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4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恢复水网显性的江南水乡城市滨水用地规划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洪杰 周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0,共6页
传统江南水乡城镇是以水网为核心,水陆相生相依。而在大规模建设中,鲜明的水城意象正逐步消逝,水网逐步隐性退化。研究认为,恢复水城意象首先要恢复水网的显性地位,前提是恢复滨水地块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根据用地功能的公共开放的属性,... 传统江南水乡城镇是以水网为核心,水陆相生相依。而在大规模建设中,鲜明的水城意象正逐步消逝,水网逐步隐性退化。研究认为,恢复水城意象首先要恢复水网的显性地位,前提是恢复滨水地块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根据用地功能的公共开放的属性,将地块与水网的关系分为适宜、兼容和排斥三种性质;引导城市滨水地带应尽可能选择适宜类别的功能,并且通过分割置换、分化归纳及引导转换的手法调整兼容、排斥类别滨水用地,最大限度地保证城市滨水地带的公共性和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城市滨水用地 用地属性
下载PDF
滨水用地再开发的模式研究
2
作者 薛睿韬 《建筑与环境》 2011年第6期148-150,共3页
随着近年来滨水用地地价的提升,在再开发的过程中.鉴于政府对开发中经济利益的考虑.要求建筑密度最大化.导致对滨水空间的利用只是取得了短期利益,而并没有将滨水空间对城市形态发展形成的长期利益做重点考虑,本文研究的对象即滨... 随着近年来滨水用地地价的提升,在再开发的过程中.鉴于政府对开发中经济利益的考虑.要求建筑密度最大化.导致对滨水空间的利用只是取得了短期利益,而并没有将滨水空间对城市形态发展形成的长期利益做重点考虑,本文研究的对象即滨水用地的再开发模式,其良好的区位蕴涵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对政府来说.开发滨水区有助于振兴地方经济.对私人企业来说.可以获得巨额的利润,本文将通过国外滨水用地实例.试图探析出适合滨水再开发的正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用地 再开发 城市设计 开发模式
下载PDF
滨水空间视觉特征的注意力和情绪效应——基于高校在校学生眼动追踪实验的证据
3
作者 罗玮菁 袁媛 +1 位作者 王琳婷 吴丽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7-217,共11页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倍增以及城市生活高速运转,高校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研究证实蓝绿空间具有多重健康效益。作为一种日常疗愈景观,蓝绿空间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自然处方”和环境资产。本研究基于视觉景观感知理论,采...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倍增以及城市生活高速运转,高校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量研究证实蓝绿空间具有多重健康效益。作为一种日常疗愈景观,蓝绿空间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自然处方”和环境资产。本研究基于视觉景观感知理论,采用虚拟现实眼动追踪实验,收集51名高校在校学生的眼动行为和情绪数据,探究滨水空间视觉特征对高校在校学生注意力分配和情绪反应的作用。结果显示:公共活动型水岸引起的注视行为和愉悦情绪显著更多,不同观赏视角之间滨水空间感知的瞳孔反应和愉悦情绪存在差异。不同水平植被密度、植被结构层次和水面可视度对注意力和情绪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且在不同空间类型和观赏视角下显示出异质性特征,即滨水空间属性之间具有交互作用。研究有助于丰富蓝绿空间人地感知理论的实验性循证探索和差异化研究,结论可为人本尺度下滨水空间精细化场所营造提供参考,以期为我国青年友好滨水空间建设提供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注意力 情绪 眼动实验 青年友好
下载PDF
“生态+康养”引领下盐城市城区滨水景观提升设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美清 王明艳 +2 位作者 王晶晶 徐红 孙璐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期12-17,27,共7页
城区滨水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提升设计是推进城市更新的关键举措。文章通过对盐城市城区滨水景观的现状分析,依托“生态+康养”的引领,提出城区滨水景观的整体推进、生态优先、人文关怀、特色彰显等设计原则,并... 城区滨水景观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提升设计是推进城市更新的关键举措。文章通过对盐城市城区滨水景观的现状分析,依托“生态+康养”的引领,提出城区滨水景观的整体推进、生态优先、人文关怀、特色彰显等设计原则,并从规划、功能、空间、植物、文化、设施等方面提出超前统筹、综合升级、多元再生、增绿添彩、融合传承、完善服务的提升设计策略,旨在促进盐城市城区滨水景观的更新改造,助力盐城市的生态发展和形象提升,且为其他城区滨水景观的更新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景观 景观设计 生态 康养 盐城市
下载PDF
都市防洪堤加高工程对滨水建设用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明 邓舒月 +2 位作者 朱桂娥 李明 盛根明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为有效选择提高防洪标准的合理方式,从建设用地价值角度选取交通条件、基本设施、环境状况、城市规划4个因素,利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都市防洪堤加高工程对滨水建设用地影响评估模型... 为有效选择提高防洪标准的合理方式,从建设用地价值角度选取交通条件、基本设施、环境状况、城市规划4个因素,利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都市防洪堤加高工程对滨水建设用地影响评估模型,分析了都市域内防洪堤加高工程对滨水建设用地的影响,并针对Y市防洪堤加高工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都市防洪堤加高工程对滨水建设用地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建议优化防洪堤加高方案,或选择外围工程方案,并确立完善的非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防洪安全 防洪堤 建设用地 中心点白化权函数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城市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特征识别与活力提升——以上海市黄浦江为例
