116 m^(3)/s时,相较于29 m^(3)/s时增大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流 数值计算 深隧系统 滞留气团
下载PDF
γ能谱法测量分析阀门中铀滞留量技术研究
8
作者 王晶 何丽霞 +1 位作者 邵婕文 李育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7,共9页
定量测量工艺设备中的滞留量是核设施核材料测量的技术难点之一,对辐射防护、核材料临界安全和核材料闭合衡算具有重要意义。在核材料工艺生产线上,阀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不利于取样,因此,非破坏性分析方法更适合用于开展阀门中滞留量的... 定量测量工艺设备中的滞留量是核设施核材料测量的技术难点之一,对辐射防护、核材料临界安全和核材料闭合衡算具有重要意义。在核材料工艺生产线上,阀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不利于取样,因此,非破坏性分析方法更适合用于开展阀门中滞留量的测量。本文采用无源效率刻度,针对球阀和蝶阀这两种最常见的阀门,建立了探测器全能峰绝对探测效率分析模型。运用坐标变换方法,实现了阀门分析模型的快速建立。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标准点源和铀样品进行了初步验证,铀样品中235 U含量的测量分析结果和标称值的相对偏差小于15%。坐标变换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建立各种类型阀门的分析模型,为测量分析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 阀门 蒙特卡罗模拟 Γ能谱法
下载PDF
池式钠冷快堆熔融物堆内滞留初步分析研究
9
作者 薛方元 张东辉 +1 位作者 刘一哲 张熙司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9-697,共9页
为防止堆芯熔毁后熔融物熔穿反应堆容器,造成大量放射性释放,三、四代反应堆设计中普遍考虑了熔融物滞留方案。池式钠冷快堆在主容器底部安装堆芯熔化收集器,对熔融物进行有效收集和长时冷却。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FRTAC... 为防止堆芯熔毁后熔融物熔穿反应堆容器,造成大量放射性释放,三、四代反应堆设计中普遍考虑了熔融物滞留方案。池式钠冷快堆在主容器底部安装堆芯熔化收集器,对熔融物进行有效收集和长时冷却。利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自主开发的FRTAC程序,计算堆芯熔毁后主容器内的自然循环,分析熔融物长时冷却过程,研究钠冷快堆的熔融物堆内滞留方案。结果表明:熔融物掉落至堆芯熔化收集器上后,主容器内的自然循环可以有效冷却熔融物,并由事故余热排出系统将余热导出至大气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熔融物堆内滞留 自然循环
下载PDF
基于Phillips滞留模型的洪泽湖生态缓冲带边界划定
10
作者 刘丁午 施祝凯 +1 位作者 杨洋 朱晓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5,共9页
生态缓冲带在统筹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面源污染阻控为目标,利用Phillips滞留模型,结合Sentinel-2卫星数据,对洪泽湖生态缓冲带边界进行划定,并通过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比较未划定、固定和非固定宽度缓冲带对生态环... 生态缓冲带在统筹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面源污染阻控为目标,利用Phillips滞留模型,结合Sentinel-2卫星数据,对洪泽湖生态缓冲带边界进行划定,并通过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比较未划定、固定和非固定宽度缓冲带对生态环境的贡献。结果表明:(1)洪泽湖生态缓冲带宽度集中分布在2~60 m,其占比为85.50%,且在该区间内分布较均匀。(2)参考《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将湖滨带分为植被良好型、农田型、养殖塘型、村落型、城镇型和河口型6种类型,并分别提出57.62、34.05、32.79、40.18、38.99和22.99 m的优化生态缓冲带宽度值。(3)单一地表覆盖类型构建下,非固定宽度生态缓冲带对洪泽湖湖滨带生态风险具有降低作用,而固定宽度缓冲带的生态风险却有所提升。影响洪泽湖生态缓冲带缓冲效率的关键因子为坡度和土壤条件,因此地方政府划定缓冲带时应适当进行地形调整和土壤改良,优先考虑非固定宽度的缓冲带划定,并在确定固定宽度时及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生态缓冲带 Phillips滞留模型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降雨间隔和填料组合对生物滞留设施净化效果的影响
11
作者 王琦 颉亚玮 +2 位作者 王永 谢宇菲 刘宏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43-151,共9页
