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与滨海人群的生计 被引量:13
1
作者 鲁西奇 宋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80,169-170,共14页
鱼、盐是滨海人群可以利用的主要生计资源。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长江口两侧、杭州湾,浙南福建沿海各海湾、岛屿间,以及珠江口两侧、北部湾近海水域及其沿岸。滨海地域鱼、盐资... 鱼、盐是滨海人群可以利用的主要生计资源。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鱼盐之利",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莱州湾、海州湾、长江口两侧、杭州湾,浙南福建沿海各海湾、岛屿间,以及珠江口两侧、北部湾近海水域及其沿岸。滨海地域鱼、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多集中于交通便利之区,得与全国性的交通、贸易网络相联系。渔业经济与盐业经济都是不能自给自足的、结构性短缺的经济,必须通过贸易等手段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粮食等生活生产必需品,才能补充其经济的结构性短缺。滨海地域经济的不自足性,促成了滨海地域经济的外向性。同时,渔盐业生产,均需要较强的技术条件、特定的生产工具和不同行业的配合,从而强化了滨海人群间的相互依存。滨海地域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交流、贸易的必要性,乃是滨海地域经济形态的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域 鱼盐之利 结构性短缺 中古时代
下载PDF
唐宋时代摩尼教在滨海地域的变异 被引量:10
2
作者 蔡鸿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4-117,共4页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对摩尼教的打击,迫使这个著名“夷教”从通都大邑遁入滨海地域。经过偶像化和神道化的泉州明教,百变不离其宗,可以说是华化摩尼教的历史标本。
关键词 摩尼教 滨海地域 明教 变异
下载PDF
结合滨海地域特征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3
作者 李健 刘代云 陈飞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112,共4页
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院校所在城市具有的普遍地域特征,开展特色的城市规划教学工作,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深刻地掌握规划的教学内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学选取具有滨海地域特征的城市片区总体规划设计题目... 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院校所在城市具有的普遍地域特征,开展特色的城市规划教学工作,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深刻地掌握规划的教学内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学选取具有滨海地域特征的城市片区总体规划设计题目,阐明了城市滨海区用地拓展、产业定位、景观塑造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重点教学内容,提出了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法,实现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域特征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教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下载PDF
中古时代滨海地域的“水上人群” 被引量:26
4
作者 鲁西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77,190,共16页
汉晋南北朝文献中的"海上人",指在滨海地域与岛屿上生存、活动的人群,其中在近海水域流动漂泊、驾船养鸟以捕鱼的水上人家,多未被纳入王朝国家的控制体系。唐代在东南沿海水域生存、活动的水上人群,被称为"游艇子"... 汉晋南北朝文献中的"海上人",指在滨海地域与岛屿上生存、活动的人群,其中在近海水域流动漂泊、驾船养鸟以捕鱼的水上人家,多未被纳入王朝国家的控制体系。唐代在东南沿海水域生存、活动的水上人群,被称为"游艇子",其纳入版籍者或称为"夷户",被征发服役的"白丁便水者",俗称"白水郎"。海螺姑娘的故事,以及东陵圣母、东海圣姑等神祗从海中乘船而至的传说,折射出近海水上人群上岸的历史过程。"漂移的罗浮山"之类的故事,则隐喻着滨海人群沿着海岸的移动。滨海人群的"入海"意味着脱离王朝国家的控制;"浮海"意味着居止于船上,捕鱼养殖,随时移徙;"上岸"则意味着纳入不同类型的官府版籍,三者构成了中古时代滨海人群活动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时代 水上人群 滨海地域
原文传递
汉唐时期滨海地域的社会与文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鲁西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189,共20页
汉唐时期朐山—郁洲滨海地域围绕东海庙、谢禄庙(石鹿山神庙)、海龙王庙等庙宇而展开的社会文化史,主要表现为地域社会内部在分化、对立与冲突中逐步统一,同时向外部不断扩展、进入王朝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系统以及更具开放性... 汉唐时期朐山—郁洲滨海地域围绕东海庙、谢禄庙(石鹿山神庙)、海龙王庙等庙宇而展开的社会文化史,主要表现为地域社会内部在分化、对立与冲突中逐步统一,同时向外部不断扩展、进入王朝国家主导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系统以及更具开放性的“文化人群”中的历史过程。生计方式、交流与贸易、王朝国家的政治控制、神明信仰与奉祀乃是影响与制约滨海地域社会建构与文化形态的四个核心要素。以东海庙、谢禄庙—石鹿山神庙以及海龙王庙为中心形成的不同形式的社会关系网络,在本质上是“文化的社会关系网络”。滨海地域的社会,是海陆人群共同营构的社会;滨海地域的文化,乃是海陆因素兼具的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域 神庙 地域社会 文化人群 汉唐时期
原文传递
