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3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山西戏捐征收与演剧生态
1
作者 唐霞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5期80-88,共9页
晚清时期,山西开始征收戏捐以支持新政。戏捐征收地域范围广、标准繁杂琐碎、征收主体多样,多用于新政的教育、警务等领域。从戏捐征收中,可以看出清末这一历史时期,山西演戏之风盛行,戏费支出庞大,而且戏曲演出呈现不均衡的特点。
关键词 清末 山西 戏捐
下载PDF
西方在华侨民演剧之发端及对晚清“曲界革命”的先导作用——英属东印度公司在中国澳门的演剧活动之考证与研究意义
2
作者 范方俊 田妮芝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90,287,共15页
在“中国现代戏剧之发生”的大叙事中,学界通常聚焦于由“春柳社”所开启的受日本“新派剧”和“新剧”的影响路径,而较少关注在此之前由西方侨民从殖民母国直接传入的西洋戏剧。此外,学界过往对于西方在华侨民演剧的史料考证和学术研究... 在“中国现代戏剧之发生”的大叙事中,学界通常聚焦于由“春柳社”所开启的受日本“新派剧”和“新剧”的影响路径,而较少关注在此之前由西方侨民从殖民母国直接传入的西洋戏剧。此外,学界过往对于西方在华侨民演剧的史料考证和学术研究,基本上聚焦于鸦片战争之后发生于上海、广州等中国沿海通商口岸的西方侨民演剧活动。但近年来挖掘的新史料则佐证,在鸦片战争之前以英属东印度公司为主体的居澳西侨就已经开展了丰富的演剧活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以英美侨民为主体的西方侨民则把演剧活动和所表演的西方近代戏剧带入这些地方。这为西方近代戏剧在中国的引入和接受奠定了基础,并为其后中国近代戏剧的发生开辟了道路,成为晚清之际中国引入西方近代戏剧进行传统戏剧革新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在华侨民 英属东印度公司 澳门地区 “曲界革命” 先导作用
下载PDF
伶人演剧,何以由真入情?——清末民初民鸣社演剧评论
3
作者 翟月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133,I0003,共8页
清末民初,民鸣社演剧人才汇聚。对于伶人演剧,剧评人推崇“酷肖体贴”的角色派别、“至情流露”的表情动作、“声情韵幽”的歌乐舞和“入微得体”的服化设计,形成了“由真入情”的评价标准。探讨清末民初与民鸣社有关的演剧评论,对中国... 清末民初,民鸣社演剧人才汇聚。对于伶人演剧,剧评人推崇“酷肖体贴”的角色派别、“至情流露”的表情动作、“声情韵幽”的歌乐舞和“入微得体”的服化设计,形成了“由真入情”的评价标准。探讨清末民初与民鸣社有关的演剧评论,对中国话剧演剧批评与理论的建构不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鸣社 伶人 由真入情
下载PDF
生活演剧:论焦菊隐的导表演学派构建
4
作者 李贤年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焦菊隐是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重要戏剧家。他是从生活出发探索话剧的导表演艺术的。他以“体系就是生活”的个人化解读,作为创造性接受斯坦尼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依此发展出符合“体系”原理的“生活演剧方法”;同时,他发现西方话剧和... 焦菊隐是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的重要戏剧家。他是从生活出发探索话剧的导表演艺术的。他以“体系就是生活”的个人化解读,作为创造性接受斯坦尼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依此发展出符合“体系”原理的“生活演剧方法”;同时,他发现西方话剧和中国传统戏曲共通的生活质色,并努力探索以“深厚的生活基础,深刻的内心体验,鲜明的人物形象”为美学追求的话剧民族演剧发展道路,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理论遗产。其生活演剧观为构建中国话剧演剧学派贡献了独到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生活 中国话剧剧学派 斯坦尼体系中国化
下载PDF
晚清京城王府与宫廷武戏演剧的交流互动
5
作者 徐建国 刘娜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爱内廷演出的武戏剧目,并向宫廷反馈民间盛行的武戏剧目,进而完善宫廷的戏曲演出,也对民间武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京城王府 宫廷 武戏
