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谈古文献的标点断句与古朝鲜地望之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子敏
-
出处
《东疆学刊》
1995年第2期37-39,共3页
-
文摘
在阅读或治学过程中对古文献的标点断句常常出现见仁见智的情况,应是正常现象,但在探讨古文献时,如果错误地处理标点断句问题,则往往会使史实失真。在对古朝鲜地望问题的研究中,由于某些学者对某些文字进行了错误的标点断句,便出现了诸如“发朝鲜”、“真番朝鲜”、“秽貉朝鲜”的说法,有人甚至将“朝鲜、辽东”解读为“朝鲜的辽东”,将(燕)“度辽东而攻朝鲜”断为“渡辽,东而攻朝鲜”,从而将东北亚某些古族的分布区以及古辽东地区皆看成了古朝鲜的领土。无疑,这些曲解掩盖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实不可取。
-
关键词
古朝鲜
古文献
满潘汗
辽东郡
古辽东
高句丽
标点
活动区
辽东地区
战国时期
-
分类号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辽东外徼”考释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刘子敏
-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46-49,23,共5页
-
文摘
“辽东外徼”考释刘子敏“辽东外徼”之称仅见《史记》与《汉书》中的《朝鲜传》,史学界探讨战国秦汉这这东北史,多有涉及,但直到现在,对其具体所指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未得出一种符合历史实际的正确结论。笔者撰写此文,打算从文献学和考古学两个方面入手,对“...
-
关键词
古朝鲜
辽东郡
古辽东
战国时期
川江
燕长城
明刀钱
朝鲜半岛
满潘汗
高句丽
-
分类号
K293.0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战国秦汉时期辽东郡东部边界考
被引量:19
- 3
-
-
作者
刘子敏
-
机构
延边大学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32-139,共8页
-
文摘
燕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最强盛的时候,其疆域南起徐水,北到张家口,西起太行山西麓,东达朝鲜半岛西北部.燕国的地域之所以如此辽阔,当与燕昭王时期向东北地区拓疆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史书记载,昭王曾派遣贤将秦开北击东胡,东胡却千里,回到西拉木伦河一带;此后,秦开又挥师东进,越过貊人的居住区辽东攻打古朝鲜,在征服古朝鲜及其南邻真番之后,将燕国的边界划定在“满潘汗”一带.燕昭王为了更好地开发和经营新开辟的土地,便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在五郡的北部沿边地区修筑了长城.这条长城的走向是:西起今河北省的独石口北、滦河南的大滩一带,东经围场、赤峰、敖汉,由奈曼、库伦南部进入阜新,又经彰武、法库至开原一带,跨越辽河,然后折而东南走,经新宾、宽甸,然后过鸭绿江而进入朝鲜半岛”.燕长城在朝鲜半岛的一段,即是被朝鲜考古界发现并命名的“大宁江长城”,其走向是沿昌城江、大宁江而至清川江下游北岸的博川.辽东郡是五郡中最东边的一个郡,对该郡的南、北、西三边的所至,除了个别将古辽水比定为今滦河的学者外,学界并无异议,但对辽东郡的东部边界的具体情况,尤其对东部边界的沿革情况,至今并没有搞清楚.笔者撰写此文,欲对有关情况进行些比较细致的考察,以供学界参考.
-
关键词
辽东郡
高句丽
战国秦汉时期
古朝鲜
满潘汗
朝鲜半岛
鸭绿江
古辽东
乐浪郡
燕秦长城
-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古朝鲜西部边界的探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李健才
-
机构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92-201,共10页
-
文摘
关于古朝鲜领域的问题,过去中外史学界发表了许多论著,通说认为古朝鲜指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在以今朝鲜平壤为中心的朝鲜半岛的北部(以下简称平壤说)。国外部分学者则认为古朝鲜在渤海北岸的辽宁地区(以下简称辽宁说)。
-
关键词
古朝鲜
《山海经》
辽东郡
公元前
秦长城
乐浪郡
满潘汗
滦河下游
汉长城
渤海
-
分类号
K312
[历史地理—世界史]
-
-
题名论韩国学者李丙焘先生历史地理考证的两项错误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徐德源
-
机构
辽宁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东北史地》
2004年第7期18-20,共3页
-
文摘
文章对韩国学者李丙焘先生对"满潘汗"与"秦故空地上下障"的考证提出质疑,提出,古籍中的"真番朝鲜"、"辽东外缴"、"秦故空地"是同一地方,并处于""秦故空地上下障"之间。而今朝鲜黄海北道开城市遂安、谷山一带可能是古燕国所筑上障的一处遗址,而韩国京畿道安山一带可能就是下障遗址,从汶山或汶湖里逆南汉江到番川里一线也就是满潘汗。
-
关键词
满潘汗
上障
下障
-
分类号
K928.6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考释《山海经》中有关古朝鲜的两条史料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顾铭学
-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9-177,共9页
-
文摘
《山海经》中 ,多处谈到上古朝鲜半岛的事物和情况 ,而明确标出“朝鲜”二字者却只有两条 ,按袁珂先生 1995年的《山海经校译》本 ,则为《海内东经》篇的“海北山南”条和《海内经》篇的“朝鲜天毒”条。对于前者 ,如果明确了“在列阳东”和“海北山南”的各自含意 ,便可知晓古朝鲜 (起码是公元前四至二世纪 )的基本位置 ,从而否定了什么“辽宁说”和“迁移说”。对于后者 ,主要是把“天毒”二字解释明白。研究者们对“天毒”二字其说不一 ,有“衍文说”、“东屠说”、“沃沮说”、“带方孤竹说”和“辽西孤竹说”等 ,而笔者则主张其为“王居说” ,它是古朝鲜都城在从古朝鲜语转化为汉语时的译音 ,即战国时译为“天毒” ,其后又译为“险渎” ,最后落实到《史记》朝鲜列传一文中的“王险城” ,古时的王险城即今日朝鲜首都———平壤。而如“天毒”不是郭璞所注之古代“天竺国” ,则《辞源》中的“天毒”条似亦难于成立。
-
关键词
列阳
海北山南
满潘汗
考释
《山海经》
古朝鲜
史料
-
分类号
K312
[历史地理—世界史]
G256.1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