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滞针术联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宋联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66-0169,共4页
评价针灸和拔罐联合应用是否能更好地治好腰背肌肉和筋膜的炎症,从而指导医生制订恢复计划,让病人的腰背肌肉筋膜尽快恢复健康。方法 把60名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一组接受滞针术和拔罐联合治疗,另一组只接受拔火罐... 评价针灸和拔罐联合应用是否能更好地治好腰背肌肉和筋膜的炎症,从而指导医生制订恢复计划,让病人的腰背肌肉筋膜尽快恢复健康。方法 把60名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一组接受滞针术和拔罐联合治疗,另一组只接受拔火罐治疗。两组患者每天治疗一次,每周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和治疗结束1个月后,用视觉模拟量表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分,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滞针加拔罐组和单纯拔罐组在治疗腰背肌筋膜炎后疼痛和活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期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结果 治疗后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活动功能障碍指数比治疗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其中,滞针术加拔罐组的改善更加显著,疼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的下降幅度都大于单纯拔罐组(P<0.01和P<0.05)。在治疗结束1个月的随访中,滞针加拔罐组的疼痛和活动功能评分依然优于拔罐组(P<0.05)。总体治疗有效率方面,滞针加拔罐组为90.0%,拔罐组为76.7%,前者也高于后者(P<0.05)。简单来说,两种治疗方法都能减轻疼痛、改善活动,但滞针术联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更好,可见针灸和拔罐的联合应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结论 拔罐疗法与滞针术疗法都可作为临床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手段,与单纯的拔罐疗法相比,滞针术联合拔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滞针术 拔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滞针术的临床研究概述
2
作者 刘乔伟 刘运珠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7-9,共3页
滞针是一种针刺异常情况,临床中,针灸医生将滞针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以加强针感、提高针刺疗效,在临床应用广泛。该文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了滞针术的发展过程、滞针术的形态学及物理学研究、滞针术的操作方法及现代临床应用。
关键词 滞针术 捻转 针刺手法
下载PDF
滞针术及其复合手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艾群 张文 姜国民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48-148,共1页
关键词 滞针术 复合手法 临床应用 针灸
下载PDF
滞针术临床应用要点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文兵 霍则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01-102,共2页
滞针术 ,是现代毫针针刺常用手法之一。其优点是可以使术者对针感强弱的控制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程度 ,但如使用不当 ,亦能产生一些副反应。经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 ,以及无数次亲身试针体验 ,就滞针术利弊及其运用要点作了概括论述。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滞针术 手法
下载PDF
滞针术配合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许卫国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9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滞针术配合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滞针组(68例)和电针组(63例),两组均取腰3-5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等穴予电针疗法,滞针组同时选阿是穴施用滞针术。两组均治疗14次,观察临床疗效及疼... 目的观察滞针术配合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滞针组(68例)和电针组(63例),两组均取腰3-5夹脊穴、环跳、秩边、委中等穴予电针疗法,滞针组同时选阿是穴施用滞针术。两组均治疗14次,观察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滞针组、电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8.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且滞针组减少幅度大于电针组(P<0.05)。结论滞针术配合电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痛 滞针术 电针疗法
下载PDF
滞针术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文兵 霍则军 《北京中医》 2002年第1期44-45,共2页
滞针术是现代毫针针刺常用手法之一 ,其优点是可以使术者对针感强弱的控制达到一种随心所欲的程度 ,但如使用不当 ,亦能产生一些副作用。笔者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 ,以及无数次亲身试针体验 。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滞针术 手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滞针术结合酮洛芬凝胶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饶来生 李耀龙 +1 位作者 阳闽军 尹久林 《内蒙古中医药》 2018年第5期68-69,共2页
目的:探究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在使用滞针术结合酮洛芬凝胶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入的9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滞针术结合酮洛芬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在使用滞针术结合酮洛芬凝胶治疗后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入的9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滞针术结合酮洛芬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酮洛芬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8%)显著比对照组(88.89%)高(χ2=6.352,P<0.05);且在视觉模拟评分(VAS)上,显著较低(t=19.846、27.729,P<0.05)。结论:将滞针术结合酮洛芬凝胶治疗应用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不仅能改善治疗效果,还能减轻疼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滞针术 酮洛芬凝胶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牵拉滞针术治疗面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池响峰 郜建利 范爱勤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3期85-86,共2页
