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水体净化的特性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文艺 张采芹 +2 位作者 占明飞 李晓霞 何业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4926-4931,共6页
为研究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特性,选取滤食性底栖动物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河蚌(Corbicula fluminea)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以重污染河水为处理介质构建6种复合生态系... 为研究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特性,选取滤食性底栖动物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河蚌(Corbicula fluminea)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以重污染河水为处理介质构建6种复合生态系统,分别研究其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特性、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及共生菌藻的微生物特性。结果表明,6种复合生态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氨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为69.9%~84.9%、75.9%~87.3%、84.9%~90.5%、91.9%~96.6%。由动力学分析可知,在分别由田螺和田螺+泥鳅所构成的2种复合生态系统中COD和总磷质量浓度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总氮和氨氮质量浓度变化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随时间延续,各生态系统中的滤食性底栖动物表面及悬浮态菌胶团上聚集了多种藻类、菌类及微型后生动物,促进了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在滤食性底栖动物-菌藻复合生态系统中,藻类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滤食性底栖动物是主要消费者,菌、藻类微生物是主要分解者,三者组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群落和营养结构,所形成的这种基于共生关系的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的去除主要依靠相互间的依存关系完成,以协同作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本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水体 滤食性底栖动物 复合生态系统 微型后生动物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对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小飞 关保华 刘正文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通过设置不同生物量的背角无齿蚌,研究其对再悬浮水体总悬浮质(TSS)、叶绿素a(Chla)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角无齿蚌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悬浮质(TSS)和叶绿素a(Chla)的浓度;(2)增大背角无齿蚌生物量可加快水体总悬浮质... 通过设置不同生物量的背角无齿蚌,研究其对再悬浮水体总悬浮质(TSS)、叶绿素a(Chla)及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角无齿蚌可以快速降低水体中总悬浮质(TSS)和叶绿素a(Chla)的浓度;(2)增大背角无齿蚌生物量可加快水体总悬浮质(TSS)和叶绿素a(Chla)浓度的下降速度;(3)背角无齿蚌在第2天可降低水体总氮(TN)、总磷(TP)、总溶解磷(TDP)的含量,升高总溶解氮(TDN)的含量,但试验结束时,空白组和有蚌组总氮(TN)、总溶解氮(TDN)、总磷(TP)、总溶解磷(TDP)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背角无齿蚌可在水体生态修复初期用于快速降低水体悬浮物和浮游藻类含量,但从长期看,不能明显改善水体营养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底栖动物 总悬浮质 叶绿素A 营养盐 透明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