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们读到的是“元”杂剧吗——杂剧在明代宫廷的嬗变 被引量:44
1
作者 伊维德 宋耕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7-106,共10页
尽管《元曲选》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元杂剧本子,它同时也是最晚近和改动最大的本子。元代的杂剧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戏剧形式,以正旦或正末的演唱为主。而唱词有时十分直露和粗俗。杂剧一旦被明代统治者改编为一种宫廷娱乐,就发生了许多本... 尽管《元曲选》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元杂剧本子,它同时也是最晚近和改动最大的本子。元代的杂剧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戏剧形式,以正旦或正末的演唱为主。而唱词有时十分直露和粗俗。杂剧一旦被明代统治者改编为一种宫廷娱乐,就发生了许多本质上的变化,意识形态的压力迫使许多剧本要重写,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剧本的全部内容必须都以书面形式写出来,而戏剧演出环境的变化加强了杂剧的戏剧性。在万历年间出现的元杂剧版本正是这些改编和压力的结果。其后,《元曲选》的编者又将这些宫廷演出本改编为江南文人书斋中阅读的案头剧本。因此,可以说这些剧本从商业性的城市舞台,经过宫廷官宦机构,最终流入学者书斋。而只有在进入书斋之后,戏剧才成为固定的供阅读和阐释的文本。因此,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元”杂剧文本实际上与元代的演出脚本已经相去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元曲选> 演出脚本 案头剧 审查制度
下载PDF
“一本一稿”的《琵琶记》及其版本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良成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3-10,共8页
晚明陆贻典曾指出,《琵琶记》"刻者无虑百千家",但其版本内容却"几于一本一稿"。现存刊刻于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的各种《琵琶记》文本不仅印证了陆贻典的观点,而且还证明了这些文本的底本多为不同时地舞台演出脚本... 晚明陆贻典曾指出,《琵琶记》"刻者无虑百千家",但其版本内容却"几于一本一稿"。现存刊刻于明清时期,特别是明代的各种《琵琶记》文本不仅印证了陆贻典的观点,而且还证明了这些文本的底本多为不同时地舞台演出脚本的整理稿。因为不同的出版商采用不同的舞台演出脚本为底本,这些文本自然在内容上形成了"几于一本一稿"的现象。另外,类似的现象并非《琵琶记》独有,凡是明清时期舞台上的戏曲经典,它们的现存文本也大都呈现"一本一稿"的现象。即使在现当代,同一部舞台或影视艺术作品的文本,只要出版社采用不同出品方的演出脚本为底本,各版本在内容上的"一本一稿"特征同样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一本一稿 演出脚本 底本
下载PDF
周恩来对我国早期话剧运动的贡献
3
作者 崔国良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56-60,共5页
周恩来在本世纪20年代时,不仅对南开话剧运动,而且对我国早期话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话剧的提倡者之一。本文拟对周恩来在这方面的贡献作较系统的论述,供学术界的同仁作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关键词 早期话剧 话剧史 南开学校 南开新剧团 周恩来 戏剧形式 演出剧目 演角色 通俗教育 演出脚本
下载PDF
先锋与传统的融合——由话剧《论黑暗是不存在的》所引发的思考
4
作者 郑翔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2,共5页
●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必须以观众和现实为本位,实验性和商业性的矛盾只有在现实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超越是必须的,但超越的同时不能远离现实,远离现实的批判是无力的。●商业性本身不能成为评价戏剧作品价值的标准,但是,有责任感的... ●中国当代戏剧的发展必须以观众和现实为本位,实验性和商业性的矛盾只有在现实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超越是必须的,但超越的同时不能远离现实,远离现实的批判是无力的。●商业性本身不能成为评价戏剧作品价值的标准,但是,有责任感的创作者不应回避作品的商业性。强调商业性不是媚众,媚众是以作家、作品主体性丧失为代价,丧失艺术品格的作品最终也会失去观众,失去商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演员 商业性 实验性 剧种 当代戏剧 先锋戏剧 演出脚本 观众 戏剧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