下载PDF
首个女子现代京剧团体——坤班奎德社的创建背景、班社管理与演剧内容特色辨析
6
作者 刘欣 陈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晚清民国以来,戏剧因时代变迁与观众审美而产生变革。从戏曲班社团体的角度来看,全部由女伶组成的专门从事戏曲改良的演出团体——奎德社,是清末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坤班社。奎德社是杨韵谱等人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的历史背景下,受到... 晚清民国以来,戏剧因时代变迁与观众审美而产生变革。从戏曲班社团体的角度来看,全部由女伶组成的专门从事戏曲改良的演出团体——奎德社,是清末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坤班社。奎德社是杨韵谱等人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的历史背景下,受到新戏与文明戏的启发所建立起来的。奎德社的人员组织架构、内部管理、人才培养、收入分配特色、上演的剧目、演剧的内容等,都在当时开创了班社管理的先河。奎德社在杨韵谱的正确带领下所公演的时装新戏曾风靡一时,演出的剧目紧随时代思潮,反映社会现实,这些不同主题的文明新戏,激发爱国热情、弘扬革命精神,期望达到移风易俗、挽救世风、教育民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德社 坤班 杨韵谱 班社管理模式 剧内容
下载PDF
历史回眸与时代反思——《张居正》民族化演剧的美学探研
7
作者 桑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气韵生动在中国演剧实践中体现为对生命力的尊崇,除了指形式审美上的鲜活生动,也包括人物形象被时代精神所赋予的生命力。体验与表现、写实与写意,展现历史人物张居正与自己与天地与众生的关系,构成了历史剧《张居正》民族化演剧中虚实... 气韵生动在中国演剧实践中体现为对生命力的尊崇,除了指形式审美上的鲜活生动,也包括人物形象被时代精神所赋予的生命力。体验与表现、写实与写意,展现历史人物张居正与自己与天地与众生的关系,构成了历史剧《张居正》民族化演剧中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中国美学风格。中国美学强调超越时间,通过表演创作中“体验是手段,表现是目的”的写意空间,以诗意剧场揭示生命本真,凸显了中国美学所强调的言外之意、韵外之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张居正》 民族化 人物形象 美学 文化记忆
下载PDF
女伶艺术的精进——论奎德社时装戏创演
8
作者 倪金艳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6,51,共7页
民国时期的奎德社,受戏曲改良风潮的影响,通过编演《丐侠记》《黑籍冤魂》《家庭祸水》《啼笑因缘》《柳暗花明》等时装戏维持戏班的正常运转,也为自己赢得了“救世易俗”的良好声誉。奎德社所演时装戏直面世俗生活,意在劝善惩恶、辅助... 民国时期的奎德社,受戏曲改良风潮的影响,通过编演《丐侠记》《黑籍冤魂》《家庭祸水》《啼笑因缘》《柳暗花明》等时装戏维持戏班的正常运转,也为自己赢得了“救世易俗”的良好声誉。奎德社所演时装戏直面世俗生活,意在劝善惩恶、辅助通俗教育。作为河北梆子坤班,该社自觉关注女性命运,塑造了“新女性”形象,借此表达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奎德社时装戏演出实践,既助力于女伶的成长成名,也推动了河北梆子的繁荣;既拓宽了河北梆子表现生活的广度,又提高了剧目的文学性,亦促进了河北梆子表演艺术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梆子 奎德社 时装戏 女伶
下载PDF
二仙神庙祭祀演剧中的仪式性戏剧
9
作者 丁雅琳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1-66,共6页
二仙指“乐氏二女”,是上党(晋东南)地区特有的地方女性神灵。二仙神庙祭祀演剧指以祭祀二仙为目的的戏剧活动,它包括仪式性戏剧和文艺性戏剧。在祭祀活动的文献资料和庙内现存碑刻中,梳理出诸多关于仪式性戏剧的散见记载,印证了戏剧发... 二仙指“乐氏二女”,是上党(晋东南)地区特有的地方女性神灵。二仙神庙祭祀演剧指以祭祀二仙为目的的戏剧活动,它包括仪式性戏剧和文艺性戏剧。在祭祀活动的文献资料和庙内现存碑刻中,梳理出诸多关于仪式性戏剧的散见记载,印证了戏剧发展的阶段性流动形态。通过文献爬梳和碑刻整理,结合田野调查以及上党地区仪式性戏剧的相关资料,得以窥见历史上二仙神庙祭祀演剧中的仪式性戏剧形态:社赛型与坛醮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 仪式性戏剧 泛戏剧形态 二仙信仰
下载PDF
清钞孤本宫廷戏曲集《演剧十三种》考述
