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功耗双处理器漂流浮标系统
1
作者 江帆 魏兆强 +1 位作者 马昕 陈朝晖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5期44-55,共12页
漂流浮标具有结构简单、易布放、不需要额外动力等方面的优点,在海洋观测领域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漂流浮标为了控制成本和整体功耗,搭载的传感器较少,在使用中能够采集到的数据种类较少,并且由于电子系统设计相对简单,... 漂流浮标具有结构简单、易布放、不需要额外动力等方面的优点,在海洋观测领域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漂流浮标为了控制成本和整体功耗,搭载的传感器较少,在使用中能够采集到的数据种类较少,并且由于电子系统设计相对简单,一旦出现故障,无法解决,导致实际使用时长往往达不到设计使用时长。因此,本文以低功耗、高可靠性、多样化载荷为设计目标,提出一种具备扩展性的双系统漂流浮标的设计方案,能够尽可能地提高漂流浮标的可靠性,同时基于双系统设计了一种低功耗切换算法。该款漂流浮标系统可在主模块损坏时及时启用备用模块工作,并可对当前电池电量、工作环境状态及模块功能状况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现对系统未来工作模式的决策,系统功耗降低了20%,同时实现了漂流浮标系统的长时序高效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漂流浮标 卫星通信 双处理器 低功耗切换算法
下载PDF
基于海洋气象漂流浮标的动态测风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薛帅宁 孔卫奇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3年第6期12-18,共7页
利用海洋气象漂流浮标对海洋风数据进行观测具有成本低、可抛弃性的优势,然而,海洋气象漂流浮标在海上动态观测环境中传感器倾角不断变化且改变速度不确定,引起了较大的测量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搭建了模拟海洋动态环境的测风实验平台,选... 利用海洋气象漂流浮标对海洋风数据进行观测具有成本低、可抛弃性的优势,然而,海洋气象漂流浮标在海上动态观测环境中传感器倾角不断变化且改变速度不确定,引起了较大的测量误差;针对这一问题,搭建了模拟海洋动态环境的测风实验平台,选用FT742-SM型超声波测风传感器对风速风向数据进行测量,并利用欧拉角模型和四元数模型对测风传感器姿态变化时的三个倾角进行解算;通过多次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传感器俯仰角θ和横滚角γ对风速风向测量影响最大,进而提出了多变量拟合的方法对所测风速风向数据进行误差补偿,补偿后的数据准确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最后,结合真风订正算法设计了漂流浮标测风算法总流程,为后续的海洋气象漂流浮标测风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漂流浮标 传感器倾角 动态测风 误差补偿 真风订正
下载PDF
基于高度计和漂流浮标数据的墨西哥湾东南部暖涡融合过程研究
3
作者 苑忠浩 朱明明 +3 位作者 汪健平 韩凯莉 栾春蕾 魏振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9,共10页
本文结合卫星高度计和漂流浮标数据,采取海表面高度法发现并跟踪了墨西哥湾东南部附近发生的一次暖涡融合事件,通过该典型暖涡融合过程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涡间融合作用模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复杂涡旋作用机制。欧拉涡旋结果显示,一对暖涡... 本文结合卫星高度计和漂流浮标数据,采取海表面高度法发现并跟踪了墨西哥湾东南部附近发生的一次暖涡融合事件,通过该典型暖涡融合过程的研究初步揭示了涡间融合作用模式,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复杂涡旋作用机制。欧拉涡旋结果显示,一对暖涡彼此吸引并伴随传播3周以上,随后融合为统一涡旋结构并继续向西传播。被其捕获的浮标提供了融合前后的拉格朗日涡旋轨迹,在融合发生前8天时,一个浮标随水流交换切换了原本追随的暖涡,表明融合事件被高度计观测到之前,涡间水体交流作用已经比较显著。融合前后,欧拉涡旋和拉格朗日涡旋半径均存在较大改变,其中欧拉半径提升了96.2%,受两个暖涡牵引的漂流浮标的拉格朗日半径分别提升了49.1%和115.6%。受融合效应影响,海表面温度场也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响应,进一步验证了融合过程的发生。最后,对融合前后动能、涡度和散度等动力学演变,以及半径、振幅和形状等形态学变化的分析表明:融合大致经历了涡旋渐近、水体交流、轮廓压缩形变、拉长椭圆涡旋生成和边界重塑等过程;涡心所在平面的垂直结构主要表现为由双峰向单峰的演变;涡旋融合后实现了能量向中尺度的逆级联;受限于单核涡结构,在融合过程中部分属性统计存在偏差,可能导致事件前后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涡 涡旋融合 卫星高度计 漂流浮标
下载PDF
GNSS漂流浮标实时在线波浪测量技术及其软件实现
4
作者 王亚彬 刘杨 +3 位作者 刘焱雄 乔方利 蒋暑民 王岩峰 《海岸工程》 2023年第4期317-329,共13页
