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级漏孔泄漏分析及其漏率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丹 廖旭东 李艳霞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0,共4页
为了评估气体介质经多级漏孔的泄漏量,指导多道密封结构的安全设计,有必要研究气体经多级漏孔的泄漏特性。通过建立双级与多级漏孔的数学模型,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对多级漏孔的泄漏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多级漏孔的稳定漏率仅与... 为了评估气体介质经多级漏孔的泄漏量,指导多道密封结构的安全设计,有必要研究气体经多级漏孔的泄漏特性。通过建立双级与多级漏孔的数学模型,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对多级漏孔的泄漏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多级漏孔的稳定漏率仅与各级独立漏孔漏率有关,与中间空腔体积无关,其倒数等于各级漏孔漏率的倒数之和。影响稳定时间的因素包括末级漏孔的漏率、其余各级漏孔组成的多级漏孔漏率以及中间空腔的容积。利用分析结果,提出了多级漏孔漏率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 漏率预测 稳定时间
下载PDF
耐压闸门密封圈泄漏率预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吕祥奎 黄灏 +1 位作者 黄晓明 许国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55,共5页
针对大型耐压闸门橡胶O形圈密封结构进行泄漏机理研究.根据界面泄漏机理分析,将接触界面区域的微观细致结构视为多孔介质,建立了基于多孔渗流原理泄漏率预测模型,其中影响泄漏率的两个关键参数渗透率和接触宽度,分别依据粗糙峰和密封圈... 针对大型耐压闸门橡胶O形圈密封结构进行泄漏机理研究.根据界面泄漏机理分析,将接触界面区域的微观细致结构视为多孔介质,建立了基于多孔渗流原理泄漏率预测模型,其中影响泄漏率的两个关键参数渗透率和接触宽度,分别依据粗糙峰和密封圈变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计算获得.应用所提出的预测模型对三种硬度的O形圈密封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硬度较低的密封圈在事故条件下(对应内部升压工况)可以保持较好的紧密性.搭建了耐压闸门的泄漏率测试试验台,结果表明试验测量值与理论预测值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率预测 耐压闸门 橡胶O形圈 接触界面 渗流原理
原文传递
大型真空系统氦检漏率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廖旭东 杨丹 +2 位作者 冯晓 陈涛 白国云 《真空》 CAS 2012年第3期22-25,共4页
大型真空系统检漏往往耗时长、效率低。本文分析了氦气通过漏孔进入氦质谱检漏仪形成检漏信号的规律,并据此建立检漏信号数学模型,确定漏孔的最终稳态泄漏信号。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漏孔漏率的一种快速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于大型真空系统... 大型真空系统检漏往往耗时长、效率低。本文分析了氦气通过漏孔进入氦质谱检漏仪形成检漏信号的规律,并据此建立检漏信号数学模型,确定漏孔的最终稳态泄漏信号。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漏孔漏率的一种快速预测方法。该方法用于大型真空系统检漏能准确预测被检部位的漏率,能显著缩短检漏时间,提高检漏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质谱检 快速准确检测 漏率预测
下载PDF
计划免疫接种率评价方法与应用探索 被引量:28
4
作者 卓家同 《中国计划免疫》 2002年第5期277-280,共4页
为了探索计划免疫接种率评价方法 ,以自治区统计局出生率计算的整体评估法、两个互为独立系统的捕获 标记 再捕获法和就诊儿童漏卡率调查预测法 ,对计划免疫接种率评价做了比较。结果显示 :整体评估法可宏观上推动全局 ,但不便于分类指... 为了探索计划免疫接种率评价方法 ,以自治区统计局出生率计算的整体评估法、两个互为独立系统的捕获 标记 再捕获法和就诊儿童漏卡率调查预测法 ,对计划免疫接种率评价做了比较。结果显示 :整体评估法可宏观上推动全局 ,但不便于分类指导 ;捕获 标记 再捕获法相对灵活快捷 ,但指导面欠宽 ;就诊儿童漏卡率调查预测法以其既能宏观部署分类指导 ,又能触动局部见长 ,对大规模强化普种的规划安排和督导尤为适用。以整体评估法带动全局 ,以捕获 标记 再捕获法督导局部 ,以就诊儿童漏卡率调查预测法对大规模强化普种活动具体分类部署强化执行 ,三法相辅相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方法 计划免疫 接种 卫生调查 捕获-标记-再捕获法 就诊儿童调查预测
原文传递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turbulent bubbly wakes created by the ventilated partial cavity 被引量:1
5
作者 XIANG Min ZHANG WeiHua +1 位作者 CHEUNG S.C.P. TU JiYuan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297-304,共8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turbulent bubbly wakes created by the ventilated partial cavity.A semi-empirical approach is introduced to model the discrete interface of the ventilated cavity and its com...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tudy on the turbulent bubbly wakes created by the ventilated partial cavity.A semi-empirical approach is introduced to model the discrete interface of the ventilated cavity and its complex gas leakage rate induced by the local turbulent shear stress.Based on the Eulerian-Eulerian two-fluid modeling framework,a population balance approach based on MUltiple-SIze-Group (MUSIG) model is incorporated to simulate the size evolution of the sheared off microbubbles and its complex interactions with the two-phase flow structure in the wake region.Numerical predictions at various axial locations downstream of the test body we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The captured bubbly wake structure illustrates that the bubbles may disperse as a twin-vortex tube driven by gravity effect.The predicted Sauter mean bubble diameter has confirmed the dominance of the coleascense process in the axial direction.As the bubbles develop downstream,the coleascense and breakup rate gradually reach balance,resulting in the stable bubble diameter.A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flow structures,gas void fraction distributions and the bubble size evolution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 physical phenomenon induced by ventilated ca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tilated cavity population balance bubbly wak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