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2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统计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阳 陈海龙 田茂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7,共7页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测算了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大,形成“东高西低...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测算了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大,形成“东高西低”的区域发展格局。(2)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内部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大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及东-中部的地区间差异是导致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分布及演变特征来看,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均存在极化现象。从时空动态演进特征看,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不存在跨越式跃迁,整体上呈现梯度上升趋势,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省份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邻近省份的发展,而当邻近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该省份将趋于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时空演变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空间Markov链
下载PDF
角色演变视角下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形成的影响——基于舆论领导法则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卫东 李松涛 毛秀梅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目的/意义]探究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的影响,特别是对意见领袖形成现象机制的挖掘。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角色演变行为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意见领袖的形成原因,刻画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参与辟谣的“准意... [目的/意义]探究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的影响,特别是对意见领袖形成现象机制的挖掘。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角色演变行为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意见领袖的形成原因,刻画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对参与辟谣的“准意见领袖”进行合理引导,以提高社交媒体舆情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过程]首先,对微博社交媒体平台中的特定主题事件进行跟踪,识别并筛选出“新生意见领袖”群体,并利用质性访谈对此群体进行深度访谈。然后,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利用NVivo 12软件进行扎根编码构建模型,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验证模型的完整性。最后,对社交媒体用户角色演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结果/结论]在辟谣信息作用下,个体主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辟谣信息因素对一般用户向新生意见领袖的演变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个体主观因素在辟谣信息的作用下对意见领袖形成的影响更加显著,自我认知清晰、高情绪需求且情绪稳定的个体更容易成为影响力持久的意见领袖;社会公众认可、实质性奖励和政策法律支持共同构成社会环境因素,是意见领袖形成的重要保障;辟谣信息因素中的辟谣信息热度、可信度和发布质量等方面都会直接影响“潜在意见领袖”用户群体对辟谣事件的把握,进而干预其参与辟谣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辟谣信息 社交媒体 用户 意见领袖 角色演变
下载PDF
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及形成机制——基于寻亲成功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静 李正 +2 位作者 王涛 师岱 余丽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5,89,共13页
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屡禁不绝,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 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屡禁不绝,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打击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权益保障意义重大。以“宝贝回家”公益平台数据资料为研究样本,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时空演变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序演变上,1978—2020年中国拐卖儿童犯罪活动呈现“中段高发、两端低发”的倒V形态势,于1989年达到峰值后逐步回落。(2)在网络拓扑上,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网络总体规模先增后降,网络结构日趋疏松、联系强度与通达性降低,网络核心由豫、闽等中东部地区向川、黔等西南地区转移,买方、卖方市场分化显著。(3)在空间演化上,犯罪活动集中于胡焕庸线东南部,拐卖男童南方高于北方;犯罪活动空间分布格局重心转移显著,拐出高值区趋向于西南地区,拐入高值区多为中东部地区;贩运路径由“数地高发”转向“全国频发”后逐渐萎缩,跨省与省内贩运现象并存;犯罪网络形成了4个以滇-粤-桂-冀贩运社团为主导的犯罪社团,内部联系紧密,呈现地理邻近性与跳跃性并存的区位特征。(4)在形成机制上,网络节点、网络联系、网络社团3个层面对拐卖儿童犯罪活动的影响逐级递进,且受多因素影响,具有波动性、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卖儿童犯罪 社会网络分析 时空演变 形成机制 中国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佳 安珂珂 +1 位作者 赵青华 陆嘉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全面揭示旅游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旅游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实际意义。该文以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旅游供需链、企业链、空... 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全面揭示旅游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旅游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实际意义。该文以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旅游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价值链的旅游产业链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时序演变规律、空间差异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水平呈平稳提升态势,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部、东北及西部地区递减的分布态势。(2)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呈波动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且东部与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区域内差异最大,西部、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3)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供给、需求、创新、政策等层面因素是影响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人力资本、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与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推进本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旅游需求总量、旅游需求结构与对外开放水平能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链 时空格局 格局演变 影响因素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水库拦沙对黄河下游河床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冠卿 张原锋 +1 位作者 王平 张广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4,共10页
