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衡与汉石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虞万里 《兰州学刊》 CSSCI 2014年第10期40-48,共9页
马衡是中国考古学和金石学的先驱,近数十年来研究者不乏,但竟无一篇全面阐述其在汉石经研究上得风气之先和集搜辑、研究之大成的文章。文章从马衡前期生活经历中勾稽出他的金石之缘,继述其主政北大考古门和故宫博物院时期对汉石经搜集... 马衡是中国考古学和金石学的先驱,近数十年来研究者不乏,但竟无一篇全面阐述其在汉石经研究上得风气之先和集搜辑、研究之大成的文章。文章从马衡前期生活经历中勾稽出他的金石之缘,继述其主政北大考古门和故宫博物院时期对汉石经搜集所投放的精力和在汉石经研究中所作出的成绩。最后,利用新近公布的马衡日记,勾勒出他在人生晚景抑郁的环境中,从事《汉石经集存》整理的细节和心态,俾使学界对这部总结性的汉石经著作有一个全面了解,从历史的角度充分认识《集存》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完善,以推动汉石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衡 熹平 《汉经集存》 研究
下载PDF
汉熹平石经历代著录考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赵立伟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94,共6页
汉石经拓本六朝梁已见传世,唐中宗后多有散佚。宋代残石出土后,曾有多种拓本传世,惜均已亡佚。元明以降,汉石经残石及拓本逐渐被人们冷落。清代曾有三种拓本传世,今所及见者仅国家图书馆所藏"小逢莱阁本"。民国时期曾有多种... 汉石经拓本六朝梁已见传世,唐中宗后多有散佚。宋代残石出土后,曾有多种拓本传世,惜均已亡佚。元明以降,汉石经残石及拓本逐渐被人们冷落。清代曾有三种拓本传世,今所及见者仅国家图书馆所藏"小逢莱阁本"。民国时期曾有多种石经辑拓本印行,惜多散佚,所幸其中残石大多著录于《汉石经集存》一书。建国后所出残石拓本散见于各类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本 摹本 著录 考证
下载PDF
汉熹平石经历代变迁考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立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0-84,110,共6页
汉石经又称熹平石经,刊成后曾被董卓之乱及永嘉之乱战火殃及,冯熙、常伯夫任职洛州期间又将其毁弃分用,此后曾被委于榛莽;复经由洛阳迁至邺,又由邺迁回洛阳,再由洛阳移至长安三次搬动。黄初补其缺坏,北魏崔光曾修复之议,北齐时又被施列... 汉石经又称熹平石经,刊成后曾被董卓之乱及永嘉之乱战火殃及,冯熙、常伯夫任职洛州期间又将其毁弃分用,此后曾被委于榛莽;复经由洛阳迁至邺,又由邺迁回洛阳,再由洛阳移至长安三次搬动。黄初补其缺坏,北魏崔光曾修复之议,北齐时又被施列学馆,然至唐魏征收集时,石经已十不存一。唐宋时期曾有少量残石出土,民国时期数百方残石出土后散于公私之手,而建国后发掘和征集的残石近千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 存废 搬运 考证
下载PDF
赵明诚所记《汉石经遗字》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虞万里 《中原文化研究》 2017年第2期52-56,共5页
熹平石经为统一汉代经师家法文本歧异而刊刻,却因战乱和迁徙而毁弃、沉埋,范晔《后汉书》混淆汉熹平石经和魏三体石经,使字体、经数含混难知。唐宋不断有残石出土,宋代士大夫多据范书立论,越说越乱。唯赵明诚目验残石,详考文献,得出熹... 熹平石经为统一汉代经师家法文本歧异而刊刻,却因战乱和迁徙而毁弃、沉埋,范晔《后汉书》混淆汉熹平石经和魏三体石经,使字体、经数含混难知。唐宋不断有残石出土,宋代士大夫多据范书立论,越说越乱。唯赵明诚目验残石,详考文献,得出熹平石经刊刻不止六经;蔡邕所书为八分隶书,三体石经是曹魏所刊。更详校残石文字,揭示《鲁诗》与《毛诗》篇次不同,八百年后,罗振玉利用新出残石证实赵说,使我们能够真切看到汉代经师歧异文本的真实内涵,进一步认识汉代今古文的差异。赵明诚揭示汉石经"篇次不同"之说,不仅是石经研究更是经学研究史上值得表彰的一个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明诚 《鲁诗》 篇次异同
下载PDF
汉熹平石经《尚书》异文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立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3-50,共8页
