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镇江漕运文化的历史考察
- 1
-
-
作者
单辉
张永刚
-
机构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旅游学院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科技处
-
出处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4期28-31,共4页
-
文摘
镇江地处江河交汇之地,为南北水路要冲。作为江南运河的起点,镇江漕运兴起较早。经过历代递嬗,镇江逐步形成了“因漕而兴”的城市生态,以及与其他文化元素多元共生的漕运文化系统,如交通文化、渡口文化、商贾文化、救生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文人文化、民俗文化等。
-
关键词
镇江
漕运文化
西津渡
-
Keywords
Zhenjiang
canal transport culture
Xijin Ferry
-
分类号
F55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论上海仓城漕运文化的商业化及其效益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辉
魏农建
-
机构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出处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
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第五期)资助(J51202)
-
文摘
本文基于对上海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实地调研,探讨了仓城漕运文化的商业化思路。仓城漕运文化的商业化应基于其独特的文化蕴涵,通过对仓城地区漕运文化氛围的整体性营造、创新性地设计漕运文化产品与服务,以及战略性地打造漕运文化产业链和历史文化产业集群,来有效地实现商业化。漕运文化商业化将给仓城地区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关键词
漕运文化
商业化
仓城
-
Keywords
Caoyun culture
Commercialization
Cang town
-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X3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天津漕运文化概说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谭汝为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
出处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3-57,共5页
-
文摘
天津漕运历史悠久,天津城市聚落就是伴随漕运而逐渐形成的。明清两代是运河发展的鼎盛期,也是天津城市同步发展的黄金期。漕运文化对天津的妈祖文化以及方言、饮食和文学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关键词
天津
漕运文化
运河
城市文化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漕运文化标志符号的设计表现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高山
谈磊
-
机构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5期120-120,122,共2页
-
基金
2018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省级指导项目<淮安漕运文化符号视觉形态再现和文创开发研究>(谈磊樊静刘素素聂凤影刘兆丽)
-
文摘
淮安是漕运文化名城,具有丰富和历史悠久的漕运文化积淀。漕运文化标志符号的表现设计与研究是视觉再现淮安漕运文化的重要形式,它实现了视觉传达与历史文化的融合,是新时期漕运研究的重要探索和有效补充。
-
关键词
漕运文化
标志设计
表现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淮安漕运文化遗迹探微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董菁
奚敏
-
机构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7-19,24,共4页
-
文摘
漕运文化可以说是淮安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主导文化体系。探寻漕运文化的历史遗迹,考察这些物质文化遗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研究淮安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
关键词
淮安
漕运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分类号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漕运文化影响下的杨柳青年画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刘璐
马彧
-
机构
天津工业大学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4年第11期92-92,共1页
-
文摘
本文通过漕运文化对杨柳青年画的影响这一节,阐述了漕运文化与天津这一大民间手工艺产生、发展等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漕运文化对它们的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得出漕运文化对这两大民间手工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推动性作用的结论。
-
关键词
天津
漕运文化
杨柳青年画
-
分类号
J218.3
[艺术—美术]
-
-
题名漕运文化影响下的淮安砖雕
被引量:7
- 7
-
-
作者
沙美
徐雷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9年第3期36-37,共2页
-
文摘
该文通过对漕运文化与淮安砖雕的介绍,阐述淮安砖雕这一传统民间工艺的产生、发展与漕运文化的联系,以此说明漕运文化对淮安砖雕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
漕运文化
淮安砖雕
-
分类号
J314.9
[艺术—美术]
-
-
题名浅谈漕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被引量:3
- 8
-
-
作者
曹娟
吴艳
-
机构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水运》
2018年第4期73-74,共2页
-