为充分认识水库拦沙对其下游河道河床演变及防洪的影响,基于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水沙及断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河槽冲淤、洪水冲刷效率、河槽几何特征、排洪能力等规律。结果表明: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沿程河槽均发生了不... 为充分认识水库拦沙对其下游河道河床演变及防洪的影响,基于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水沙及断面观测资料,研究了黄河下游河槽冲淤、洪水冲刷效率、河槽几何特征、排洪能力等规律。结果表明: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沿程河槽均发生了不均衡冲刷;河床粗化明显,粗化后床沙中值粒径最大值为冲刷前的2.1~2.5倍;高村以上河段同水位过洪能力增加明显,冲刷后较大的河槽容积可为小浪底水库排沙提供暂时的滞沙;河床粗化后细泥沙和中泥沙补给能力不足,河槽冲刷效率随冲刷历时的增加衰减明显。由于水库多年调节水沙过程及下游相对完善的河道整治工程约束,小浪底水库拦沙期黄河下游河槽冲刷重心下移,河床粗化程度增加,冲刷效率明显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水库水沙调控技术指标的选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演变 河床粗化 冲刷效率 泥沙调节 水库拦沙期 黄河下游
下载PDF
乡村景观治理模式的演变路径及动力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谷康 王怡舞 王浩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运用历史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景观及其治理体系的演进历程进行全景式分析。将治理模式分为起步阶段、改革阶段和完善阶段,结合各时期乡村景观建设成效,归纳治理影响因素与对景观的调节机制,认为国家对... 运用历史比较法、内容分析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景观及其治理体系的演进历程进行全景式分析。将治理模式分为起步阶段、改革阶段和完善阶段,结合各时期乡村景观建设成效,归纳治理影响因素与对景观的调节机制,认为国家对乡村的定位决定景观治理目标与重点,土地、人口管理、经济产业等制度改革引导乡村治理的潜力挖掘,行政财政体制制约乡镇的治理效能,社会文化嬗变加速治理程序的价值转向。最后,基于演变路径提出建议,以期探索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的乡村景观建设与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景观 治理模式 历史变迁 演变路径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水文演变与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庆芳 万超 +3 位作者 雷振东 彭安帮 苏鑫 王银堂 《中国水利》 2024年第5期34-40,共7页
水资源是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的控制性因素。永定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紧缺,且地表水资源量呈显著衰减态势。为实现紧缺严苛的水资源条件下永定河生态水量的有效保障,系统解析了流域水文演变特征,核算了分河段基... 水资源是保护修复永定河生态环境功能、维护河流生命健康的控制性因素。永定河流域水资源极为紧缺,且地表水资源量呈显著衰减态势。为实现紧缺严苛的水资源条件下永定河生态水量的有效保障,系统解析了流域水文演变特征,核算了分河段基本生态水量和多水源生态补水潜力,建立了耦合水资源供用耗排过程和水工程群联合运用的多水源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了常规和极端情况下的多水源生态水量调度方案和基于降水年型研判的调度方案运用方式。研究成果为有效保障永定河生态水量、提升应对变化环境的韧性提供了关键方法和模型,为华北地区其他河流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水文演变 河道生态补水 多水源联合优化调度 永定河流域
下载PDF
我国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及其区域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徐宗学 班春广 张瑞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从径流演变规律主要分析方法和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径流主要归因方法和主要河川径流归因分析、案例分析、我国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径流归因分析区域分布特征4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我国近年来在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及其... 从径流演变规律主要分析方法和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径流主要归因方法和主要河川径流归因分析、案例分析、我国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径流归因分析区域分布特征4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梳理了我国近年来在主要河川径流演变规律与归因及其区域特征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结果表明: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方法是较为常用的径流演变规律分析方法,水文模型法、统计分析方法和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方法是进行径流变化归因分析的常用方法,其中Budyko假设的流域水热耦合平衡方法应用较为广泛;我国主要河川径流量除西北诸河和西南河流源区部分河流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区域河川径流大多呈减少趋势;人类活动是引起我国主要河川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演变规律 归因分析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测算、演变格局与收敛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马大晋 吴旭辉 杨亚琼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5,共6页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文章首先从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态文明、平安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用Dagum...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国式现代化水平,文章首先从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精神富有、生态文明、平安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进行测算,最后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科夫链、收敛模型对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长期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水平在各区域不断提升,且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差异在中西部地区缩小,而在东部地区逐渐扩大,其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差异。从转移的时空规律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等级转移具有稳定性,且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地理背景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水平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提升,且呈现向高值集中的趋势。从收敛性来看,仅在中西部地区存在σ收敛,但是收敛性不强,而在全国及三大地区均存在β收敛,但收敛速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时空演变特征 区域差异 收敛性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对黄河下游河道河床演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远见 王强 +2 位作者 刘彦晖 刘刚 江恩慧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515,共11页
