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彦新 马景学 +1 位作者 卫玉彩 王悉颖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丝裂霉素C(mitomyicin C,MMC)联合应用于动物滤过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①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标准对照组0.2g/L MMC 5mi... 目的研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丝裂霉素C(mitomyicin C,MMC)联合应用于动物滤过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①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4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标准对照组0.2g/L MMC 5min;C组,术毕前房注射250mg/L t-PA 0.1mL,及术后1、3d球结膜下各注射0.3mL;D组术中将浸有0.1g/L MMC的棉片置于巩膜瓣下5min,术毕前房注射200mg/L t-PA0.1mL,及术后1、3d球结膜下各注射0.3mL。②术后观察滤过泡形态、眼压和结膜切口、角膜、前房、视网膜电图。结果①D组较A、B、C组眼压低(P<0.05);D组较A、B、C组功能性滤过泡比率高。②B组较其余3组角膜上皮损伤比率高;各组均无结膜切口漏和浅前房;视网膜电图各组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A和较低浓度MMC在兔滤过手术中联合应用,比单独应用高浓度MMC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辅助用药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外科手术 丝裂霉素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浅前房的预防
2
作者 吴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533-534,共2页
目的为减少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方法将336例(416眼)眼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分为预防组(105例,132眼)和对照组(231例,284眼)。预防组术前给予皮质类固醇滴眼,术后托品酰胺滴眼活动性散瞳及20%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前、术... 目的为减少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方法将336例(416眼)眼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分为预防组(105例,132眼)和对照组(231例,284眼)。预防组术前给予皮质类固醇滴眼,术后托品酰胺滴眼活动性散瞳及20%甘露醇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前、术后不使用药物等前房自然恢复。结果预防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35.21%),χ2=55.27,P<0.01。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率(67.47%)明显高于开角型青光眼(9.52%),χ2=17.65,P<0.01。结论应用皮质类固醇、睫状肌麻痹剂及高渗脱水剂可有效减少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前房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表面麻醉下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体会
3
作者 马翔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70-270,共1页
目的评估表面麻醉下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40例277眼各型青光眼采用0.4%倍诺喜液表面麻醉下行抗青光眼手术,观察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无一例因麻醉引发并发症。结论表面麻... 目的评估表面麻醉下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40例277眼各型青光眼采用0.4%倍诺喜液表面麻醉下行抗青光眼手术,观察麻醉效果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麻醉效果良好,手术顺利,无一例因麻醉引发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应用于抗青光眼滤过手术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防止球后麻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麻醉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彦 王万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23-427,共5页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抗瘢痕药
下载PDF
兔眼滤过术中应用抗瘢痕药物后的眼压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孔丽 冯艳玲 +2 位作者 姚汉武 胡俊喜 任金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833-835,共3页
目的:在兔眼滤过术中应用两种抗瘢痕药物后观察其眼压变化,探讨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抗瘢痕药物种类及用药方式。方法:将激素及丝裂霉素分别应用于兔眼滤过术中,测定术前、术后3d、7d和1个月眼压并进行分析。结果:①术前各组间眼压元... 目的:在兔眼滤过术中应用两种抗瘢痕药物后观察其眼压变化,探讨提高青光眼手术成功率的抗瘢痕药物种类及用药方式。方法:将激素及丝裂霉素分别应用于兔眼滤过术中,测定术前、术后3d、7d和1个月眼压并进行分析。结果:①术前各组间眼压元显著差异;②术后 3 d和 7 d,甲强龙各浓度组眼压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术后1个月实2、3、4组和对2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术后1个月实1组和对1组眼压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其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眼压变化的结果表明甲强龙不仅具有早期抑制肉芽组织的作用,而且在一定浓度下对肉芽组织的成熟也有抑制作用,提示甲强龙术中湿片贴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瘢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过外科手术 甲泼尼龙 药理学 眼内压
下载PDF
眼球按摩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凌 姜萍 +1 位作者 朱朝花 张典元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2590-2591,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外科 滤过外科手术 按摩
下载PDF
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维 姚淑玲 +1 位作者 李玉虹 许长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 :比较现代囊外摘除术 (ECCE术 )与超声乳化术 (Phaco术 )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5 3例(6 2眼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 ,其中行ECCE术 30例 (35眼 )行Phaco术 2 3例 (2 7眼 ) ,随访术后两组患者视力... 目的 :比较现代囊外摘除术 (ECCE术 )与超声乳化术 (Phaco术 )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 :5 3例(6 2眼 )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 ,其中行ECCE术 30例 (35眼 )行Phaco术 2 3例 (2 7眼 ) ,随访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并发症及眼压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后视力≥ 0 .5者 ,Phaco组为 17眼 (6 2 .96 % ) ,ECCE组为 13眼 (37.14 %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房闪 ( )以上 ,有纤维素性渗出或晶体表面有色素沉着者ECCE组高于Phaco组 (P <0 .0 5 )。术后眼压随访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术式中 ,Phaco术优于ECCE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摘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下载PDF