波浪是一种重要且复杂的海洋水文要素,对海浪进行稳定、长期、有效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波浪观测设备价格昂贵、实时性差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载波相位历元差分算... 波浪是一种重要且复杂的海洋水文要素,对海浪进行稳定、长期、有效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波浪观测设备价格昂贵、实时性差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载波相位历元差分算法的漂流浮标实时在线波浪测量技术及其实现方法,包括硬件选型及组成、实时在线软件的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通过比较分析近海及远海试验的实时回传测波结果,验证了GNSS漂流浮标实时在线波浪测量技术及其软件的可行性和精确性。在近海试验中,对比2套测试浮标实时回传结果与Datawell DWR-G4浮标事后导出结果,表明两者有效波高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分别为6 cm和4 cm,优于主流测波浮标产品技术指标(0.1 m+5%H,H为波高),两者平均周期差异RMS分别为0.48 s和0.49 s,要素反演性能良好。在远海试验中,4套测试浮标实时回传的有效波高和平均周期结果与再分析产品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漂流浮标 实时在线 波浪测量 软件
下载PDF
关于发展我国漂流浮标和锚泊浮标技术的建议 被引量:5
5
作者 孙仲汉 《海洋技术》 2000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综述了 90年代国外漂流浮标和锚泊浮标技术的发展动态 ,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研制多参数表层漂流浮标、多次往返式剖面仪、绷紧式锚泊浮标和水质监测浮标的建议 。
关键词 中国 漂流浮标 锚泊浮标技术 表层漂流浮标
下载PDF
利用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流场及其季节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胡筱敏 熊学军 +2 位作者 乔方利 郭炳火 林霄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6,共16页
利用1987年以来WOCE项目及我国自行投放或进入黑潮及其邻近海域(15°-36°N,114°-135°E)的共计323个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得到全年平均及季节平均的浮标轨迹及(1/4)°×(1/4)°格点平均的... 利用1987年以来WOCE项目及我国自行投放或进入黑潮及其邻近海域(15°-36°N,114°-135°E)的共计323个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得到全年平均及季节平均的浮标轨迹及(1/4)°×(1/4)°格点平均的表层流矢量结果。分析认为:对于全年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流路主要表现了对大洋西边界地形的适应,并呈现出6个较大的弯曲,其中在反气旋型弯曲处都发生分支或入侵现象、气旋型弯曲处这种现象却不明显。对于季节平均的表层流场,黑潮表层不同流段分别表现出各自显著的季节差异:吕宋海峡附近海域,表层水向南海的入侵只发生在秋、冬两季,而春、夏两季却不发生;在台湾以东海域,黑潮表层流路与黑潮右侧反气旋涡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春季没有涡旋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常出现气旋式大弯曲,其他三个季节反气旋涡存在时,黑潮表层流路相对平直;在台湾东北海域,黑潮表层水向东海南部陆架区的入侵以秋、冬季最强,春季次之,而夏季几乎不发生;在赤尾屿以北的东海黑潮中段,黑潮流动比较稳定,其表层平均流径走向由偏北到偏东依次约为冬(北偏东30°)、春(北偏东33°)、秋(北偏东38°)、夏(北偏东45°);流路宽度由宽至窄依次约为秋(90 km)、春(80 km)、冬(70 km)、夏(60 km),而流速由大至小依次为夏、春、秋、冬,且各季节都表现出北段流速大于南段的现象;在九州西南海域,春、秋两季黑潮表层水发生明显的向北入侵,入侵的黑潮水与东海外陆架水共同成为对马暖流的一部分来源,而夏季这种现象不明显,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路北界的位置以秋季最为偏北(但最北不超过31°N)、流路也最宽;在琉球群岛外缘海域,南半部基本没有北上的表层流存在,只有在冲绳群岛-奄美群岛以东海区,秋、夏、春三季表层反气旋涡旋都比较活跃,在涡旋的西侧有顺着冲绳群岛-奄美群岛的东北向流,其中秋季最为明显。这些结果可以为黑潮及其邻近海域的深入研究提供较为客观、直接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及其邻近海域 表层流场 卫星跟踪海表面漂流浮标 季节分布
下载PDF
利用回归模型模拟卫星跟踪海洋漂流浮标轨迹 被引量:15
7
作者 苏京志 王东晓 +2 位作者 陈举 杜岩 谢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7-617,共11页
分析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风海流结果表明: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具有良好相关性。针对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运动的准地转性,建立了以海表地转流为主要回归自变量的几种回归模型,用以模拟浮标漂流轨迹,以期对浮标运动特性有进一步... 分析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风海流结果表明:浮标漂流速度和表层地转流具有良好相关性。针对卫星跟踪漂流浮标运动的准地转性,建立了以海表地转流为主要回归自变量的几种回归模型,用以模拟浮标漂流轨迹,以期对浮标运动特性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南海中伴随涡旋运动的2个浮标模拟试验显示,诸多模型中以海表地转流、风海流及背景流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模拟浮标漂流轨迹效果较好。利用该回归模型,模拟出南海2个漂流浮标轨迹和真实轨迹距离偏差较小且二者运动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回归模拟所得风海流、海表地转流及背景流发现:涡旋中心附近浮标漂移主要受地转流的控制,而涡旋边缘处风海流起到关键性作用,正是这部分贡献使得浮标能够进入(脱离)涡旋。背景流的空间分布决定着浮标漂移的最终去向,特别是背景流方向改变的区域,背景流的存在使得模拟浮标轨迹能够像真实轨迹一样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流浮标轨迹 回归模型 南海 中尺度涡旋
