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元古代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2.3Ga环境突变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唐国军 陈衍景 +1 位作者 黄宝玲 陈从喜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2.33Ga~2.06Ga的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已被确认为一次全球性事件。与之相伴,地球表层系统的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性变化,证实了2.3Ga环境突变事件的客观存在。关于事件的起因,科学家提出了"雪球"效应、超级地幔柱活动/超...  2.33Ga~2.06Ga的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已被确认为一次全球性事件。与之相伴,地球表层系统的性质发生了一系列变革性变化,证实了2.3Ga环境突变事件的客观存在。关于事件的起因,科学家提出了"雪球"效应、超级地幔柱活动/超级大陆裂解效应、地外撞击事件等多种可能,但均需进一步确定。δ13Ccarb正向漂移现象很可能会在更多地区发现,2.3Ga前后多方面的截然变化将被揭示,更多示踪手段将被运用于研究2.3Ga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δ^13Ccarb正向漂移事件 环境突变 2.3Ga
下载PDF
寒武系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的全球对比性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樊茹 邓胜徽 张学磊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29-1839,共11页
通过分析目前寒武系已有的δ13C数据,从中至少可筛选出4次具有跨板块对比潜力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由下至上标定为:(1)寒武系底界幅度介于4‰~10‰的负漂移,相当于"BACE";(2)纽芬兰统幸运阶之顶至第2阶底,幅度大于5‰的正漂移... 通过分析目前寒武系已有的δ13C数据,从中至少可筛选出4次具有跨板块对比潜力的碳同位素漂移事件.由下至上标定为:(1)寒武系底界幅度介于4‰~10‰的负漂移,相当于"BACE";(2)纽芬兰统幸运阶之顶至第2阶底,幅度大于5‰的正漂移,相当于"ZHUCE";(3)第二统与第三统界线处δ13C最小值为-3‰~-5‰的负漂移,对比为"ROECE";(4)芙蓉统排碧阶底部幅度约4‰的正漂移——"SPICE".这4期碳同位素漂移与海洋环境重大变化及其引发的生物演化事件在时间上存在关联性,表现为:"BACE"与同期的大洋缺氧事件以及艾迪卡拉纪生物灭绝事件对应;"ZHUCE"与扬子地台第3小壳化石组合带对应;"ROECE"与同期三叶虫绝灭及海进事件对应;"SPICE"则与同期三叶虫绝灭及海退事件对应.另有一些源于区域剖面的漂移,其是否具有大区之间的对比意义,尚需对不同板块的同时代地层做更多的数据测试方可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漂移事件 寒武系 全球对比意义
原文传递
大氧化事件在山西滹沱群中的记录: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资料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威宇 陈衍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09-3720,共12页
古元古代早期爆发了全球性大氧化事件(GOE),诱发了休伦冰川事件(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HGE)和2. 3~2. 06Ga的拉玛岗地-瓦图里碳酸盐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Lomagundi-Jatuli Event,LJE)。滹沱群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沉... 古元古代早期爆发了全球性大氧化事件(GOE),诱发了休伦冰川事件(Huronian Glaciation Event,HGE)和2. 3~2. 06Ga的拉玛岗地-瓦图里碳酸盐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Lomagundi-Jatuli Event,LJE)。滹沱群是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古元古代沉积地层,变质程度最低,地层学研究程度高,是探索GOE以及HGE和LJE的理想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和分析滹沱群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研究结果,我们发现:(1)滹沱群主体未显示δ^(13)C_(carb)正漂移现象,但下部大石岭组有高达3. 5‰的δ^(13)C_(carb)正异常;(2)显示δ^(13)C_(carb)正异常的大石岭组可能形成于2. 08Ga之前,未显示δ^(13)C_(carb)正异常的东冶亚群可能形成于2. 06Ga之后;(3)五台地区记录休伦冰川事件的冰碛岩应发育在大石岭组之下,即四集庄组砾岩。总之,滹沱群形成于2. 3Ga之后,下部豆村亚群沉积于HGE或LJE期间,可能保留了更显著的δ^(13)C_(carb)正漂移信息及冰川沉积记录,中部的东冶亚群沉积于LJE之后,不存在δ^(13)C_(carb)正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 大氧化事件 滹沱群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河北平原深州地区JZ孔第四纪年代地层划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利杰 于娟 +4 位作者 张翼龙 王丽娟 吉云平 王成敏 梅杨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