文摘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运输方式,在古代交通和物资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漕运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对推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加强弘扬漕运文化,使之成为更重要的了解我国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窗口。
-
关键词
漕运
漕运文化节
泛舟之役
遗产保护
-
分类号
U-9
[交通运输工程]
-
-
题名通济渠安徽段漕运文化下的文创产品开发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叶荣荣
蒯硕
-
机构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宿州学院
-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2期200-202,共3页
-
基金
宿州学院2020年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艺术类专业学生作品成果转化可行性研究——以打造“云痕”平台为例”
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DIY陶瓷饰品工作室”(202110379054X)。
-
文摘
漕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断扶持,漕运文化遗存的开发与保护也越发受到重视,如何在做好文化资源保护的同时挖掘其产品价值也成为漕运文化发展的重点。本文聚焦于通济渠安徽段漕运文化,探析其文创产品开发现状及新思路,以期构建中国文创产品发展新格局,为漕运文化的宣传普及打开新局面。
-
关键词
通济渠安徽段
漕运文化
文创产品
产品开发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淮安漕运文化保护开发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于坚
徐清
-
机构
江苏省淮安市清晏园
江苏省淮安市淮泗涵闸管理所
-
出处
《治淮》
2021年第6期95-96,共2页
-
文摘
作为运河之都、漕运之都,淮安拥有丰富的漕运文化资源。近年来,淮安市有关部门在漕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概念不清、特色不显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淮安漕运文化的资料收集和综合分析,阐述了淮安作为"漕运之都"拥有的文化资源,分析了保护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淮安漕运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出了若干建议。
-
关键词
淮安
漕运文化
大运河
-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起承转合:淮安漕运文化的解读与公共艺术创作实践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尹国军
-
机构
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131,共2页
-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淮安运河文化融入‘一带一路’策略研究”(编号:2017SJB1631)
苏北发展研究院一般研究课题“运河(淮安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理与数字化探索研究”(编号:SFY16B18)研究成果
-
文摘
淮安漕运的历史背景、区位特征和文化价值在整个运河文脉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功能可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概括。以"起承转合"的视角剖析淮安漕运文化的核心内涵,发掘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艺术性"和"公共性"进行实践解读,为漕运文化的当代传承和转化研究提供情感线索和实践探索路径。
-
关键词
起承转合
漕运文化
艺术性
公共性
-
分类号
J
[艺术]
-
-
题名明清时期淮安漕运文化特征述论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吴士勇
-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出处
《运河学研究》
2020年第1期44-58,共15页
-
基金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明清苏北漕河交通与城镇聚落变迁研究”(16LSC001)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明代以来洪泽湖归江入海格局的演变与苏北区域社会”(16LSB00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淮安与漕运渊源很深,吴王夫差筑邗沟,隋炀帝修运河,元明清时期大运河南北贯通,淮安一直处于漕粮中转的中心位置,因而奠定了其交通枢纽地位。漕运拉动了淮安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古典式繁荣的顶峰,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即强调遵守等级秩序和上下尊卑关系,注重礼仪、服饰与举止,官场文化十分浓厚;以土宜、回空揽载与私盐贩运为代表的漕运经济日趋繁荣,形成了汇聚南北财货、注重商品流通的商业文化氛围;融汇八方文化,善于学习和借鉴,逐步形成了互利互鉴、包容天下、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
-
关键词
明清
淮安
漕运文化
-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y
Huai’an City
Culture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of Grain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借助VR 技术展现北京大运河漕运仓储文化风貌
被引量:3
- 13
-
-
作者
杨学瑜
-
机构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今古文创》
2020年第44期40-41,共2页
-
文摘
北京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还存在物质文化遗产遭破坏、商业改造、传承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因此探索北京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的新途径(如借助VR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既不影响城市的建设,又能够运用多种形式弘扬大运河的文化内涵。本文阐述借助VR技术并以南新仓为例再现北京大运河漕运仓储文化风貌,让使用者体验漕运仓储管理过程所付出的艰辛与展现的智慧,从而继承弘扬运河文化。
-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大运河
漕运仓储文化
文化遗产保护
