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食性动物放流对西五里湖的生态修复作用初探 被引量:20
1
作者 孟顺龙 陈家长 +4 位作者 胡庚东 瞿建宏 吴伟 范立民 马晓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25-230,共6页
根据生物操纵原理,以TP、TN、NO3--N、NO2--N、NH4+-N、CODMn、Chl.a、SD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研究了滤食性生物螺(C.cathayensis)、蚌(Hyriopsis cumin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 根据生物操纵原理,以TP、TN、NO3--N、NO2--N、NH4+-N、CODMn、Chl.a、SD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研究了滤食性生物螺(C.cathayensis)、蚌(Hyriopsis cumin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lis)放流对西五里湖湖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放流后,西五里湖水体透明度有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提高了26.8%,其中最大值达60cm,比放流前提高了91.7%;TP含量呈下降趋势,8次监测中有6次的测定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要求,占总监测次数的75%;虽然8次监测中的TN含量均属劣Ⅴ类,但其含量与放流前相比有降低趋势;同时,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也从放流前西五里湖高于东五里湖,转变成放流后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说明向富营养化湖泊放流滤食性生物对提高水体透明度、降氮、除磷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使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得以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动物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西五里湖
下载PDF
改性明矾浆和滤食性动物控制月湖的蓝藻水华 被引量:19
2
作者 金春华 陆开宏 王扬才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4年第2期147-151,共5页
2 0 0 0年初夏宁波月湖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同年 8月 1m2 水面喷洒 5 5 .6 g改性明矾浆应急除藻后 ,蓝藻水华基本消失。 2 0 0 0年底和 2 0 0 1年初 ,1hm2 水面放养尾均重 2 5 .6 g鲢、鳙鱼种35 0 0尾和平均体长 7.5cm的三角帆蚌蚌种 6... 2 0 0 0年初夏宁波月湖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同年 8月 1m2 水面喷洒 5 5 .6 g改性明矾浆应急除藻后 ,蓝藻水华基本消失。 2 0 0 0年底和 2 0 0 1年初 ,1hm2 水面放养尾均重 2 5 .6 g鲢、鳙鱼种35 0 0尾和平均体长 7.5cm的三角帆蚌蚌种 6 70 0尾。 2 0 0 1和 2 0 0 2年不再出现蓝藻水华 ,水体表观质量明显提高 ,透明度保持在 10 0cm以上。 2 0 0 1年 8月份月湖浮游蓝藻数量比 2 0 0 0年同期下降 87.5 % ,总氮下降 2 6 .0 % ,总磷下降 7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蓝藻水华 明矾浆 滤食性动物
下载PDF
对虾池混养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卢静 李德尚 董双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于1997年5~8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罗非鱼—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缢蛏—对虾、罗非鱼—缢蛏—对虾4种混养系统中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滤食性动物的滤食作用降低了浮游... 于1997年5~8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罗非鱼—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缢蛏—对虾、罗非鱼—缢蛏—对虾4种混养系统中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滤食性动物的滤食作用降低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甲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混养罗非鱼和扇贝使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混养缢蛏却使它下降;罗非鱼优先滤食大型桡足类,使小型浮游动物增加,从而提高了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而扇贝则优先滤食浮游动物的小型种类;由于罗非鱼和缢蛏生态灶的互补性,罗非鱼—缢蛏—对虾混养能更全面、有效地利用浮游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池 浮游生物 滤食性动物 混养 浮游生物
下载PDF
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水体净化的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文艺 张采芹 +2 位作者 占明飞 李晓霞 何业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926-4931,共6页
