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8篇文章
< 1 2 1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发育生物学》课程思政探索
1
作者 张艳苹 刘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3期161-163,共3页
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隐性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发育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对学生后续研究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程线上线... 课程思政是将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隐性思政”落实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发育生物学》是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对学生后续研究工作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程线上线下实施过程,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发育生物学》课程中的切入点和实施路径,并构建了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将《发育生物学》课程建设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形成合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生物学人才。将课程思政理念融于《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同时也推动了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生物学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下载PDF
红色文化融入医学基础课程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以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课程为例
2
作者 安明欣 张可 +5 位作者 尚德淑 李波 陈澄 陈誉华 宋鑫智 赵伟东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23期38-42,共5页
以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课程为例,探索在医学院校主干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红医精神的路径,通过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多维度挖掘专业课程人文元素、将红医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合等路径,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 以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课程为例,探索在医学院校主干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红医精神的路径,通过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多维度挖掘专业课程人文元素、将红医元素与专业课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合等路径,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以红医精神培养仁心医者的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红医精神 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 医学基础课程
下载PDF
第七届全国发育生物学大会在郑州举行
3
作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977,共7页
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全周期过程及规律的基础前沿学科。中国发育生物学研究发端于实验胚胎学,特别是对水生和爬行动物的研究。2000年以来,随着基础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的增加和人才培养、引进规模的扩大,中国发育生物学研究也有了蓬勃发... 发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全周期过程及规律的基础前沿学科。中国发育生物学研究发端于实验胚胎学,特别是对水生和爬行动物的研究。2000年以来,随着基础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的增加和人才培养、引进规模的扩大,中国发育生物学研究也有了蓬勃发展。虽然目前没有全国性的发育生物学学会,但是从2012年起在年度发育生物学课题组长(PI)闭门会议的基础上,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遗传学会下属的各发育生物学分会开始联合举办全国性的发育生物学大会,每两年一次,由3个学会轮流主办(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经费 中国动物学会 实验胚胎学 发育生物学 中国遗传学会 细胞生物学 课题组长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两性一度”的“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4
作者 陈泽柠 《高教论坛》 2024年第8期46-49,共4页
“发育生物学”是高校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国家高度重视课程质量的时代背景下,“发育生物学”课程建设要立足新时代教育的实际需求,遵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依据“金课”的“两性一度”建设... “发育生物学”是高校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国家高度重视课程质量的时代背景下,“发育生物学”课程建设要立足新时代教育的实际需求,遵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依据“金课”的“两性一度”建设标准深化教学改革,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学业考核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一度 发育生物学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多维度国际合作探究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湖南师范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为例
5
作者 周泽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7期1-4,共4页
