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泡细胞性淋巴瘤转化为c-MYC重排的“双击”或“三击”B细胞淋巴瘤3例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张乐 徐笑笑 +4 位作者 郭姗琦 王亚非 张翼鷟 孙保存 张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11-715,共5页
目的:本文旨在对"双击"B细胞淋巴瘤(double-hit B-cell lymphoma,DHL)和"三击"B细胞淋巴瘤(triple-hit B-celllymphoma,THL)的诊断及治疗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淋巴瘤的认识,为其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1月... 目的:本文旨在对"双击"B细胞淋巴瘤(double-hit B-cell lymphoma,DHL)和"三击"B细胞淋巴瘤(triple-hit B-celllymphoma,THL)的诊断及治疗分析,以期提高对该类淋巴瘤的认识,为其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3例滤泡细胞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转化的"双击"或"三击"B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分析,3例患者均经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诊断明确。结果:1例"三击"患者3个月后死亡,2例经R-CHOP,R-ESHAP等方案化疗仍未达到完全缓解。结论:"双击"淋巴恶性程度高,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骨髓等髓外病变,病程呈侵袭性,部分病例由滤泡细胞淋巴瘤转化而来,对化疗不敏感,患者预后差,FISH检测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击” 滤泡细胞性淋巴瘤 MYC基因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 预后
下载PDF
滤泡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2
作者 赵月 Jenna McCracken 王恩第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1年第9期852-860,共9页
滤泡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T-FHC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对它的认识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分类将其分为三个亚类别。由于T-FHCL常有误导性的组织病理表现和未完全阐明的发病机制,其诊断具有挑战性,通常需要进行一系... 滤泡辅助性T细胞淋巴瘤(T-FHC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对它的认识几十年来一直在不断发展,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分类将其分为三个亚类别。由于T-FHCL常有误导性的组织病理表现和未完全阐明的发病机制,其诊断具有挑战性,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多方面的评估,特别是对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三个亚类中最常见)。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已解开T-FHCL的基因组景观,其发生的潜在机制,尤其是其独特的微环境发育,现在也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在该篇评论中,不仅总结了T-FHCL的病理特征、更新的诊断标准和分类,而且讨论了T-FHCL分子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诊断和疾病分类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T细胞淋巴 具有辅助T细胞表型的结内外周T细胞淋巴 外周T细胞淋巴
下载PDF
脾原发性低恶性滤泡性小核裂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3
作者 卜凤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脾原发低恶小核裂细胞淋巴 罕见病 病理诊断 病理
原文传递
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一例
4
作者 鱼玲玲 吴涛 +3 位作者 毛东锋 刘文慧 王宗慧 白海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30-232,共3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一种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的淋巴瘤,一线治疗方案为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盐酸苯达莫司汀是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抗癌药物,其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药物稳定...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一种起源于滤泡生发中心B细胞(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的淋巴瘤,一线治疗方案为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盐酸苯达莫司汀是一种具有全新结构的抗癌药物,其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药物稳定性优良,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与死亡率。我科收治一例滤泡性淋巴瘤的患者,以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细胞性淋巴瘤 苯达莫司汀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hypermutation of the 5' noncoding region in the BCL-6 gene
5
作者 王林 刘建湘 +9 位作者 黄薇 王辉东 王建民 顾柏炜 陈竺 陈赛娟 许良中 杨文涛 金晓龙 柳红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2-66,107,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BCL 6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with B 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d direct D...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BCL 6 gene mutations in Chinese populations with B 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 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and direct DNA sequencing were used to identify mutations in the 5' noncoding region of the BCL 6 gene in a total of 40 cases of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DLCL) and follicular lymphoma (FL) Results Nine cases were found to have base substitutions The incidence of BCL 6 gene mutation and the frequency of single base changes were approximately 25 7% and (0 56-1 10)×10 2 /bp,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5' regulatory region of the BCL 6 gene undergoes frequent somatic hypermutation during lymphomagenesi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BCL 6 gene hypermutations provides a molecular marker for confirmatory diagnosis of B NH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 6 gene · 5' noncoding region · hypermutation ·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 follicular lympho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