为研究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特性,选取滤食性底栖动物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河蚌(Corbicula fluminea)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以重污染河水为处理介质构建6种复合生态系... 为研究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特性,选取滤食性底栖动物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河蚌(Corbicula fluminea)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以重污染河水为处理介质构建6种复合生态系统,分别研究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特性、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及共生菌藻的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6种复合生态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氨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69.9%~84.9%、75.9%~87.3%、84.9%~90.5%、91.9%~96.6%。由动力学分析可知,在分别由田螺和田螺+泥鳅所构成的2种复合生态系统中COD和总磷质量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总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随时间延续,各生态系统中的滤食性底栖动物表面及悬浮态菌胶团上聚集了多种藻类、菌类及微型后生动物,促进了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在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中,藻类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滤食性底栖动物是主要消费者,菌、藻类微生物是主要分解者,三者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群落和营养结构,所形成的这种基于共生关系的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相互间的依存关系完成,以协同作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本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水体 食性底栖动物 复合生态系统 微型后生动物
下载PDF
海洋前沿
5
《海洋世界》 2023年第7期4-7,共4页
贻贝粪便可能有助于清除海洋中的微塑料。微塑料是海洋中最为普遍的污染物之一,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极大危害。由于微塑料的体积过小,因此很难被发现和清理。一项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的研究发现,紫贻贝(Mytilus edulis)不仅不会受到微... 贻贝粪便可能有助于清除海洋中的微塑料。微塑料是海洋中最为普遍的污染物之一,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极大危害。由于微塑料的体积过小,因此很难被发现和清理。一项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的研究发现,紫贻贝(Mytilus edulis)不仅不会受到微塑料的毒害,而且可能有办法过滤海水中的微塑料。贻贝是一种滤食性动物,研究者发现,除了正常的食物外,贻贝还会摄入微塑料和其它污染物,但它们可以将微塑料包裹在粪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贻贝 滤食性动物 海洋生物 污染物 粪便
下载PDF
单环刺螠池塘立体养殖技术
6
作者 宋晓阳 《科学养鱼》 2023年第4期71-72,共2页
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是辽宁地区传统的土著水产经济品种,主要生长在渤海近海滩涂中。2015年,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在大连瓦房店成功进行了单环刺螠工厂化育苗试验,为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了条件。单环刺螠为滤食性动物,以... 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是辽宁地区传统的土著水产经济品种,主要生长在渤海近海滩涂中。2015年,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在大连瓦房店成功进行了单环刺螠工厂化育苗试验,为大规模人工养殖提供了条件。单环刺螠为滤食性动物,以水层中悬浮性颗粒状有机物为食,并且具有代谢外源硫化物和净化水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环刺螠 工厂化育苗 现代农业生产 人工养殖 悬浮性 滤食性动物 服务中心 净化水质
下载PDF
河蚬的水域生态环境指示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丁立云 邓勇辉 +1 位作者 曹义虎 张桂芳 《当代水产》 2014年第1期78-79,共2页
不同水生生物对水环境有不同的指示特点,河蚬个体较大、生活史较长、迁移性小、容易采集,是一种滤食性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如硅藻、绿藻、原生动物和轮虫等)为食,对毒物有很高的浓缩系数,能直接反映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其它浮... 不同水生生物对水环境有不同的指示特点,河蚬个体较大、生活史较长、迁移性小、容易采集,是一种滤食性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如硅藻、绿藻、原生动物和轮虫等)为食,对毒物有很高的浓缩系数,能直接反映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其它浮游动植物相比,便于长时间观察其污染前后的种群差异.因此,河蚬作为指示生物,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介绍了河蚬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指示作用及研究进展,为我国水环境监测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生态环境 指示作用 河蚬 水体生态环境 水环境监测 污染状况 滤食性动物 水生生物
下载PDF
瓶筐类(Calathids)化石几个疑难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秉理 朱忠德 李相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7-282,共16页