发育生物学专业为湖南师范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是最早设立的三个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如何紧跟国际发展潮流,如何保持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如何培养具备广阔国际视野和卓越科研创新... 发育生物学专业为湖南师范大学的特色优势学科,是最早设立的三个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如何紧跟国际发展潮流,如何保持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如何培养具备广阔国际视野和卓越科研创新能力的发育生物学专业专门拔尖人才,面临着严峻挑战。该文通过亲身经历,探寻建立多维度国际合作机制,拓展新形势下线上和线下合作模式,以期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维度的拔尖创新型发育生物学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出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人才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生物学 研究生 国际合作 创新型 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一株耐高温酵母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6
作者 李孝辉 付浩 +1 位作者 吴杰 邓波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9-144,共6页
从土壤中分离一株耐高温酵母,经26S rDNA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为酿酒酵母亚种布拉迪酵母,命名为BS-F1。采用玉米粉糖化液为基础培养基,以BS-F1为研究对象,对菌株的高温耐受试验、最适发酵代谢温度、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以及对耐酸、耐盐... 从土壤中分离一株耐高温酵母,经26S rDNA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为酿酒酵母亚种布拉迪酵母,命名为BS-F1。采用玉米粉糖化液为基础培养基,以BS-F1为研究对象,对菌株的高温耐受试验、最适发酵代谢温度、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以及对耐酸、耐盐、耐胆酸盐等部分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能耐受的发酵代谢温度达到42℃,最适发酵代谢温度为35~37℃;最适生长繁殖温度为33~35℃。同时该菌有较强的耐酸、耐盐、耐胆酸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鉴定 耐高温 发育树分析 布拉迪酵母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动物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斑马鱼胚胎发育重要阶段观察”的建设与应用探索
7
作者 王兰 王茜 +9 位作者 张左兵 孙敏 刘娜 贾如 董峰 许鹏 杨映娟 落继先 李涌泉 马文丽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4期42-44,共3页
动物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为了提高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更直观、形象、深入地展示与讲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生物发生律,本研究本着“能实不虚、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原则,结合实验教学经验与科研... 动物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实验课程。为了提高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更直观、形象、深入地展示与讲解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生物发生律,本研究本着“能实不虚、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原则,结合实验教学经验与科研项目成果,建设了“斑马鱼胚胎发育重要阶段观察”虚拟仿真实验,并将之应用于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该虚拟仿真实验实现了动态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重要阶段的全过程,具有动静结合、阶段与过程结合、虚实结合的“三结合”特色,获评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胚胎发育 虚拟仿真实验 国家级一流课程 动物生物学
下载PDF
发育生物学实验MOOC的建设与实践
8
作者 李洁 薛秀花 +2 位作者 杨琼 李小蒙 向本琼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5期42-46,I0004,共6页
为促进“一流课程”的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根据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建设了发育生物学实验MOOC。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发育生物学实验MOOC建设与实施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内容设计、视频资源... 为促进“一流课程”的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根据发育生物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建设了发育生物学实验MOOC。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发育生物学实验MOOC建设与实施的各个方面,包括课程内容设计、视频资源制作、课程平台搭建以及SPOC教学应用等,总结了MOOC建设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总的来说,发育生物学实验MOOC和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和过程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并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SPOC 发育生物学实验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西沙大眼长蝽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观察
9
作者 甘杨子 符悦冠 +4 位作者 韩冬银 王建赟 梁昌寿 孙然锋 李磊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4-682,共9页
