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居民点演变分异与分类调控研究综述
1
作者 关小克 王秀丽 李乐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7-54,共8页
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演变分异规律,既是调控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前提,也是实现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所诱发的人口变迁和地域重构,使得农村居民点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异化特征。综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 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演变分异规律,既是调控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前提,也是实现农村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所诱发的人口变迁和地域重构,使得农村居民点在地理空间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异化特征。综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明晰农村居民点演变分异内涵、界定农村居民点分类概念的基础上,从农村居民点的演变分异与转型发展、农村居民点系统分类与调控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以下研究亟需强化:(1)农村居民点形态演变分异特征的识别;(2)农村居民点演变机理探索与趋势的预测;(3)农村居民点的系统分类与整治调控;(4)多学科融合下的成果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演变分异 类调控
下载PDF
红河流域径流演变分异及其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俊旭 赵红玲 +2 位作者 吕燕 邱冰 李子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26,共5页
红河流域径流演变分异研究对于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演变规律及跨境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红河流域9个代表站点,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Sneyers法研究了红河流域的径流演变分异。结果表明,径流演变空间差异显著,... 红河流域径流演变分异研究对于揭示流域径流的形成、演变规律及跨境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红河流域9个代表站点,利用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Sneyers法研究了红河流域的径流演变分异。结果表明,径流演变空间差异显著,各控制断面波动不一致;流域各站点(除大东勇站)均出现径流突变,但突变时间不一致,且越往下游,突变时间越晚;此外,各站点丰枯转化时段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演变分异 滑动t检验 Mann-Kendall-Sneyers检验 红河流域
下载PDF
山西尚武民风的时空演变与分异研究
3
作者 李爱军 吴宏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48,共5页
民风尚武是山西地域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自然和人文背景,尤其和历史战争关系密切,是在战争环境中形成的区域性格。在历史进程中,由于战争在时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加上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使得山西尚... 民风尚武是山西地域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自然和人文背景,尤其和历史战争关系密切,是在战争环境中形成的区域性格。在历史进程中,由于战争在时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加上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影响,使得山西尚武民风在时间上呈现间断式的演变特征,在空间上形成晋中、晋南、晋北各具特色的地域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尚武民风也在各个区域的文化中留下印迹,成为地域文化区划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尚武民风 时空 演变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灌溉水分生产力区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向鹏 郝立新 +1 位作者 刘中培 李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5-148,153,共5页
农业灌溉水分生产力是提高区域灌溉效率、发展节水农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对水资源管理和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计算2011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灌溉水分生产力、分析其区域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将河南省灌溉水分生产力分为高值区、... 农业灌溉水分生产力是提高区域灌溉效率、发展节水农业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对水资源管理和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计算2011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灌溉水分生产力、分析其区域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将河南省灌溉水分生产力分为高值区、中值区和低值区三个分级区,并确定了灌溉水分生产力区域分异的影响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别对不同分级区灌溉水分生产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灌溉水分生产力不仅受作物产量和灌溉水量的影响,同时还与作物有效降水量、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生产力 演变 驱动因素 灰色关联度 河南省
下载PDF
中国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董弋萱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2-47,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模型从八大经济区、不同城市规模两大视角,揭示城市创新...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Dagum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模型从八大经济区、不同城市规模两大视角,揭示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的地区差异及空间关联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差异性分析发现,耦合协调水平区域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分别与东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及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之间。城市规模上的差异则表现为城市规模相差越大,耦合协调水平差异越大;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并随时间推移不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演变分异
下载PDF
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67
6
作者 刘珍环 王仰麟 +2 位作者 彭建 谢苗苗 李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61-971,共11页
以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地表覆被格局变化时,面临两大难题,即①混合像元影响分类的精度存在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格局分析结论的可靠性;②景观格局指数,难以有效分析城市内部局部地区... 以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地表覆被格局变化时,面临两大难题,即①混合像元影响分类的精度存在不确定性,直接影响格局分析结论的可靠性;②景观格局指数,难以有效分析城市内部局部地区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的变化特征。针对上述关键问题,本文以不透水表面组分表征城市的主体景观,运用地统计学及剖面线方法分析深圳市地表覆被格局的空间分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1990-2005年,深圳地表覆被空间格局经历了分散—单中心聚集—多中心分散—多中心聚集的演变过程,在经历了东西—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南北方向的发展过程后,景观整体的自相关程度高,空间梯度差异小。1990年的不透水表面组分比2005年低20%~40%,并且早期局地变化波动较大,后期变化波动明显减小。在局地空间演变上,老城区变化小,新城区及工业区变化大,城市不透水表面的局地空间差异性显著缩小。②城市不透水表面具有显著的梯度特征,在空间上主要呈现连续渐变的特点,因而在格局分析方法上,地统计学与剖面线方法可以同时从整体和局地两个层次对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有效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表面指数 线性光谱离技术 地统计学方法 空间格局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