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汉、宋学关系研究中若干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循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53,共11页
汉、宋学关系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上至关紧要的问题。清末民初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少,从既有研究的情况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汉、宋学关系不仅是精英阶层的“学术思想”的问题;其二,汉、宋学之间的区别未必是壁垒... 汉、宋学关系是清代学术思想史上至关紧要的问题。清末民初以来对此问题的研究已经不少,从既有研究的情况看,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其一,汉、宋学关系不仅是精英阶层的“学术思想”的问题;其二,汉、宋学之间的区别未必是壁垒分明的;其三,研究中必须摆脱先入之见,回归清人的语境;其四,应该重新由史料出发,完善与修正既有论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汉、关系 汉、之争 汉、调和
下载PDF
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吗?——“桐城派与汉宋学之争”札记之一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成权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3-20,共8页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 有学者认为:方苞是“汉学”的对立面,是桐城派与“汉学”交恶的肇始者。针对这一论断,提出:汉宋学之争的框架不适合于方苞,方苞没有也不可能反对“汉学”。方苞的学术思想是在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深受“实学”思潮的影响,这一影响不仅表现于方苞前期的学术取向,也表现于他对程朱理学的选择,即重在程朱理学的经世方面,而不是本体论方面;从方苞最为致力的礼学研究中也不难看出“实学”思潮的影响,他的礼学思想从渊源上可以说是与“汉学”同源的,他的“理寓于礼”观点,在一定意义上还为“汉学”家“以礼代理”思想的形成开拓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桐城派 “汉学” 学之争 “实学” 礼学 “理寓于礼”
下载PDF
江藩汉宋学论探颐
3
作者 王应宪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江藩是吴派汉学的学术殿军,他在治学上尊崇汉儒,谨守汉儒家法师法,在立身上则效法宋儒,崇尚宋学修身养性之功,"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可以说是他的汉宋学论的精神本质。考察其中的学术蕴义,有助于理解乾嘉汉学家的汉宋学论。
关键词 江藩 六经尊服郑 百行法程朱 学论
下载PDF
关于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的探讨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玉文 孙翠玲 单卫东 《环境与开发》 1997年第1期13-16,共4页
森林生态功能是无形的,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但是森林生态功能既有营林成本,又是营林收入,需要对其进行正确评价.该文就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的意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做扼要论述,以朱亭小流域为例对森林涵养水源、保护土壤... 森林生态功能是无形的,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实现其价值,但是森林生态功能既有营林成本,又是营林收入,需要对其进行正确评价.该文就森林生态功能评价的意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做扼要论述,以朱亭小流域为例对森林涵养水源、保护土壤、纳碳释氧等生态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态功能 评价 土壤保护
下载PDF
叶德辉经学立场浅析
5
作者 张亮 陆益军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95-98,共4页
晚清维新运动时期,在经学内部炽烈的汉宋之争、今古文之争中,湖南学者叶德辉的立场可谓典型。他不赞成强分学术门户的做法,也不赞成汉宋兼采之说,自称尚汉学而独崇朱子;其为学重实证而排空虚,斥今文而尊古文,而且对先儒学说也不苟同。... 晚清维新运动时期,在经学内部炽烈的汉宋之争、今古文之争中,湖南学者叶德辉的立场可谓典型。他不赞成强分学术门户的做法,也不赞成汉宋兼采之说,自称尚汉学而独崇朱子;其为学重实证而排空虚,斥今文而尊古文,而且对先儒学说也不苟同。他是一位思想独立的经学家,所持立场和主张对后人多有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德辉 经学 今古文经学
下载PDF
钱穆先生与清代学术史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存阳 王豪 《清史论丛》 2015年第1期273-304,共32页
本文通过详细梳理钱穆先生有关清代学术的论著,既对其一生孜孜于清代学术的探究历程分为四期做了展现,又重点探讨了他对清代学术史中一些重要问题(如清代学术与宋明学术的关系、清代学术的分期及其评价等)的认识与变化,并进而揭示... 本文通过详细梳理钱穆先生有关清代学术的论著,既对其一生孜孜于清代学术的探究历程分为四期做了展现,又重点探讨了他对清代学术史中一些重要问题(如清代学术与宋明学术的关系、清代学术的分期及其评价等)的认识与变化,并进而揭示了其之所以倾心于清代学术的中心取向与基调。我们认为,钱穆先生对清代学术的关注既一以贯之,又视野宏阔;他的诸多认识与论断,不惟有力地推进了清代学术史的研究,而且为学界提供了一种解读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穆 每转益进 清代学术史 经世致用