目的:比较牵拉滞针术与普通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分为A组(普通针刺组)及B组(牵拉滞针术治疗组)。A组接受普通针刺治疗,B组接受牵拉滞针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A、B组疗效差异。... 目的:比较牵拉滞针术与普通针刺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分为A组(普通针刺组)及B组(牵拉滞针术治疗组)。A组接受普通针刺治疗,B组接受牵拉滞针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A、B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通针刺及牵拉滞针术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均可取得满意效果,其中牵拉滞针术的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拉滞针术 普通针刺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透刺滞针术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
9
作者 王志中 李军梅 +1 位作者 张耀 鲍宗胜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第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透刺滞针术 面神经麻痹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滞针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胡安华 陈国庆 吴耀持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滞针术与传统封闭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10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滞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封闭疗法。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滞针术与传统封闭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10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滞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封闭疗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uinnell分级评分和VAS评分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4例。采用意向治疗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Quinnell分级评分、VAS评分、临床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滞针术治疗桡骨茎突腱鞘炎与传统封闭治疗疗效相似,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针术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封闭疗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运用滞针术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38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东明 朱春燕 +1 位作者 张景荣 黄继玲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421-421,共1页
运用滞针术取神门透灵道、内关、足三里穴治疗胃肠神经官能症38例,总有效率97.37%,体现了针术中“行针最为重要”的特点。
关键词 神经官能症 针灸 胃病 滞针术
下载PDF
滞针术与螺旋弧度刮针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11期34-34,共1页
针刺手法的运用,是临床上能否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出“滞针术”与“螺旋弧度刮针法”现简要介绍如下。一、滞针术所谓滞针术,是指当针刺入机体一定深度后,使针体滞而不动。
关键词 滞针术 针法 弧度 螺旋
下载PDF
运用滞针术从头论治中风偏瘫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旭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93-196,共4页
偏瘫为中风病主要后遗症之一,也是促使中风致残率增高的主要病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肢体功能等障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大了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在临床中对于偏瘫的治疗大多作用在患肢的局部,笔者通过临床以及理... 偏瘫为中风病主要后遗症之一,也是促使中风致残率增高的主要病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肢体功能等障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大了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在临床中对于偏瘫的治疗大多作用在患肢的局部,笔者通过临床以及理论学习中发现,配合使用滞针术对中风偏瘫患者头部进行诊疗效果甚佳,而针灸治疗此类疾病具有独特优势,配合滞针术可增加毫针针下感觉,促进气至病所等功效,从而增加了疾病诊疗效果,故对其进行理论方面的印证,初步证实了配合使用滞针术从头部论治中风偏瘫的可行性以及重要性,以为临床提供靶向性诊疗思路以及有效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中风病 针灸 滞针术 从头论治 诊疗
下载PDF
滞针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小军 蔡凌威 《针灸临床杂志》 1998年第3期1-2,共2页
滞针术及其临床应用(317000)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李小军蔡凌威1滞针术的起源及概况滞针术是指针刺到穴位内一定的深度后,单向捻转针柄,使针尖与周围组织缠紧,针下出现“滞针”感,以扩大针感,激发经气的手法。历代医家均未... 滞针术及其临床应用(317000)浙江省临海市中医院李小军蔡凌威1滞针术的起源及概况滞针术是指针刺到穴位内一定的深度后,单向捻转针柄,使针尖与周围组织缠紧,针下出现“滞针”感,以扩大针感,激发经气的手法。历代医家均未明确提及滞针术,近年来才有学者提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滞针术 手法
下载PDF
走罐配合瘀点滞针术治疗腰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刚 唐正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1044-1044,共1页