通过对河北平原深州地区JZ孔光释光测年、古地磁定年与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并厘定了其第四纪年代地层序列。研究认为:该孔全新统(0~10.35 m)底界年龄为10.10 ka B.P.(相当于0.01 Ma B.P.);上更新统(10.35~52.68 m)底界年龄... 通过对河北平原深州地区JZ孔光释光测年、古地磁定年与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划分并厘定了其第四纪年代地层序列。研究认为:该孔全新统(0~10.35 m)底界年龄为10.10 ka B.P.(相当于0.01 Ma B.P.);上更新统(10.35~52.68 m)底界年龄为127.70 ka B.P.(相当于0.128 Ma B.P.);中更新统(52.68~112.17 m)底界年龄为0.78 Ma B.P.(即古地磁B/M界线);下更新统(112.17~365.42 m)底界年龄为2.58 Ma B.P.(即古地磁M/G界线)。该划分方案符合区域地层及沉积环境演化总体特征。JZ孔磁性地层记录的Blake负极性亚时应为区域性极性漂移事件,利用古地磁Blake极性亚时划分河北平原上更新统底界应慎重对待,需有绝对年龄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 光释光测年 磁性地层 年代地层 Blake极性漂移事件
下载PDF
降尘^(10)Be浓度对黄土^(10)Be示踪地磁场变化研究的影响
5
作者 鲜锋 孔祥辉 +2 位作者 姜峻 赵国庆 武振坤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运用我国黄土地层中的^(10)Be记录来示踪地磁场漂移事件和重建相对强度变化历史在最近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展上述研究的关键点之一在于如何对黄土^(10)Be记录中包含的源区降尘^(10)Be浓度等信号的相对贡献进行合理估算。本文参考最... 运用我国黄土地层中的^(10)Be记录来示踪地磁场漂移事件和重建相对强度变化历史在最近几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开展上述研究的关键点之一在于如何对黄土^(10)Be记录中包含的源区降尘^(10)Be浓度等信号的相对贡献进行合理估算。本文参考最新的现代粉尘^(10)Be浓度观测数据,设计了3种改变降尘^(10)Be浓度的情景分别建立了130 ka以来黄土^(10)Be记录的地磁场漂移事件时间序列。综合对比表明,3种情景下的重建结果并无差异,说明源区降尘^(10)Be浓度幅值变化不会对^(10)Be示踪地磁场变化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分离的130 ka以来受地磁场变化影响的^(10)Be记录可与PISO-1500等全球典型地磁场强度曲线良好对比,并完整地记录了蒙诺湖(Mono Lake)、拉尚(Laschamp)、挪威海-格陵兰(Norweigian-Greenland sea event)和布莱克(Blake)等主要地磁场漂移事件,揭示了黄土^(10)Be重建的地磁场变化曲线的全球尺度意义并印证了中国黄土在千年尺度的连续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10Be浓度 地磁场漂移事件 全球尺度 连续性
下载PDF
^10Be产率-地磁场转换方程的建立及其在黄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鲜锋 安芷生 +4 位作者 武振坤 J.Warren Beck 余华贵 康志海 程鹏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3-470,共8页
建立了10Be产率-古地磁场强度的便捷转换方程,并以洛川剖面最近80ka的10Be浓度记录结合磁化率等气候代用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新的LGM分离方法将影响黄土10Be浓度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因素进行了分离,成功示踪了末次冰期阶段拉尚(Lascham... 建立了10Be产率-古地磁场强度的便捷转换方程,并以洛川剖面最近80ka的10Be浓度记录结合磁化率等气候代用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新的LGM分离方法将影响黄土10Be浓度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因素进行了分离,成功示踪了末次冰期阶段拉尚(Laschamp(42ka))、莫诺湖(Mono Lake(32ka))等古地磁漂移事件,进而定量重建了最近80ka地磁场强度变化历史.重建结果与全球典型地磁场强度曲线(SINT-200,NAPIS75等)具有几乎同步的变化特征,从而表明采用LGM方法和新的转换方程在利用黄土10Be记录示踪和重建古地磁场强度研究中的实用意义及应用前景.通过分析表明,季风区降水的不均匀性是导致黄土10Be浓度无法直接示踪古地磁场漂移事件的主要原因,而来自粉尘源区的尘降10Be浓度和尘降磁化率具有"准恒定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 ^10Be产率 LGM分离法 古地磁场漂移事件 地磁场强度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