根据采自扬子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大量calathids化石的研究,对其硬体构造,生物体定向和生活方式及分类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描述了Calathium (Calathella) yangtziensis,Calathium bachuensis,Calathiumelongates 等3个新种。认为此... 根据采自扬子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大量calathids化石的研究,对其硬体构造,生物体定向和生活方式及分类归属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描述了Calathium (Calathella) yangtziensis,Calathium bachuensis,Calathiumelongates 等3个新种。认为此类生物具有多孔的双层体壁,孔道系统与中腔构成清楚的水流循环体系,与海绵类或古杯类类似,应属低级的底栖滤食性动物。在分类学上应与receptaculitids(托盘类)解除隶属关系,不应再将其视为一种托盘藻类,而应归属多孔动物(广义的)门的Soanitidae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问题 化石 新疆塔里木盆地 滤食性动物 生活方式 隶属关系 多孔动物 扬子区 生物体 循环体 分类学 归属 托盘 新种 海绵 藻类
下载PDF
淡水浮游硅藻对氮磷的最适需求量 被引量:9
9
作者 苏建国 张玥 +1 位作者 许英 杨公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102,共4页
报道了淡水浮游硅藻所需的最适氮磷值 ,试验分 2个阶段。第 1阶段将氮定为 0 .5 0 μg/ g,把氮磷比设为 6 / 1,7/ 1和 8/ 1,溶于自来水进行 5 d培养后用碘液固定 ,然后稀释 10倍用浮游植物计数框记数 5 0个视野 ,根据结果进一步试验得... 报道了淡水浮游硅藻所需的最适氮磷值 ,试验分 2个阶段。第 1阶段将氮定为 0 .5 0 μg/ g,把氮磷比设为 6 / 1,7/ 1和 8/ 1,溶于自来水进行 5 d培养后用碘液固定 ,然后稀释 10倍用浮游植物计数框记数 5 0个视野 ,根据结果进一步试验得出最适的氮磷比为 7.3/ 1。第 2阶段在第 1阶段的基础上 ,首先将氮的浓度设为 0 .34 ,1.17及 2 .0 0 μg/ g,培养后固定、稀释、计数 ,根据结果进一步预试验得出氮的最适需求量在 1.5 9~ 1.80 μg/ g;氮为 1.5 9,1. 70及 1.80 μg/ g时 ,淡水浮游硅藻的数量分别为 (2 80± 9.3) ,(30 4.7± 4.8)及 (2 90 .0± 5 .6 )个 ,对照组为(188.5± 9.5 )个。结果表明 :氮为 1.70 μg/ g,磷为 0 .2 33μg/ g是淡水浮游硅藻的最适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浮游硅藻 需求量 施肥 食性水生动物饵料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对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魏小飞 关保华 刘正文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通过设置不同生物量的背角无齿蚌,研究其对再悬浮水体总悬浮质(TSS)、叶绿素a(Chla)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角无齿蚌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悬浮质(TSS)和叶绿素a(Chla)的浓度;(2)增大背角无齿蚌生物量可加快水体总悬浮质... 通过设置不同生物量的背角无齿蚌,研究其对再悬浮水体总悬浮质(TSS)、叶绿素a(Chla)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角无齿蚌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悬浮质(TSS)和叶绿素a(Chla)的浓度;(2)增大背角无齿蚌生物量可加快水体总悬浮质(TSS)和叶绿素a(Chla)浓度的下降速度;(3)背角无齿蚌在第2天可降低水体总氮(TN)、总磷(TP)、总溶解磷(TDP)的含量,升高总溶解氮(TDN)的含量,但试验结束时,空白组和有蚌组总氮(TN)、总溶解氮(TDN)、总磷(TP)、总溶解磷(TDP)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背角无齿蚌可在水体生态修复初期用于快速降低水体悬浮物和浮游藻类含量,但从长期看,不能明显改善水体营养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性底栖动物 总悬浮质 叶绿素A 营养盐 透明度
下载PDF
培养淡水浮游硅藻所需的最适氮磷比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建国 张玥 许英 《畜牧兽医杂志》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在以氮为 0 .5 mg· kg-1的条件下对淡水浮游硅藻的最适氮磷比进行了 3次试验。第一次N/P定为 6 /1、7/1和 8/1 ,溶于自来水进行 5 d培养后用碘液固定 ;稀释 1 0倍后用浮游植物计数框记数 5 0个视野的平均结果分别为 1 0 5 .6、1 75... 在以氮为 0 .5 mg· kg-1的条件下对淡水浮游硅藻的最适氮磷比进行了 3次试验。第一次N/P定为 6 /1、7/1和 8/1 ,溶于自来水进行 5 d培养后用碘液固定 ;稀释 1 0倍后用浮游植物计数框记数 5 0个视野的平均结果分别为 1 0 5 .6、1 75 .8和 1 2 5 .6个。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的结果 ,N/P定为 7.2∶ 1、7.4∶ 1及 7.6∶ 1 ;记数结果分别为 3 76 .5、3 93 .2及 3 5 1 .3。第三次 N/P为 7.2∶ 1、7.3∶ 1及 7.4∶ 1 ;计算结果为 2 5 8.7、2 78.7及 2 77.3。试验结果表明 :硅藻的最适氮磷比为 7.3∶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浮游硅藻 氮磷比 食性水生动物 天然饵料
下载PDF
生物组合浮床治理景观水系富营养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舒馨 薄国柱 《科技传播》 2016年第12期172-173,共2页
本课题旨研究生物组合浮床治理景观水系富营养化的技术。本研究采取"浮床水上花卉+滤食性动物"组成的生物组合浮床,经过试验研究,浮床上栽培空心菜、美人蕉,滤食性动物选用鲢鱼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的去除效... 本课题旨研究生物组合浮床治理景观水系富营养化的技术。本研究采取"浮床水上花卉+滤食性动物"组成的生物组合浮床,经过试验研究,浮床上栽培空心菜、美人蕉,滤食性动物选用鲢鱼组成的模拟生态系统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最优。此技术不仅可以净化水质、改善景观,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水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组合浮床 滤食性动物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外海养殖体系中多营养层级综合养殖的潜力
13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2,共1页
