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温异常对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灵 熊开国 +1 位作者 郭广芬 张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4,共7页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揭示了2018年前期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年,仅嘉陵江和岷沱江会表现出局部偏涝,全国为典型的Ⅰ类雨型,多雨区位于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前期冬季赤道太平洋表现出类拉尼娜的东冷西暖分布,同时黑潮区海温偏低,西风漂流区海温偏暖。受多海域协同作用,同期欧亚环流场上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三极型分布,东亚地区为自北向南“-+-”的EAP负位相。长江流域典型涝年,全国多为典型的Ⅱ类和Ⅲ类雨型,环流及海温呈现出相反特征。②2018年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偏旱年,仅在岷沱江降水偏多近3成,为历史第4多,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主模态正位相类似,解释方差达24%。③2018年前冬出现弱拉尼娜、春末夏初西风漂流区异常偏暖、NAT异常正位相,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东亚沿岸出现EAP负位相,大陆热低压明显偏强,东亚夏季风为1961年以来最强,同时副高脊线最北,造成夏季降水主雨带北推至华北、西北地区,岷沱江、嘉陵江异常多,而长江中下游异常少,为典型的Ⅰ类雨型。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预测、水资源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典型旱涝 海温异常 Ⅰ类雨型 拉尼娜 西风漂流区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东北典型冷、暖夏年的北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季节演变合成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尚锋 沈柏竹 +1 位作者 廉毅 曹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7-132,共6页
选取长春站为东北地区的典型代表站,使用该测站百年气温资料,在典型个例合成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东北典型冷、暖夏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从前冬到夏季的特征及其演变。主要结果表明:(1)东北冷夏年前冬NPO为很明显的负位... 选取长春站为东北地区的典型代表站,使用该测站百年气温资料,在典型个例合成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东北典型冷、暖夏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从前冬到夏季的特征及其演变。主要结果表明:(1)东北冷夏年前冬NPO为很明显的负位相,暖夏年前冬NPO位相并不明显。前冬、春季和夏季的500hPa位势高度场同长春测站夏季平均气温的显著相关区(显著性水平α≥0.05)呈半球尺度纬向分布。前冬,高相关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高纬地区,有两条带状正相关区域:一条主要控制中南半岛北部、印度半岛以及阿拉伯半岛、红海一直到英格兰三岛一带的区域;另一条控制从墨西哥湾经夏威夷群岛到太平洋关岛一带的区域。这两条带状高相关区域,经春季到夏季逐渐向北收缩,但大都位于60°N以南的区域。(2)从前冬到夏季,东北冷夏年西风漂流区的海温距平由正值逐渐变成负值,暖夏年该区域海温从前冬到夏季是一个正距平逐渐加强的过程;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冷夏年从春季到夏季该区域对应的El Nino位相显著加强,而暖夏年该区域对应的La Nina位相,从春季到夏季却是一个显著减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夏 NPO 西风漂流区
下载PDF
重点旅游区不停业临近边坡爆破优化设计探讨
3
作者 吴嵩 《西部交通科技》 2019年第11期130-133,共4页
文章结合南江双线特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漂流区上方峡谷桥墩边坡施工爆破设计优化方案,确保了旅游区旅游高峰期正常营业,并将其对周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低。工程案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对后续类似条件下边坡的爆破作业具有较好... 文章结合南江双线特大桥工程实例,介绍了漂流区上方峡谷桥墩边坡施工爆破设计优化方案,确保了旅游区旅游高峰期正常营业,并将其对周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低。工程案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对后续类似条件下边坡的爆破作业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流区 爆破 微定向 改变临空面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分布与7月副高的遥相关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德萍 吴结晶 马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1-400,共10页
选取1952-2005年共54 a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奇异值分解结果表明,6月日界线附近西风漂流区的SST包含了北太平洋SST场的主要信息,西风漂流区与赤道冷水区的SST存在遥相关振荡,并且在6月振幅达全年最高值,11月其振幅出现次高... 选取1952-2005年共54 a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奇异值分解结果表明,6月日界线附近西风漂流区的SST包含了北太平洋SST场的主要信息,西风漂流区与赤道冷水区的SST存在遥相关振荡,并且在6月振幅达全年最高值,11月其振幅出现次高值。分析结果表明,6月西风漂流区的SST可视为来年7月西太平洋副高强弱变化的信号:6月西风漂流区的SST偏低,则来年7月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反之,来年7月西太平洋副高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漂流区 赤道冷水 奇异值分解 副高 遥相关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与次年盛夏副热带高压的遥相关响应
5
作者 李德萍 孙正 +1 位作者 郭丽娜 董海鹰 《山东气象》 2007年第3期6-9,共4页
选取1952—200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经过奇异值分解分析表明:6月份日界线附近西风漂流区的海温集中了北太平洋海温场的主要信息,西风漂流区与赤道冷水区的海温存在遥相关震荡,并且在6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11月份其振幅... 选取1952—200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经过奇异值分解分析表明:6月份日界线附近西风漂流区的海温集中了北太平洋海温场的主要信息,西风漂流区与赤道冷水区的海温存在遥相关震荡,并且在6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11月份其振幅出现次高值。6月西风漂流区的海温(SST)可视为来年盛夏(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变化的信号:当6月份西风漂流区的海温(SST)偏低,则来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反之,则来年盛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风漂流区 赤道冷水 奇异值分解 副热带高压 遥相关
下载PDF
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青 廉毅 卢秉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78-83,共6页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的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极涡面积指数和海温资料,研究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结果表明,4个季节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均与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显著性水平α≥0... 利用1951-2002年NCEP/NCAR的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极涡面积指数和海温资料,研究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太平洋海温季节变异相关.结果表明,4个季节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均与北太平洋的西风漂流区呈显著的负相关(显著性水平α≥0.05);冬季和春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与同期太平洋海温呈相关显著的西北-东南向的"-、+"波列,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模态(PDO)分布;夏季和秋季北太平洋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对滞后的冬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变化影响显著;而春季的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变化对滞后的夏季和秋季西风漂流区海温变化影响显著;定义了风暴轴指数和西风漂流指数.春季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北太平洋风暴轴和西风漂流区海温都在1969年发生突变,太平洋极涡面积明显增大,春季风暴轴亦相应偏南,西风漂流 ,区春季海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极涡面积指数 北太平洋海温 西风漂流区 PDO 风暴轴
下载PDF
Effect of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on crystal growth by floating-zone method in microgravity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凯 胡文瑞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2001年第8期1056-1063,共8页
The magnetic damping effect of the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on the floating-zone crystal growth process in microgravity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with ... The magnetic damping effect of the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on the floating-zone crystal growth process in microgravity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with designed configura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low near the free surface and then in the melt zone.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ed magnetic field can improve the impurity concen-tration non-uniformity along the solidification interface. The primary principles of the magnetic field con-figuration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ating-zone method Crystal growth Non-uniform magnetic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MICROGRAV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