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再论漂风难民对中琉关系历史发展的影响
- 1
-
-
作者
吴巍巍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
出处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5,13,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琉关系通史”(16ZDA128)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FJ2018B095)。
-
文摘
漂风难民是古代中琉关系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面相,大大小小数百起的漂风事件丰富和发展了中琉关系的内容与维度。漂风难民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与周边藩属国在东亚海域政治秩序层面的良性互动关系;也对中国及其藩属国内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产生了影响,进而深化和推动了中国与藩属国在诸多领域的制度化发展历程。通过审视中琉之间的海上漂风难民事件,可以看到这一事象对中琉关系历史发展乃至东亚地缘政治格局演进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
关键词
漂风难民
中琉关系
琉球社会
东亚海域
地缘政治
-
分类号
F276.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勿令所失”:清代浙江救助外籍漂风难民制度略论
- 2
-
-
作者
王超杰
-
机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23年第23期29-32,共4页
-
文摘
18世纪以后,随着东亚各国海洋活动日益增多,海难事故也频繁发生。受洋流和季风影响,漂流至浙江的外籍海难船只较多,随着救助经验的积累,浙江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海难救抚制度,详细记录在乾隆《钦定户部则例》中,并有嘉庆年间朝鲜漂海人崔斗灿的漂海日记《乘槎录》相印证,既展示出浙江各级官府在具体的海难救助活动中制度落实的情况,又生动体现出了浙江抚恤制度在挽救漂风难民生命财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表明清朝海难救助制度对于挽救各国漂风难民生命财产具有显著作用,亦反映了中华文化中悠久的人道主义传统。
-
关键词
清代浙江
漂风难民
乾隆《钦定户部则例》
《乘槎录》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清代琉球船漂风台湾考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赖正维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台湾研究》
CSSCI
2003年第4期88-93,共6页
-
文摘
台湾与琉球仅一水之隔,台湾花莲距琉球只有120多公里,地缘关系使得台琉两地早有往来。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琉球人曾到过台湾鸡笼山。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与琉球间也曾有过贸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
关键词
清代
琉球群岛
台湾省
琉球漂风难民
船只
漂风难船
考证
-
分类号
K29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乾隆“难夷抚恤令”及其对浙江的影响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陆臻杰
金鑫
-
机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1-115,共5页
-
基金
宁波大学SRIP重点项目资助
-
文摘
乾隆二年(1737),因琉球难夷漂风至浙,乾隆帝"柔远深仁",谕令沿海各省"动交公银",为外国难夷回国提供便利。以这道谕令为始,沿海各省层层落实,尤其是浙江抚恤漂风难民甚为优厚,刺激海外各国漂风而至以获取回报并私自贸易,同时浙江在海上活动频繁情形下对各国难民迎来送往,构筑起了"顺风相送"的海难救助网络。
-
关键词
琉球
浙江
漂风难民
抚恤
-
Keywords
Okinawa
Zhejiang province
castaway
comfort and compensation
-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