10
作者 杨骥 《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03-118,共16页
《演剧十三种》是罕为人知的清代戏曲集,今仅存孤本藏于国家图书馆。该曲集包含十三种作品,均出自清代宫廷曲家之笔。其中的《玉狮记》及《斗金瓶》应属宫廷大戏。集中部分作品尚存宫中演出的文献记载。该曲集约在清末流入民间,曾归吴... 《演剧十三种》是罕为人知的清代戏曲集,今仅存孤本藏于国家图书馆。该曲集包含十三种作品,均出自清代宫廷曲家之笔。其中的《玉狮记》及《斗金瓶》应属宫廷大戏。集中部分作品尚存宫中演出的文献记载。该曲集约在清末流入民间,曾归吴梅收藏,但吴氏与任讷师徒二人记录此剧之信息亦多舛误,需加以厘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十三种》 清代戏曲 宫廷 吴梅 日记 任讷
下载PDF
浅谈“中国表演方法”从何而来
11
作者 高胜武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0期55-57,共3页
“中国表演方法”是否需要探索?如何探索?这是20世纪两位戏剧大师黄佐临和焦菊隐毕生追求“中国演剧体系”的关键。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演员独特的表演风格,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特色和气质。如今,建立和完善“中国演剧体系”的任务再次成为... “中国表演方法”是否需要探索?如何探索?这是20世纪两位戏剧大师黄佐临和焦菊隐毕生追求“中国演剧体系”的关键。它不仅代表了中国演员独特的表演风格,也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特色和气质。如今,建立和完善“中国演剧体系”的任务再次成为戏剧界关注的焦点,而“中国表演方法”则是这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从“中国表演方法”的必经之路、以往的研究成果需要再度创新和构建“中国表演方法”的可取元素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演技”从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剧学派 方法 戏曲 曲艺
下载PDF
融合互鉴 美美与共——曲艺学科建设与中国演剧体系的构建设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郝戎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10期98-107,I0005,共11页
2022年,曲艺被纳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并纳入研究生教育学科目录,获得了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的“户籍”,意味着可以成建制地发展曲艺专业和学科。“戏曲与曲艺”并列,与“戏剧与影视”一起构成艺术学学科的重要板块,可以丰富“戏... 2022年,曲艺被纳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并纳入研究生教育学科目录,获得了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的“户籍”,意味着可以成建制地发展曲艺专业和学科。“戏曲与曲艺”并列,与“戏剧与影视”一起构成艺术学学科的重要板块,可以丰富“戏剧与影视”的学科内涵,培养具有传统艺术素养并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曲艺人才,形成独特的曲艺人才培养机制和现代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戏曲与曲艺的传统予以现代化的发扬,将戏剧与影视艺术予以民族化的转化,借鉴融合、美美与共,有助于构建话剧、戏曲、曲艺三位一体的表演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演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 戏剧与影视 说唱艺术 叙述体表 中国剧体系
下载PDF
获嘉刘固堤村王氏祠堂戏楼及演剧考述
13
作者 程谦 程峰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41-45,共5页
获嘉刘固堤村王氏祠堂戏楼为山门式戏楼。坐南面北,卷棚硬山顶建筑,砖木结构。为王氏族人酬神娱人之所。王氏祠堂戏楼演出的剧种有河南梆子戏、怀梆以及二黄戏(徽调皮黄)等,戏班来自修武、武陟、新乡杏庄、辉县,还有商丘等地。演出的时... 获嘉刘固堤村王氏祠堂戏楼为山门式戏楼。坐南面北,卷棚硬山顶建筑,砖木结构。为王氏族人酬神娱人之所。王氏祠堂戏楼演出的剧种有河南梆子戏、怀梆以及二黄戏(徽调皮黄)等,戏班来自修武、武陟、新乡杏庄、辉县,还有商丘等地。演出的时间大致为清末或民国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固堤村 王氏祠堂 戏楼