降雨间隔和填料是生物滞留设施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在不同降雨间隔(2、7 d和15 d)和不同进水污染物负荷条件下,研究了3种不同组合方式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降雨间隔对NO-3-N的去除效果影响最... 降雨间隔和填料是生物滞留设施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在不同降雨间隔(2、7 d和15 d)和不同进水污染物负荷条件下,研究了3种不同组合方式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降雨间隔对NO-3-N的去除效果影响最大,降雨间隔越久,越不利于NO-3-N的去除,甚至出现去除率为负的现象;长降雨间隔(15 d)下,CODCr去除率有所降低;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受降雨间隔影响较小。锰砂+麦饭石+沸石+土壤混合填料与其余两种组合方式填料相比,能够提升生物滞留设施的抗干旱能力和抗污染物负荷冲击能力,在高降雨间隔(15 d)下能保持较优的CODCr去除率(90%左右)和较稳定的NO-3-N去除能力,在不同污染物负荷下NO-3-N去除率较优(4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地区生物滞留设施合理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组合填料 降雨间隔 污染物负荷 雨水净化
下载PDF
挺水植被影响下滞水区滞留时间预测模型
12
作者 向珂 杨中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对于河道修复工程,为了增加河流地貌多样性,常会沿岸布置一些丁坝形成回流区(也称作滞水区)。滞水区的低速环流特点有利于泥沙落淤、营养质积累,为水生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影响着河道内的物质输移扩散过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有... 对于河道修复工程,为了增加河流地貌多样性,常会沿岸布置一些丁坝形成回流区(也称作滞水区)。滞水区的低速环流特点有利于泥沙落淤、营养质积累,为水生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影响着河道内的物质输移扩散过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采用量纲分析与遗传算法研究了挺水植被影响下滞水区滞留时间特性。对于植被化滞水区,影响水体滞留时间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类,包括混合层流动特性、滞水区形貌特征以及植被拖曳作用。首先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应用π定理引入了能够反映植被阻滞效应的参数1+C_(D)ad_(c),对于无植被情形1+C_(D)ad_(c)=1,表明物质交换不受该因素影响,而对于有植被情形1+C_(D)ad_(c)>1,表明交换活动会受到影响。其次通过分析比较,筛选了其他影响滞留时间的主控因素,包括体现来流强度的主流傅汝德数Fr,以及体现滞水区形貌特征的三维形状因子(Wdc)0.5/L和宽长比W/L。然后以上述四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了植被化滞水区滞留时间的一般性预测模型(即幂函数乘积模型)。最后基于收集的85组试验数据,采用遗传程序Eureqa对该幂函数乘积模型进行训练,拟合了植被化滞水区的滞留时间预测公式。对判定系数R2与平均绝对误差MAE的评价表明该公式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各因素变化区间的分析表明该公式具有较宽广的适用范围。此外,通过比较这4种因素对模型结果的作用程度,发现宽长比W/L是影响滞水区水体滞留特性的关键参数,在开展相关工程设计时应予以重点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水区 挺水植被 滞留时间 量纲分析 遗传算法
下载PDF
1例产后胎盘植入、胎盘滞留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菌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
13
作者 林筱君 王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总结1例产后胎盘植入、胎盘滞留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菌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组建高年资医护团队,制订治疗及护理方案;产后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的观察;规范高热、疼痛及菌血症等个性化护理;加强心理干预;母乳喂养中断的护理;... 目的总结1例产后胎盘植入、胎盘滞留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菌血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组建高年资医护团队,制订治疗及护理方案;产后及子宫动脉栓塞术后的观察;规范高热、疼痛及菌血症等个性化护理;加强心理干预;母乳喂养中断的护理;开展延续性护理。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于术后10 d顺利出院,产后随访显示,母婴状态良好。结论对于胎盘植入、胎盘滞留并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菌血症的患者,做好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采取全面及个性化的护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胎盘滞留 子宫动脉栓塞术 菌血症 护理
下载PDF
血液在血站滞留及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4
作者 李俊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1-0084,共4页