从《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看陈寅恪治史
6
作者 郭金凤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年第4期191-192,共2页
《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体现了陈寅恪先生在研究历史上敢发前人所未发、逻辑推理形式丰富、不知为不知、敢否定并纠正、注重信史、评史角度新颖。
关键词 《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 陈寅恪
原文传递
论鲍照与道教——以鲍照涉道诗歌为中心
7
作者 吴怀东 王雅娴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鲍照现存作品中有一类迥异于其主体风格的“异格”之作,即表现隐逸、游仙情怀,流露出道教思想倾向的涉道诗文,这类作品在既往研究中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从这些诗歌的词句及内容看,鲍照对道教典故及相关语汇十分熟悉,并在诗歌中着意塑... 鲍照现存作品中有一类迥异于其主体风格的“异格”之作,即表现隐逸、游仙情怀,流露出道教思想倾向的涉道诗文,这类作品在既往研究中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从这些诗歌的词句及内容看,鲍照对道教典故及相关语汇十分熟悉,并在诗歌中着意塑造崇道、好仙、“慕隐”的形象。鲍照涉道诗文实与刘宋文学“在上者之提倡”的特质以及鲍照“侍从文人”的身份密不可分,刘宋上层阶级的文学、宗教活动影响了鲍照的创作,鲍照或也有意于诗中进行“政治性”表演。滨海地域的天师道传播也影响到鲍照涉道诗文的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隐逸游仙诗 道教 侍从文人 滨海地域
下载PDF
政治文化视角下的秦始皇求仙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31-36,共6页
秦统一之后各地的分裂势力一直存在,先后制造了一系列危及大一统政治的特殊事件,这让秦始皇意识到帝国的统治并不稳固,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震慑分裂势力,维持帝国的统一局面,而通过求取仙药以实现长生不死正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手段。所以秦... 秦统一之后各地的分裂势力一直存在,先后制造了一系列危及大一统政治的特殊事件,这让秦始皇意识到帝国的统治并不稳固,需要采取各种方式震慑分裂势力,维持帝国的统一局面,而通过求取仙药以实现长生不死正是其中的一种特殊手段。所以秦始皇求仙并非只是为了自己的福佑,还应从政治文化角度进行考察。另外,秦始皇对方术士的尊崇除了寄希望他们取得仙药之外,其实还有着实际政治层面的考虑,他想要通过抬高方术士的地位打压具有分裂倾向的原六国巫祝势力,并试图放弃使用传统的巫鬼之说进行统治,而让六国人民接受一直在秦地实行的法律令。可以发现,秦始皇的求仙行为其实也是试图对当时人们的信仰进行控制,实际着眼点是帝国的统一稳定与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 不死之药 巫者 方术士 滨海地域
下载PDF
魏晋以来道教对缙云黄帝文化的建构
9
作者 熊伟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5期86-90,共5页
魏晋以来,大批知名的道教宗师和具有道教信仰的知识人在战乱影响下由北方南迁至东南滨海地域,他们的活动对缙云产生了持续的文化影响,并因此建构出黄帝在缙云的神仙形象、神话谱系以及黄帝作为道教始祖的宗教正统地位。道教文化与缙云... 魏晋以来,大批知名的道教宗师和具有道教信仰的知识人在战乱影响下由北方南迁至东南滨海地域,他们的活动对缙云产生了持续的文化影响,并因此建构出黄帝在缙云的神仙形象、神话谱系以及黄帝作为道教始祖的宗教正统地位。道教文化与缙云地域文化的结合,有力地推动了缙云黄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魏晋以来道教对缙云黄帝文化的建构,使源远流长的黄帝文化能够在中国的东南与西北区域共同发展,最终确立了黄帝文化"北陵南祠"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滨海地域 缙云黄帝文化
下载PDF
20世纪前期中国东南乡村生活图景
10
作者 林枫 柯丽玉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116,共18页
卜凯(John L.Buke)调查是20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中国农村调查之一。本文选取卜凯第一次调查15个地点中的福建连江,具体分析其调查资料,展示20世纪20年代中国东南乡村生活的可能情景,试图对20世纪前期革命的发生再做思考,并对滨海地域... 卜凯(John L.Buke)调查是20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中国农村调查之一。本文选取卜凯第一次调查15个地点中的福建连江,具体分析其调查资料,展示20世纪20年代中国东南乡村生活的可能情景,试图对20世纪前期革命的发生再做思考,并对滨海地域社会生计方式再做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凯调查 乡村生活 中国革命 滨海地域
原文传递
笔谈:历史视野中的水环境与水资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3 位作者 孙竞昊 熊远报 鲁西奇 申志锋(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7,共11页
水乃生命之源,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水资源的治理、利用贯穿整个人类史。在中国古代,如何处理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问题是解决国家水资源问题中至关重要的环境议题,对此,中华民族在与自然持久的互动中始终积极作为。这样的... 水乃生命之源,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对水资源的治理、利用贯穿整个人类史。在中国古代,如何处理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问题是解决国家水资源问题中至关重要的环境议题,对此,中华民族在与自然持久的互动中始终积极作为。这样的努力同样体现在对大运河水利网络的部署中。历史表明,从最基本的民间生活用水所需到国家层面的水治理战略,从内地城乡生活用水的匮乏到沿海居民获取淡水的艰难,水在社会的各个层次和角落里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长江 大运河 水治理 水柜 苦水 滨海地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