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滹沱河平原地下水有机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费宇红 张兆吉 +4 位作者 杨梅 李亚松 钱永 孟素花 陈京生 《上海地质》 2010年第2期13-19,共7页
本文根据有机物的挥发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大小,对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适当改进,在模型中添加了污染物煮沸后的残留率TF项,评价分析了滹沱河冲积平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研究区典型的检出有机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 本文根据有机物的挥发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大小,对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适当改进,在模型中添加了污染物煮沸后的残留率TF项,评价分析了滹沱河冲积平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研究区典型的检出有机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各采样点风险的主要贡献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主要的污染源应以工业和工业产品的使用污染为主;(2)对于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3种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顺序均为:呼吸途径〉饮水途径〉皮肤接触途径;(3)非致癌风险中3个点均超过规定限值1.0,致癌风险中有4个点超过规定限值10~6;(4)使用和饮用开水并保持厂内工作车间和办公环境内空气畅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平原 有机污染物 残留率 致癌风险 非致癌风险
下载PDF
近50 a滹沱河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时空特征研究
2
作者 杜丽艳 《海河水利》 2017年第5期37-39,49,共4页
应用彭曼公式、反距离权重插值(IDW)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滹沱河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近50a来滹沱河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以18.5 mm/10 a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2)在... 应用彭曼公式、反距离权重插值(IDW)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滹沱河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时空变化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近50a来滹沱河平原冬小麦灌溉需水量以18.5 mm/10 a的速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2)在空间特征上,冬小麦需水量以藁城、赵县和宁晋一线为界,分界线以东需水量在500~530 mm,分界线以西在530~600 mm;(3)降水量是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的主控因素,降水量每增大100 mm,需水量将减少124 mm,日照时数和近地风速显著下降是造成该区需水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滹沱河平原 冬小麦 灌溉需水量
下载PDF
滹沱河平原地下水矿化度和硬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翠华 孟素花 费宇红 《海河水利》 2009年第6期30-32,共3页
地下水为石家庄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时间增长和开采量增加的作用下,地下水位下降且形成常年性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位下降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程度,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滹沱河平原典型农业开采区的地下水... 地下水为石家庄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在开采时间增长和开采量增加的作用下,地下水位下降且形成常年性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位下降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程度,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滹沱河平原典型农业开采区的地下水水质资料,得出矿化度和总硬度与地下水位埋深密切相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平原 矿化度 总硬度 地下水位
下载PDF
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地下水质量及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李亚松 张兆吉 +4 位作者 费宇红 钱永 王昭 陈京生 张凤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 地下水是河北省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地下水质量状况,本次研究共采集了482组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指标包含了无机常规指标以及挥发、半挥发性有机指标,共64项。利用改进的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显示:超III类水样点占到总取样点的21.5%,主要分布在工业聚集区和排污河流两侧,且冲洪积扇轴部水质明显劣于中部和扇缘地带。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为常规无机组分,如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铁、锰、硝酸盐氮等,有机组分超标点较少,检出率较高的组分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四氯乙烯和邻二氯苯等,利用EPI Suite软件计算可知高检出组分GUS值均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对地下水化学指标检出和超标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原生水文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是造成毒性金属、三氮、有机检出和超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 地下水 模糊数学 质量评价 滹沱河平原 污染因素
下载PDF
太行山前平原非河道条件下地下调蓄功能实验研究——以滹沱河冲洪积平原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光辉 费宇红 +4 位作者 邢开 刘克岩 王金哲 申建梅 聂振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9,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太行山前平原地下调蓄能力,实验研究表明,在汇水坑渗、井灌和引水渠渗条件下,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地下调蓄功能不仅与地表积水深度、入渗时间有关,而且还与汇水总量的多少有关。单位时间渗漏量的大小与地表蓄水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表蓄水深度愈大,单位时间渗漏量愈大;累计渗漏量随着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渗漏速率随着累计渗漏量的增加而减小。采用井灌方式进行地下调蓄的关键,是选择具有强渗透性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冲洪积平原 坑渗与井灌 汇水静态入渗 渠系引水 地下调蓄功能 滹沱河冲洪积平原
下载PDF
水坝建设对滹沱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系统干扰结果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金哲 张光辉 +3 位作者 严明疆 聂振龙 申建梅 王莹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8-81,共4页
在分析大量地下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壁庄水库修建及坝基防渗处理后滹沱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水库修建后,滹沱河经历了由常年有水到间歇性过水直至常年干涸的过程;在地表水补给不断减少的条件下,滹沱河流... 在分析大量地下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壁庄水库修建及坝基防渗处理后滹沱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水库修建后,滹沱河经历了由常年有水到间歇性过水直至常年干涸的过程;在地表水补给不断减少的条件下,滹沱河流域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则随之经历了由浅到深的变化过程;河水流量相同条件下,同一位置处的浅层地下水升幅减小;河水位与浅层地下水位的吻合关系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滹沱河流域平原 浅层地下水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干扰程度定量评价及验证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金哲 张光辉 +1 位作者 母海东 严明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45-1451,共7页
以滹沱河流域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开采量作为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变化的特征值(母序列),开采机井数量、水浇地面积等7个因子作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变量指标(子序列),采用综合指数法和MapGIS技术,借助1.25×1.25km2剖分体系,量化... 以滹沱河流域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开采量作为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变化的特征值(母序列),开采机井数量、水浇地面积等7个因子作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变量指标(子序列),采用综合指数法和MapGIS技术,借助1.25×1.25km2剖分体系,量化研究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影响程度演变时空特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滹沱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剧,影响程度"低"或"较低"分布区面积不断缩小,"较高"和"高"分布区面积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与地下水位下降时空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吻合性。目前,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变化影响程度"较高"和"高"级的分布区面积已占滹沱河流域平原总面积的83.8%。规范人类合理利用地下水,加强地下水涵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浅层地下水 影响程度 评价指标体系 滹沱河流域平原
下载PDF
近50年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演变的时代标志性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光辉 连英立 +2 位作者 王金哲 周在明 严明疆 《勘察科学技术》 2010年第4期20-24,共5页
针对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日趋严峻问题,以滹沱河流域为例,采用Map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近50年来该区地下水位埋深及分布面积演变的时代标志性特征。研究表明,该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呈现区域疏干加剧的态势;1963年,地下水以小于5m... 针对太行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超采日趋严峻问题,以滹沱河流域为例,采用Map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近50年来该区地下水位埋深及分布面积演变的时代标志性特征。研究表明,该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呈现区域疏干加剧的态势;1963年,地下水以小于5m埋深的分布区为主,其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6.8%,尚未出现大于10m埋深的分布区;1975年,5~10m埋深的分布面积迅速扩大,占全区面积的67.3%,大于1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达23.1%;1985年,10~20m埋深的分布面积占69.4%,出现大于2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340km^2;1995年,20~30m埋深的分布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1.7%,为4238km^2,大于3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达4.7%;2005年,大于30m埋深的分布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9.9%,出现大于40m埋深的分布区,面积达330km^2。目前,局部出现了大于50m埋深的分布区。气候旱化,加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和开采量不断增大,加之河道长期干涸,是主导成因。因此,适时调控开采量,使其与气候变化规律相适应,将有利于遏制该区地下水超采疏干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滹沱河流域平原 浅层地下水 埋深与面积 超采疏干 时代标志性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