【目的】明确西沙大眼长蝽Geocoris xishaensis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分类鉴定和扩繁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恒温条件[(26±1)℃]下,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为食料饲养西沙大眼长蝽,采用单头饲养方法记录西沙大眼... 【目的】明确西沙大眼长蝽Geocoris xishaensis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分类鉴定和扩繁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恒温条件[(26±1)℃]下,以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卵为食料饲养西沙大眼长蝽,采用单头饲养方法记录西沙大眼长蝽各发育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卵到成虫个体发育情况、存活和产卵量等,观察并描述取食、捕食、交配和产卵、羽化及自残等行为。【结果】西沙大眼长蝽的发育经历卵、1-5龄若虫和成虫;卵乳白色,孵化前呈粉红色,眼点明显;2-5龄若虫腹部背面有白色刻点,5龄若虫翅芽显现;体长、眼宽和腹宽随着发育阶段的增加而增加。成虫头横宽,黄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褐色,中域具一黑斑;小盾片具黑色刻点。西沙大眼长蝽将猎物悬空进行刺吸;雌雄成虫交配姿势为尾对尾呈“一”字型;产卵时上半身向上抬起,腹部末端朝下;若虫蜕皮时头颈部先脱离虫蜕,随后足和身体依次脱离;相同或不同发育阶段的西沙大眼长蝽均会表现出自相残杀,但成虫和高龄若虫对低龄若虫的残杀更为常见。西沙大眼长蝽卵历期9.24 d,若虫历期26.63 d,产卵前期4.80 d,代时40.45 d,成虫寿命46.53 d。【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西沙大眼长蝽各发育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历期和繁殖力,初步揭示了捕食、交配、产卵和羽化行为及成虫与若虫的自残行为。若虫腹部背面的白色刻点和翅芽发育作为西沙大眼长蝽若虫龄期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大眼长蝽 形态 生物学 发育历期 行为
下载PDF
5~8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及屈光发育异常影响因素策略研究
10
作者 李爽 刘大美 +1 位作者 陈宝仁 张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24-26,共3页
分析5~8岁儿童相关等效球镜屈光度情况、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屈光发育异常的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方法 把2019年至今接受检查的100例5~8岁儿童视作分析对象,分析影响儿童屈光发育的因素。结果 所处5-6岁之间的儿童检查异常准确率较... 分析5~8岁儿童相关等效球镜屈光度情况、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屈光发育异常的单因素与Logistic多因素。方法 把2019年至今接受检查的100例5~8岁儿童视作分析对象,分析影响儿童屈光发育的因素。结果 所处5-6岁之间的儿童检查异常准确率较高,年龄越大,远视检查准确率越低、近视检查准确率与正视检查准确率越高,p<0.05;男性儿童的眼轴平均指数(21.93±0.58)mm、中央角膜平均厚度指数(540.04±29.14)μm,均较女性儿童高,p<0.05,然而等效球镜屈光度与角膜平均直径的对比上,p<0.05。不相同年龄与不相同屈光状态的研究上,等效球镜屈光度指数以及眼轴平均指数之间,多个年龄段区间的儿童数据对比p<0.05;角膜平均直径、中央角膜平均厚度的指数之间,多个年龄段区间的儿童数据对比p>0.05;年龄所处5-6岁区间、出生体质量小于3kg、足月分娩、每日户外运动小于2h、每日近距离观看物体的时间等均是单因素研究的结果,p<0.05;出生体质量小于3kg、每日户外运动小于2h、每日近距离观看物体的时间大于等于2h均是Logistic多元回归的结果,p<0.05。结论 5~8岁儿童的屈光发育异常受到出生体质量小于3kg、每日户外运动小于2h、每日近距离观看物体的时间大于等于2h独立因素影响,且性别和年龄以及屈光状态都会适当的儿童有屈光度指数和生物学参数指数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8岁儿童 等效球镜屈光度 眼球生物学参数 屈光发育异常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槐豆木虱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1
作者 梁静 伍兴隆 +6 位作者 杨晓东 孙雨 赵宇 杨清川 任洁 肖海兵 杨明禄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4期112-118,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豆木虱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若虫蜕皮情况确定其龄期,观察并记录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及生活习性,利用体视显微镜拍照并测量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槐豆木虱... 本研究旨在探讨槐豆木虱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若虫蜕皮情况确定其龄期,观察并记录卵至成虫的发育历期、繁殖力及生活习性,利用体视显微镜拍照并测量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槐豆木虱卵呈纺锤形,长(362.13±3.53)μm、宽(152.06±1.61)μm,初产时呈白色,后逐渐变为橘黄色,透过卵壳可见2个红色小点;卵期(3.81±0.03)d。若虫共5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1龄若虫头比腹宽,无翅芽;2龄若虫翅芽初显、较小,前后翅分离;3龄若虫翅芽明显,前后翅芽前期相接不重叠,后期重叠小部分;4龄若虫后翅被前翅重叠一半;5龄若虫前后翅大部分重叠。1~5龄若虫触角节数分别为3、4、6、8、10节,体长分别为(371.82±4.31)μm、(728.15±36.2)μm、(996.9±34.03)μm、(1271.06±24.65)μm和(2083.33±22.89)μm,发育历期分别为(3.81±0.03)d、(3.47±0.06)d、(2.13±0.06)d、(2.03±0.07)d、(2.46±0.06)d和(4.81±0.06)d。成虫触角均为10节,雌成虫尾部呈尖锥状,雄成虫尾部生殖板上翘,夏型雌成虫与雄成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0.88±0.92)d和(28.29±1.67)d。冬型成虫稍大于夏型成虫,冬型与夏型雌成虫体长分别为(4.04±0.12)mm和(3.85±0.24)mm,雄成虫体长分别为(4.02±0.24)mm和(3.31±0.16)mm。夏型雌成虫产卵前期为(5.60±0.24)d,单雌产卵量为(647.75±52.94)粒,雌成虫产卵高峰期在羽化后的第7~14 d,占总产卵量71.2%。综上所述,槐豆木虱若虫共5龄,各龄期间翅芽的发育、触角节数及体长均有显著变化。成虫寿命及产卵期较长,世代之间存在明显的重叠现象,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其生命周期和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豆木虱 形态特征 发育历期 生物学特性 繁殖力 园林害虫
下载PDF