目的:观察走罐配合瘀点滞针术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加拔罐治疗,治疗组用走罐配合瘀点滞针术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82.5%,对照组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走罐配合瘀点滞针术治疗腰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加拔罐治疗,治疗组用走罐配合瘀点滞针术治疗。结果:痊愈率治疗组82.5%,对照组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走罐配合瘀点滞针术治疗腰肌筋膜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筋膜炎 走罐 瘀点滞针术 对照治疗观察
下载PDF
“滞针术”与“震颤针法”的配合应用——许文波老师的临床经验介绍
16
作者 李正祥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8-48,共1页
许文波老师临证二十余年,常施针法以“滞针术”配合“震颤针法”,应手而效者甚众,现介绍干下,望能有益于同道。一、“滞针术”所谓“滞针术”是指将针刺入机体一定部位(俞穴)一定深度后,人为地使针体出现滞而不动现象的一种针刺手法。... 许文波老师临证二十余年,常施针法以“滞针术”配合“震颤针法”,应手而效者甚众,现介绍干下,望能有益于同道。一、“滞针术”所谓“滞针术”是指将针刺入机体一定部位(俞穴)一定深度后,人为地使针体出现滞而不动现象的一种针刺手法。相当于古典针法导气法中的“搓法”。《针灸问对》载“搓法”曰:“下针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针术 震颤针法
全文增补中
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张全爱 孙晓慧 +1 位作者 林家驹 李星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在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131例患者随机分为安眠穴组(68例)与常规针刺组(63例)。安眠穴组取安眠穴,刺入得气后,采用滞针术,即轻轻单向搓转针体2~3转,待针体紧涩有"滞针"感,用... 目的:比较在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131例患者随机分为安眠穴组(68例)与常规针刺组(63例)。安眠穴组取安眠穴,刺入得气后,采用滞针术,即轻轻单向搓转针体2~3转,待针体紧涩有"滞针"感,用示指轻抵针尾固定针身,拇指由下向上轻轻刮动针柄,留针30min。常规针刺组取三阴交、神门、百会穴,施行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后,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常规针刺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改善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安眠穴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对以上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安眠穴组总有效率为91.2%(62/68),常规针刺组为74.6%(47/63),安眠穴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治疗失眠症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安眠穴 滞针术 刮法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滞针术手法补泻探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丹丹 黄潇 刘运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2,共3页
为完善滞针术基础研究,对近年滞针术的基础研究报道进行梳理总结,包括滞针术的概念、历史源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针具的选取要求等。同时对滞针术的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析,根据对古籍记载的分析提出3种可能:1滞针术偏属补法;2滞针... 为完善滞针术基础研究,对近年滞针术的基础研究报道进行梳理总结,包括滞针术的概念、历史源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针具的选取要求等。同时对滞针术的针刺补泻进行初步探析,根据对古籍记载的分析提出3种可能:1滞针术偏属补法;2滞针术偏属泻法;3滞针术可根据不同操作手法进行补泻,并认为现代临床研究中对滞针术的应用以泻法为主。但对于滞针术的手法补泻仍缺乏古籍文献理论及现代临床应用支持,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针术 针刺疗法 补泻手法
原文传递
滞针术 被引量:10
19
作者 岳增辉 常小荣 +2 位作者 姜京明 何新群 叶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26-729,共4页
滞针术与针刺异常情况中的"滞针"有质的不同。滞针术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单方向捻转至肌肉缠针出现滞针现象的操作手法,可结合滞针震颤术、摇柄术、飞弹术、提拉术、弹拨术、牵拉术等复合手法,适用于实证、痛证、痹症等,... 滞针术与针刺异常情况中的"滞针"有质的不同。滞针术是指将针刺入穴位得气后,单方向捻转至肌肉缠针出现滞针现象的操作手法,可结合滞针震颤术、摇柄术、飞弹术、提拉术、弹拨术、牵拉术等复合手法,适用于实证、痛证、痹症等,具有行气、催气等作用,可达到激发经气运行、促使循经感传、加速气至病所的目的。滞针术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组织损伤等;具体操作时注意针具的选择、进针的深度及捻转的强度、禁用或慎用的部位等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滞针术
原文传递
毫火针牵拉滞针术治疗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姝 池响峰 +1 位作者 邝伟川 喻良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7-372,共6页
目的:比较毫火针牵拉滞针术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为其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取患侧太冲、解溪、丘墟、悬钟、下巨虚、丰隆... 目的:比较毫火针牵拉滞针术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效果,为其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取患侧太冲、解溪、丘墟、悬钟、下巨虚、丰隆、上巨虚、足三里、犊鼻、承山及阿是穴,平补平泻,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共治疗4周。治疗组采用毫火针牵拉滞针术的治疗手法,取穴、治疗时间及疗程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改良Lovett肌力测定法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Holden步行评定量表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足下垂改善情况评估(参照Garceau标准),并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Lovett肌力测定、改良的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评定量表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足下垂改善情况的优良率为86.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牵拉滞针术和常规针刺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均有效,毫火针牵拉滞针术的临床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火针 牵拉滞针术 常规针刺 脑卒中 足下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