下载PDF
近代广东的书院与学风——以朱次琦早年从学经历为线索
7
作者 李辰 Liu Huawen(Translated) 《孔学堂》 2020年第1期72-80,I0069-I0075,共16页
清初广东书院在学风上承续白沙心学和阳明心学余脉影响,康雍年间则转以程朱理学为正统,至阮元督粤,设立学海堂,将汉学学风引入广东,形成汉学强势、宋学转弱的新局面。朱次琦早年就读于广东四大书院中的羊城书院和越华书院,师承程朱学者... 清初广东书院在学风上承续白沙心学和阳明心学余脉影响,康雍年间则转以程朱理学为正统,至阮元督粤,设立学海堂,将汉学学风引入广东,形成汉学强势、宋学转弱的新局面。朱次琦早年就读于广东四大书院中的羊城书院和越华书院,师承程朱学者陈继昌、汉宋学者谢兰生,又曾入选学海堂首届肄业生,接受汉学家阮元、曾钊点拨,其治学兼采汉宋,与其从学经历密切相关,其思想的转折变化,反映了近代学人学风与时代思潮间的复杂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书院 朱次琦
下载PDF
陸隴其《讀禮志疑》對漢宋禮學的調適與開新——以禘禮的考論爲中心
8
作者 吴旺海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清前期禮學興起之際,朱子學大家陸隴其對三禮學亦有關注。陸隴其禮學代表作《讀禮志疑》關於禘禮的志疑問難,是研究陸隴其禮學思想的極佳範本。陸隴其對褅禮的考校論説,涉及鄭玄、王肅、程頤、朱熹與陳澔等學者論禘言論的去取,既未墨守... 清前期禮學興起之際,朱子學大家陸隴其對三禮學亦有關注。陸隴其禮學代表作《讀禮志疑》關於禘禮的志疑問難,是研究陸隴其禮學思想的極佳範本。陸隴其對褅禮的考校論説,涉及鄭玄、王肅、程頤、朱熹與陳澔等學者論禘言論的去取,既未墨守程朱,也未簡單考核折衷於某家。陸隴其將禮制與禮義放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借助歷代經家的解釋,尋找擴充禮理詮釋的現實向度。《讀禮志疑》論褅的動態過程,是陸隴其在漢宋學問題上的一項思想實驗,顯示出他尊奉朱學又不盲從朱學的爲學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讀禮志疑》 陸隴其 禮以義起 漢宋學 褅禮
原文传递
阮元调和汉宋学思想析论 被引量:6
9
作者 钟玉发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5,共7页
阮元生当乾嘉汉学风靡之时 ,深受汉学皖派由训诂以明义理之学风的影响 ,为学扬汉抑宋 ,主张“实事求是” ,学以致用。然而作为当时学术界“山斗” ,以科举正途入仕的阮元又不满于汉学家的门户之见 ,主张调和汉宋之争。这是因为 ,一方面 ... 阮元生当乾嘉汉学风靡之时 ,深受汉学皖派由训诂以明义理之学风的影响 ,为学扬汉抑宋 ,主张“实事求是” ,学以致用。然而作为当时学术界“山斗” ,以科举正途入仕的阮元又不满于汉学家的门户之见 ,主张调和汉宋之争。这是因为 ,一方面 ,清廷奉程朱理学为官方正统哲学 ;另一方面 ,汉学末流日益脱离现实而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他主张兼采汉宋学的思想 ,对晚清学术界特别是以林伯桐、陈澧等为代表的岭南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学术研究 汉学 乾隆时期 嘉庆时期 调和汉学思想
原文传递
“世变方殷”中的“礼学经世”演变史——兼论曾国藩汉宋之学与经世学的融合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鹏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3-122,共10页
曾国藩的“礼学经世”,是历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不过,迄今为止的研究往往将其归结于“军礼”,而没有认识到曾国藩有一个超越了军礼的更深理解。更重要的是,曾国藩的“礼学经世”思想,与他对于当时之世的认识有着密切关联。细致探... 曾国藩的“礼学经世”,是历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不过,迄今为止的研究往往将其归结于“军礼”,而没有认识到曾国藩有一个超越了军礼的更深理解。更重要的是,曾国藩的“礼学经世”思想,与他对于当时之世的认识有着密切关联。细致探讨曾国藩在书信和文章中对于“礼”的论述,或可重构他的“礼学经世”思想的演变过程,其中变化的关键就在于他对于“世变”的认识。曾国藩“礼学经世”说的最终含义,是要通过对于制礼之义和当代之“世”的结合,实现汉学与宋学融合,由此达到礼学经世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国藩 礼学经世 世变 制礼之义 融合
原文传递
清代中期南北汉宋学之互动——以朱次琦与王筠学术交往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辰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90-97,M0005,共9页
朱次琦是晚清岭南大儒,其治学宗法程朱,兼采汉宋,不持门户之见。王筠是北方学者,以音韵、训诂学见长,有清代说文四大家之誉。朱次琦游宦山西期间,与王筠展开学术交往。王筠虽是汉学家,但在治学方法上平章汉学、宋学,朱次琦受其治学理念... 朱次琦是晚清岭南大儒,其治学宗法程朱,兼采汉宋,不持门户之见。王筠是北方学者,以音韵、训诂学见长,有清代说文四大家之誉。朱次琦游宦山西期间,与王筠展开学术交往。王筠虽是汉学家,但在治学方法上平章汉学、宋学,朱次琦受其治学理念影响,在教学中有意与强调恢复汉学注经传统的学海堂相区别。探讨朱、王二者的学术往来,有助于了解清代汉宋学在南北方学者间的互动与传播,加深对清代学术整体面貌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朱次琦 王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