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浅海泥流沟谷识别标志、类型及沉积模式——以莺歌海盆地东方1-1气田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胜利 于兴河 +2 位作者 谢玉洪 陈志宏 刘力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在滨浅海沉积环境中有一类特殊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名为泥流沟谷(mud flowg ully)。泥流沟谷以泥岩充填为主,呈正韵律,厚度中等,往往切割其下部的砂体。在垂向上表现为泥流沟谷之下多为临滨或滨外的砂坝与滩砂,其上多为滨外泥沉积。泥流... 在滨浅海沉积环境中有一类特殊的重力流水道沉积,名为泥流沟谷(mud flowg ully)。泥流沟谷以泥岩充填为主,呈正韵律,厚度中等,往往切割其下部的砂体。在垂向上表现为泥流沟谷之下多为临滨或滨外的砂坝与滩砂,其上多为滨外泥沉积。泥流沟谷主要形成于滨浅海地形转折之处,由于构造事件的影响,导致塑性的尚未固结成岩的泥质沉积产生滑动,形成一种形态上类似下切河道的沟谷,在地形平缓之处,这些泥流又发生汇聚形成前端连片分布的特征。按泥流冲沟切割砂体的规模,可细分为"深"、"中"、"浅"三种类型,其中"深沟谷"表现为"深而宽"的特征,发育在地形坡折带,下切程度强;而"浅沟谷"呈现"浅而窄"的特点,发育在地形上游平缓带,下切程度弱;"中沟谷"下切深度介于"深"、"浅"两种沟谷之间,下切程度中等。泥流沟谷是储集砂体的侧向渗流屏障,浅沟谷往往分布在砂体中心部位,深沟谷分布在砂体边缘,中沟谷处于二者之间。受泥流沟谷的影响,砂坝砂体呈孤立状分布,同时由于夹层的影响使得砂体横向及垂向连续性与连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海 泥流沟谷 砂坝 沉积模式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中南部滨浅海地区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刚 毕世普 +2 位作者 张勇 徐刚 王飞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3,共7页
对取自山东半岛中南部滨浅海地区的137个表层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沉积物类型,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类型与物质来源和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粉砂组分平均含量最高,超过60%,含... 对取自山东半岛中南部滨浅海地区的137个表层样品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沉积物类型,探讨了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类型与物质来源和沉积动力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粉砂组分平均含量最高,超过60%,含量等值线与海岸平行呈东北—西南向分布,近岸及河口地区含量最高,向海方向逐渐减小;粉砂和砂质粉砂是分布最广泛的沉积物类型,约占研究区面积的60%以上。崂山头以东海域沉积物分布类型简单、分布面积大,而崂山头以西海域包括胶州湾海域,沉积物类型复杂多样,且呈斑块式分布;崂山头以西主要来源于山东半岛南部的中小河流和海岸侵蚀所带来的半岛型物质,受到潮流和波浪等动力的影响而形成;崂山头以东地区主要是来源于黄河细颗粒物质,物质输运及分布受到黄海暖流、黄海沿岸流和近岸流系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海 表层沉积物 形成机制 山东半岛
下载PDF
滨浅海单波束测深潮汐改正的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周良勇 丛鸿文 《海洋地质动态》 2005年第3期36-39,0,共4页
单波束测深仪在现在的海上地质调查中被广泛应用,潮汐校正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给出一种利用潮汐预报值进行潮汐改正的方法和过程,并介绍该方法在黄河三角洲环境地质补充调查项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 潮汐改正 距离倒数加权平均法 单波束测深 滨浅海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烟台港滨浅海钻孔灌注桩施工浮动平台尝试
4
作者 付廷红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2年第S1期308-309,共2页
在烟台地方港 4号码头护岸段改造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 ,尝试使用了浮动平台 ,完成直径 1m、桩长 36m的钻孔灌注桩 1根。由于浮动平台泥浆循环系统的建立这一技术难题没有很好解决而未能进一步推广使用。其经验与教训值得记取。
关键词 烟台港 滨浅海 钻孔桩 浮动平台
下载PDF
海洋采矿技术及采矿船舶发展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于全虎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年第10期1-6,共6页
随着工业社会对各种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陆地矿产资源的枯竭,开发海洋矿产资源逐渐成为人类获取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新趋势。根据海洋矿产沉积环境划分、全球主要海洋矿产资源分布概况和我国获取海洋矿产资源的现状,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深... 随着工业社会对各种资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陆地矿产资源的枯竭,开发海洋矿产资源逐渐成为人类获取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新趋势。根据海洋矿产沉积环境划分、全球主要海洋矿产资源分布概况和我国获取海洋矿产资源的现状,梳理并分析了国内外深海、浅(滨)海采矿技术及相关核心装备的工程研发进展。海洋采矿总体上已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但仍需面对诸如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国际海域复杂的法律框架和经济性等重要影响因素,必须通过不断技术创新研发低成本的绿色海洋采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矿产资源 洋矿产沉积环境 采矿 ()采矿 采矿船
下载PDF
和田河气田石炭系沉积相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蒋裕强 王兴志 +3 位作者 周新源 陶艳忠 王招明 沈小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2-346,共5页