小浪底水库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23年来深刻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径流泥沙过程,进而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再造床。本研究以1960—2022年长序列水文泥沙、断面地形、遥感影像等多源资料为基础,从径流泥沙、冲淤演变、形态调整三个方面... 小浪底水库自1999年10月下闸蓄水,23年来深刻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径流泥沙过程,进而引起了下游河道的再造床。本研究以1960—2022年长序列水文泥沙、断面地形、遥感影像等多源资料为基础,从径流泥沙、冲淤演变、形态调整三个方面阐明了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对下游河道河床演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库拦沙效果显著,下泄水量在年内分配更加均匀、沙量则向汛期更加集中;大流量和高含沙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均有所降低;悬沙调整不明显,床沙粗化显著。(2)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持续淤积的趋势,冲淤调整主要发生在花园口至高村的游荡性河段;冲刷效率持续下降,主槽过流能力得到显著恢复。(3)游荡性河段横断面形态向窄深发展,二级悬河发育得到有效缓解,整体河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研究成果丰富了多沙河流修建水库对下游河道影响的科学认识,也可为小浪底水库优化调度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泥沙 冲淤演变 形态特征 游荡性河段 黄河下游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卞淑贤 刘伟 熊姿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3-72,共10页
在考察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Kaya模型和LMDI分解方法,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影响。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曲折上升趋势;11个省(市)制造业碳排放量差异... 在考察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Kaya模型和LMDI分解方法,定量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影响。考察期间,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曲折上升趋势;11个省(市)制造业碳排放量差异较大,处于低值区、较低值区的省(市)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处于较高值区、高值区的省(市)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驱动因素分解发现制造业经济水平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碳密度因素和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增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制造业能耗强度因素是碳减排的主要驱动因素。基于此,提出碳减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碳排放 长江经济带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后工业景观公园生态设计思潮演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海燕 王杨杨 +1 位作者 黄晓彤 马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的新型工业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后工业景观公园”作为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主要载体,因其标志性和典型性成为风景园林界实践的重要对象,研究其生态设计思潮的演变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的新型工业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后工业景观公园”作为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主要载体,因其标志性和典型性成为风景园林界实践的重要对象,研究其生态设计思潮的演变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后工业景观公园近60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公园建设背景、指导理论、生态设计手法,将生态设计思潮划分为1960—1985年探索期的环境修复模式、1986—2005年融合期的郊野景观模式、2006—2019年发展期的自然景观模式以及2020年以来兴盛期的生物友好模式4个阶段。生态设计思潮经历了从消除场地污染的环境修复到兼顾科学修复与艺术表达,从利用自生长植被群落、保护生物栖息地到设计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友好环境,从被动到主动、从以人为中心的安全防控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审美转变。以期能为我国生态文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后工业景观 工业遗产公园 生态设计 思潮演变
下载PDF
基于专利数据的浙江省高校院所技术转化特征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美芳 黄晓东 詹丽香 《中国高校科技》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技术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0年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转化数据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学与图谱可视化工具从动态演变视角对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 技术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科技创新体系效能、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有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0年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转化数据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学与图谱可视化工具从动态演变视角对浙江省高校院所专利技术转化的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行为主体特征和技术客体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全面、客观揭示浙江省高校院所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呈现的规律与问题,以期为深化创新体系改革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技术转化 演变
下载PDF
长三角工业减污降碳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菲 格桑卓玛 朱晓东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1-671,共11页
工业领域是我国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探究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地区4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时空地理加权... 工业领域是我国推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探究工业领域减污降碳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长三角地区4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时空地理加权回归、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因地制宜地提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建议.结果表明:①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设区市的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平均值大幅下降,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缓慢增长,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体处于上升优化态势,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等级由失调衰退类提至过渡发展类.②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在空间格局上呈中部高、南北低以及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时空变动上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高值范围由上海、苏州等长江入海口地区向西转移至南京、无锡、苏州等长江下游地区,其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集聚−离散−集聚的变化趋势.