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洪霞 《临床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5例(108眼)青光眼病人滤过术后的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形成不良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滤过术后浅前房恢复33眼(占100%)、前房积血...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5例(108眼)青光眼病人滤过术后的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形成不良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滤过术后浅前房恢复33眼(占100%)、前房积血吸收7眼(占100%)、滤过泡形成不良好转10眼(占83.33%)。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有效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外科 滤过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下载PDF
抗青光眼滤过术86例术后低眼压浅前房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谢会章 李秀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3977-3978,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外科 滤过外科手术 低眼压/病因学
下载PDF
中国结膜下植入物滤过性微创青光眼手术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2023年)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96-701,共6页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具有降低眼压效果明确、切口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为规范促进MIGS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针对结膜下植入物滤过性MIGS的临床应用及围手术期管理,基于国内... 微创青光眼手术(MIGS)具有降低眼压效果明确、切口小、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国内得到迅速推广。为规范促进MIGS的临床应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针对结膜下植入物滤过性MIGS的临床应用及围手术期管理,基于国内外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过充分讨论,提出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滤过外科手术 手术期医护
原文传递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滤过手术抗瘢痕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1
作者 贾旭 段宣初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4-318,共5页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继发性青光眼,研究发现其病因与VEGF有关。目前,抗VEGF药物作为治疗NVG的手段之一,已成为现阶段青光眼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提高NVG疗效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有关NVG...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继发性青光眼,研究发现其病因与VEGF有关。目前,抗VEGF药物作为治疗NVG的手段之一,已成为现阶段青光眼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提高NVG疗效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就有关NVG病理生理基础与临床过程,包括Bevacizumab、Ranibizumab、Pegaptanib及Aflibercept在内的4种抗VEGF药物的基础研究,抗VEGF药物在NVG及滤过手术抗瘢痕治疗中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NVG、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滤过外科手术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体 单克隆
原文传递
TGF-β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琪 刘银萍 柳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80-1382,共3页
TGF-β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能调控小梁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泌及小梁细胞的收缩而影响房水流出阻力,促进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形成。TGF-β可能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GF-β... TGF-β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它能调控小梁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分泌及小梁细胞的收缩而影响房水流出阻力,促进青光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形成。TGF-β可能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GF-β抑制剂可能成为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结膜瘢痕化的辅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结膜 瘢痕
下载PDF
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在青光眼滤过泡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谭艺兰 毛真 +4 位作者 钟毅敏 李媚 肖辉 曹丹 刘杏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 探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在青光眼滤过泡修复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的患者10例(10眼),其中7例行滤过泡部分切除术,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 目的 探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在青光眼滤过泡修复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术后的患者10例(10眼),其中7例行滤过泡部分切除术,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替代缝线黏固于角巩膜缘切口处 3例行滤过泡修补术,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直接黏附于渗漏处,未予缝线缝合.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状况,伤口有无渗漏及炎症情况.结果 术前1眼眼压低于6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平均眼压为(11.2±4.1)mm Hg 术后1个月患者眼压均在8mmHg以上,平均眼压(11.6±2.8)mmHg 随访终点平均眼压(11.5±3.5)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黏合切口后滤过泡均无渗漏,黏合剂在术后7~20d自动脱落,切口完全愈合,滤过泡无瘢痕化,前房未见炎性反应.悬垂滤过泡患者术前、术后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2例因滤过泡渗漏前房浅的患者术后前房显著加深.结论 滤过泡部分切除术及滤过泡修补术中使用氰基丙烯酸酯组织黏合剂替代缝线缝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氰基丙烯酸酯 组织黏合剂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原因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学鑫 徐庆斋 张彦龙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518-519,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因。方法 对 4 1例 (42眼 )青光眼手术后眼压失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4 1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原因分别为术前诊断及术式选择失误 (2 9.3% )、手术操作失误 (31.7% )、术后葡萄膜炎症 (17... 目的 探讨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因。方法 对 4 1例 (42眼 )青光眼手术后眼压失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 4 1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原因分别为术前诊断及术式选择失误 (2 9.3% )、手术操作失误 (31.7% )、术后葡萄膜炎症 (17.1% )、滤过泡纤维增生囊化 (2 1.9% )。结论 提高术前诊断符合率及合理选择青光眼术式 ,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预防术后葡萄膜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眼压失控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眼内压 手术后并发症 病因
下载PDF
