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满汉文化交融下的丧葬舞蹈《摆字龙灯》
1
作者 刘丽珺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2-19,共8页
河北保定国家级“非遗”舞蹈《摆字龙灯》,是源于承德离宫的清音十番伴奏的宫廷龙舞形式,成型于清西陵守陵人为祭祀雍正帝而形成的祭典舞蹈形式,现今流行于河北易县忠义村农民们的节日性、民俗性舞蹈。《摆字龙灯》舞蹈的主体形态为龙,... 河北保定国家级“非遗”舞蹈《摆字龙灯》,是源于承德离宫的清音十番伴奏的宫廷龙舞形式,成型于清西陵守陵人为祭祀雍正帝而形成的祭典舞蹈形式,现今流行于河北易县忠义村农民们的节日性、民俗性舞蹈。《摆字龙灯》舞蹈的主体形态为龙,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图腾崇拜与精神象征,是汉族标志性的民间舞蹈种类,“摆字”之形式的记载则是来自于唐朝武则天命人摆形以彰显功德,庆福祝寿,也是来源于大汉民族的文化影响。而“断龙”谒陵则是在满族特有丧葬文化影响和满清陵寝文化制度中所形成的。由此可见,“非遗”舞蹈《摆字龙灯》孕育着汉族文化和满族文化交融的内在基因和满汉一家亲的文化寓意,从而形成现今所特有的舞蹈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文化交融 摆字龙灯 丧葬祭祀舞蹈 功能变迁
下载PDF
满汉文化交融中的清宫节令戏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晓金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7,16,共6页
清宫节令戏的演出十分繁盛,其大规模的创作是在乾隆时期,反映了康乾盛世的政治导向。本文将节令戏放在满汉文化交融的背景之中,从颂赞与祈福、仪式性与娱乐性、驯化与同化等三个方面考察节令戏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节令戏 清宫 满汉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环佩叮当 流光飞舞——清代宫廷后妃首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正义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3-42,共10页
清入关后,服饰制度始终在满汉两种文化背景下相互影响,冲突、融合。清代宫廷后妃首饰中,有的完全是满族本民族传统饰品,如钿子、扁方等,有的渗透了汉族传统服饰配饰特色,有的则在形制、材质、纹样、题材等方面完全继承了汉族的文化传统... 清入关后,服饰制度始终在满汉两种文化背景下相互影响,冲突、融合。清代宫廷后妃首饰中,有的完全是满族本民族传统饰品,如钿子、扁方等,有的渗透了汉族传统服饰配饰特色,有的则在形制、材质、纹样、题材等方面完全继承了汉族的文化传统,还有一些是纯粹的西洋舶来品。沈阳故宫藏清宫服饰文物,包含大批后妃首饰,上至发髻饰物,下及腰带饰件,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本文以材质为主线,从流变、形制、纹样、题材、用途等方面介绍及考证了沈阳故宫藏清代宫廷后妃各类首饰20余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故宫藏品 清代宫廷首饰 后妃首饰 满汉文化交融
下载PDF
《红楼梦》中诸多礼仪的社会意义
4
作者 王培 《才智》 2011年第12期187-187,共1页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有极大的代表性的伟著,其中所写礼节,正反映了清代前期社会上,尤其是封建贵戚之家,旗下官吏家庭十分重视礼节的情况。也反映出了诸多社会意义。首先则是封建时代森严的的等级制度;其次是代表性地... 《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有极大的代表性的伟著,其中所写礼节,正反映了清代前期社会上,尤其是封建贵戚之家,旗下官吏家庭十分重视礼节的情况。也反映出了诸多社会意义。首先则是封建时代森严的的等级制度;其次是代表性地反映出明清时的审美倾向,以及当时社会满汉文化的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仪 社会意义 等级制度 审美倾向 满汉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曹雪芹满族身份探源及其他
5
作者 赵志忠(满族) 《满族文学》 2020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曹雪芹的族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曹家祖上是汉族,后金时期加入了满洲族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将其祖上收录其中。按照历史惯例,可认定,曹雪芹属于满化了的汉族人,就是满族人。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红楼梦》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满... 曹雪芹的族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曹家祖上是汉族,后金时期加入了满洲族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将其祖上收录其中。按照历史惯例,可认定,曹雪芹属于满化了的汉族人,就是满族人。不论从曹雪芹自身,还是从《红楼梦》中,我们很容易看出满汉民族融合及满汉文化交融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汉文化交融 民族融合 曹雪芹 《红楼梦》 满族 汉族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