下载PDF
明清时期江浙私家宾礼演剧述论
14
作者 杨惠玲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51-59,F0003,共10页
明中叶以来,士绅结客成风,依托于宾礼并在私家举行的演剧活动日趋盛行,尤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一方面,士绅主导宾礼演剧,为昆曲编写剧本,培养伶人,建构观演空间,深度参与昆曲的创造,对昆曲艺术品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 明中叶以来,士绅结客成风,依托于宾礼并在私家举行的演剧活动日趋盛行,尤以江浙地区最为突出。一方面,士绅主导宾礼演剧,为昆曲编写剧本,培养伶人,建构观演空间,深度参与昆曲的创造,对昆曲艺术品格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演剧是款宾仪式的组成部分,观演空间既是剧场,也是交际场。建名园、蓄家乐、工诗文是士绅建构交际场的基础,而演戏、唱曲、题咏则是其在交际场中不断提高名气并积累人脉的手段。由于宾礼演剧的兴盛,昆曲的仪式功能与交际功能都得以显著增强。正是得益于文化功能的大幅提升,昆曲在明清之际达到鼎盛。总之,文化功能是决定昆曲兴衰的重要关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礼 礼乐 昆曲 文化功能
下载PDF
北石窟寺庙会及其演剧习俗考论
15
作者 柴慧霞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8-42,共5页
现存于庆阳市北石窟寺第165窟内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所立《原州彭阳县石窟寺盂兰盆会记》碑,记载了当年北石窟寺举行盂兰盆会的真实场景,是庆阳地区目前所见最早举办庙会的见证。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对北石窟寺庙会及戏台壁画... 现存于庆阳市北石窟寺第165窟内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所立《原州彭阳县石窟寺盂兰盆会记》碑,记载了当年北石窟寺举行盂兰盆会的真实场景,是庆阳地区目前所见最早举办庙会的见证。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对北石窟寺庙会及戏台壁画演剧题记进行综合研究,以求梳理出这一地区的庙会及其演剧习俗演变的脉络和走向,进而探求庙会演剧与民俗文化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北石窟寺 题记 民俗文化
下载PDF
平阳方志所载丧葬习俗及演剧考论——以清代和民国时期为例
16
作者 杨谨瑜 《品位·经典》 2023年第8期1-3,共3页
平阳地区丧葬仪式主要包括设床、小殓、哭丧、报丧、设奠、大殓、成服、焚鸡鸣楮、吊丧、做七、辞灵、发引、下葬和虞祭等。丧葬仪式中的戏剧演出主要分为“仪式性戏剧”与“观赏性戏剧”两大类。仪式性戏剧主要包括延僧道作佛事、鼓吹... 平阳地区丧葬仪式主要包括设床、小殓、哭丧、报丧、设奠、大殓、成服、焚鸡鸣楮、吊丧、做七、辞灵、发引、下葬和虞祭等。丧葬仪式中的戏剧演出主要分为“仪式性戏剧”与“观赏性戏剧”两大类。仪式性戏剧主要包括延僧道作佛事、鼓吹乐和方相驱傩三类,观赏性戏剧即搬演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地区 丧葬仪式 方志
下载PDF
晚清演剧形态的西化倾向与大众审美观念的现代转型
17
作者 李子轶 《剧影月报》 2023年第2期26-28,共3页
甲午战败后,随着中国从“天朝上国”的历史优越感中彻底惊醒,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中国传统戏剧对所谓新形式的召唤以及随之进行的变革发展,也受到了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外来戏剧信息的传入,打破了传统戏曲封闭自足... 甲午战败后,随着中国从“天朝上国”的历史优越感中彻底惊醒,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也随之加快。中国传统戏剧对所谓新形式的召唤以及随之进行的变革发展,也受到了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外来戏剧信息的传入,打破了传统戏曲封闭自足的发展空间,也加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戏曲改良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改良运动 中国传统戏剧 西方强势文化 剧形态 天朝上国 传统戏曲 优越感 现代转型
