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降场电极U形漂移区SOI-LDMOS的耐压特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罗卢杨 方健 +1 位作者 罗萍 李肇基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19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具有降场电极 U形漂移区 SOI- L DMOS,借助 2 D泊松方程对其场分布进行解析分析和数值分析 ,结果证明该结构在与 RESURF结构相同的耐压下 ,具有器件长度小 ,漂移区浓度高 ,导通电阻小的特点 .这表明降场电极是一种缓和漂移区... 提出了一种具有降场电极 U形漂移区 SOI- L DMOS,借助 2 D泊松方程对其场分布进行解析分析和数值分析 ,结果证明该结构在与 RESURF结构相同的耐压下 ,具有器件长度小 ,漂移区浓度高 ,导通电阻小的特点 .这表明降场电极是一种缓和漂移区掺杂浓度和耐压之间矛盾的有效方法 .该结构是一种器件耐压与导通电阻优化的新途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场电极 U形漂移区 耐压特性 SOI LDMOS RESURF
下载PDF
LDMOSFET漂移区参数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智林 孙伟锋 +1 位作者 易扬波 陆生礼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高低压兼容工艺对LDMOSFET漂移区的各参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实际工艺,对LDMOSFET漂移区的长度、结深、浓度等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模拟结果表明...  高低压兼容工艺对LDMOSFET漂移区的各参数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实际工艺,对LDMOSFET漂移区的长度、结深、浓度等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此方案可以使器件击穿电压提高27%,导通电阻降低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MOSFET 漂移区 击穿电压 导通电阻 长度 结深 浓度 灵敏度
下载PDF
DRT MC SOI LIGBT器件漂移区新结构的可实现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鹏 邱晓军 +3 位作者 胡晓萍 沈世龙 杨宝 岳亚富 《电子器件》 CAS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简介了减薄漂移区多沟道SOILIGBT结构雏形,根据先进VLSI工艺调研结果讨论了减薄漂移区新型微结构的可实现性,提出了可能实现的三种表面微结构及其工艺实现方法;指出了这种器件雏形结构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改进措施,并... 简介了减薄漂移区多沟道SOILIGBT结构雏形,根据先进VLSI工艺调研结果讨论了减薄漂移区新型微结构的可实现性,提出了可能实现的三种表面微结构及其工艺实现方法;指出了这种器件雏形结构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改进措施,并提出了面向智能PowerICs应用的同心圆环源漏互包SOILIGBT结构,及其迄待研究的主要问题与部分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 LIGBT 减薄漂移区 新结构 可实现性
下载PDF
漂移区为线性掺杂的高压薄膜SOI器件的研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盛东 韩汝琦 +1 位作者 TommyLai JohnnySin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给出了漂移区为线性掺杂的高压薄膜SOI器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在Si膜厚度为 0 15 μm、隐埋氧化层厚度为 2 μm的SOI硅片上进行了LDMOS晶体管的制作 .首次对薄膜SOI功率器件的击穿电压与线性掺杂漂移区的杂质浓度梯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 给出了漂移区为线性掺杂的高压薄膜SOI器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在Si膜厚度为 0 15 μm、隐埋氧化层厚度为 2 μm的SOI硅片上进行了LDMOS晶体管的制作 .首次对薄膜SOI功率器件的击穿电压与线性掺杂漂移区的杂质浓度梯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 .通过对漂移区掺杂剂量的优化 ,所制成的漂移区长度为 5 0 μm的LDMOS晶体管呈现了高达 6 12V的击穿电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SOI 半导体器件 线性掺杂 漂移区
下载PDF
改进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折中性能的线性变化掺杂漂移区RESURF LDMOS晶体管 被引量:2
5
作者 何进 张兴 +2 位作者 黄如 林晓云 何泽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98-300,共3页