温度对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学琴 张治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6,共6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目前已成为全世界茄科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对番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本研究针对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研究温度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在19℃、23℃...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目前已成为全世界茄科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对番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危害。本研究针对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研究温度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为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在19℃、23℃、27℃、30℃、33℃、35℃恒温条件下,对番茄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番茄潜叶蛾各虫态发育均有显著影响。19~33℃,随着温度的升高,卵的发育历期从6.20 d缩短至2.10 d, 35℃下卵期为2.90 d;19~30℃,除了4龄幼虫,其他各龄期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龄幼虫从7.20 d缩短至3.00 d, 2龄幼虫从6.00 d缩短至3.25 d, 3龄幼虫从5.80 d缩短至3.25 d,蛹从9.80 d缩短至4.00 d;4龄幼虫在19℃下发育历期最长(7 d),27℃下最短(3 d)。23℃卵期、2龄幼虫、3龄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均最高,分别为98%、72%、72%和71%,而1龄幼虫在19℃条件下存活率最高,4龄幼虫在27℃条件下存活率相对较高,33℃和35℃时,幼虫无法存活。在23℃条件下,番茄潜叶蛾成虫寿命最长,为22.33 d。整体而言,在19~30℃,番茄潜叶蛾能够顺利完成生活史,且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各虫态存活率在温度23~27℃相对较高,属于番茄潜叶蛾的最适生存温度,适合番茄潜叶蛾的生长发育,33℃和35℃下番茄潜叶蛾不能完成生活史。本研究为番茄潜叶蛾田间精准的预测预报和高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温度 发育历期 生物学参数
下载PDF
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作者 蒋朝阳 于泽洋 +1 位作者 杨花 顾沛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2-1121,共10页
为明确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差异,于2022年6月至10月对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病样进行采集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种类;通过测定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确定最优碳... 为明确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差异,于2022年6月至10月对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病样进行采集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种类;通过测定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确定最优碳氮源、最适pH及致死温度。研究表明,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的主要病原为毁灭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和暹罗刺盘孢(C.siamense)。毁灭炭疽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和乙酸铵;果生刺盘孢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蔗糖,氮源为酵母膏和胰蛋白胨;暹罗刺盘孢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乙酸铵和蛋白胨。各菌株均在pH为4~10时生长良好,致死温度均为52℃。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对暹罗刺盘孢和果生刺盘孢抑菌活性最佳,EC_(50)值分别为0.3244μg/mL和0.3869μg/mL。综上,毁灭炭疽菌、果生刺盘孢和暹罗刺盘孢是葡萄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且不同炭疽菌菌种间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该结论可为葡萄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种类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桉黄卷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雌雄鉴别
14
作者 陈文佳 韦刘宇 +4 位作者 黎金芮 韦钬馨 陆雅 郭梦婷 杨振德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621,共6页
【目的】明确桉黄卷蛾(Archips sp.)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野外无损、简易、快速的雌雄鉴别方法,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并借助三维显微镜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雌雄间... 【目的】明确桉黄卷蛾(Archips sp.)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野外无损、简易、快速的雌雄鉴别方法,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并借助三维显微镜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雌雄间的差异。【结果】在(26±1)℃、光周期14L∶10D、光照度2000 lx条件下,桉黄卷蛾卵、幼虫、蛹、成虫的历期分别为(6.88±1.01)、(22.98±3.67)、(6.89±1.42)、(11.59±0.42)d,其中,幼虫共5龄,各龄期分别为(3.47±0.97)、(1.83±0.75)、(4.67±1.03)、(5.20±1.30)、(9.57±1.43)d。成虫羽化率为88.71%,交配后每头雌虫平均产卵4块,每块平均87粒。桉黄卷蛾幼虫在4~5龄时出现肉眼可分辨的雌雄差异特征,其中,雄虫背部第5腹节有淡黄色“肾形”斑纹,为未发育成型的精巢。雄蛹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两侧各有一瘤状凸起,各腹节分节明显;雌蛹第8、9腹节分别有生殖孔和产卵孔,第9、10腹节分节不明显。雄成虫翅面颜色较深,有明显褐色斑纹,腹部纤细,末端有黄褐色毛丛;雌成虫翅面颜色较淡,腹部粗壮,前翅顶角外突,似钟形,前缘末端各有一束黑色鳞毛。【结论】明确了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成虫或4~5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可对其性别进行准确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黄卷蛾 生物学特性 不同虫态 发育历期 性别鉴定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中细胞间黏附强度变化的力学生物学机制
