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东江污染段滨岸植物与生态恢复
1
作者 戴小红 武丽琼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27-432,共6页
对污染较严重的小东江茂名段的滨岸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录得维管束植物31科67属77种。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5种,占调查种数的32.47%,应引起注意。在5个调查地点中,彭村、乌石和旧村的植物组成较好,市总排和官渡桥的植物组成较差,滨岸植... 对污染较严重的小东江茂名段的滨岸植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共录得维管束植物31科67属77种。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5种,占调查种数的32.47%,应引起注意。在5个调查地点中,彭村、乌石和旧村的植物组成较好,市总排和官渡桥的植物组成较差,滨岸植物的组成与水体污染的程度有关。竹叶草、星毛蕨、芋、大马蓼、水蔗草等适应性较强的非入侵植物对小东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也推荐了其他一些抗污染力强的水生或湿生植物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东江 茂名 滨岸植物 水污染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滨岸不同植物配置模式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9
2
作者 仲启铖 杜钦 +1 位作者 张超 王开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135-6145,共11页
崇明岛位于长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滨岸植物配置模式对防止侵蚀、坍塌等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崇明岛南岸4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模式(PSM)、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崇明岛位于长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滨岸植物配置模式对防止侵蚀、坍塌等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崇明岛南岸4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模式(PSM)、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TAPSM)、杂交柳(Salix matsudana×alba)-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SPSM)及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芦苇-海三棱藨草模式(TDPSM)为对象,对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在低、中、高3个潮位根系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4种模式中0-40cm土层内平均总根长最大的为SPSM模式,其值为137.0cm/cm2,平均总根长最小的为TAPSM模式(91.4cm/cm2);在3种乔木增配模式中,草本植物根长占总根长比例达94.6%-98.1%。(2)除SPSM模式外,其他3种植物配置模式根长密度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小,这3种模式根长密度最大的土层皆为0-10cm土层,分别为各自最底层根长密度的15.1倍(PSM)、4.9倍(TDPSM)和2.0倍(TAPSM);SPSM模式在10-20cm土层根长密度最大。(3)在所有4种模式中,直径Φ<0.1mm的微细根对总根长密度的贡献均为最大,比例从74.7%到81.7%,其次为直径0.1mm≤Φ<1mm的细根,直径Φ≥5mm的大根极少。(4)秩和检验显示,4种模式在低、中、高3个潮位根长密度的差异并不一致。根系能够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研究4种模式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崇明岛滨岸植物配置,建设抗蚀护滩植被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滨岸植物配置模式 根系空间分布 根长密度
下载PDF
滨岸带植物对水流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芦振爱 杨具瑞 +2 位作者 程浩亮 凌祯 李君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3,共4页
以滨岸带植物为例,针对河道断面形式与植被分布影响河道水流结构、进而影响河流生态功能和河岸稳定等问题,通过种植3种高度模拟植物的梯形断面渠道的12组次水槽试验,分析了梯形生态渠道的沿程水面线、沿程流速及植物带中断面横向与中垂... 以滨岸带植物为例,针对河道断面形式与植被分布影响河道水流结构、进而影响河流生态功能和河岸稳定等问题,通过种植3种高度模拟植物的梯形断面渠道的12组次水槽试验,分析了梯形生态渠道的沿程水面线、沿程流速及植物带中断面横向与中垂线流速分布、等效糙率。结果表明,植物带前壅水水位随植物高度增加而增大、植物带末端出现水位降低和流速升高区域、植物带断面中垂线流速分布呈大"S"型分布,流速梯度反转值位置随植物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断面横向流速对称分布,主槽流速大于边坡区流速,最大流速发生于主槽与边坡交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水流结构 水槽试验 生态河道 梯形河道
下载PDF
河道型水源地水体原位生态净化工程研究——以小沿河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煜权 《浙江水利科技》 2012年第4期15-17,共3页
介绍了小沿河以植物滨岸带+生态悬床为主要工艺的原位生态净化工程,同时结合该工程在野外条件下对微污染源水的实际净化效果,对工程的物种配置、生态系统的调控、水体青苔的防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小沿河水体生态净化工程... 介绍了小沿河以植物滨岸带+生态悬床为主要工艺的原位生态净化工程,同时结合该工程在野外条件下对微污染源水的实际净化效果,对工程的物种配置、生态系统的调控、水体青苔的防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小沿河水体生态净化工程有效降低了CODMn、NH3-N、TP等污染物指标,改善了水体溶解氧环境,取水口处水质基本稳定能达到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生态悬床 生态净化 河道型水源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