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4篇文章
< 1 2 1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漓江上游水沙对降水、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1
作者 方荣杰 黄卉 +3 位作者 张帅普 代俊峰 蒋立新 许景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探究漓江流域上游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气温、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漓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累积量斜率变... 为了探究漓江流域上游水沙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特征,基于气温、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漓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变化趋势,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揭示气候因子对上游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合植被覆盖变化特征探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河流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19年漓江流域上游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未呈现显著增加或减少趋势,同时期NDVI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林地、耕地为主。漓江上游气温未出现突变点,降水量与径流量于1991年发生突变,1992—2019年漓江上游NDVI平均值显著高于突变前的1981—1991年,耕地面积平均值与林地面积平均值显著低于突变前的1981—1991年;输沙量于2003年发生突变,2004—2019年漓江上游NDVI平均值与建设用地面积平均值显著高于1981—2003年。降水对径流改变的贡献率为56.30%,降水量-径流量关系并未在突变点前后发生改变。降水量对输沙量改变的贡献率为-12.67%,降水量-输沙量关系在突变后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贡献率 漓江
下载PDF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桂林漓江游船外观设计研究
2
作者 符晗 段嘉豪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促进桂林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漓江游船外观形象,本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漓江游船外观进行设计分析,构建外观设计评价体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漓江游船的外观设计策略,并从外观结构、传统文化、情感因素三方面进行设计实践并验证... 为促进桂林文旅融合发展,提升漓江游船外观形象,本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漓江游船外观进行设计分析,构建外观设计评价体系,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漓江游船的外观设计策略,并从外观结构、传统文化、情感因素三方面进行设计实践并验证。结果证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在漓江游船外观设计上的应用可行,对文旅融合背景下提升游客文化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模糊层次分析法 漓江游船外观设计
下载PDF
湖光山色绿沙洲——漓江山水工程典型案例掠影
3
作者 甘剑伟 《南方自然资源》 2024年第4期6-12,共7页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推进漓江全流域保护、全覆盖治理、全方位提升,推动漓江... 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近年来,广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推进漓江全流域保护、全覆盖治理、全方位提升,推动漓江保护步入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和广西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漓江流域 流域保护 长效化 漓江山水 系统治理 保护修复 规范化
下载PDF
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4
作者 罗婷 黄甫昭 +4 位作者 李健星 陆芳 文淑均 阮枰臻 李先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全钙(Ca)和全镁(Mg)含量及其比值随恢复进程波动变化。灌草丛阶段叶片C和P含量最高(469.84和1.21 g·kg^(-1)),且C∶K和N∶K最大(134.64和5.67);原生乔木林阶段叶片N、K和Mg含量最高(20.52、6.76和5.69 g·kg﹣1),且K∶P最大(5.83);次生乔木林阶段叶片Ca含量最高(34.05 g·kg^(-1)),且C∶P和N∶P最大(510.98和18.25);灌木林阶段叶片C∶N最大(34.61)。灌草丛阶段土壤C和N含量最高(114.25和4.26 g·kg^(-1)),且C∶N、C∶P、C∶K、N∶P和N∶K最大(27.00、170.98、13.75、6.37和0.52);原生乔木林阶段土壤P和Ca含量最高(1.03和6.42 g·kg^(-1));灌木林阶段土壤K含量最高(8.98 g·kg^(-1)),且K∶P最大(12.96);次生乔木林阶段土壤Mg含量最高(11.53 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C含量与土壤C、N、P、Ca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叶片N、Mg含量与土壤K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叶片Ca含量与土壤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各恢复阶段植物生长均受磷限制,灌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氮限制,灌草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钾限制,因此,建议在该区域植被恢复和管理中适当增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地区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下载PDF
漓江流域喀斯特综合干扰评价及其空间特征
5
作者 樊千涛 马姜明 +1 位作者 于名召 贺桂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4-1417,共14页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辨识和量化人为、自然多重干扰是减少人类干扰影响及制定喀斯特景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漓江流域喀斯特发育地貌特征,旨在建立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社会5类因素以及15个...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辨识和量化人为、自然多重干扰是减少人类干扰影响及制定喀斯特景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漓江流域喀斯特发育地貌特征,旨在建立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社会5类因素以及15个具体干扰指标的喀斯特综合干扰指数,并通过空间相关分析探究地理因子对综合干扰解释力以及因子与指标间交互作用力的特征。结果显示:(1)漓江流域中游综合干扰指数高于上下游,自然地形地貌本底以及不同类型喀斯特景观分布的地带性是分异的主要原因;(2)干扰等级为显著干扰,综合干扰指数为0.336,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与北部低、西部与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综合干扰具有较强解释力,采石采矿、各类灾害、生产活动等多项干扰指标以及海拔高度具有较强空间关联关系。