15
作者 朱鸿源 林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7-87,共1页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和癌症转移等生理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分子尺度上的主要特征就是钙黏素介导的细胞间力学黏附强度减弱。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细胞间黏附力学模型,整合了分子马达-离合器模型和二维格点模型,同...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在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和癌症转移等生理病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分子尺度上的主要特征就是钙黏素介导的细胞间力学黏附强度减弱。方法建立了一个新的细胞间黏附力学模型,整合了分子马达-离合器模型和二维格点模型,同时考虑了钙黏素的空间分布、聚集过程以及与肌动蛋白骨架之间的动态结合。结果由肌动蛋白骨架施加的收缩力通过将更多的钙黏素招募到细胞膜上来增强细胞间黏附的强度。由于细胞间黏附断裂倾向于在细胞膜内侧发生,顺式和反式结合的变化对细胞间黏附强度影响有限。E-钙黏素和N-钙黏素介导的细胞间黏附强度的差异主要源于它们与肌动蛋白骨架结合动力学的差异。此外,当细胞附着在经钙黏素配体修饰的基底上时,细胞-基底间的黏附强度取决于基底刚度和配体密度。结论模型为理解调控细胞间黏附强度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全面的认识,揭示了在上皮-间质转化中钙黏素和肌动蛋白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马达 胚胎发育 肌动蛋白 力学生物学 伤口愈合 细胞附着 分子尺度 生理病理
下载PDF
对分课堂在“发育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小娟 呼丽萍 +2 位作者 郭志刚 袁毅君 王红明 《现代盐化工》 2023年第1期125-127,共3页
以“发育生物学”课程为例,选择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54人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对分课堂在“发育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对分课堂结合“发育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混... 以“发育生物学”课程为例,选择天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54人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对分课堂在“发育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对分课堂结合“发育生物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2018级本科生的综合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平均成绩以及期末成绩和综合成绩高分段学生人数方面的表现均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2017级本科生。该模式更注重过程性考核,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分课堂 线上线下教学 发育生物学
下载PDF
植物NAC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17
作者 于婧瑶 巩琛锐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1期1589-1601,共13页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是一类特殊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能够与特定DNA序列结合调控目标基因的特定表达.作为一类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NAC转录因子家族以保守的N端结构域和高度可变的C端转录激活域为特征,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是一类特殊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能够与特定DNA序列结合调控目标基因的特定表达.作为一类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NAC转录因子家族以保守的N端结构域和高度可变的C端转录激活域为特征,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等过程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前人研究,就NAC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及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深入探索NAC转录因子的调控机理,更好地了解其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应对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转录因子 生物学功能 生长发育 胁迫响应
下载PDF
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及发育演化研究
18
作者 彭小华 吴昊 +2 位作者 张俊良 王扬 祝捷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4,共13页