下载PDF
古道、商贸与演剧文化:以长治潞州区南垂村玉皇庙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车文明 李筠 《文化遗产》 CSSCI 2023年第4期71-78,I0002,共9页
先秦以来,长邯古道成为沟通晋东南与冀南两地的官道、贸易路线和移民通道,加强了两地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沿线村镇的形成和演化。南垂村位于长邯古道沿线,是典型的商贸型古村镇,明清以来,商贸繁荣,商铺林立,村落规模渐渐... 先秦以来,长邯古道成为沟通晋东南与冀南两地的官道、贸易路线和移民通道,加强了两地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沿线村镇的形成和演化。南垂村位于长邯古道沿线,是典型的商贸型古村镇,明清以来,商贸繁荣,商铺林立,村落规模渐渐扩大,发展成为南垂镇,成为上党地区为数不多的大镇、古镇。现存的清代建筑玉皇庙及其戏台,在上党地区别具一格,2021年8月被定为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此戏台未被《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国戏曲文物志·戏台卷》等书收录。上述珍贵的文物遗存对我们进一步探析古道驿站、商贸活动与赛社演剧之间的内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探索戏曲传播与农村的演剧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邯古道 商贸活动 赛社 玉皇庙戏台 南垂村
下载PDF
新常态文旅融合背景下情境演剧演艺模式探析——以“又见”系列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怡然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4期75-77,共3页
在新的数字时代,传统单一的线下“观演分明”的演艺模式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线上”成为演艺行业应对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举措。在数字传媒艺术迫切发展期间主要催化了以下几种剧场演艺线上化的形式:(1)高清舞台影像;(2)艺术家直播互动;... 在新的数字时代,传统单一的线下“观演分明”的演艺模式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线上”成为演艺行业应对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举措。在数字传媒艺术迫切发展期间主要催化了以下几种剧场演艺线上化的形式:(1)高清舞台影像;(2)艺术家直播互动;(3)艺术院团的“云演出”;(4)以传播为导向的线上演艺。本文以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大型情景演剧“又见”系列为例,以此类演剧模式的发展、目前此类演剧的生存状态为线索,探析此类演剧未来演艺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 模式 “又见”系列
下载PDF
数字媒体视阈下中国戏曲剧场演出市场化困境与破局路径探索
20
作者 马潇婧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10,共9页
数字媒体时代到来,数字技术赋能戏曲演出创作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在探索中,戏曲演出数字呈现博弈与演出模式固化、创作定位失准与沉浸式探索偏离等现象,导致了戏曲演出市场紧缩的尴尬。虽然市场化并不是戏曲剧场演出的终极追求,但借助数... 数字媒体时代到来,数字技术赋能戏曲演出创作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在探索中,戏曲演出数字呈现博弈与演出模式固化、创作定位失准与沉浸式探索偏离等现象,导致了戏曲演出市场紧缩的尴尬。虽然市场化并不是戏曲剧场演出的终极追求,但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沉浸化的方式,在开发“线下+元宇宙”剧场、探索集中化、主题化演剧模式、培养多元化观众等多方面联合的基础上,呈现更多元的舞台效果,开拓更广泛的传播方式,能够使戏曲剧场演出以全新的面貌应对未来演艺生态,探索更广阔的演出市场,推动戏曲在新时代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剧模式 市场化路径 数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