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共生——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 被引量:2
1
作者 章明 陈波 鞠曦 《风景园林》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 【目的】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的设计实践将设计者对后工业时代社会特征、经济特征、人文特征的思考融入丰富的工业遗存物质基底。选取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出其作为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的空间生产特征。【方法】选取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为分析视角,采取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更新的空间生产特征。【结果】上海杨浦滨江公共空间再生符合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通常特征,并具有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的独特性。【结论】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有3个显著的特征:1)其空间实践本质上是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对工业时代时空秩序的重塑,实现了从被自然、工业所支配的空间向被生活、公共所取用的空间的转变;2)其空间表象体现为确定性与非确定的共生,即确定性的工业文脉、功能诉求、环境禀赋与非确定性的空间体验、建构原则、生态介入的共生;3)其表征性空间则体现为对日常性的回归,它以先天的微观地理优势与城市脉络关联,作为后工业时代上海社会结构调整与空间生产模式的有机补充,成为城市空间正义新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工业时代 城市更新 工业区再生 公共空间 日常性
下载PDF
内城段河流近自然化改造及滨水空间再生--以慕尼黑伊萨河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曾秋韵 沈旺荣 《智能城市》 2021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慕尼黑市于20世纪末开展伊萨河内城段的近自然化改造及滨水空间再生项目,通过提升现代防洪能力、保护与修复河流生境、平衡居民游憩与生态保护需求、塑造防洪设施及市政设施自然化意象、凸显河流与周边腹地的历史文化空间属性、保障城... 慕尼黑市于20世纪末开展伊萨河内城段的近自然化改造及滨水空间再生项目,通过提升现代防洪能力、保护与修复河流生境、平衡居民游憩与生态保护需求、塑造防洪设施及市政设施自然化意象、凸显河流与周边腹地的历史文化空间属性、保障城市河流景观的多元价值整合与共享等一系列措施,成功构建了自然化的城市河流景观,对我国河流自然修复实践及河岸滨水空间更新活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近自然化 空间再生 伊萨河内城段 城市河流景观
下载PDF
公众健康和幸福感考量的城市蓝色空间——城市景观研究新领域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奕言(译) 陈筝(校) 《风景园林》 2019年第9期119-131,共13页
水文系统是区域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河流、湖泊、海洋以及人工运河。全球大多数城市都临水而建。水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构成了诸多威胁,但也带来了许多(常常只是潜在的)益处。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日益密集,优秀的城市规划设... 水文系统是区域景观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河流、湖泊、海洋以及人工运河。全球大多数城市都临水而建。水对人类健康和幸福感构成了诸多威胁,但也带来了许多(常常只是潜在的)益处。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日益密集,优秀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创造或改善滨水空间利用,这可能成为改善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宝贵途径。随着工业和港口设施的搬迁,置换出了滨水蓝色空间,对蓝色空间水资源的优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城市水污染。洪水风险可能会因洪泛区的城市扩张而加剧,因此在汇水区整体层面统一协调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已被证实蓝色和绿色空间对健康和幸福感的诸多益处,规划者和设计师应该充分利用蓝绿空间来创造更好的空间。虽然已有许多项目将滨水空间改造成供人使用的娱乐休闲空间,但对它们在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的成功因素进行系统评价的很少。“蓝色健康研究项目”(The BlueHealth Research Project)的重点是通过更完善的实例研究,探究如何规划和设计城市蓝色空间来改善大众健康和幸福感。将蓝色空间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景观研究领域进行介绍,并系统梳理了全球蓝色再生项目的一些初步发现,同时总结这些项目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众健康和幸福感 滨水再生 蓝色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