本文是在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技术获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研究“黄土覆盖型沟谷丹霞”地貌景观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延安典型丹霞地貌的类型有狭缝式、石蘑菇式、天生桥式,其... 本文是在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技术获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研究“黄土覆盖型沟谷丹霞”地貌景观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延安典型丹霞地貌的类型有狭缝式、石蘑菇式、天生桥式,其中狭缝式丹霞的景观特征为“窄狭、多弯、韵律、多彩”,同时也是典型的“黄土覆盖型沟谷丹霞”,石蘑菇式丹霞造型奇特,天生桥式丹霞地貌整体规模宏大,这两者发育都严格受控于垂直节理和外力作用的侵蚀;运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技术,计算获得志丹猫巷狭缝式丹霞地貌的暴露年代有两期,分别为(0.75±18)~(0.83±0.14)ka和(1.14±13)~(1.29±0.30)ka,安塞王家湾石蘑菇式丹霞地貌暴露年代为(1.76±0.45)~(1.77±0.15)ka,这两处丹霞地貌暴露地表的年代都在全新世(Qh),前者晚于后者,地貌较年青;运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计算获得两处典型丹霞地貌侵蚀速率为(39±3.3)~(104±24.4)cm·ka~(-1),与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地表和基岩得到的侵蚀速率对比,这两处典型丹霞地貌的侵蚀速率较大,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的演化始于白垩纪红层的堆积,大致都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初步揭示了地质构造、上覆黄土盖层以及流水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和影响延安典型丹霞地貌的形成,演化阶段总体都处于青年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 暴露年龄 侵蚀速率 发育演化
下载PDF
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析——评《农业微生物学及实验教程》
19
作者 张钊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3期I0010-I0011,共2页
随着生态农场、绿色农业经济、无污染农产品等环保概念的提出,农业领域逐渐提高了对微生物技术的重视与应用。微生物种群决定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自然演化的“执行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对有机物的分解、转化,形成各种植物所需的... 随着生态农场、绿色农业经济、无污染农产品等环保概念的提出,农业领域逐渐提高了对微生物技术的重视与应用。微生物种群决定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自然演化的“执行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对有机物的分解、转化,形成各种植物所需的无机元素,可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科学利用微生物种群可以实现农业种植过程中抑制病虫害、增产提质的目的。因此,农业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系统独立、要素完整的应用科学,对于提高农业生态意识、创新农村社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技术 农业微生物学 生态农场 绿色农业经济 自然演化 生物种群 农业种植
下载PDF
IOL Master 700与Tomey OA⁃2000测量4~12岁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孟丽珠 邓胜果 +3 位作者 崔海龙 邢青 闫永红 高洁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研究应用IOL Master 700与Tomey OA⁃2000测量4~12岁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异同,分析两种仪器在学龄(前)儿童屈光发育建档中检测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9月屈光发育建档的4~12岁学龄(前)儿童共16... 目的研究应用IOL Master 700与Tomey OA⁃2000测量4~12岁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异同,分析两种仪器在学龄(前)儿童屈光发育建档中检测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9月屈光发育建档的4~12岁学龄(前)儿童共163例(326只眼),分别采用IOL Master 700和Tomey OA⁃2000进行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获得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角膜平坦曲率(Kf)、角膜陡峭曲率(Ks)、角膜横径(WTW)、瞳孔直径(P),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法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IOL Master 700和Tomey OA⁃2000两种设备对AL、CCT、ACD、LT、Kf、Ks检出率均为100%;WTW的检出率:IOL Master 700为99.40%,Tomey OA⁃2000为98.79%;P检出率IOL Master 700为100%,Tomey OA⁃2000为98.79%。IOL Master 700和Tomey OA⁃2000对AL、CCT、ACD、LT、Kf、Ks、WTW、P测量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0059±0.1322)mm、(12.374±7.195)μm、(-0.017±0.076)mm、(-0.075±0.078)mm、(-0.043±0.249)D、(-0.055±0.417)D、(-0.016±0.580)mm、(0.081±1.010)mm(t=-0.809,31.053,-3.947,-17.185,-3.106,-2.367,-0.501,-1.457;P=0.419,0.001,0.001,0.001,0.002,0.019,0.617,0.146)。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OL Master 700与Tomey OA⁃2000在AL、CCT、ACD、LT、Kf、Ks的测量中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992、0.976、0.958、0.930、0.984、0.963,WTW和P中等相关:r=0.435、0.445(均P<0.001)。采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设备测量的眼球生物学参数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设备检测的眼球生物学参数在95%LoA内一致性均良好,尤其是AL值。结论IOL Master 700与Tomey OA⁃2000用于儿童青少年眼球生物学参数测量平均差值不具有临床意义,两组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是AL值,应用于大规模学龄儿童屈光发育筛查建档及近视防控效果随访时,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筛查时两台设备可同时进行,以提高筛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L Master 700 Tomey OA⁃2000眼轴 眼球生物学参数 屈光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