和田河气田石炭系主要发育混合台地、碎屑滨岸和浅海 (陆棚 )沉积相。混合台地是区内主要沉积相 ,可划分出 4种亚相 ,当台内有水下隆起时 ,由岸向海 4种亚相发育齐全 ;反之 ,则缺失局限台地和台内滩亚相。混合台地相具有物源近、水体浅... 和田河气田石炭系主要发育混合台地、碎屑滨岸和浅海 (陆棚 )沉积相。混合台地是区内主要沉积相 ,可划分出 4种亚相 ,当台内有水下隆起时 ,由岸向海 4种亚相发育齐全 ;反之 ,则缺失局限台地和台内滩亚相。混合台地相具有物源近、水体浅、能量较弱的特点 ,总体上为以细粒为主的碎屑岩和碳酸盐互层沉积 ,当气候干燥炎热或水体受到局限时 ,还可形成大量石膏沉积。碎屑滨岸相分布在石炭系砂砾岩段 ,划分为后滨、前滨及临滨亚相 ,以细粒碎屑岩为主。浅海陆棚相分布在石炭系下泥岩段 ,主要为泥岩夹粉砂岩。在中、晚海西运动影响下 ,石炭系从巴楚期、卡拉沙依期到小海子期整体表现为一次大的海侵 -海退旋回 ,沉积环境也表现为由碎屑滨海向混合浅水台地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滨浅海 混合台地 特征 演化 石炭系 和田河气田
下载PDF
北祁连阴凹槽石炭系砾岩的沉积环境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元库 施发剑 汪新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5-481,共7页
通过对北祁连阴凹槽石炭系羊虎沟组砾岩层分布、剖面特征以及砾石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晚石炭世北祁连大地沉积环境及周围古陆地区的岩性特征,阐述了该砾岩层的性质、成因、物源和搬运方式,探讨了砾岩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古气候及构... 通过对北祁连阴凹槽石炭系羊虎沟组砾岩层分布、剖面特征以及砾石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晚石炭世北祁连大地沉积环境及周围古陆地区的岩性特征,阐述了该砾岩层的性质、成因、物源和搬运方式,探讨了砾岩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古气候及构造特征等。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表明,阴凹槽羊虎沟组砾岩是一套典型的滨浅海底砾岩,其中所含的3套砾岩在成因、物源、沉积环境及搬运方式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砾岩的主要物源为阿拉善地块西缘,其次为柴达木古陆。砾岩以中距离搬运为主。阴凹槽羊虎沟组砾岩具有多旋回、多期次,指示了一个以海进—海退为主不断重复的沉积过程,从整体上反映了干冷到相对潮湿的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层 羊虎沟组 阴凹槽 晚石炭世 滨浅海
下载PDF
湖北省泥盆纪古地理基本模式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汉金 李正华 +1 位作者 龚志愚 田望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6年第5期493-496,共4页
通过对湖北及邻省泥盆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和详细研究,以大量实际资料确定该时期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准确划分出该时期岩相古地理地貎单元。这些古地理地貎单元构成了湖北省泥盆纪时期古陆—滨浅海和... 通过对湖北及邻省泥盆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和详细研究,以大量实际资料确定该时期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准确划分出该时期岩相古地理地貎单元。这些古地理地貎单元构成了湖北省泥盆纪时期古陆—滨浅海和碳酸盐岩台地的基本沉积模式,这种沉积模式与现今中国东海大陆、海洋格局基本一致,亦是经过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化,而形成现今这种格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古陆 滨浅海 台坪 古地理
下载PDF
湖北省泥盆纪古地理基本模式
9
作者 张汉金 李正华 +1 位作者 龚志愚 田望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年第S1期1-3,16,共4页
本文通过对湖北及邻省泥盆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和详细研究,以大量实际资料确定该时期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准确划分出该时期岩相古地理地貎单元。这些古地理地貎单元构成了湖北省泥盆纪时期古陆-滨浅... 本文通过对湖北及邻省泥盆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层序地层进行多重划分对比和详细研究,以大量实际资料确定该时期各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环境,准确划分出该时期岩相古地理地貎单元。这些古地理地貎单元构成了湖北省泥盆纪时期古陆-滨浅海和碳酸盐岩台地的基本沉积模式,这种沉积模式与现今中国东海大陆、海洋格局基本一致,亦是经过了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演化,而形成现今这种格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盆纪 古陆 滨浅海 台坪 古地理
下载PDF
四川龙门山地区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遗迹化石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立军 龚一鸣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5,共10页
四川龙门山甘溪剖面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滨浅海相地层中赋存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可识别出居住迹、停息迹、觅食迹3大类,鉴定为11属,包括Arenicolites,Chondrites,Cylindrichnus,Diplocraterion,Palaeophycus,Planolites,Phycodes,Rhizoco... 四川龙门山甘溪剖面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的滨浅海相地层中赋存无脊椎动物遗迹化石,可识别出居住迹、停息迹、觅食迹3大类,鉴定为11属,包括Arenicolites,Chondrites,Cylindrichnus,Diplocraterion,Palaeophycus,Planolites,Phycodes,Rhizocorallium,Rusophycus,Skolithos和Thalassinoides。根据遗迹化石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可识别出5个遗迹组合:1)Planol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主要由觅食迹组成,指示低能的砂质近滨环境;2)Rusophycus-Phycodes遗迹组合,主要是觅食迹和停息迹,形成于低能的近滨环境;3)Chondrite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主要是居住迹和觅食迹,反映了贫氧低能的近滨下部环境;4)Skolithos-Cylindrichnus遗迹组合,主要由居住迹组成,形成于高能的前滨环境;5)Skolithos-Diplocraterion遗迹组合,主要为居住迹和觅食迹组合,反映了低能、食物丰富的近滨上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古环境 滨浅海 早泥盆世 龙门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