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海洋走向运河:明代漕运方式的嬗变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李德楠
-
机构
聊城大学运河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
基金
聊城大学课题(Y1012001):水工
环境与社会:文化线路视野中的山东运河
-
文摘
明初承元制,实施河海并行、海运为主的漕运方式。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罢黜海运、致力于内河,交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后嘉靖、隆庆间,一度出现了复海运的争论,但均以失败告终。到万历六年(1578年)后,海运漕粮的讨论与实践均告一段落,明代最终由海洋走向运河。究其原因,是自然与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运河自身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征服自然能力与技术水平的增强。
-
关键词
漕运方式
河运
海运
明代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元代漕运方式选择中的环境与技术影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德楠
-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出处
《运河学研究》
2018年第2期49-60,共12页
-
基金
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明清小冰期背景下的黄河水文与运河漕运研究”(16JHQ03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环境与技术是元代漕运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元朝初年试行多种漕运方式,在进行了河运、海运以及河海联运的尝试后,最终选择了'河海并行、海运为主'的运输方式,体现了人类征服海洋、适应环境能力的增强以及航海、造船、气象观测等技术的进步,显示了环境、技术与交通线路选择的内在联系。自然环境条件是影响漕运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技术则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关系的中介,能够弥补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
-
关键词
漕运方式
河运
海运
环境影响
技术条件
-
分类号
F55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论明代漕运方式
- 3
-
-
作者
义少英
-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
出处
《才智》
2015年第34期246 248-,共2页
-
文摘
明代漕运有河运、海运的选择,在水路不同之处可辅以陆运,明初采取河运、海运结合的方式,在永乐十三年放弃海运,选择河运。就客观比较而言,海运比河运有明显的优势,此文从河运地形、工程建设、船舶对此做一客观陈述比较,使人们对漕运多一些了解。
-
关键词
漕运方式
河运
海运
比较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古代漕运思想的演变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嵇建琴
-
机构
浙江大学政治理论教学部
-
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3-139,共7页
-
文摘
本文对漕运思想的分析以唐、宋、明、清这几个朝代为主。第一,从河运漕粮方法的思想演变看,便民利民、降低成本、提高漕运效益,始终被思想家们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第二,从商业原则在漕运中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到,雇佣劳动制度在漕运中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用商船运粮,反映了商品货币意识在当时已为人们所接受,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第三,“河运”“海运”思想的争辩,反映了“海运”论者已充分意识到,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漕运体制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张借助商业资本的力量消除漕运弊端。他们的改革思想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第四,“常平仓”和“田赋改征折色”,可以减少漕运的烦劳和耗费。
-
关键词
漕运思想
漕运方式
商业原则
-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