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蛇绿混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约束
1
作者 许立权 肖剑伟 +3 位作者 张玉清 呼日乐 张婷婷 马嘉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3-238,共16页
对满都拉地区蛇绿混杂岩的基质碎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研究。岩屑杂砂岩(D18003RZ1)锆石多具岩浆成因特征,U-Pb年龄分布于272~2302 Ma之间,有282 Ma和442.8 Ma两个峰值年龄;431~456 Ma锆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6... 对满都拉地区蛇绿混杂岩的基质碎屑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及Lu-Hf同位素研究。岩屑杂砂岩(D18003RZ1)锆石多具岩浆成因特征,U-Pb年龄分布于272~2302 Ma之间,有282 Ma和442.8 Ma两个峰值年龄;431~456 Ma锆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661~0.282797,ε_(Hf)(t)值为6.4~10.7,T_(DM2)介于801~1155 Ma之间;272~286 Ma锆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554~0.282768,ε_(Hf)(t)值介于-1.5~5.9之间,T_(DM2)介于1069~1575 Ma之间。含粉砂绢云母硅质板岩(DC01TW1)锆石年龄分布在260~2185 Ma之间,其锆石有岩浆成因,也有变质成因,主要峰值年龄为270 Ma,次为1600 Ma和1850 Ma;263~293 Ma锆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434~0.282805,ε_(Hf)(t)值为-6.0~7.1,T_(DM2)介于930~1894 Ma之间。杂砂岩以古生代碎屑锆石为主,少量古中元古代锆石,反映其物源以兴蒙造山带为主,而绢云母硅质板岩以晚古生代和古中元古代为主,反映其物源可能以兴蒙造山带和华北陆块并重。结合2种岩性的岩石组成、锆石年龄分布及物源分析,杂砂岩可能形成时代略早,且靠近岛弧,而绢云母硅质板岩形成时代稍晚,其环境更靠近陆块。满都拉地区这套碎屑岩的形成时代可能为晚二叠世,且可能不晚于256 Ma,形成于俯冲向碰撞转变的构造背景,进一步限定内蒙古中部的古亚洲洋在晚二叠世依然存在,其演化可能一直延续到晚二叠世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 蛇绿混杂岩 碎屑锆石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内蒙古达茂旗满都拉地区晚古生代板块活动探讨 被引量:19
2
作者 苏新旭 孟二根 张永清 《内蒙古地质》 2000年第1期18-35,共18页
内蒙古达茂旗满都拉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接合带。近年来的1∶ 5万区调识别出本区存在着诸多板块活动遗迹 ,如构造混杂带、洋壳残片、岛弧火山岩、弧后盆地沉积等 ,记录了在石炭纪至二叠纪这段地质时期内本区从拉张、收敛... 内蒙古达茂旗满都拉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接合带。近年来的1∶ 5万区调识别出本区存在着诸多板块活动遗迹 ,如构造混杂带、洋壳残片、岛弧火山岩、弧后盆地沉积等 ,记录了在石炭纪至二叠纪这段地质时期内本区从拉张、收敛到碰撞等板块活动的全过程。这一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都拉地区 构造混杂带 超基性岩 岛弧火山岩
下载PDF
内蒙古达茂旗满都拉地区早二叠世生物地层划分对比再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惠 高荣宽 《内蒙古地质》 1999年第2期8-21,共14页
满都拉地区早二叠世各类古生物化石丰富,曾被古生物学家、学者多次研究。本次1∶5万区调,分队再次进行了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并以类为标准确立该区地层层序,将其划分为两个单位:下部Monodiexodina延限带,上部... 满都拉地区早二叠世各类古生物化石丰富,曾被古生物学家、学者多次研究。本次1∶5万区调,分队再次进行了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并以类为标准确立该区地层层序,将其划分为两个单位:下部Monodiexodina延限带,上部Codonofusiela-Schwagerina组合带。珊瑚划分了三个组合带,自下而上为:Plerophylumcrasoseptatum-Tachylasmzhesiense组合带,Pseudowaagenophylumvesiculosum-Diphycarinophylum组合带,Waagenophylumstereoseptatum-Wentzelela组合带。腕足类、苔藓虫类、海绵类等则分别进行了生态组合讨论。尤其是对腕足类,通过对其在区域上的产出层位及在测区赋存层位的对比,认为在哲斯组沉积时期,北极动物群与特提斯动物群在该地区已经混生,由于其个体生存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属种分别赋存于不同的岩相中,显示出明显的生态环境特征,进而划分了浅滩相:Spiriferela-Kochiproductus-Yakovlevia组合及礁相:Streptorhynchus-Hemiptychin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早二叠世 达茂旗满都拉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满都拉地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4