③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GDP、城镇化率等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的主要因素,对大部分区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存在时空异质性,双因子交叉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研究显示,长三角地区工业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存在显著的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受产业规模结构影响较大,亟需从统筹优化减污降碳协同目标、加强重点区域协同控制、加快工业行业绿色发展等方面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减污降碳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旅游型传统村落用地与空间格局演变微尺度分析——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斌 郭冰玉 岳士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0,共7页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袁家村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由村民生活生产主导转变为旅游发展所需,致使村庄空间结构由村民居住空间为中心的单核心放射状转向旅游空间为主的多核心密集型;(2)乡村旅游促使空间关系网络趋向复杂化,同时在土地功能细碎化过程中村庄交通空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主导性凸显;(3)袁家村空间格局演变受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空间功能的理性更新是其中关键作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传统村落 用地演变 空间格局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下载PDF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建伟 王浩 +1 位作者 张永伟 赵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呈现波动上升、中稳外变和混合主导的演变特征,商服功能、到城市中心的距离是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因素,其中,商服功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正向影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负向影响。规划期城市空间格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期地区经济水平成为关键因素,运营期商业服务业则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力量。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时空分异和影响因素探究,有助于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站点功能演变 影响因素 西安市
下载PDF
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北部海洋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狄乾斌 陈小龙 +1 位作者 苏子晓 孙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模型分析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量不断上升;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区域差异较大;海洋渔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呈现缓慢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变化态势;各项效率指数均具有一定波动性;分地区看,山东整体明显高于河北、辽宁和天津。(3)海洋渔业科技水平是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海洋渔业规模、海洋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海洋产业结构是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碳排放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北部海洋经济圈
下载PDF
苏南水网地区水域景观破碎化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研究——以吴江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金华 许艳秋 钱晶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7-255,共9页
以苏州吴江区为对象,选取1990、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Fragstats4.2对1990-2020年水域景观破碎化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水域景观破碎化时空特征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从景观水平破碎化特征分... 以苏州吴江区为对象,选取1990、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Fragstats4.2对1990-2020年水域景观破碎化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水域景观破碎化时空特征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从景观水平破碎化特征分析来看,研究期内吴江区水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先增大后减缓:1990-2000年水域景观受到人工建设干扰,空间分布离散;2000-2020年水域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整体空间格局趋向整合。从类型水平破碎化特征分析,河流、湖泊及内陆滩涂在1990-2000年破碎化程度日益加剧,斑块空间分布离散,2000-2020年水域斑块连接性逐渐增强;水库坑塘斑块类型分布在1990-2010年破碎程度降低,2010年后破碎化程度上升。(2)吴江区水域景观破碎化受到自然、社会等多元因素影响,各因子对水域景观破碎化时空分异的影响明显不同,且各驱动因子间存在显著交互增强效应,其中人类活动强度因子影响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水域景观破碎化形成机理提供思路,对苏南水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网地区 景观破碎化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下载PDF
中国农村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文强 谭乔阳 +1 位作者 雷明 许新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6,共10页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中国农村碳排放量,结合核密度估计法和莫兰指数对农村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借助STIRPAT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定量定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做出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中国农村碳排放强度... 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中国农村碳排放量,结合核密度估计法和莫兰指数对农村碳排放强度时空演变趋势及空间关联特征进行分析,借助STIRPAT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定量定性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做出预测。结果显示:2010—2020年中国农村碳排放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农村人均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中国区域内部存在多极化现象,空间正相关性逐渐加强,具有集聚和依赖性特征。农业生产中畜牧业是农村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预计未来农村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农村人均碳排放量将逐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时空演变 莫兰指数 STIRPAT模型 灰色预测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演变逻辑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诚钧 徐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党和政府为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我国留守儿童政策经历了萌芽期(1996—2007年)、形成期(2007—2016年)和深化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留守儿童政策制...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群体,党和政府为此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我国留守儿童政策经历了萌芽期(1996—2007年)、形成期(2007—2016年)和深化期(2016年至今)三个阶段。留守儿童政策制定有其内在逻辑,从关注留守儿童基本教育保障到关心弱势群体教育,维护教育公平,再到促进教育脱贫与实现乡村振兴,政策制定的立意持续深化,内容不断丰富,成效日益突出。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寄宿制学校新型教育模式,设置留守儿童专项经济资助经费,进一步健全社会关爱体系,构建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评价机制,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政策 政策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