本文提出了改进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折中性能的线性变化掺杂漂移区RESURFLDMOS晶体管新结构 .用二维器件软件MEDICI对具有线性变化掺杂漂移区的RESURFLDMOS晶体管的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由实验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漂... 本文提出了改进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折中性能的线性变化掺杂漂移区RESURFLDMOS晶体管新结构 .用二维器件软件MEDICI对具有线性变化掺杂漂移区的RESURFLDMOS晶体管的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由实验对其结果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漂移区长度下 ,该新结构较之于优化的常规RESURFLDMOS晶体管 ,它的击穿电压可由 178V提高到 2 34V ,增加了 1 5倍 ,而比导通电阻却从 7 7mΩ·cm2 下降到 5mΩ·cm2 ,减小了 30 % ,显示了很好的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折中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MOS器件 RESURF原理 线性变化掺杂漂移区 击穿电压 导通电阻 晶体管
下载PDF
阶梯掺杂薄漂移区RESURF LDMOS耐压模型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琦 张波 李肇基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59-2163,共5页
提出硅基阶梯掺杂薄漂移区RESURFLDMOS耐压解析模型.通过分区求解二维Poisson方程,获得阶梯掺杂薄漂移区的二维表面电场和击穿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借助此模型研究击穿电压与器件结构参数的关系,其解析与数值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在导通... 提出硅基阶梯掺杂薄漂移区RESURFLDMOS耐压解析模型.通过分区求解二维Poisson方程,获得阶梯掺杂薄漂移区的二维表面电场和击穿电压的解析表达式.借助此模型研究击穿电压与器件结构参数的关系,其解析与数值结果吻合较好.结果表明:在导通电阻相近情况下,阶梯掺杂漂移区LDMOS较均匀漂移区的击穿电压提高约20%,改善了击穿电压和导通电阻的折衷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移区 阶梯掺杂 击穿电压 模型
下载PDF
一种新型偏置栅MOS管漂移区表面电压和电场的分析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伟锋 吴建辉 +1 位作者 陆生礼 时龙兴 《电子器件》 CAS 2002年第3期292-295,共4页
本文提出了偏置栅MOS管漂移区离子注入剂量对表面电压和PN结边界电场两者关系的一种新的分析模型 ,借助数学推导得到该模型的计算方程 ,通过仿真曲线图能清楚地看到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 。
关键词 偏置栅MOS 漂移区 表面电压 PN结边界电场
下载PDF
漂移区减薄的多沟道薄膜SOILIGBT的研究(Ⅰ)——低压截止态泄漏电流的温度特性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海鹏 宋安飞 +2 位作者 杨国勇 冯耀兰 魏同立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4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薄膜 SOI L IGBT——漂移区减薄的多沟道薄膜 SOI LIGBT( DRT-MC TFSOI L IGB)。主要研究了其低压截止态泄漏电流在 4 2 3~ 573K范围的温度特性。指出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该种新器件具有很低的截止态高温泄漏电流 ... 提出了一种新结构薄膜 SOI L IGBT——漂移区减薄的多沟道薄膜 SOI LIGBT( DRT-MC TFSOI L IGB)。主要研究了其低压截止态泄漏电流在 4 2 3~ 573K范围的温度特性。指出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使该种新器件具有很低的截止态高温泄漏电流 ,很高的截止态击穿电压 ,足够大的正向导通电流和足够低的正向导通压降。还指出 ,它不仅适用于高温低压应用 ,而且适用于高温高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沟道薄膜 绝缘层 横向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泄漏电流 漂移区 LIGBT
下载PDF
变漂移区厚度SOI横向高压器件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宇锋 王志功 管邦虎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6,79,共6页
提出了一种耐压技术——横向变厚度VLT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一种高压器件结构——变厚度漂移区SOI横向高压器件,借助二维器件仿真器MEDICI,深入研究了该结构的耐压机理。结果表明,变厚度漂移区结构不但可以使横向击穿电压提高20%,纵向... 提出了一种耐压技术——横向变厚度VLT技术,以及基于此技术的一种高压器件结构——变厚度漂移区SOI横向高压器件,借助二维器件仿真器MEDICI,深入研究了该结构的耐压机理。结果表明,变厚度漂移区结构不但可以使横向击穿电压提高20%,纵向击穿电压提高10%,而且可以使漂移区掺杂浓度提高150%~200%,从而降低漂移区电阻,使器件优值提高40%以上。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所研究的结构,采用一阶或二阶阶梯作为线性漂移区的近似,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不会导致器件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层上硅 击穿电压 漂移区电阻 横向变掺杂 横向变厚度
下载PDF
具有高斯型的倾斜表面漂移区的LDMOS的器件特性研究
10