今本《尚书》与汉石经《尚书》之异文包括以下9类,它们是:石经与今本之异文分别为借字和本字、石经与今本之异文分别为本字和借字、石经与今本之异文为同音通用字、石经与今本之异文为古字与今字、石经与今本之异文为一字之异体、石经... 今本《尚书》与汉石经《尚书》之异文包括以下9类,它们是:石经与今本之异文分别为借字和本字、石经与今本之异文分别为本字和借字、石经与今本之异文为同音通用字、石经与今本之异文为古字与今字、石经与今本之异文为一字之异体、石经与今本之异文词异而义同、石经与今本之异文分别为本源字和讹误字、石经与今文之异文源于文字多寡的不同、石经本与今本之异文源于语序的不同。多数异文对文意的理解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仍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同时也不能否认,石经《尚书》个别异文的确能起到"一字千金"的作用,对今本《尚书》的解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今传本 异文
下载PDF
论罗振玉对汉石经的整理与研究
6
作者 赵立伟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38-341,370,共5页
罗振玉对汉石经的研究是和拓本的搜集、整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罗氏在编著《汉石经残字集录》的同时对汉石经作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石经残石之最初确认与拓本著录,石经经数碑数及行字考订,石经与今本文字比较,汉石经文献学价值的... 罗振玉对汉石经的研究是和拓本的搜集、整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罗氏在编著《汉石经残字集录》的同时对汉石经作了深入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石经残石之最初确认与拓本著录,石经经数碑数及行字考订,石经与今本文字比较,汉石经文献学价值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整理 研究
下载PDF
汉石经《尚书》异文与今本《尚书》校议
7
作者 赵立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1-13,共3页
汉石经刊刻于熹平四年(175年),虽然残存的字数有限,但仍能大致反映出石经刊立时《尚书》写本的基本面貌,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异文,更是对今本《尚书》的理解和校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益稷》"光天之下"句"光"... 汉石经刊刻于熹平四年(175年),虽然残存的字数有限,但仍能大致反映出石经刊立时《尚书》写本的基本面貌,特别是其中所包含的异文,更是对今本《尚书》的理解和校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益稷》"光天之下"句"光"字的含义为"充溢"、"充满";《禹贡》之"岛夷皮服"当为"鸟夷皮服";《大诰》之"有指疆土"或为"有诸疆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书》 经异文 校读
下载PDF
汉石经《周易》阙文述臆
8
作者 蔡飞舟 《闽江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3-91,共9页
汉熹平石经《周易》系最早官方定本,然屡遭兵燹,今则十不存一。学者多留意残碑存字与今本之异同,而于阙文则多恝置,文献不足故也。案考乎汉石经《周易》可知,原碑每行字数以七十三字为准,故同一残石之相邻二行残字,足资推考二行残字间... 汉熹平石经《周易》系最早官方定本,然屡遭兵燹,今则十不存一。学者多留意残碑存字与今本之异同,而于阙文则多恝置,文献不足故也。案考乎汉石经《周易》可知,原碑每行字数以七十三字为准,故同一残石之相邻二行残字,足资推考二行残字间石经阙文字数也。今稽核汉石经《周易》阙文与今本字数出入处,结合出土文献及传世经传异文,试图对部分阙文原貌作出推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阙文
下载PDF
汉熹平石经概说 被引量:3
9
作者 罗福颐 《文博》 1987年第5期5-10,31,共7页
本文原分五个部分:一、所谓汉熹平石经是什么?二、汉熹平石经残石传世的史迹。三、它对古文字和文化史的贡献。四、关于汉石经残石文献的介绍。五、结论。文末附有伪刻残石和字数。本刊发表时删去了第一部分,并对文中个别字句作了必要... 本文原分五个部分:一、所谓汉熹平石经是什么?二、汉熹平石经残石传世的史迹。三、它对古文字和文化史的贡献。四、关于汉石经残石文献的介绍。五、结论。文末附有伪刻残石和字数。本刊发表时删去了第一部分,并对文中个别字句作了必要的改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 万中立 鲁诗 校记 公羊传 传拓 小雅
下载PDF
石經遺珠:關百益《漢熹平石經殘字譜》考釋 被引量:1
10
作者 任哨奇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2年第2期361-388,404,405,共30页