评估了漓江流域喀斯特综合干扰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对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 干扰评价体系 空间交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倪春雨 何文 姚月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227-5238,共12页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精准评价对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融合Landsat 8遥感影像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探讨自2012年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以来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且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其中,流域林地和草地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主要为优和良,而建设用地和耕地等区域主要为差和较差;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呈聚集性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高-高聚类、低-低聚类和不显著聚类;绿度和湿度指标对RSEI指数有正向影响,而干度和热度指标则为反向影响;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自然因素。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发展战略,注重保护和恢复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以促进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谷歌地球引擎(GEE) 主成分分析(PCA) 地理探测器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及分异研究
7
作者 钟启翔 蔡湘文 +1 位作者 魏玺 罗海凤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基于1980年、2000年、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80~2020年漓江流域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居民... 本文基于1980年、2000年、2020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信息,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80~2020年漓江流域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面积变化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格局及分异的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40年间,1980~2000年漓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数量变化不明显,其数量在200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在规模上,居民点斑块的规模变大,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密度下降,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整体呈扩张趋势;并且农村居民点在规模上呈现高密度小规模分布和低密度大规模分布。在形态特征上,农村居民点斑块更破碎、更复杂,聚集程度高。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呈现出“低密度广泛分布,整体分散和局部聚集”的点状分布特征,空间分异显著。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分异主要受DEM、NDVI和气温影响,且多种因素交互影响着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研究结果对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利用 时空分异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怀旧演绎:漓江画派山水画创作的当代社会新功能
8
作者 李英峰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在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的怀旧研究背景下,该文作者探讨怀旧的多维度含义,包括时间和空间维度。怀旧被视为一种情感现象,它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联系个体与过去,唤起回忆和情感共鸣。在现代社会中,怀旧演绎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 在斯维特兰娜·博伊姆的怀旧研究背景下,该文作者探讨怀旧的多维度含义,包括时间和空间维度。怀旧被视为一种情感现象,它通过时间和空间的维度联系个体与过去,唤起回忆和情感共鸣。在现代社会中,怀旧演绎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媒体现象,能帮助人们满足怀旧情感,强化情感联系,寻找情感寄托。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清代石涛和当代漓江画派的新田园诗画风山水画作品被视为怀旧演绎的典型案例。这些作品以过去的生活场景为主题,呈现了旧日生活的美好,引发了观众的怀旧情感,强化了人们对过去和地方的情感联系,体现了怀旧演绎的力量。该文阐释怀旧演绎的概念,以及在石涛和漓江画派的山水画中如何实现怀旧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漓江画派 怀旧理论
下载PDF
漓江流域“三生”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动态模拟
9
作者 蓝贵文 张凡 +1 位作者 吴静 江凡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1-442,共12页
[目的]揭示漓江流域“三生”功能时空分布动态变化特征,模拟预测自然发展、生态保护情景下漓江流域“三生”功能指数变化趋势,为喀斯特地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及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重... [目的]揭示漓江流域“三生”功能时空分布动态变化特征,模拟预测自然发展、生态保护情景下漓江流域“三生”功能指数变化趋势,为喀斯特地区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10年、2015年及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重心模型及PLUS模型等方法,开展了“三生”功能重心迁移、“三生”功能指数时空变化及模拟研究。[结果](1)2010—2020年,生产、生活功能指数整体分别提升0.77%,23.85%,高值区分别集中在低海拔地区和桂林市区;生态功能指数整体下降1.39%,高值区沿高海拔地区分布。(2)2010—2020年,“三生”功能变化幅度的大小为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其中,后阶段生产、生活功能增强区面积分别较前阶段上升了4.0%,11.6%,功能减弱区面积分别下降了3.2%,9.4%,生态功能增强区和减弱区面积则分别较前阶段下降16.4%和增加17.3%。(3)10年间,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重心整体上向西北方向移动,生态功能重心整体上向东南方向移动。(4)自然发展情景下,2030年生产、生活功能均值比2020年分别提升0.278,0.4,生态功能均值下降0.138;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均值比2020年分别提升0.421,0.211,0.06。[结论]生产、生活功能整体上有所增强,生态功能则有所减弱,但生态功能的整体变化幅度最大。生态保护情景模拟结果更符合《桂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功能 情景模拟 PLUS模型 漓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分析1980-2019年漓江流域干旱特征
10
作者 褚彦琪 杨的山 +2 位作者 王星明 李子威 唐湘玲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分析漓江流域1980-2019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特征变化,为漓江流域气象预警以及科学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漓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Pett... 分析漓江流域1980-2019年的多时空尺度干旱特征变化,为漓江流域气象预警以及科学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漓江流域6个气象站点1980-2019年逐月降水与气温资料,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进一步研究干旱突变、干旱频率以及干旱的持续时间。结果表明:漓江流域干旱事件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空间上灵川的干旱频率较高,时间上2015年是漓江流域干旱情况的一个突变点。不同时间尺度上,春秋两季逐渐干旱化,而夏季则相对湿润,冬季无明显变化趋势;月与年尺度的SPEI值变化较为平稳。剖析成因,春秋两季的降雨量逐年减少而均温逐年提升造成流域内趋于干旱化,但结合夏季气象资料,年尺度上的降雨与均温均是增长趋势,导致流域内总体上并无干旱趋势且以微弱的速率湿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MANN-KENDALL检验 Pettitt突变检验 干旱频率