抗青光眼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2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庆会 杨慧军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2715-2715,共1页
关键词 滤过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青光眼/病因学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研究
16
作者 王翠青 申家泉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2-276,共5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与小梁和睫状肌部位细胞外基质的异常沉积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代谢平衡参与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青光眼 开角型 基质金属蛋白酶 睫状体 细胞外基质 抑制剂 滤过外科手术
下载PDF
应用滤过性手术在大鼠眼上建立结膜滤过泡瘢痕化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建民 赵家良 +3 位作者 张文宝 程刚炜 张华 睢瑞芳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80-98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滤过性手术在大鼠眼上建立结膜滤过泡瘢痕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用35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眼球滤过性手术,术后观察结膜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并观察眼前节反应;手术后1、3d,1、2、4周共5个时间点... 目的探讨应用滤过性手术在大鼠眼上建立结膜滤过泡瘢痕化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用35只健康成年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眼球滤过性手术,术后观察结膜滤过泡的形成情况,并观察眼前节反应;手术后1、3d,1、2、4周共5个时间点各处死3只大鼠,摘除其眼球,常规10%福马林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并以对侧眼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所有大鼠在手术后7d均有结膜滤过泡形成;手术后8d,结膜滤过泡消失,最长的结膜滤过泡能够维持21d。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术后1d,结膜下组织疏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有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术后3d,结膜下组织血管扩张、充血,除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外,还可见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结缔组织疏松、水肿较前减轻;术后7d,血管扩张充血程度较术后3d时减轻,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增生,纤维母细胞的细胞核呈椭圆形、胞质丰富,在纤维母细胞周围,可见少量疏松的胶原纤维形成;术后2周,纤维母细胞数量较术后1周时有所减少,细胞变细长,细胞核两端变尖,周围胶原纤维较术后1周时致密;术后4周时,结膜下组织血管多数闭合,细胞成分明显减少,纤维母细胞演变为纤维细胞,细胞核变细长,周围伴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呈现瘢痕样改变。结论应用滤过性手术在大鼠眼上建立结膜滤过泡瘢痕化模型具有可行性,其病理改变是一个创伤修复的过程,该模型的建立不仅为青光眼手术后结膜滤过泡瘢痕化的防治,同时也为防治其他原因导致的结膜瘢痕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06,42980-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结膜 瘢痕 滤过外科手术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舒拉明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应用的辅助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月 周云 +1 位作者 樊瑜婷 熊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9-91,95,共4页
目的探讨舒拉明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应用的辅助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两组都给予滤过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给予... 目的探讨舒拉明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应用的辅助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2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7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9例,两组都给予滤过性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术后给予舒拉明辅助治疗,持续时间为术后1-14d,手术后14d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与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眼压分别为(11.52±3.24)mmHg和(16.98±5.33)mmHg,与术前[分别为(31.98±5.22)mmHg、(31.87±5.11)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眼压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与舒张末期流速(EDV)值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的PSV与EDV值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的功能性滤过泡比率分别为80.9%和60.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拉明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应用能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和眼压的降低,提高眼部血流速度,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拉明/治疗应用 青光眼 闭角型/治疗 滤过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抗青光眼手术滤过泡依赖性与非依赖性孰优孰劣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琳 朱小敏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6-810,共5页
滤过泡依赖性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手术等)是目前我国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滤过泡瘢痕化一直是影响其远期效果的难题。近年来出现的非滤过泡依赖性抗青光眼手术,规避了与滤过泡相关的部分并发症(如浅前房、滤过泡渗漏等),... 滤过泡依赖性抗青光眼手术(小梁切除手术等)是目前我国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但术后滤过泡瘢痕化一直是影响其远期效果的难题。近年来出现的非滤过泡依赖性抗青光眼手术,规避了与滤过泡相关的部分并发症(如浅前房、滤过泡渗漏等),其适应证范畴、远期效果与卫生经济学评价有待进一步探讨,其在国内眼科临床的广泛推广尚需时日。本文以滤过泡依赖性与非依赖性抗青光眼手术谁优谁劣为焦点,阐述两种术式的特点及其利弊,以期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18.54:806-8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外科手术 滤过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临床分析
20
作者 梁元聪 黄柏华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71-272,共2页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56例(278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迟缓形成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在256例(278只眼)中,有31只眼表现前房迟缓形成(占11.15%)。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256例(278只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前房迟缓形成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在256例(278只眼)中,有31只眼表现前房迟缓形成(占11.15%)。结论术前有效控制眼压,术中细心操作可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前房及眼压的变化,及时发现原因及对症处理,有利于前房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滤过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