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源数据的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以沈阳浑河核心段滨水空间为例
1
作者 袁敬诚 何祺 安天一 《华中建筑》 2023年第4期114-118,共5页
该文以沈阳浑河核心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活力时空特征为切入点,借助多源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活力强度与活力波动指数两项指标探索滨水空间活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典型时期之间的指标变化情况,归纳出两组具有活力属性差异的四个单... 该文以沈阳浑河核心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活力时空特征为切入点,借助多源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活力强度与活力波动指数两项指标探索滨水空间活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典型时期之间的指标变化情况,归纳出两组具有活力属性差异的四个单元类型。该文通过关联性分析,进一步提炼出针对全域单元的13项活力强度显著影响因子与11项活力波动指数显著影响因子,并深入探究四个类型单元各自独特的活力特征与活力显著影响因子,进而从共性与异性两方面阐释滨水空间活力影响机制,同时围绕活力发展需求,提出适宜的更新切入点。旨在为人本需求导向的滨水空间规划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人性化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滨水空间活力 影响机制 浑河空间
下载PDF
线上线下视角的黄浦江核心段滨水空间活力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吕飞 王帅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130,共8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赋能城市空间建设与居民美好生活,关于城市空间活力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线下视角,以线上视角来审视城市空间成为城乡规划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趋势。以黄浦江核心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短视频打卡活动和传统游憩活...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赋能城市空间建设与居民美好生活,关于城市空间活力的研究也不再局限于线下视角,以线上视角来审视城市空间成为城乡规划领域研究的一个新趋势。以黄浦江核心段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短视频打卡活动和传统游憩活动,对基于线上线下视角的滨水空间活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线上线下视角的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空间异质性特点。线上视角活力在空间中集聚分布,产生不连贯的集聚区;线下视角活力集聚和分散分布并存,且连贯存在。在黄浦江核心段滨水空间的不同区段内,各影响因素对于线上线下视角活力的影响力大小和正负向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视角 滨水空间活力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短视频打卡 数字足迹
下载PDF
社会、生态韧性视角下的滨水空间活力研究——以荷兰为例(下)
3
作者 黄媛媛 克劳迪·福尔加奇 约翰·科尔特斯 《中外建筑》 2021年第2期58-69,共12页
本次采访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关于荷兰水治理的历史阶段以及相关政策问题,以及关于荷兰典型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问题;本期为第二期,其内容是关于两位荷兰学者自身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在荷兰城市小... 本次采访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期。第一期是关于荷兰水治理的历史阶段以及相关政策问题,以及关于荷兰典型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问题;本期为第二期,其内容是关于两位荷兰学者自身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第一部分:气候适应性城市设计在荷兰城市小型水体滨水空间的运用约翰·科尔特斯博士是一名城市设计研究者,其研究领域包括建筑环境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城市水体冷却效果研究以及私营领域的气候适应性研究等。他热衷于鼓励市民积极行动,创造韧性城市环境。2018年,他在瓦赫宁根大学取得博士后学位并留校任教,研究城市水体冷却效应。本次采访将围绕约翰博士的5篇相关文章(表1)展开,主要包括城市滨水环境的新方法以及新发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 滨水空间活力 社会生态韧性 气候适应性设计 城市河道空间
下载PDF
深圳市都市型滨水空间活力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谭德明 饶佳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9-822,共14页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活力与形象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单一类型的滨水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缺乏对不同类型滨水空间活力的差异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研究,难以对城市不同类型滨...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活力与形象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单一类型的滨水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缺乏对不同类型滨水空间活力的差异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研究,难以对城市不同类型滨水空间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指导。基于此现状,本文拟以深圳市为例,以百度热力图人口数据作为滨水空间活力的表征,整合多源地理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寻不同类型下滨水建成环境与活力之间的交互关系,结合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进一步识别活力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类滨水空间活力驱动因素存在较大差异,滨河空间中区位及可达性因子为主要驱动因子,q值高达0.757、0.720,滨湖空间区位、人口密度、滨水绿地率以及交通可达性因子活力的解释力更强,其中区位q值为0.807,海滨空间活力的驱动因子包括:区位、道路可达性以及建筑与水面的高宽比因子,q值分别为0.774、0.694和0.499;②任意2个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解释力并非均大于单独作用结果,与以往研究不同,研究显示功能混合度因子及滨水绿地率因子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对于滨水空间影响力提升最为显著;③活力影响因素空间差异大,圈层特征明显。研究结论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湖库海滨区域的深入开发以及滨水空间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空间活力 多源数据 百度热力图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深圳市
原文传递
城市滨水区域空间活力营造 被引量:2
5
作者 孔德宇 李佳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63-65,共3页
笔者针对国内城市滨水区域空间缺乏活力的现状,探讨了营造滨水区域空间活力的两个方面,即滨水区域空间活力的软环境营造,从滨水区域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力三个角度阐释与滨水区域空间活力相关的因素及其影响;滨水区域空间活力的硬... 笔者针对国内城市滨水区域空间缺乏活力的现状,探讨了营造滨水区域空间活力的两个方面,即滨水区域空间活力的软环境营造,从滨水区域空间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力三个角度阐释与滨水区域空间活力相关的因素及其影响;滨水区域空间活力的硬环境营造,分析使用者对滨水区域空间可识别性、可达性及其内部元素的人性化的需求,营造出让使用者主动使用的区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间活力 软环境营造 硬环境营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