下载PDF
漓江流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优化与实施
11
作者 李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5期0026-0029,共4页
本文概述了漓江流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优化与实施。通过对流域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发现现行预案在预警传递、应急战略灵活性及基础设施与救援物资储备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预警、响应和恢复策略的应急... 本文概述了漓江流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优化与实施。通过对流域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发现现行预案在预警传递、应急战略灵活性及基础设施与救援物资储备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预警、响应和恢复策略的应急预案机制,并探讨其实施策略,以增强该地区的灾害防御能力和应急响应效率,为区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气象灾害 应急预案 优化实施
下载PDF
漓江流域径流演变归因分析
12
作者 吴沛霖 班华珍 +1 位作者 吴卫熊 李昊翔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27-32,43,共7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背景下,进行漓江流域径流演变归因分析,有利于漓江流域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线性趋势法和累积距平法对1991—2020年流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均气温、NDV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呈上升趋势,分别...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背景下,进行漓江流域径流演变归因分析,有利于漓江流域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线性趋势法和累积距平法对1991—2020年流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均气温、NDV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于2015年、2012年、2017年、2010年前后发生突变。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各要素与径流演变的相关性。最后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进一步佐证相关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降雨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最高,气温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弱。气候变化对漓江流域径流演变的贡献率为58.59%,人类活动对漓江流域径流演变的贡献率为4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演变 归因分析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航道淤泥清淤技术与养护管理
13
作者 周卓明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4年第5期0265-0267,共3页
漓江作为一条山区小河流,因其清澈的水质使其成为一处自然美景。然而,随着洪水的来袭,漓江 航道经常面临淤泥和鹅卵石的问题,尤其在水浅的险滩头、尾部位,这些堆积物对河道通畅产生阻碍。本文旨在 深入探讨漓江航道淤泥清淤技术与养护管... 漓江作为一条山区小河流,因其清澈的水质使其成为一处自然美景。然而,随着洪水的来袭,漓江 航道经常面临淤泥和鹅卵石的问题,尤其在水浅的险滩头、尾部位,这些堆积物对河道通畅产生阻碍。本文旨在 深入探讨漓江航道淤泥清淤技术与养护管理,以确保漓江航道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和谐 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航道 淤泥清淤技术 养护管理
下载PDF
配齐装备 强化演练 排查隐患 桂林全面加强漓江流域森林防灭火工作
14
作者 李青山 阳有志 《安全生产与监督》 2024年第1期16-16,共1页
1月9日,桂林市灵川县专职森林消防队聚集在训练场地,有的队员在组装风力灭火机,有的在调试背负式森林消防高压水泵,有的在试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有的在运兵车上跃跃欲试。这是队员们在熟悉掌握刚从市里领来的森林防灭火装备。
关键词 个人防护装备 风力灭火机 森林消防 漓江流域 训练场地 高压水泵 背负式 防灭火工作
下载PDF
生态修复擦亮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招牌——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技术创新略记
15
作者 甘剑伟 吴静 杨彬彬 《南方自然资源》 2023年第9期9-12,共4页
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漓江山水工程)涉及水生态保护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水土保持、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农田生态保护修复等八大工程种类,点多面... 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下简称漓江山水工程)涉及水生态保护修复、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水土保持、矿山生态修复、石漠化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农田生态保护修复等八大工程种类,点多面广,难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漓江流域 生态修复 石漠化治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优势 桂林漓江 漓江山水
下载PDF
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中公益私益冲突的法律整合——以漓江干流两岸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为例
16
作者 付健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当前,我国侧重依赖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的“硬法”格局已难以很好地整合政府保护的公益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私益之间的冲突,也难以更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 当前,我国侧重依赖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的“硬法”格局已难以很好地整合政府保护的公益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私益之间的冲突,也难以更好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改之际,文章在解析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公益私益冲突的法律整合及其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以漓江干流两岸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公益私益冲突的现状及主要成因为例,创新性提出整合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公益私益冲突的新路径:构建漓江干流两岸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政府示范法律制度。基于该法律制度所表现出来的法律特征及其性质可知,它有利于整合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公益私益的冲突,保障农民生存权益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风景资源生态保护和利用 政府示范法律制度 公益私益冲突 法律整合 漓江干流两岸