6
作者 汪洁琼 江卉卿 +2 位作者 陈俊延 柯楠 王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1,共7页
上海市积极深化“一江一河”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空间,以绿化品质提升的“四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季节性景观营造,从而激发滨水空间活力。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尺度大、范围广、数据多的特征,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滨水秋季景观... 上海市积极深化“一江一河”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空间,以绿化品质提升的“四化”建设为引领,促进季节性景观营造,从而激发滨水空间活力。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尺度大、范围广、数据多的特征,以人工智能赋能下滨水秋季景观特征的全覆盖、多时相、数字化识别为核心,以上海市黄浦江滨水空间中心城区段为例,训练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特征识别的深度学习算法构建语义分割模型,实现对实证案例大批量样本数据的秋季景观特征智能化识别与测度;通过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services,LBS)大数据分析手段,量化揭示上海市黄浦江滨水空间中心城区段活力时空分布特征。探索影响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秋季景观特征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滨水空间秋季景观的营造与活力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人工智能 城市空间 秋季景观特征 语义分割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下载PDF
北京市滨水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潜力分析探索
7
作者 杨舒媛 张晓昕 +2 位作者 魏保义 赵捷 韩闪闪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941,954,共12页
城市滨水空间的综合治理工作越来越表现出持续性、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行业对滨水空间治理提升的重点以及建设时序的把握仍存在偏差。本文以北京市中心城重要河道为例,首先甄别滨水空间环境品质核心评价指标,运用时空大数据并结合GIS... 城市滨水空间的综合治理工作越来越表现出持续性、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行业对滨水空间治理提升的重点以及建设时序的把握仍存在偏差。本文以北京市中心城重要河道为例,首先甄别滨水空间环境品质核心评价指标,运用时空大数据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滨水空间现状情况进行定量化的全要素评价。短板指标统计发现,新时期河道及滨水空间品质提升的主要关注焦点为交通可达性的提升、人文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绿地开放空间的营造等。其次调研剖析滨水空间环境品质优劣的内驱动力,提出了多维度、多层次、全要素的城市滨水空间潜力分析指标体系,构建了“供给-需求”耦合互动模型,建立了城市滨水空间潜力分析研究方法。通过供需匹配分析发现并非高需求河道都得到了相应的治理,另外也存在治理超前或者过度治理的情况。最后,基于滨水空间潜力分析评价结果和两岸土地资源,制定了“三级-两类”治理行动方案,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注重滨水空间提升改造与城市片区整体的发展建设和需求的匹配,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供给-需求”耦合互动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品质提升 规划引领
下载PDF
迈向白色景观: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居民冬季户外活动的环境特征偏好研究
8
作者 余洋 孟凡钰 郭旗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70,共7页
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是承载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使河流由蓝色水域空间转变成白色冰雪空间,特殊的水体形态使居民的活动水平产生较大变化。聚焦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的居民冬季户外活动,构建可达性、场... 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是承载居民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使河流由蓝色水域空间转变成白色冰雪空间,特殊的水体形态使居民的活动水平产生较大变化。聚焦寒地城市中小河流滨水空间的居民冬季户外活动,构建可达性、场所特征、服务设施和维护管理4类维度下的17项环境特征要素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与Kano模型得出户外活动的环境特征偏好要素序列,基于行为类型讨论要素指标对冬季户外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河流白色景观对提升冬季健康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寒地滨水空间的流动行为更关注步行体验,强调线性路径的空间畅通和微气候舒适,驻留行为更关注冬季运动和防风防寒设施的配给。研究成果可为寒地城市居民健康福祉的规划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寒地城市 空间 户外活动 白色景观