作者 罗向东 翟宪振 +2 位作者 戴珊珊 余晨辉 刘培生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27,共5页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高斯型的倾斜表面漂移区的LDMOS结构。P阱、沟道、源区、栅极等位于高斯中心的一侧,而漏端位于高斯中心的另一侧并靠近高斯中心,器件既具有倾斜表面漂移区的高耐压性,又具有VDMOS结构的高开态击穿特性和良好的安全工作...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高斯型的倾斜表面漂移区的LDMOS结构。P阱、沟道、源区、栅极等位于高斯中心的一侧,而漏端位于高斯中心的另一侧并靠近高斯中心,器件既具有倾斜表面漂移区的高耐压性,又具有VDMOS结构的高开态击穿特性和良好的安全工作区域。我们研究了高斯表面的弯曲程度对高斯型倾斜表面漂移区的影响。结果表明,P阱的长时间退火对具有高斯表面的漂移区的掺杂浓度分布有一定影响。具有高斯表面的倾斜漂移区的LDMOS结构在不同弯曲程度下器件耐压性和表面电场分布均匀性不同。高斯弯曲参数P在0.5左右时开态耐压性能最优,并且表面电场分布相对均匀;当弯曲参数P增大时,击穿特性基本饱和或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MOS 高斯表面 漂移区 开态击穿电压 表面电场
下载PDF
薄型双漂移区高压器件新结构的耐压分析
11
作者 李琦 王卫东 +1 位作者 赵秋明 晋良念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2,137,共5页
提出与CMOS工艺兼容的薄型双漂移区(TD)高压器件新结构.通过表面注入掺杂浓度较高的N-薄层,形成不同电阻率的双漂移区结构,改变漂移区电流线分布,降低导通电阻;沟道区下方采用P离子注入埋层来减小沟道区等位线曲率,在表面引入新的电场峰... 提出与CMOS工艺兼容的薄型双漂移区(TD)高压器件新结构.通过表面注入掺杂浓度较高的N-薄层,形成不同电阻率的双漂移区结构,改变漂移区电流线分布,降低导通电阻;沟道区下方采用P离子注入埋层来减小沟道区等位线曲率,在表面引入新的电场峰,改善横向表面电场分布,提高器件击穿电压.结果表明:TD LDMOS较常规结构击穿电压提高16%,导通电阻下降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双漂移区 调制 击穿电压 导通电阻
下载PDF
双层场板长漂移区LDMOS热载流子退化研究
12
作者 姜一波 王晓磊 +5 位作者 徐曙 顾刘强 梁艳 魏义 韩宇锋 李辉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9-344,360,共7页
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开发的双层场板长漂移区LDMOS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效(Long-term)可靠性实验展示了其特殊性退化过程,即I_(dss)快速下降—略微增长—再缓慢下降。通过TCAD仿真对双层场板长漂移区LDMOS的特殊退化现象进行仿真与分... 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开发的双层场板长漂移区LDMOS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效(Long-term)可靠性实验展示了其特殊性退化过程,即I_(dss)快速下降—略微增长—再缓慢下降。通过TCAD仿真对双层场板长漂移区LDMOS的特殊退化现象进行仿真与分析,展示了器件内部物理量的变化。从理论上阐明了双层场板长漂移区LDMOS热载流子退化机理并对其特殊退化过程进行了解释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可靠性 热载流子退化 双层场板长漂移区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 热空穴注入
下载PDF
双异质结双漂移区InP/InGaAsP/InP微波雪崩二极管的设想
13
作者 杨玉芬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1981年第6期794-801,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异质结双漂移区InP/InGaAsP/InP微波雪崩二极管的设想,分析表明:该器件的电压调制度可达100%,对应的直流到射频的转换率为64%,同时给出了器件的小信号理论分析。
关键词 漂移区 双异质结 InP/InGaAsP/InP 雪崩二极管 碰撞雪崩渡越时间二极管 微波 电磁波
下载PDF
TF SOI NLIGBT漂移区表面堆积状态小注入间接寿命模型及模拟
14
作者 张海鹏 李浩 +1 位作者 刘国华 牛小燕 《电子与封装》 2011年第2期26-29,共4页
为探讨表面复合对TF SOI nLIGBT开关特性的影响,在Si-SiO2界面态连续分布多项式插值近似的平带条件下TF SOI nLIGBT漂移区表面小注入间接复合寿命模型及模拟研究基础上,考虑表面堆积状态下能带向下弯曲对界面态分布的影响而建立了堆积... 为探讨表面复合对TF SOI nLIGBT开关特性的影响,在Si-SiO2界面态连续分布多项式插值近似的平带条件下TF SOI nLIGBT漂移区表面小注入间接复合寿命模型及模拟研究基础上,考虑表面堆积状态下能带向下弯曲对界面态分布的影响而建立了堆积状态下TF SOI nLIGBT漂移区表面小注入间接复合寿命模型,然后采用基于MATLAB平台的循环嵌套矩阵算法进行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SOInLIGBT 漂移区表面 堆积状态 间接寿命 模型及模拟
下载PDF
具有漂移区场氧化层结构的射频LDMOS器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曦 王纪民 刘道广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6-629,共4页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RF LDMOS器件。通过对传统RF LDMOS器件的工艺流程进行修改,并在漂移区上方引入场氧化层结构,改善了器件的准饱和现象。当工作在Vgs=5 V,Vds=10 V条件下时,与传统RF LDMOS器件相比,改进后RF LDMOS器件的跨导提高约81%,... 介绍了一种改进型RF LDMOS器件。通过对传统RF LDMOS器件的工艺流程进行修改,并在漂移区上方引入场氧化层结构,改善了器件的准饱和现象。当工作在Vgs=5 V,Vds=10 V条件下时,与传统RF LDMOS器件相比,改进后RF LDMOS器件的跨导提高约81%,截止频率提高约89%,击穿电压提高约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 LDMOS 准饱和 漂移区 场氧化层