作者 王河 张国辉 李峰 《科技资讯》 2018年第30期78-79,共2页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华力西及印支期为区内金属矿产的主成矿期,主要形成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矿产。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球化学背景好,是寻找金多金属、铁锰、石墨等金属非金属矿的有利地区。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有矿化蚀变、地层岩性、... 研究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华力西及印支期为区内金属矿产的主成矿期,主要形成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矿产。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球化学背景好,是寻找金多金属、铁锰、石墨等金属非金属矿的有利地区。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有矿化蚀变、地层岩性、岩浆岩、构造、地球化学、风化等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规律 找矿标志 满都拉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满都拉泥盆纪基性火山岩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12
5
作者 白立兵 李玉玺 刘俊杰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4年第3期50-54,共5页
满都拉西部出露的蛇绿混杂岩中橄榄辉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385.6±1.7)Ma,显示该蛇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其中的基性火山岩岩块为一套浅变质的枕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多与超基性岩岩块伴生。玄武岩的SiO2为47.16%~51.93%,... 满都拉西部出露的蛇绿混杂岩中橄榄辉长岩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385.6±1.7)Ma,显示该蛇绿岩形成于早泥盆世晚期。其中的基性火山岩岩块为一套浅变质的枕状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多与超基性岩岩块伴生。玄武岩的SiO2为47.16%~51.93%,TiO2为1.44%~2.13%,Al2O314.08%~17.51%,Na2O3.42%~5.39%,K2O0.22%~0.83%;具低钾特点,显示拉斑玄武岩特征。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U,贫高场强元素Zr,Ti,Y等,似岛弧玄武岩或岛弧-洋中脊过渡型玄武岩或弧后盆地玄武岩。ΣREE为(113.130~189.560)×10—6,LREE/HREE为0.684~1.369,配分曲线呈右缓倾、平坦型,显示岛弧、洋中脊或E-洋中脊玄武岩特征。根据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套火山岩或该蛇绿岩的形成环境为弧后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基性火山岩 弧后盆地 满都拉地区 内蒙古
下载PDF
内蒙古满都拉二叠纪海绵生物丘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惠 陈志勇 杨万容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8,T003,T004,共8页
在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部满都拉地区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首次于阳新统哲斯组中识别出小型海绵生物丘。海绵生物丘发育于华北板块北部活动边缘晚华力西褶皱造山带上 ,分布于近东西向延伸的大石寨组火山岛弧的两... 在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部满都拉地区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首次于阳新统哲斯组中识别出小型海绵生物丘。海绵生物丘发育于华北板块北部活动边缘晚华力西褶皱造山带上 ,分布于近东西向延伸的大石寨组火山岛弧的两侧 ,南侧在包特格、满都拉苏木等地以小型海绵丘为特征 (局限弧后盆地边缘海绵丘 ) ;北侧发育了规模较大的哲斯敖包生物礁 (开阔台地边缘礁 )。通过对海绵及其他生物化石的古生态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都拉地区 内蒙古 海绵生物丘 古地理环境 二叠纪 古生态 海绵化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