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膜溶解富集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谷学新 周天泽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78-82,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富集方法即滤膜溶解法,阐述了它的特点。
关键词 滤膜溶解 富集 评述
下载PDF
滤膜溶解分光光度法测定粮食中微量锰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秀利 谭晓军 +1 位作者 王建军 曹艳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113,共3页
锰(Ⅱ)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形成的配合物,通过微孔滤膜富集,用二甲亚砜将滤膜及配合物溶解,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的一种快速富集测定微量锰的方法。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9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锰(Ⅱ)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形成的配合物,通过微孔滤膜富集,用二甲亚砜将滤膜及配合物溶解,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的一种快速富集测定微量锰的方法。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9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92=4.70×105L·mol-1·cm-1,锰含量在0~12μg/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用于粮食中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膜溶解分光光度法 测定 粮食 微量锰
下载PDF
滤膜溶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勇 杨秀利 +1 位作者 罗川南 马玉涛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Ⅲ)与铬天青S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形成的配合物,通过微孔滤膜富集,用二甲基亚砜将膜及配合物溶解,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的一种快速富集测定微量铁的方法。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0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00= ... (Ⅲ)与铬天青S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形成的配合物,通过微孔滤膜富集,用二甲基亚砜将膜及配合物溶解,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的一种快速富集测定微量铁的方法。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0 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00= 2.40×104 L/m ol·cm ,铁的含量在0~12 μg/5 m L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本方法灵敏度较高,干扰较少,稳定性好,用于食品中微量铁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天青S 分光光度法 滤膜溶解
下载PDF
溶膜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钯 被引量:5
4
作者 钱春燕 张妮娜 +3 位作者 左凤 谷学新 邹洪 朱若华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3,共3页
强酸性条件下 ,钯 (Ⅱ )与 5 [( 5 氯 2 吡啶 )偶氮 ] 2 ,4 二氨基甲苯 ( 5 Cl PADAT)生成紫红色螯合物 ,该螯合物可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生成离子缔合物 ,离子缔合物经 0 .3μm孔径的硝化纤维微孔滤膜富集后 ,于小体积 ( 0 .5... 强酸性条件下 ,钯 (Ⅱ )与 5 [( 5 氯 2 吡啶 )偶氮 ] 2 ,4 二氨基甲苯 ( 5 Cl PADAT)生成紫红色螯合物 ,该螯合物可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生成离子缔合物 ,离子缔合物经 0 .3μm孔径的硝化纤维微孔滤膜富集后 ,于小体积 ( 0 .5mL)的浓硫酸中溶膜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GFAAS)测定 ,富集倍数可达 2 0 0倍 ,钯含量在 4.69× 1 0 - 1 2 ~ 7.0 9× 1 0 - 9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 ,检出限为 1 .78×1 0 - 1 2 mol/L。方法用于海水中痕量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钯 测定 预富集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汽车尾气 滤膜溶解
下载PDF
煤矿工作场所空气中煤尘分散度不同测定方法比较
5
作者 孟成名 秦文华 +2 位作者 肖庆锋 耿琪 孟正丽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3年第10期800-802,806,共4页
目的比较滤膜溶解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在测定煤矿粉尘分散度中的差异性。方法选择5处有代表性的作业场所,用滤膜溶解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进行测定,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μm以下的煤尘分散度,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得的结果(x=2... 目的比较滤膜溶解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在测定煤矿粉尘分散度中的差异性。方法选择5处有代表性的作业场所,用滤膜溶解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进行测定,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μm以下的煤尘分散度,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得的结果(x=28.16%)均高于自然沉降法测得的结果(x=24.58%),其中井底回风大巷采样点煤尘颗粒分散度最高43.9%,煤场采样点煤尘颗粒分散度最低9.6%,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μm煤尘分散度,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得的结果(x=39.39%)均高于自然沉降法测得的结果(x=34.15%)。其中采面回风巷作业点2~5μm煤尘颗粒分散度最高54.1%,井底回风大巷最低26.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μm煤尘分散度,自然沉降法测得的结果(x=26.26%)均高于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得的结果(x=22.96%)。其中煤场作业点5~10μm煤尘颗粒分散度最高48.0%,采面回风煤尘颗粒分散度最低16.7%,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以上煤尘分散度,自然沉降法测得的结果(x=15.43%)均高于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得的结果(x=9.9%)。其中综采面作业点10μm以上煤尘颗粒分散度最高37.8%,井底回风大巷最低6.8%,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滤膜溶解图涂片法和自然沉降法在测量煤尘分散度中存在差异,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分散度更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分散度 滤膜溶解涂片法 自然沉降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