下载PDF
大型滨水绿地生物多样性感知对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
9
作者 周燕 罗雅文 郭诗怡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9,共9页
【目的】城市大型滨水绿地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还是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游憩场所。探讨滨水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对于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效益,为构建健康城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武汉中... 【目的】城市大型滨水绿地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还是城市居民的重要休闲游憩场所。探讨滨水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对于心理恢复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效益,为构建健康城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位于武汉中心城区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城区段5片滨水绿地中的18个相对围合的小型场地为样点,通过调查问卷获取居民对鸟类和植物多样性的多感官维度感知、感知恢复性及心理恢复水平,构建三者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著影响心理恢复的植物多样性感知主要集中在视觉维度,鸟类多样性感知则兼顾了视、听两个维度;植物多样性感知和鸟类多样性感知均可通过感知恢复性这一中介要素间接促进心理恢复,且植物多样性感知还能直接促进心理恢复,而岸线可达性越低的场地,其鸟类多样性感知对于感知恢复性的正向效益越大。【结论】证实了城市大型滨水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感知水平对居民心理恢复的积极影响,且这一积极影响可由感知恢复性介导。未来可通过加强提升景观异质性、优化植物配置组合、增设滨水设施并加强安全管理、实施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工作等具体措施,提升滨水绿地在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福祉方面的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地 生物多样性感知 心理恢复 多维感知
下载PDF
基于色彩要素量化分析的郑州市龙子湖滨水公园植物群落景观评价
10
作者 杨爽 张旭光 +2 位作者 刘洋 郭楠 李永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89-97,119,共10页
色彩丰富的季相植物景观能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以郑州市龙子湖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季节性色彩量化分析,采用AHP法与SBE法对选定的20个植物群落进行植物景观色彩评价,分析影响植物景观色彩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 色彩丰富的季相植物景观能提供丰富的视觉感受,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以郑州市龙子湖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季节性色彩量化分析,采用AHP法与SBE法对选定的20个植物群落进行植物景观色彩评价,分析影响植物景观色彩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样地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度较高,对比度较低,景观整体色相值偏低,饱和度及明度适中,色彩特征鲜明;AHP法与SBE法虽侧重点不同但二者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可共同应用于景观评价中;根据评价模型可知色彩数量C_(1)、明度指数C_(8)是影响植物景观美景度的主要因子。本次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种类的选择及景观塑造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子湖城市公园 植物群落 季节性 色彩量化 色彩评价 郑州市
下载PDF
景观艺术设计视角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锐 李泽叶 《上海包装》 2024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从数量需求转换为质量需求。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场所,其景观设计亟须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探讨了景观艺术设计视角下...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从数量需求转换为质量需求。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主要场所,其景观设计亟须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探讨了景观艺术设计视角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旨在解决当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人文性不足、设计形式趋于雷同等问题,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设计 空间 设计原则
下载PDF
基于人群动态视觉关注度的城市滨水界面形态评价与分析模型构建——以南京青奥片区为例
12
作者 成实 郎蕾洁 杨翔宇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8,共9页