《漢熹平石經殘字譜》録關百益藏六十塊熹平石經拓片,絶大多數不見他家著録。該書所收拓本少有釋讀考證,本文首次對其全面考證,考得《魯詩》12石,《尚書》1石,《春秋》2石,《公羊》2石,《儀禮》7石,《論語》2石,後記或校記3石,其中18石... 《漢熹平石經殘字譜》録關百益藏六十塊熹平石經拓片,絶大多數不見他家著録。該書所收拓本少有釋讀考證,本文首次對其全面考證,考得《魯詩》12石,《尚書》1石,《春秋》2石,《公羊》2石,《儀禮》7石,《論語》2石,後記或校記3石,其中18石屬首次考釋,合計63字。另有3石文字雖著録于《漢石經集存》,但馬衡未見原石,可補《集存》未收拓片。《殘字譜》中可得數處石經經文異文,其中《魯詩》兩處異文爲首次發現。在經文分佈上可糾正多處張國淦《漢石經碑圖》之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關百益 熹平 魯詩 漢石經碑圖
下载PDF
漢石經《儀禮·鄉飲酒》記文探微
11
作者 馬濤 《中国经学》 CSSCI 2015年第1期165-180,共16页
漢石經《鄉飲酒》存有殘石一塊,其所鐫記文章節與今本有異,而漢石經於此處變移章節又與《三禮》中的樂縣之制相關。本文即從漢代學官《儀禮》記文形成、分流的角度切入,結合鄭玄以來諸儒對《三禮》樂縣制度的論辯,在師説家法的層面對漢... 漢石經《鄉飲酒》存有殘石一塊,其所鐫記文章節與今本有異,而漢石經於此處變移章節又與《三禮》中的樂縣之制相關。本文即從漢代學官《儀禮》記文形成、分流的角度切入,結合鄭玄以來諸儒對《三禮》樂縣制度的論辯,在師説家法的層面對漢石經《鄉飲酒》記文的章節之異進行解析,探尋漢石經大戴本《儀禮》記文在此處的經説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石經 記文 樂縣制度 師説家法
下载PDF
吉光片羽在人间——徐森玉《汉石经斋文存》拾补十三则
12
作者 李军 《上海文博论丛》 2011年第1期11-17,4,共8页
2007年春,在金陵书肆见郑重的《徐森玉》(文物出版社),好奇心油然而生,必先读之而后快。实在因于此前,从很多近现代学者的著作中看到"徐森老"的身影,如马叙伦的《石屋馀渖》中有《徐鸿宝说》一篇,其《诗词选》
关键词 徐森 徐鸿宝 北平图书馆 现代学者 蔡中郎集 文物出版社 在人间 傅增湘 涵芬楼
下载PDF
《五經文字》引石經輯考——兼論漢魏石經在唐代的接受
13
作者 顧永新 《岭南学报》 2021年第2期97-117,共21页
漢魏石經至隋唐時期已十不存一,但拓本傳承有緒,藏於祕府,“相承以爲七經正字”。唐代祕書省校書郎和正字專司“正定文字”,其中大篆和八分即源出石經(古文當亦如是),國子監書學博士的專業亦有“石經三體”。作爲正字運動的重要成果之一... 漢魏石經至隋唐時期已十不存一,但拓本傳承有緒,藏於祕府,“相承以爲七經正字”。唐代祕書省校書郎和正字專司“正定文字”,其中大篆和八分即源出石經(古文當亦如是),國子監書學博士的專業亦有“石經三體”。作爲正字運動的重要成果之一,大曆中張參所編《五經文字》直接援引漢石經(間及魏石經隸書)作爲字頭和部首字形的重要來源之一,後在開成中與九經三傳一道雕鐫上石。這樣,唐石經之中反映了漢魏石經文字形體的部分信息。本文悉數輯出《五經文字》明確稱引石經字頭和部首字形,並略取漢魏石經殘字可與其相對應者比較互證。本文所輯石經字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已知漢魏石經的數量,豐富有關漢字隸楷演變細節的認知,對於石經和文字學研究也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石經 張參 《五文字》 輯佚
下载PDF
《论语·颜渊篇》“哀公问有若章”再解释——以汉石经《鲁论》异文为线索
14
作者 李宁 《传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62-74,共13页
本文以汉石经《鲁论》校记中保存的一条异文为线索,尝试对传世《论语》文本中一则难解的对话提出新的解释。《论语·颜渊篇》“哀公问有若章”中“盍彻乎”与“二吾犹不足”的“彻”“二”,长期被解释为“彻法”“什二而税”。汉石... 本文以汉石经《鲁论》校记中保存的一条异文为线索,尝试对传世《论语》文本中一则难解的对话提出新的解释。《论语·颜渊篇》“哀公问有若章”中“盍彻乎”与“二吾犹不足”的“彻”“二”,长期被解释为“彻法”“什二而税”。汉石经校记中保留了“盍彻乎”的异文“盖肆乎”,本文认为“肆”与“彻”除通假外,还有同义替换的可能,其含义应为“免征”,有若“盖(盍)肆(彻)”是建议哀公免除赋税,并非主张“彻法”。“二”的合理解释应为“倍赋”,此外也可能为“上”之讹,意为“增加”,哀公所言只是形容所取之多,并非“什二而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原文传递
是“初筮吉”,还是“初筮告”——《周易》蒙卦卦辞异文辨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新华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0-25,共6页
通行本和《集解》本蒙卦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中的"告",帛书本和汉石经皆作"吉"。自帛书《周易》出土以来,有许多学者开始脱离传统的看法,而越来越倾向于以帛书本和汉石经的"吉"字作... 通行本和《集解》本蒙卦卦辞"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中的"告",帛书本和汉石经皆作"吉"。自帛书《周易》出土以来,有许多学者开始脱离传统的看法,而越来越倾向于以帛书本和汉石经的"吉"字作为正解。然而,从蒙卦卦辞的文意来看,还是以作"告"字是;从赞同以帛书作"吉"为长的各种观点来看,他们其实也并没有提出可以站得住脚的论据。虽然帛书《缪和》的确已将蒙卦卦辞的"告"解作"吉"字,但这种解法实际上是对蒙卦卦辞的篡改、曲解或误读;就笔者有限所见,在各种主要传世文献中,至少从西汉时代起,就基本上是将蒙卦卦辞解作"告",而非解作"吉"的。说明作"吉"解读的帛书本和汉石经本并非主流版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行本 《集解》本 帛书本 周易 蒙卦