下载PDF
短漂移区静电感应晶体管的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琳娇 杨建红 +1 位作者 刘亚虎 朱延超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4-198,共5页
为了满足静电感应晶体管(SIT)在中小功率高频领域的应用需求,基于SIT的工作原理以及中小功率高频应用对器件的性能要求,设计一款工作频率为600~800 MHz、通态电流I≈2 A、柵源击穿电压BVgso≈10 V、漏源击穿电压BVdso为100~120 V的常... 为了满足静电感应晶体管(SIT)在中小功率高频领域的应用需求,基于SIT的工作原理以及中小功率高频应用对器件的性能要求,设计一款工作频率为600~800 MHz、通态电流I≈2 A、柵源击穿电压BVgso≈10 V、漏源击穿电压BVdso为100~120 V的常开型SIT。为了满足上述参数要求,设计了漂移区长度为4μm、有源区总厚度为10μm、单元周期为10μm的短漂移区SIT器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短漂移区SIT的电学特性,并与长漂移区SIT的电学特性做了比较和讨论。结果表明,短漂移区SIT具有通态电阻小、功耗小、线性度好、频率高的优点,在中小功率高频领域具有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感应晶体管(SIT) 漂移区 势垒 I-V特性 响应时间
下载PDF
超结VDMOS漂移区的几种制作工艺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万里 赵圣哲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9-693,702,共6页
超结VDMOS与常规VDMOS的主要差异在于漂移区,超结VDMOS是在常规VDMOS的n型漂移区中插入了p型区。此p型区具有较大的深度与宽度比,利用一次注入与驱入工艺无法实现,所以这种超结结构的制造工艺难度比常规VDMOS大。介绍了目前实现超结结... 超结VDMOS与常规VDMOS的主要差异在于漂移区,超结VDMOS是在常规VDMOS的n型漂移区中插入了p型区。此p型区具有较大的深度与宽度比,利用一次注入与驱入工艺无法实现,所以这种超结结构的制造工艺难度比常规VDMOS大。介绍了目前实现超结结构的多次外延与注入法、多次高能离子注入法、深沟槽填p型外延法及深沟槽侧壁倾斜注入法四种主要工艺方法,重点探讨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制造工艺难度和适用性。对各种方法的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深沟槽填p型外延法是最适宜产业化的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结 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VDMOS) 漂移区 外延 工艺
下载PDF
N漂移区减薄的BPL SOI LDMOS器件的耐压特性
18
作者 李阜骄 张海鹏 +2 位作者 郝希亮 何健 张强 《电子世界》 2016年第22期59-61,共3页
为了提高横向小尺寸薄埋氧层BPL SOI LDMOS器件的横向耐压,提出一种N漂移区减薄的BPL SOI LDMOS结构。该结构在BPL SOI LDMOS N漂移区的上表面引入一个沟槽。当器件正向截止时,与原结构相比,新结构具有更高的横向耐压值和漂移区最优掺... 为了提高横向小尺寸薄埋氧层BPL SOI LDMOS器件的横向耐压,提出一种N漂移区减薄的BPL SOI LDMOS结构。该结构在BPL SOI LDMOS N漂移区的上表面引入一个沟槽。当器件正向截止时,与原结构相比,新结构具有更高的横向耐压值和漂移区最优掺杂浓度。采用2维数值仿真工具TCAD对该器件结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与原结构相比,该结构横向耐压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 N漂移区 BPL SOI LDMOS 横向耐压
下载PDF
单极型SiC功率器件的最优漂移区解析模型
19
作者 蒋华平 李诚瞻 吴煜东 《大功率变流技术》 2015年第6期38-40,共3页
基于目前碳化硅(SiC)外延掺杂浓度误差较大以及成本和缺陷密度对外延厚度敏感的情况,以比导通电阻为目标优化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单极型SiC功率器件的最优漂移区解析模型,得到了最优控制线,并采用Synopsys/Sentaurus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 基于目前碳化硅(SiC)外延掺杂浓度误差较大以及成本和缺陷密度对外延厚度敏感的情况,以比导通电阻为目标优化指标,建立了适用于单极型SiC功率器件的最优漂移区解析模型,得到了最优控制线,并采用Synopsys/Sentaurus软件进行了仿真验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外延层厚度和掺杂浓度的影响,并针对常用电压等级的单极型SiC功率器件计算了典型误差值下的最优漂移区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不同耐压等级,最优漂移区大致以电压等级每增加100 V厚度则增加1-1.2μm的速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单极型 功率器件 比导通电阻 解析模型 漂移区
下载PDF
在钳位电感负载电路中含相同或相反极性栅和漂移区的SiC GTO闸流管的电热模拟
20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03年第6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钳位电感负载电路 极性栅 漂移区 SiCGTO闸流管 电热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