下载PDF
利用南大洋漂流浮标数据评估AMSR-E SST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明 刘骥平 +1 位作者 张占海 张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55,共9页
利用AOML(Atlantic Ocean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SVP漂流浮标的海表面温度数据,针对30°S以南的南大洋海域,对目前主要使用的微波遥感产品(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 利用AOML(Atlantic Oceanographical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SVP漂流浮标的海表面温度数据,针对30°S以南的南大洋海域,对目前主要使用的微波遥感产品(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the Earth Observing System)反演的SST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AMSR-E SST比浮标数据偏冷,偏差为-0.01℃,标准差为0.70℃。夏季的偏差为0.004℃,标准差为0.64℃;冬季的偏差为-0.06℃,标准差为0.75℃,冬季的偏差和标准差较大。温差ΔT受流速影响,随着流速的增大而减小,且这种趋势在夏季更为显著。具备托伞结构的浮标与总体情况基本一致,而无托伞结构的浮标受流速的影响要大一些。同时,温差ΔT受水汽的影响,随着水汽的增加而减小,且这种影响在冬季更大一些。进一步对4个穿极和绕极浮标的追踪分析表明,温差ΔT受大洋海流系统的影响显著。在海流大的大西洋边界流和南极绕极流中,温差ΔT的不确定性要明显大于总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面温度 AMSR-E SST SVP漂流浮标 南大洋
下载PDF
根据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15m层流路及流轴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于龙 熊学军 +1 位作者 郭延良 郭永青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3,共8页
利用1979-02-2012-03共33 a的水帆位于15m层的Argos漂流浮标资料,绘制黑潮流系15m层的多年年平均和月平均流场,运用特征线方法计算得到黑潮流轴,定义黑潮流动路径的边界为流速大小20~30 cm/s的过渡性区域.结果显示:黑潮多年年平均流... 利用1979-02-2012-03共33 a的水帆位于15m层的Argos漂流浮标资料,绘制黑潮流系15m层的多年年平均和月平均流场,运用特征线方法计算得到黑潮流轴,定义黑潮流动路径的边界为流速大小20~30 cm/s的过渡性区域.结果显示:黑潮多年年平均流路大致是一个以(13°30′N,142°00′E)为圆心、2 235 km为半径的直角弧段,其在吕宋海峡、台湾东北、九州西南及伊豆海岭附近海区发生气旋式弯曲前先进行反气旋式弯曲调整,弯曲处出现的路径开口主要是支流的并入或分支的流出;黑潮流轴整体性偏向黑潮左边界,其中在吕宋岛东北至台湾以东海域最为显著,在本州岛以南海域次之,而在东海段基本居中;黑潮流路上的流速在总体上由南向北呈增大趋势,但并非沿流路持续性逐渐增加,而是呈现出较平直流段的大流速区和弯曲调整流段的低流速区相互交错的状况,其中四国岛以南至伊豆诸岛以西流段的流速为最大.多年月平均流场显示,2月,5月,8月和11月这4个月份是黑潮流路和流轴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期,而1月,4月,7月和10月这4个月份则是各季节的代表月份.其中,冬季月份的黑潮流路和流轴最为曲折,向边缘海发生显著入侵;夏季月份的黑潮流路和流轴最为平直,左侧伴随有北向流动;春、秋两季的过渡性特征则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流浮标 黑潮 流路 流轴
下载PDF
基于新一代Argos卫星系统的表面漂流浮标设计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文彬 张少永 +1 位作者 商红梅 邬海强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40,共5页
介绍了改进的表面漂流浮标的功能、组成和设计过程。该浮标加装了Argos卫星收发器和GPS模块,相比目前的表面漂流浮标,该浮标具有数据传输有效性高,功耗低,采集数据量大,可双向通信等特点。浮标在布放后可通过网络申请对浮标参数进行设置... 介绍了改进的表面漂流浮标的功能、组成和设计过程。该浮标加装了Argos卫星收发器和GPS模块,相比目前的表面漂流浮标,该浮标具有数据传输有效性高,功耗低,采集数据量大,可双向通信等特点。浮标在布放后可通过网络申请对浮标参数进行设置,再由卫星将设置参数发送给浮标;浮标利用GPS模块对其直接定位,且定位精度显著提高。浮标测量的数据可服务于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气象和海洋监测预报、军事监测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漂流浮标 PMT 数据传输
下载PDF