下载PDF
漢魏《周易》經本的多元與流變——以《周易·訟卦》“窒”字爲中心
16
作者 徐煒君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21年第1期101-117,401,402,共19页
《周易·訟卦》卦辭"窒惕"之"窒"存在多個異文,於今可見者,上起上博簡本,下至王弼本,至少存在五種狀態。本文通過對該組異文的疏證,並結合漢代經學史的背景和異文所牽涉到的不同經義經説,揭示出漢魏時期,尤其... 《周易·訟卦》卦辭"窒惕"之"窒"存在多個異文,於今可見者,上起上博簡本,下至王弼本,至少存在五種狀態。本文通過對該組異文的疏證,並結合漢代經學史的背景和異文所牽涉到的不同經義經説,揭示出漢魏時期,尤其是兩漢間《周易》經本的多元性和流變過程。此外,筆者通過歷史的考察,認爲上博簡《周易·訟卦》"■"字宜隸定爲"懥"而讀爲"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上博簡 漢石經
下载PDF
寻访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
17
作者 大东 《中州今古》 2003年第Z1期70-72,共3页
关键词 国立大学 辟雍碑 考古发掘 光武帝 汉质帝 熹平 重大研究成果 教育史 五经博士
下载PDF
董逌所记石经及其《鲁诗》异文 被引量:3
18
作者 虞万里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65,共18页
董逌处南北宋之交,是最早用石经文字校勘传世文本者。唯其身世与伪楚政权张邦昌有瓜葛,《宋史》未予列传,所著《诗故》一书又失传,故世之言汉石经者,多举洪适《隶释》为言,而忽略董逌其人。本文从史传与书画文献中勾稽其生平行历,得其... 董逌处南北宋之交,是最早用石经文字校勘传世文本者。唯其身世与伪楚政权张邦昌有瓜葛,《宋史》未予列传,所著《诗故》一书又失传,故世之言汉石经者,多举洪适《隶释》为言,而忽略董逌其人。本文从史传与书画文献中勾稽其生平行历,得其生卒约略之年及其主要行事,推其于汉石经搜辑校勘之经历。载有汉石经残字信息之《诗故》虽已失传,摘录其成果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尚存,故爬梳辑录,予以疏证,在洪适《隶释》之外,又得一定数量之残石文字。汉石经残石文字凡已见于宋人所载者,不可能再得之于地下,故文献所载一字一划皆可宝贵。表揭董逌搜辑残石文字,既可填补宋代石经研究史之空白,亦可作为当今鉴定石经残石文字真伪之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逌 生平 《鲁诗》 异文
原文传递
汉石经《鲁诗》残碑校史一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昶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0,共1页
中国经典刊于石碑,始于后汉“熹平石经”。其名目卷帙,《隋书·经籍志一》著录甚详:“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计《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 中国经典刊于石碑,始于后汉“熹平石经”。其名目卷帙,《隋书·经籍志一》著录甚详:“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计《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熹平石经历年既久,风蚀兵燹,崩残湮毁。后世学者及鉴赏家们有收藏石经残石、残字、拓片者,如北宋赵明诚所撰《金石录》谓:“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晚近罗振玉、马衡、徐森玉、吴宜常等人,陆续收藏洛阳汉魏太学旧址挖掘出土残字石,集拓成册,这些拓本中几乎无赝品,正如张彦生在《善本碑帖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一卷中所指出的:“曾经各家审定,伪者少。”因此,以之为校勘典籍的依据,是相当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诗》 《公羊传》 校史 残碑 熹平
原文传递
汉石经《论语》的性质和特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春来 《孔子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45-50,共6页
文献记载一般认为,汉石经《论语》属于《鲁论》系统。通过对《隶释》残字的梳理以及石经与今本《论语》文字的对勘,可进一步证明汉石经《论语》确为《鲁论》。汉石经《论语》用字并非全为正字,虚字的增减与今本差别较大。
关键词 《论语》 《鲁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