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质硫ν_(S-S)伸缩振动的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解立斌 俞丹 +2 位作者 魏萌 刘子玮 于宏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417,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500~400cm^(-1)范围内研究了单质硫S-S键伸缩振动红外吸收模式(νS-S)的一维漫反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四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去卷积漫反射红外光谱,并针对单质硫νS-S,进一步开展... 采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500~400cm^(-1)范围内研究了单质硫S-S键伸缩振动红外吸收模式(νS-S)的一维漫反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四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去卷积漫反射红外光谱,并针对单质硫νS-S,进一步开展了相关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单质硫νS-S的红外吸收频率主要包括464,466,468,474cm^(-1),而其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顺序为464cm^(-1)>474cm^(-1)>468cm^(-1)>466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红外光谱 单质硫 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
下载PDF
单质硫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宏伟 刘子玮 +5 位作者 宋亚环 耿子硕 李献朋 宁建伟 王柯 张鑫艺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7年第1期50-54,共5页
在4000~400 cm^(-1)的频率范围内采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单质硫S—S键伸缩振动红外吸收模式(νS—S)。结果发现:845 cm^(-1)频率附近的红外吸收峰则归属于单质硫νS—S的倍频峰(νS-S(d))。以单质硫νS-S(d)为研究对象... 在4000~400 cm^(-1)的频率范围内采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单质硫S—S键伸缩振动红外吸收模式(νS—S)。结果发现:845 cm^(-1)频率附近的红外吸收峰则归属于单质硫νS—S的倍频峰(νS-S(d))。以单质硫νS-S(d)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了相关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研究发现:单质硫νS-S(d)在838,842和848 cm^(-1)频率处有3个红外吸收峰,且室温下其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快慢顺序为:842 cm^(-1)>838 cm^(-1)>848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 单质硫 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 伸缩振动
下载PDF
二氧化硅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武玉洁 沙淑莉 +5 位作者 董妍 胡梦璇 张智博 杨若冰 肖霄 于宏伟 《有机硅材料》 CAS 2019年第6期479-487,共9页
通过漫反射红外光谱开展了二氧化硅的结构研究,并以二氧化硅的Si-O-Si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Si-O-Si)和Si-O-Si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Si-O-Si)为对象,进一步开展了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二氧化硅的红外吸收峰有νasSi-O-Si-1-2D(包括... 通过漫反射红外光谱开展了二氧化硅的结构研究,并以二氧化硅的Si-O-Si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Si-O-Si)和Si-O-Si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Si-O-Si)为对象,进一步开展了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二氧化硅的红外吸收峰有νasSi-O-Si-1-2D(包括νasSi-O-Si-1-A-2D/1175 cm^-1和νasSi-O-Si-1-B-2D/1171 cm^-1)、νasSi-O-Si-2-2D(包括νasSi-O-Si-2-A-2D/1092 cm^-1、νasSi-O-Si-2-B-2D/1088 cm^-1和νasSi-O-Si-2-C-2D/1086 cm^-1)、νsSi-O-Si-1-2D(包括νsSi-O-Si-1-A-2D/812 cm^-1、νsSi-O-Si-1-B-2D/806 cm^-1、νsSi-O-Si-1-C-2D/802 cm^-1、νsSi-O-Si-1-D-2D/796 cm^-1和νsSi-O-Si-1-E-2D/792 cm^-1)、νsSi-O-Si-2-2D(包括νsSi-O-Si-2-A-2D/788 cm^-1、νsSi-O-Si-2-B-2D/784 cm^-1、νsSi-O-Si-2-C-2D/778 cm^-1、νsSi-O-Si-2-D-2D/774 cm^-1)、νsSi-O-Si-3-2D(包括νsSi-O-Si-3-A-2D/700 cm^-1、νsSi-O-Si-3-B-2D/696 cm^-1、νsSi-O-Si-3-C-2D/692 cm^-1和νsSi-O-Si-3-D-2D/682 cm^-1)、νsSi-O-Si-4-2D/518 cm^-1、νsSi-O-Si-5-2D(包括νsSi-O-Si-5-A-2D/475 cm^-1和νsSi-O-Si-5-B-2D/465 cm^-1).时间扰动因素下,各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1175 cm^-1>1171 cm^-1,1086 cm^-1>1088 cm^-1>1092 cm^-1,802 cm^-1>812 cm^-1>792 cm^-1>806 cm^-1>796 cm^-1,774 cm^-1>788 cm^-1>784 cm^-1>778 cm^-1,682 cm^-1>696 cm^-1>700 cm^-1>692 cm^-1,465 cm^-1>475 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漫反射红外光谱 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 结构