探讨血液在血站滞留及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为加强血液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血站近1年的血液储运管理工作资料,对其中的血液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血液质量控制中,共发生不良事件53例(1.71%),其中血液交接程序错误17... 探讨血液在血站滞留及运输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为加强血液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血站近1年的血液储运管理工作资料,对其中的血液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血液质量控制中,共发生不良事件53例(1.71%),其中血液交接程序错误17例(0.55%)、血浆未及时冷冻13例(0.42%)、短途运输未放置冰源9例(0.29%)、长途运输未进行温度监测8例(0.26%)、血液受细菌污染6例(0.19%);所有不良事件中,血液交接程序错误的发生率(32.08%)显著高于其他事件,P<0.05;事件原因中,主要原因为冷链管理意识不足和储运交接管理不足。结论 在血液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提高质量控制意识,优化血站管理工作流程,加强冷链管理力度,做好各交接环节的细节控制,以保证血液的质量控制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血站 滞留 运输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车内滞留儿童安全系统
15
作者 方柳 张丽艳 《软件工程与应用》 202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车内滞留儿童安全系统。该系统可以监测车内温度、湿度、一氧化碳浓度、有毒气体浓度和人体感应值,并对车内外环境进行安全监测。当监测值超过安全范围时,将触发实时报警。本文提供了Proteus仿真界面,并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车内滞留儿童安全系统。该系统可以监测车内温度、湿度、一氧化碳浓度、有毒气体浓度和人体感应值,并对车内外环境进行安全监测。当监测值超过安全范围时,将触发实时报警。本文提供了Proteus仿真界面,并设计“新风系统”调节温度,并在温度过高和有毒气体浓度过高的情况下通过风扇排气。本文通过仿真和实际测试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PROTEUS 滞留儿童 安全监测 实时报警
下载PDF
妊娠期BMI轨迹、产后体重滞留与产后1年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16
作者 张华凡 陈艺璇 +7 位作者 吴琳琳 吴晓霞 尹霭琦 胡凤巧 童嘉宁 黄旭娜 万艳梅 牛建民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BMI轨迹及产后体重滞留(PPWR)与产后1年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各诊断标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20例产妇进行产后1年随访,内容为问卷、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采用Spearma... 目的:了解妊娠期BMI轨迹及产后体重滞留(PPWR)与产后1年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各诊断标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20例产妇进行产后1年随访,内容为问卷、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同轨迹亚组及产后体重滞留分组与MetS诊断指标异常数的关系。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轨迹亚组及产后体重滞留分组与MetS的相关性。结果:MetS患病率随体重轨迹组从低到高呈逐渐递增。与对照组相比,妊娠期BMI轨迹3的MetS患病风险OR(95%CI)值为6.15(2.81~13.44),PPWR较孕前≥1.85个BMI单位的妇女组患病风险值为3.63(1.10~11.96)。结论:妊娠期BMI轨迹组增高,MetS患病风险越大;产后较产前体重增加超过1.85个BMI单位的妇女患MetS风险增加了2.6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妊娠期BMI轨迹 产后体重滞留 潜类别增长模型
下载PDF
山地城市生物滞留设施磷素富集与形态特征
17
作者 季晓晖 何勇 +2 位作者 魏小兵 魏泽军 牛佳伟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第3期74-77,共4页