下载PDF
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进一步有机融合的路径探索
17
作者 张弘弛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32-35,共4页
桂林市始终坚持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但是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呈现出乡村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乡村环境还须整治,乡村建设科学性还有待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还有待加强等系列问题。为此,在进一步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桂林市始终坚持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但是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呈现出乡村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乡村环境还须整治,乡村建设科学性还有待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还有待加强等系列问题。为此,在进一步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发展生态农业,振兴乡村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化漓江流域乡村环境治理,完善乡村服务体系,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加强乡村生态文化建设,实现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生态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帅琦 何文 +2 位作者 王金叶 李何英 姚月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4-1833,共10页
以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度和景观连通性指数提取生态源地,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的帮助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和潜在生态节点并进行赋级,最终结合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程构建区域生态安... 以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度和景观连通性指数提取生态源地,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的帮助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和潜在生态节点并进行赋级,最终结合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呈“中部南部高、东部北部低”的空间特征,较高、高风险区占流域面积43.34%.②流域内存在5个生态源地,主要为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689.05km^(2),占流域总面积28.99%.③识别潜在生态廊道6条和潜在生态节点38个,集中分布在灵田镇附近.④参考生态阻力面和未来规划,构建漓江流域为“生态保育、修复、管控一体,廊道带建设并行”的生态网络格局;此外为保证廊道带的顺利建设,在区县尺度上对灵川、兴安两地给予更多的生态补偿资金及技术支持.研究可为漓江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及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模型) 喀斯特 漓江流域
下载PDF
漓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特征与预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魏玺 邵亚 +3 位作者 蔡湘文 林珍铭 肖连刚 刘泽昊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3-1233,共11页
评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区域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基于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未来土地利用预测数据,研究2000-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时空特征,并预测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 评估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区域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和PLUS模型,基于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和未来土地利用预测数据,研究2000-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时空特征,并预测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000-2020年漓江流域碳储量减少了0.945×10^(6)t,其中2015-2020年减幅最大;碳储量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西南及东部高海拔地区,碳储量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平原地区且2000-2020年明显扩大,流域内的临桂区、兴安县和灵川县碳储量减少较为显著。预测2030年漓江流域在自然发展情景下碳储量会进一步下降,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相较自然发展情景增加0.345×10^(6)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比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分别增加1.540×10^(6)、1.195×10^(6)t。耕地保护情景能够保护耕地数量,但建设用地扩张受到较大限制;生态保护情景能够增强固碳能力,但不能有效控制耕地面积的缩减。未来漓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需综合统筹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措施,提升区域碳汇能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漓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水文学法的漓江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诗隽 张红艳 +2 位作者 莫建英 代俊峰 吴树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81,共6页
为了计算漓江的生态流量及确定适宜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基于1954~2017年桂林水文站的逐月平均径流量数据,采用Q90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逐月频率法、NGPRP法和Tessman法6种水文学方法计算漓江的生态流量,从需水程度、水文节律和满... 为了计算漓江的生态流量及确定适宜的生态流量计算方法,基于1954~2017年桂林水文站的逐月平均径流量数据,采用Q90法、年内展布法、Texas法、逐月频率法、NGPRP法和Tessman法6种水文学方法计算漓江的生态流量,从需水程度、水文节律和满足程度3个方面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在需水程度方面,Q90法在鱼类产卵期和全年范围不满足基本需水量,年内展布法在全年范围不满足基本需水量,Tessman法在一般用水期需水量最大,逐月频率法在鱼类产卵期和全年范围需水量最大;②在水文节律方面,Q90法无法体现丰枯季节性变化;③在满足程度方面,逐月频率法在鱼类产卵期保障率较低,Tessman法在一般用水期、枯水期和全年范围保障率较低;④综合考虑需水程度、水文节律和满足程度3个方面,Texas法是最适用于漓江生态流量计算的水文学方法。最终确定桂林水文站生态流量的逐月取值范围应为11.4~124.0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水文节律 满足程度 漓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