下载PDF
易自燃煤漫反射红外光谱特征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永良 李增华 +1 位作者 尹文宣 潘尚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29-733,共5页
为了更好地模拟煤低温氧化阶段的化学结构变化,分析了漫反射及透射红外谱图,利用漫发射红外光谱分析了自燃倾向性不同的煤样原煤及低温氧化煤的化学基团,探讨了煤样中芳烃、脂肪烃和含氧官能团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为了更好地模拟煤低温氧化阶段的化学结构变化,分析了漫反射及透射红外谱图,利用漫发射红外光谱分析了自燃倾向性不同的煤样原煤及低温氧化煤的化学基团,探讨了煤样中芳烃、脂肪烃和含氧官能团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研究颗粒表面氧化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比透射法更加灵敏,得出了易自燃煤与不易自燃煤低温氧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差异,其中,1596~1604cm^-1处的芳香烃(C=C),1640~1650cm^-1处的酰氨(-CO—N-),1736~1722cm^-1含氧官能团(C=0)和1900~1910cm^-1处的脂肪烃(C—C)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自燃煤 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低温氧化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泥质烃源岩中蒙皂石与有机质的水桥结合作用——来自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的证据 被引量:15
5
作者 卢龙飞 蔡进功 +2 位作者 刘文汇 腾格尔 胡文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5,63,共10页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粉碎后,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作用机制。当升温至250℃以上时,谱图显示水与羧基振动峰位置发生同步性对应变... 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渐新统沙河街组粘土矿物含量较高的烃源岩粉碎后,提取粒径小于2μm的粘土组分,运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作用机制。当升温至250℃以上时,谱图显示水与羧基振动峰位置发生同步性对应变化,在400℃附近两峰同时消失。将每50℃间水和羧基振动峰面积的差值量作对比发现,在250℃以上温度段面积损失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蒙皂石层间由于物质柱撑作用,d001衍射峰直到450℃才收缩至1.0 nm,表明含羧基有机分子主要通过氢键与蒙皂石层间水合阳离子相互作用,层间水分子作为"桥梁"将有机质和蒙皂石联结起来。由于"水桥"的联结作用,"水桥"水分子的脱附温度和所联结羧酸分子的分解温度均明显升高,在较高温度下水桥断裂,二者才从蒙皂石层间一同排出。泥质烃源岩中有机质-粘土相互作用机制——水桥机理及其排水滞后性特征,对源岩的生烃、排烃和油气的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桥 蒙皂石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有机粘土复合体 泥质烃源岩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褐煤中水分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东涛 李文 李保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325-2328,共4页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 ( DRIFT)法 ,以 1 4 0℃时褐煤的单光束图为背景研究了两种褐煤中的水分 .结果表明 ,褐煤中水分的含量与光谱图相应区域的积分面积呈线性关系 ;在计算煤中水分形成的氢键键能的基础上 ,讨论了水分与煤表面间的氢键...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 ( DRIFT)法 ,以 1 4 0℃时褐煤的单光束图为背景研究了两种褐煤中的水分 .结果表明 ,褐煤中水分的含量与光谱图相应区域的积分面积呈线性关系 ;在计算煤中水分形成的氢键键能的基础上 ,讨论了水分与煤表面间的氢键相互作用 ;根据 DRIFT谱 ,将煤中的水分分为游离态的水与以弱氢键与煤表面结合的水和与煤形成强氢键的水 .低于 80℃时主要脱除前者 ,而高于 80℃则主要脱除后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水分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褐煤 分析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和NH_3在CuO/γ-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9
7
作者 孙路石 赵清森 +4 位作者 向军 石金明 王乐乐 胡松 苏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44-449,共6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吸附的NO物种被氧化成高价的NO2。暂态实验中,吸附NH3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而NH+4没有参加反应。吸附NO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H3和O2后,吸附态NO特征峰基本没有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NO之间,吸附态的NO及其氧化生成的亚硝基和硝基物种不参与SC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选择性催化还原 CUO/Γ-AL2O3 NH3 NO 吸附
下载PDF
高温漫反射红外光谱及探针分子识别分子筛中的羟基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平 王乐夫 +1 位作者 李雪辉 徐建昌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96-1098,共3页