Argos漂流浮标的若干观测结果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朱伯康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6,共10页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文章利用近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 表层漂流浮标是一种利用Argos卫星系统定位与传送数据的海洋观测设备,它可以利用Lagrangian法则连续观测表层海流及表层水温。文章利用近年在南海和西太平洋投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层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其漂移路径上的温度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由浮标的漂移轨迹看出,黑潮表层流路年际变异相当大。(2)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似无西北太平洋表层水深入南海的迹象;夏季南海表层水由南海流出经吕宋海峡汇入黑潮主干。(3)秋季台湾东北海区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空间尺度约270km。(4)黑潮主干在秋末冬初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并形成许多小尺度的气旋式涡。(5)在九州西南海域,黑潮表层流并无分支北上进入对马暖流区。(6)2003年春季,黑潮在日本以南的弯曲不明显,并伴随有冷、暖涡产生,暖涡的强度和空间尺度都要比冷涡大得多。(7)由漂流浮标观测得到的的表层海水的温度分布明显呈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表层水温对应出现高或低温区;但出现在台湾以东的低温区则与此时期的台风过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s表层漂流浮标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基于Argos漂流浮标的东海黑潮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颖 陈红霞 袁业立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5-284,共10页
基于1979—2008年的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在选定区域(21°~33°N,120°~132°E)内对3个东海黑潮特征断面上的表层流速结构进行分析。选取的特征断面分别是位于台湾东北东海黑潮南段的SS断面,位于黑潮所流经东海的中央地... 基于1979—2008年的表面漂流浮标资料,在选定区域(21°~33°N,120°~132°E)内对3个东海黑潮特征断面上的表层流速结构进行分析。选取的特征断面分别是位于台湾东北东海黑潮南段的SS断面,位于黑潮所流经东海的中央地段的PN断面和位于日本九州与奄美群岛之间的TT断面。Argos漂流浮标资料的统计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海黑潮不同流段的主要特征及其季节变化。东海黑潮中段相对于其他流段流速强、流幅宽、流量大的特征最为显著,也最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黑潮 Argos漂流浮标 流速结构 季节差异
下载PDF
北斗定位通信系统在自持式剖面循环探测漂流浮标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少永 商红梅 李文彬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6-129,共4页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该系统的成功运行及相关通信部件的小型化,使其在自持式剖面循环探测漂流浮标的应用成为可能。
关键词 自持式剖面探测漂流浮标 北斗系统 应用
下载PDF
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漂流浮标移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峣 何蕾 +1 位作者 袁东亮 王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共6页
采用双层单向嵌套的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释放的表层漂流浮标的移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轨迹基本吻合,模拟的表层流速纬向和经向分量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在两观测点分别达到了0.... 采用双层单向嵌套的普林斯顿大学海洋模式(POM)对2010年夏季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释放的表层漂流浮标的移动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轨迹基本吻合,模拟的表层流速纬向和经向分量与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在两观测点分别达到了0.6548,0.3659和0.4836,0.3961,均明显大于95%置信区间下的显著性临界值0.1946,但是模拟的浮标移动速度明显慢于观测。模拟出的速度时间序列在变化趋势上与实测吻合良好,但是流速数值相对于观测整体上偏小。该数值模拟系统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出2010年大连溢油事件期间北黄海的流场及漂流浮标的运动趋势,为北黄海的环境预警、灾害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大连溢油 数值模拟 漂流浮标
下载PDF
表层漂流浮标及其跟踪技术 被引量:11
15
作者 余立中 山广林 《海洋技术》 1997年第2期1-11,共11页
