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泡亚型及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琦璇 代权伟 +2 位作者 高铭 丁亚磊 邱新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及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的临床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22-1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中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16例FVPTC患者... 目的探讨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及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的临床特征和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22-1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中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16例FVPTC患者(FVPTC组)及110例CPTC患者(CPTC组)的临床资料。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VPTC及CPTC患者CLNM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FVPTC组的肿瘤直径、彩超分级、BRAF基因突变率、淋巴结转移个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均低于CP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VPTC组中肿瘤大小和彩超分级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CLNM的独立保护因素。CPTC组中彩超分级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CLNM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FVPTC的多项临床特征与CPTC存在差异,可协助鉴别诊断。肿瘤体积大、彩超分级高的年轻患者CLNM可能性较大,应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滤泡亚型 颈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甲状腺包膜型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诊断 被引量:4
2
作者 柯昌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包膜型乳头状癌滤泡亚型 诊断 鉴别诊断 镜检 预后
下载PDF
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高频超声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联合 陈竞函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5期182-185,共4页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13例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依据是否具有恶性征象,分为具有至少一项恶性征象的类经...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8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13例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依据是否具有恶性征象,分为具有至少一项恶性征象的类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PTC-like组)和不具有恶性征象的类腺瘤样组(FN-like组),统计分析两组声像特征。结果PTC-like组FV-PTC在结节清晰占比20.8%,形态规则占比22.2%,纵横比>1占比16.7%,有回声区占比4.2%,与N-like组的FV-P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6、63.218、5.990、27.262,P<0.05);两组FV-PTC在结界内部有无钙化灶、结节周边有无回声晕、诊断正确率、结节回声高低、结节血流类型、结节最大径线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like组的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数结节呈现出典型的PTC的声像特征,即边界不清晰、边缘不规则、微小钙化、低回声、纵横比>1、结节内血流信号不丰富以及结节的径线较小等声像特征;FN-like组的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数结节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规则、纵横比<1、结节内有较丰富血流信号、结节周边具有低回声晕、结节的径线较大等声像特征。结论具有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特征的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腺瘤声像特征的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容易误诊,综合全面的临床资料进行判断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类似的腺瘤样甲状腺结节诊断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频超声 诊断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索晓鹏 何小玲 +1 位作者 何向辉 张杰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患者(排除小于1 cm的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声像图资料。以同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29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21例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临床病理特征、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患者(排除小于1 cm的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和超声声像图资料。以同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295例、甲状腺滤泡状癌患者21例作为对照纳入本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共74例,根据超声声像图不同滤泡亚型分为类经典型亚组55例(74.3%),类腺瘤样亚组19例(25.7%)。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淋巴结转移率较甲状腺滤泡状癌常见,但较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少见(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2.7%和4.8%。两亚组肿瘤大小、多灶癌的概率、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率及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拥有超声恶性征象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比无恶性征象的更具侵袭性,超声可以帮助预测其临床生物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滤泡亚型 超声声像图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超声特征与细胞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帮发 李志 龚艳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20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34例FVPTC患者的病例及术前超声检测声像图、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根据患者超声特征结果,将病灶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基于组织细胞病理学... 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的超声特征及病理学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34例FVPTC患者的病例及术前超声检测声像图、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根据患者超声特征结果,将病灶结节分为良性和恶性;基于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结合Bethesda报告系统(4类),进行综合判断。结果①根据超声特征结果,FVPTC患者病灶的良性可能与恶性可能之比为57∶77(42.54%∶57.46%)。②根据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测结果(按照Bethesda分级),良性可能与恶性可能之比为58∶76(43.29%∶56.71%)。③本组结果显示:超声特征检测与组织细胞病理学检测的单一灵敏度分别为57.46%和56.72%,二者联合的灵敏度为91.04%,与单一检测方式相比,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FVPTC的超声检测结果中,判断为良性可能(实际为恶性可能)的误诊率较大;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直接判断为恶性可能的准确性较高,且针对出现轻微恶性病变(存疑)的检测结果(4a级),能够使检测人员提高重视程度。二者联合使用,可大幅度提高恶性检出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滤泡亚型 超声特征 细胞病理学
下载PDF
甲状腺嗜酸细胞亚型滤泡癌2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金天 袁静萍 +1 位作者 王新海 陈仲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亚型滤泡癌(oncocytic follicular carcinoma,OF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OFC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57岁。例2女性,46岁。临床均以左侧甲状腺... 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亚型滤泡癌(oncocytic follicular carcinoma,OF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OFC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57岁。例2女性,46岁。临床均以左侧甲状腺肿块就诊。肿块大体呈实性,具有完整包膜,包膜增厚,切面灰褐色,质软。低倍镜下见肿瘤组织被覆纤维包膜,包膜增厚,结构上呈实性生长方式,例1可见肿瘤组织插入包膜,形成特征性蘑菇云样改变,且包膜内局灶血管侵犯,例2肿瘤组织完全穿透包膜,并侵犯临近甲状腺,包膜内多处血管侵犯。高倍镜下2例均表现为肿瘤细胞核缺乏乳头状癌经典核特征,核增大,核仁明显,胞质嗜酸。免疫表型:肿瘤细胞TTF-1、BCL-2、Galectin-3、p53和Cyclin D1均阳性,CD15部分区域阳性,CD34及CD31阳性示血管侵犯,CK19阴性,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5%、10%。结论 OFC是一种罕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是甲状腺滤泡癌的特殊亚型,有特殊病理学特征,需与甲状腺其他类似的肿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嗜酸细胞亚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