【目的】滨水城市空间因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形态特征,成为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品质及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滨水界面是滨水空间塑造的重要核心对象,尤其在存量更新背景下,贴近人群视觉关注方式的动态视觉评价有助于从公众... 【目的】滨水城市空间因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及形态特征,成为彰显城市特色风貌、品质及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载体之一。滨水界面是滨水空间塑造的重要核心对象,尤其在存量更新背景下,贴近人群视觉关注方式的动态视觉评价有助于从公众视觉需求角度厘清公众对滨水空间及滨水界面的品质诉求。【方法】以南京河西滨江青奥片区为例,借助倾斜摄影测量、实景数据影像采集、城市滨水界面形态分析、眼动仪生理眼动指标监测等技术方法,建构“关注度-界面”的关联机制,厘清不同运动方式下游览者的视觉关注特征与滨水界面形态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与影响程度。【结果】发现滨水空间游览者的视觉关注度受建筑占空度、界面层次数量、轮廓起伏频率与轮廓起伏频度的正向影响;在不同运动方式下“关注度-界面”的指标关联情况各异。【结论】完成对城市滨水界面形态与人群动态视觉关注度关联机制的建构,可强化城市滨水界面对人群的有序引导,并为相关空间布局和规划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空间 空间形态评价 动态感知分析 数字景观技术
下载PDF
环境艺术设计中滨水景观的匠心打造——评《滨水景观设计》
13
作者 蒋粤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6-I0006,共1页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与自然的纽带,不仅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而且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因此,如何匠心打造滨水景观,使之既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要求,又能充分展现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参阅《滨水景... 滨水景观作为城市与自然的纽带,不仅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而且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因此,如何匠心打造滨水景观,使之既符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要求,又能充分展现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参阅《滨水景观设计》一书,深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中滨水景观的匠心打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景观 城市形象 展示窗口 多重功能 匠心 打造
下载PDF
基于夜空保护理念的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14
作者 王敏 赵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4-28,62,共6页
为保护璀璨星空的夜间自然资源和打造近人尺度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光环境,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夜空保护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优质户外照明B3(0.3714)>星空品质... 为保护璀璨星空的夜间自然资源和打造近人尺度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光环境,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夜空保护理念,对城市滨水绿地暗夜景观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和权重计算。结果表明:(1)准则层的权重排序为优质户外照明B3(0.3714)>星空品质B1(0.3197)>夜间环境B2(0.3089)。(2)指标层中防眩光的总权重高于其他评价指标。(3)各指标层中重要性程度最高和最低分别是:B1中夜间灯光指数C2(0.1720)、滨水视域开阔度C3(0.0177);B2中滨水绿地生态保护性C7(0.1729)、标识可识别性C6(0.0167);B3中防眩光C12(0.2361)、照明能耗与智能控制C10(0.0252)。该评价体系旨在为今后暗夜景观的定量评价、城市夜间光环境规划建设和保护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暗夜景观 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 夜空保护理念
下载PDF
海啸作用下滨水挡土墙抗震滑动稳定性上限分析
15
作者 刘杰 郭督 马志宏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3期305-312,共8页
针对沿海地区滨水挡土墙在海啸和地震联合作用下易发生被动破坏的问题,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拟静力法确定地震荷载,研究了海啸作用下滨水挡土墙的抗震滑动稳定性。通过建立墙体滑动与破坏区土楔体整体滑动的墙-土系统及速度容许场,推导... 针对沿海地区滨水挡土墙在海啸和地震联合作用下易发生被动破坏的问题,结合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拟静力法确定地震荷载,研究了海啸作用下滨水挡土墙的抗震滑动稳定性。通过建立墙体滑动与破坏区土楔体整体滑动的墙-土系统及速度容许场,推导出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kh)的表达式。分析了海啸、海平面与地下水高度及墙-地和墙-土摩擦角对地震屈服加速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地下水位在适当高度并增大墙-土摩擦角可以有效提高滨水挡土墙的抗震滑动稳定性。与经典极限平衡理论相比,该方法考虑了土体的塑性流动及挡土墙的位移模式,且无需计算地震被动土压力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极限分析上限法 滑动稳定性 平地震加速度系数 海啸
下载PDF
寒地滨水公园环境要素对体力活动的影响机理研究--以沈阳市奥林匹克生态公园为例
16