-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
-
题名天津市河东区以直沽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14
-
-
作者
无
-
机构
中共天津市河东区委宣传部
-
出处
《求知》
2024年第2期50-51,共2页
-
文摘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是天津市河东区繁荣发展过程中深厚持久的力量。直沽根、海河脉、工业地、烟火味交汇融合,漕运文化、妈祖文化、洋务文化、工业文化激荡交织,造就了河东区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形成了“自强不息、开放包容、务实奋进、追求卓越”的直沽精神。近年来,河东区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发掘直沽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传承直沽精神,加快建设直沽文化繁荣区。如何进一步盘活直沽文化资源,拉动消费升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
关键词
妈祖文化
天津市河东区
漕运文化
城市气质
多元包容
经济社会发展
开放包容
追求卓越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明清德州漕运文化的兴衰
- 15
-
-
作者
王德胜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春秋》
2019年第6期54-57,共4页
-
文摘
农耕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几乎各个地域文化都因此呈现出农业文明的厚重累积,德州也是这样。但是,漕运改变了这一切,漕运文化促成了德州的华丽转身。可以说,如果没有漕运,德州很难兴起,甚至连德州老城的诞生都是一个未知数。如今,在苏禄王御园内保存的由邢侗撰写的“德州仓使碑”,见证了那一段兴衰历程。
-
关键词
漕运文化
农耕文化
兴衰历程
华丽转身
地域文化
德州
-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谈淮扬运河文化长廊的空间布局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刘怀玉
-
机构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
-
出处
《唯实》
2020年第7期80-83,共4页
-
基金
2019年江苏省文化科技项目“‘天下淮盐’特色旅游圈建设研究”(19YB34)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2019年度开放性课题“淮扬文化高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
文摘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经完成了国家顶层设计。作为我国第一个全流域文化发展规划,《规划纲要》根据"千秋淮扬"的重要定位,明确提出建设淮扬运河文化长廊,保护展示漕运文化、盐运文化、河工文化、码头文化等相关文化遗产,打造开放包容、南北融合的淮扬文化高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向纵深发展。
-
关键词
文化发展规划
《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
文化保护传承
顶层设计
空间布局
漕运文化
运河文化长廊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G127
[文化科学]
-
-
题名试论明清时期淮安文化的繁荣
被引量:4
- 17
-
-
作者
吴士勇
-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85-491,共7页
-
基金
2014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繁荣与凋敝:明清时期江北社会经济变迁研究"(14LSD001)
-
文摘
明清时期,大运河南北贯通,淮安作为漕运枢纽城市的地位日益彰显。在行政权力与外来人口的推动下,淮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商业经济日趋发达。受此影响,淮安地域文化呈现出古典式繁荣的景象,在园林会馆、饮食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不俗表现。明清时期淮安文化以运河文化为根本,以漕运文化为底色,以浓厚的商人与商业文化为外在表现,以融通南北、兼容并蓄为文化内涵。
-
关键词
明清
淮安
运河文化
漕运文化
商业文化
兼容并蓄
-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下东漕村旅游开发思路探析
- 18
-
-
作者
刘佩琳
彭海芳
胡筱彤
廖淑婷
-
机构
上饶师范学院
-
出处
《山西农经》
2019年第3期67-68,共2页
-
文摘
下东漕村因建于古代漕仓下游抚河东畔而得名,千年漕运文化塑造了下东漕村独特的历史风貌,心学文化则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通过梳理下东漕村旅游资源,对其开发条件进行SWOT分析。结论认为,其应以漕运和心学双文化IP驱动,整合休闲农业、抚河生态、古建民俗以及社会文创等资源,秉持"漕运重地、心学圣地、休闲胜地、康养福地、研学营地、文创天地"六合一的旅游开发思路。
-
关键词
下东漕村
漕运文化
心学文化
赣派建筑
旅游开发
-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千年手工业大镇——河下古镇
- 19
-
-
作者
王福林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15期76-80,共5页
-
文摘
河下古镇历史上曾叫相湾镇,是苏中平原北部古淮河右岸的一个千年手工业大镇,受淮河、邗沟、黄河、运河4条河流的哺育,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这里既有农耕社会丰富多彩的作坊文化,又有明清盛世的漕运文化、盐务文化,及其衍生出来的饮食文化、医药文化。
-
关键词
漕运文化
农耕社会
饮食文化
手工业
淮河
-
分类号
K9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羊肠子
- 20
-
-
作者
提皓然
时丽(指导)
-
机构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实验小学
不详
-
出处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3年第7期52-53,共2页
-
文摘
沧州的羊肠子,是一种饮食文化,非常有地域特色,它是大运河漕运文化的产物。说到羊肠子,数兴济的最有名。传说,运河通航时,兴济是重要码头,纤夫很多,他们干的都是苦力活,不吃点高热量的东西不顶呛。羊肠子好吃又便宜,纤夫们吃上一大碗,回碗加汤免费,再带俩窝头,连吃带喝,一碗羊肠子下肚,可以顶上大半天,运河号子喊得也响亮,因此,羊肠子被流传下来。
-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漕运文化
大运河
羊
-
分类号
I24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