将养殖品种(如,有鳍鱼)与能摄取无机物的养殖品种(如,海藻)和摄取有机物的养殖品种(如,滤食性动物和摄食底泥动物)结合在一起养殖的陆基和近海养殖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 综合养殖 养殖体系 滤食性动物 层级 营养 养殖品种 养殖系统 无机物
下载PDF
生物污垢的生成及其对养殖黑蝶珠母贝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14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73,共1页
在双壳类软体动物养殖中,占污着生物中的绝大多数是滤食性动物,它们与养殖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争夺食物,有时会导致养殖贝类的死亡或生长率下降.本研究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个泻湖中调研了生物污着对养殖的黑蝶珠母贝的影响.根据定期采样计... 在双壳类软体动物养殖中,占污着生物中的绝大多数是滤食性动物,它们与养殖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争夺食物,有时会导致养殖贝类的死亡或生长率下降.本研究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两个泻湖中调研了生物污着对养殖的黑蝶珠母贝的影响.根据定期采样计划,从珍珠贝定植初期至长达20个月的生物污着积聚期内,对二龄珍珠贝的存活率,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养殖 生物污垢 生长率 珠母贝 繁殖 滤食性动物 污着生物
下载PDF
信息集萃
15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生态养殖模式 海水 低碳 颗粒物质 信息 大型藻类 浮游植物 滤食性动物
下载PDF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紫贻贝和宽沟对虾的共养
16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74,共1页
使用滤食性动物吸食悬浮颗粒的共养法被应用于处理对虾养殖系统中的营养物和颗粒废物。研究调查了紫贻贝与宽沟对虾共养的不同密度对一个封闭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和动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中的贻贝去除了大量的总氮、总悬... 使用滤食性动物吸食悬浮颗粒的共养法被应用于处理对虾养殖系统中的营养物和颗粒废物。研究调查了紫贻贝与宽沟对虾共养的不同密度对一个封闭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水质和动物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系统中的贻贝去除了大量的总氮、总悬浮固体和菌落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紫贻贝 封闭式 对虾 悬浮颗粒 滤食性动物 动物生长 菌落总数
下载PDF
龙王鲸:鳗鱼一样细长的远古巨鲸
17
作者 江泓 《海洋世界》 2019年第2期58-61,共4页
鲸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不过像蓝鲸、弓头鲸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温顺的滤食性动物。在鲸类的演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巨型杀手,龙王鲸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种,其细长的体型一改我们对于鲸类的固有印象,它是瘦长的浅海恶魔。
关键词 蓝鲸 滤食性动物 鳗鱼 演化历史 鲸类
下载PDF
精粹
18
《世界环境》 2022年第6期92-93,共2页
不断变化的海底世界ENN环境新闻精粹2022年11月16日圣巴巴拉海峡的近岸岩礁是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在这里,鱼类、软体动物、藻类和其他各种海洋生物的种群会随着洋流、风暴和各种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们起伏涨落。但近年来,有一个... 不断变化的海底世界ENN环境新闻精粹2022年11月16日圣巴巴拉海峡的近岸岩礁是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在这里,鱼类、软体动物、藻类和其他各种海洋生物的种群会随着洋流、风暴和各种其他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们起伏涨落。但近年来,有一个持续发生的事件:几年前席卷太平洋的极端海洋热浪,绰号斑点(the Blob),由异常温暖的温度形成,从2014年到2016年覆盖了英吉利海峡的水域。Blob对珊瑚礁居民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是附着在近岸岩礁上的滤食性动物,如海葵、管虫和蛤蜊等无脊椎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海洋生物 软体动物 滤食性动物 岩礁 珊瑚礁 海底世界
下载PDF
塑料微粒对人类的影响
19
作者 张梦然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21年第3期48-48,共1页
塑料微粒正在进入人类体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显示,全球每年生产超过3.3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两倍。它们进入海洋后会被滤食性动物吃掉并存留在体内,经过食物链层层传递。
关键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滤食性动物 食物链 微粒 塑料
下载PDF
感性酸味的理性密码
20
作者 蒋晖 张洋(图) 《中国烹饪》 2024年第6期32-35,共4页
酸是一种既理性又感性的味道。文学表达中,嫉妒和难受是酸,痛苦中有酸的成分,酸也有愤怒、不愉快的意思,总之,酸是一种充满情绪的感觉。但在味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酸的敏感更多是出于生物的生存需求,有更多无意识的理性成分。酸味是... 酸是一种既理性又感性的味道。文学表达中,嫉妒和难受是酸,痛苦中有酸的成分,酸也有愤怒、不愉快的意思,总之,酸是一种充满情绪的感觉。但在味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酸的敏感更多是出于生物的生存需求,有更多无意识的理性成分。酸味是脊椎动物最早能感受到的味道,最早的水生鱼类都是滤食性动物,它们可以不加选择地从水中过滤食物颗粒,只有在选择捕食动物出现以后,口感和风味才变得重要,这个时候,动物开始演化出能够感受甜、咸和鲜味的味觉感受器,来判断食物是不是好吃,是否合适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感受器 生存需求 滤食性动物 文学表达 理性成分 历史进程 无意识 味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