作者 袁敬诚 安天一 周玥琦 《城市学报》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城市滨水公园是承载市民体力活动的核心场所,也是促进公共健康的重要媒介。寒地城市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地域滨水环境特征,使环境要素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呈现一定分异性,因此在寒地城市视域下系统审视与研判滨水公园环境要素对体力活动... 城市滨水公园是承载市民体力活动的核心场所,也是促进公共健康的重要媒介。寒地城市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地域滨水环境特征,使环境要素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呈现一定分异性,因此在寒地城市视域下系统审视与研判滨水公园环境要素对体力活动的影响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以沈阳市奥林匹克生态公园为例,围绕面域与线域两类空间单元展开探索;建立由空间联系、场地空间、环境质量、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构成的环境要素体系;结合体力活动与环境要素测度数据,解析环境要素与体力活动密度的关联关系,解析夏、冬两季面域单元与线域单元环境要素对体力活动密度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差异,并尝试性提出各类环境要素的底线取值标准和适宜取值标准,以期为滨水公园健康效益促升、人居环境品质改善提供有力支持与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城市 公园 体力活动密度 环境要素
下载PDF
SD分析法在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与提升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杨彧 林承想 《四川水泥》 2024年第2期76-78,共3页
采用SD分析法,选取六安市中心城区6个滨水空间,设置可达性、植物多样性、景观美感度、亲水性、河流水质、历史文化延续性和娱乐活动多样性等评价因子,测定出六安市的滨水空间建设应该重点关注景观环境、亲水性和历史文化延续性三个特性... 采用SD分析法,选取六安市中心城区6个滨水空间,设置可达性、植物多样性、景观美感度、亲水性、河流水质、历史文化延续性和娱乐活动多样性等评价因子,测定出六安市的滨水空间建设应该重点关注景观环境、亲水性和历史文化延续性三个特性,并基于这三个特性实施滨水空间活力提升策略:加强植物景观的设计、水体岸线的打造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空间活力 SD分析法 评价因子
下载PDF
北京市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18
作者 王慧 王春艳 +2 位作者 汤健 李宝元 汪丽丽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10期140-143,共4页
近年来,北京市对城区河湖滨水空间整体环境的提升越来越重视。为提升滨水空间的环境质量、传承城市文化、增强市民的休闲体验、科学管理等综合功能为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北京滨水空间现状问题,提出规划设计的界定范围及策略,并运用工程... 近年来,北京市对城区河湖滨水空间整体环境的提升越来越重视。为提升滨水空间的环境质量、传承城市文化、增强市民的休闲体验、科学管理等综合功能为目的。文章通过分析北京滨水空间现状问题,提出规划设计的界定范围及策略,并运用工程实例分析和论证,总结北京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技术措施,从而为市居提供优美舒适的亲水空间,并对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研究视角、设计策略、实践应用及综合价值方面具有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 景观规划 设计研究
下载PDF
基于PSPL调研法的长春南溪湿地公园滨水公共空间优化研究
19
作者 金莹 张洺瑞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232-235,共4页
更新优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南溪湿地公园为例,采用PSPL分析法分析南溪湿地公园的PS(公共空间)和PL(公共生活)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调研结果并构建PSPL影响需求... 更新优化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打造城市特色名片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以吉林省长春市南溪湿地公园为例,采用PSPL分析法分析南溪湿地公园的PS(公共空间)和PL(公共生活)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调研结果并构建PSPL影响需求模型,基于得出的四大要素提出最佳的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PSPL调研法 公共空间 公共生活
下载PDF
基于滨水互动的景观设计——以黄石市富水水库滨水景观为例
20
作者 王刚 王智杰 邱裕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2期63-65,共3页
基于滨水互动的景观设计,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绿色休憩空间,提升城市吸引力,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滨水互动景观相关概念、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滨水互动景观设计的特点及手法,并基于... 基于滨水互动的景观设计,不仅能为人们提供绿色休憩空间,提升城市吸引力,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滨水互动景观相关概念、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滨水互动景观设计的特点及手法,并基于富水水库滨水景观设计实践,探讨了滨水互动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为类似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互动景观 景观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