生物滞留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雨水管理设施,因其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而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普遍应用,以建成时间大于5年的生物滞留设施为对象,通过现场取样、检测、分析等方法,重点关注了生物滞留设施中磷污染物的富... 生物滞留设施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雨水管理设施,因其对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作用而在全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普遍应用,以建成时间大于5年的生物滞留设施为对象,通过现场取样、检测、分析等方法,重点关注了生物滞留设施中磷污染物的富集与形态,以掌握其积累分布、形态转化。结果表明,生物滞留带总磷素在0.36~0.76 g/kg之间,城市不同用地类型道路生物滞留带污染物含量相差较大,在建区域和城市交通道路生物滞留带中磷污染物主要富集在土壤深度为0~10 cm的表层处,含量分别为0.81 g/kg和0.49 g/kg。在建区域、居住区、商业区道路磷素积累显著高于城市交通道路,磷素纵向分布主要在生物滞留带0~10 cm深度富集;在生物滞留设施内部形态以钙磷(Ca-P)与有机磷形态为主;其形态转化路径则是以有机磷向无机磷,特别是交换态磷转化,不同区域内的磷素具有相似的富集、转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磷污染物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Moldflow对塑件滞留痕进行分析
18
作者 郑彦博 刘新新 +1 位作者 邢同珍 钱雪立 《模具工业》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以两端不规整长饰条为例,通过现场出现的问题反推Moldflow分析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将滞留痕的影响明确化,确认现场温差线与滞留痕为同一问题的试验设定,同时对此类问题提前进行优化调整,预警现场工艺调整时出现滞留痕的问题,达到减少实际... 以两端不规整长饰条为例,通过现场出现的问题反推Moldflow分析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将滞留痕的影响明确化,确认现场温差线与滞留痕为同一问题的试验设定,同时对此类问题提前进行优化调整,预警现场工艺调整时出现滞留痕的问题,达到减少实际调试损耗以及在前期分析时注意浇口开启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留 多浇口 饰条类 注射工艺
下载PDF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麻醉恢复室的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郭玉梅 凌美凤 林贞 《医疗装备》 2024年第6期129-131,共3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麻醉恢复室(PACU)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拟定干预措施,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风险。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于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且术后滞留PACU(PACU停留时间>1 h)的40例患者纳入发生组,...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麻醉恢复室(PACU)的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拟定干预措施,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风险。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7月于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且术后滞留PACU(PACU停留时间>1 h)的40例患者纳入发生组,将同期于医院行全身麻醉手术且术后未滞留PACU(PACU停留时间≤1 h)的40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年龄、低氧血症、血液循环不稳定、PACU入室低体温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手术类型、术中输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较大、低氧血症、血液循环不稳定、PACU入室低体温(OR>1,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滞留PACU与年龄较大、有低氧血症、血液循环不稳定、PACU入室低体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室 滞留 低氧血症 低体温
下载PDF
生物滞留设施的碳减排效益研究
20
作者 王清晨 王德淇 +1 位作者 陈海 刘建林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4-18,共5页
通过碳减排效益探究生物滞留设施碳减排量和成本的关系,以我国西北某市为例,对生物滞留设施建设和运行期间的蓄水层高、渗透系数、布设面积和气候条件4个影响因素对碳减排效益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布设面积对碳减排效益的影响... 通过碳减排效益探究生物滞留设施碳减排量和成本的关系,以我国西北某市为例,对生物滞留设施建设和运行期间的蓄水层高、渗透系数、布设面积和气候条件4个影响因素对碳减排效益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布设面积对碳减排效益的影响较强,且布设面积变化与碳减排效益呈负相关,气候条件、蓄水层高和渗透系数的变化与碳减排效益呈正相关。相同布设面积下,气候条件为降雨量增加20%时碳减排效益最高,为1.94 kgCO_(2)/元,说明生物滞留设施碳减排的经济有效性高,有着较好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生物滞留设施 碳排放 碳减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