漂流浮标是一种小型海洋资料浮标,具有自动采集海洋水文气象数据、自动定位与数据传输的功能。它可以在海洋中对表层海流进行大尺度测量与描绘,属一次性使用仪器。其体积小,便于投放,按照不同的使用目的可连续在海上工作几个月到两... 漂流浮标是一种小型海洋资料浮标,具有自动采集海洋水文气象数据、自动定位与数据传输的功能。它可以在海洋中对表层海流进行大尺度测量与描绘,属一次性使用仪器。其体积小,便于投放,按照不同的使用目的可连续在海上工作几个月到两年。FZS3-1型表层漂流浮标在海上进行漂流及跟踪实验,自1995年5月至1996年1月在海上漂流并把采集的数据送回地面接收站。用从ARGOS服务中心索取的资料,描绘了一条连续完整的流迹曲线。文章详细地论述了试验结果。ARGOS卫星定位与数据传输系统的建立使漂流浮标有了更大的发展,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国外表层漂流浮标的典型产品,并介绍了漂流浮标的跟踪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流浮标 跟踪 传输技术 海洋 浮标装置
下载PDF
极地漂流浮标技术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东明 杨慧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4-48,共5页
阐述了 J- CAD型漂流浮标的结构、特点 ,各类传感器的性能、电子设备的功能及使用情况。它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功能强大 ,是 2 1世纪初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观测冰下海洋水文要素的漂流浮标。
关键词 极地漂流浮标技术 北冰洋 传感器 电子设备
下载PDF
Argos表面漂流浮标在黑潮区的若干观测结果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增宏 许建平 朱伯康 《东海海洋》 2004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近几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浮标流经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 利用近几年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布放的部分卫星跟踪表面漂流浮标所取得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浮标流经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水温的变化。结果表明:2003年1月,黑潮表层水有入侵南海的趋势,夏季南海表层水经吕宋海峡流出,汇入黑潮主干;夏末冬初,黑潮主干经过东海时明显呈弯曲流动;2003年春季,日本以南海域黑潮弯曲不明显;台湾东北部海域存在一个强反气旋涡;表层海水的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明显,在浮标漂移路径呈反气旋或气旋式转动的区域,对应出现了表层水温的高、低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s表面漂流浮标 黑潮 海流
下载PDF
国产海洋气象漂流浮标运行评估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世广 雷勇 +4 位作者 李肖霞 曹晓钟 王艳青 徐鸣一 周薇 《气象科技》 2022年第4期467-475,共9页
利用2017年西太平洋海域国产海洋气象漂流浮标(以下简称浮标)实时运行数据、定位数据及观测数据,对浮标有效寿命、文件接收率、数据到报率和数据可用性等主要指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浮标漂流速度是反映仪器有效寿命的关键指标,4套浮... 利用2017年西太平洋海域国产海洋气象漂流浮标(以下简称浮标)实时运行数据、定位数据及观测数据,对浮标有效寿命、文件接收率、数据到报率和数据可用性等主要指标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浮标漂流速度是反映仪器有效寿命的关键指标,4套浮标有效寿命分别为193.8 h、837.8 h、330.8 h和2766.9 h;有效寿命内浮标文件接收率和数据到报率分别为79.86%和98.74%、97.37%和99.88%、94.65%和100%、65.45%和89.66%。经浮标运行状态参数影响分析和质量控制算法验证,浮标数据可用率分别为98.90%、99.68%、98.31%和60.14%。浮标太阳能充电模块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浮标工作寿命,但不能阻止电源损耗,电源电压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浮标工作寿命在5550 h至8400 h,满足设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流浮标 运行评估 有效寿命 工作寿命
下载PDF
浅析SVP使用的表层漂流浮标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立中 《海洋技术》 1999年第1期18-22,共5页
漂流浮标日渐在我国受到重视和应用,本文着重介绍TECHNCCEAN公司生产的测温型拉格郎日浮标构造、原理,数据传输及1996年以来在我国数次海洋调查活动中使用漂流浮标的情况。文章还阐明经努力可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 漂流浮标 海洋调查 SVP 应用现状
下载PDF
漂流浮标的技术状况与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依林 《海洋技术》 1990年第1期80-88,共9页
本文对国外漂流浮标发展现状,传感器测量精确度指标,资料质量控制,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并且对发展我国的漂流浮标业务提出看法。
关键词 漂流浮标 浮标 技术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