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大木历史演义观简析
1
作者 张平仁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36-39,共4页
熊大木在历史演义"小说不可紊之以正史"的创作理论氛围中,提出了正史与小说"两存之"的观点。虽然在具体创作中他并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一观点,采入了大量野史传闻而未予注明,但提出这一观点仍表明了他的勇气和眼光... 熊大木在历史演义"小说不可紊之以正史"的创作理论氛围中,提出了正史与小说"两存之"的观点。虽然在具体创作中他并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一观点,采入了大量野史传闻而未予注明,但提出这一观点仍表明了他的勇气和眼光,对历史演义的创作理论作出了贡献。熊大木在历史演义中采入小说的作法与他书坊主的身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熊大木 历史演义观 小说
下载PDF
“小说”与“演义”的分野——明中叶人的两种小说观
2
作者 李舜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1-196,共6页
明代中叶 ,在复古与新变思潮的交汇中 ,《三国》与《水浒》实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体类型 :“演义”与“小说” ;它们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读者群 :庶民与文人。前者强调章回小说处于边缘的辅助功能 ,即以小说为正史之补 ,传播史实并教... 明代中叶 ,在复古与新变思潮的交汇中 ,《三国》与《水浒》实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体类型 :“演义”与“小说” ;它们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读者群 :庶民与文人。前者强调章回小说处于边缘的辅助功能 ,即以小说为正史之补 ,传播史实并教化天下 ;后者强调章回小说处于边缘的游戏功能 ,即文人可以假小说以自娱、假娱乐以发愤。围绕着“教化说”与“娱乐说” ,明中叶人在小说的兴起、性质、意义、文体特征等各个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文体 中国 演义观 明代中叶 《三国演义 《水浒》
下载PDF
浅谈《三国演义》中的非典型性英雄观
3
作者 孙倩倩 《文教资料》 2012年第33期43-45,共3页
《三国演义》中英雄无数,有的如关羽,被后世尊奉为神,有的如吕布,虽得到世人肯定,但地位难与百年来的偶像关羽相提并论。罗贯中在顺应主流突出了关羽这样的典型形象之外,也将对吕布这样的非典型性英雄加以肯定和朦胧的赞颂。其中... 《三国演义》中英雄无数,有的如关羽,被后世尊奉为神,有的如吕布,虽得到世人肯定,但地位难与百年来的偶像关羽相提并论。罗贯中在顺应主流突出了关羽这样的典型形象之外,也将对吕布这样的非典型性英雄加以肯定和朦胧的赞颂。其中反映出的非典型性英雄观值得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英雄 非典型性 吕布
下载PDF
论《隋唐志传》的创作结构及对明后期历史类小说的影响
4
作者 苏焘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0-53,共4页
《三国演义》虚实高度融合的写作方式,对历史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在紧承其后的一批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作为向这种方式的努力靠拢,《隋唐志传》在内容安排和写作观念上,显示出了历史类小说创作走向分化的开始。其主观上已... 《三国演义》虚实高度融合的写作方式,对历史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在紧承其后的一批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中,作为向这种方式的努力靠拢,《隋唐志传》在内容安排和写作观念上,显示出了历史类小说创作走向分化的开始。其主观上已经开始的对虚实关系的探索和客观上材料拼凑的失败,即文中循环组合《三国演义》情节和《资治通鉴》内容的手法,已经孕含了对"正史"与"戏说"的人为割裂,并影响到稍后的书商小说对"通俗演义"的理解,以及由此开始的历史演义体裁创作在重"史"与重"趣"两方面的逐渐分化。由此,在小说史上,《隋唐志传》有着不容忽视的分界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志传》 交叉套用 分化 演义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