采用高温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分子筛羟基 ,考察了温度、加热时间对高温光谱的影响。该方法结合NH3 和C5H5N分子探针在 2 98~ 82 3K对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 34中的羟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36 12cm- 1 和 35 97cm- 1 吸收峰表征的羟基... 采用高温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分子筛羟基 ,考察了温度、加热时间对高温光谱的影响。该方法结合NH3 和C5H5N分子探针在 2 98~ 82 3K对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 34中的羟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36 12cm- 1 和 35 97cm- 1 吸收峰表征的羟基位于SAPO 34分子筛的晶格中 ,归属于两种桥联羟基 (Si OH Al)。两种羟基均具有酸性 ,在 82 3K时仍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识别 磷酸硅铝分子筛 羟基 漫反射红外光谱 分子探针 催化剂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中采用新的实验手段研究煤岩显微组分中的氢键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东涛 李文 +1 位作者 孙庆雷 李保庆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3-706,共4页
首次提出采用小瓷片反应器 ,结合增大载气流量的方法进行产生挥发组分固体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 ,研究了两种煤的镜质组和丝质组中的氢键分布及热稳定性 .两种显微组分间氢键分布的规律相似 ;镜质组中 SH—N、羧酸二聚体和自缔合羟... 首次提出采用小瓷片反应器 ,结合增大载气流量的方法进行产生挥发组分固体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实验 ,研究了两种煤的镜质组和丝质组中的氢键分布及热稳定性 .两种显微组分间氢键分布的规律相似 ;镜质组中 SH—N、羧酸二聚体和自缔合羟基等的热稳定性比丝质组中的高 .但对 OH— N、羟基四聚体和OH— OR2 的热稳定性随煤岩组分的变化无明显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 ,OH-π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于 3 5 0~3 80℃达最大值 ,其中镜质组 OH-π的含量增加较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显微组分 氢键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小瓷片反应片
下载PDF
应用原位漫反射红外-质谱技术研究CuO/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及其反应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海红 谢国勇 +1 位作者 刘振宇 刘有智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21-1027,共7页
应用原位漫反射红外-质谱联用、程序升温和暂态响应技术研究了CuO/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及其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O/Al2O3催化剂表面呈Lewis酸性,硫化不仅可增强CuO/Al2O3催化剂的Lewis酸性,而且可产生新的Brφnsted酸性位;吸附于Le... 应用原位漫反射红外-质谱联用、程序升温和暂态响应技术研究了CuO/Al2O3催化剂表面酸性及其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O/Al2O3催化剂表面呈Lewis酸性,硫化不仅可增强CuO/Al2O3催化剂的Lewis酸性,而且可产生新的Brφnsted酸性位;吸附于Lewis酸性位的NH3具有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活性.而在硫化样Cu8(400S)中Lewis和Brφnsted酸性位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吸附于Lewis和Brφnsted酸性位的氨均具有SCR活性,且后者较前者弱;CuO/Al2O3催化剂上的SCR反应遵循Eley-Rideal机理,即SCR反应发生于吸附态NH3与气相NO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 在线质谱 CuO/Al2O3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表面酸性
下载PDF
利用氨吸附漫反射红外光谱法探测蒙脱石的固体酸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冬 袁鹏 +6 位作者 刘红梅 蔡进功 覃宗华 樊明德 陶奇 何宏平 朱建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9,共7页
用氨吸附漫反射红外光谱学方法,借助图谱拟合解谱手段,探测了不同预处理温度下蒙脱石表面酸性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后的蒙脱石,其B酸和L酸量增大;经较高温度(400、600℃)煅烧的样品,层间距急剧减小,氨分子... 用氨吸附漫反射红外光谱学方法,借助图谱拟合解谱手段,探测了不同预处理温度下蒙脱石表面酸性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低温热处理后的蒙脱石,其B酸和L酸量增大;经较高温度(400、600℃)煅烧的样品,层间距急剧减小,氨分子难以进入层间与酸位发生反应,可探测到的两种酸量都将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吸附 蒙脱石 漫反射红外光谱 固体酸性 谱图拟合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气固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许建华 陈清林 纪红兵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1-820,共10页
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对固体粉末样品进行直接测量的光谱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较理想的原位表征技术。原位漫反射红外技术由于可直接对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态物种给出红外信号,可方便地跟踪鉴定反应中间态和产物,从... 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对固体粉末样品进行直接测量的光谱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较理想的原位表征技术。原位漫反射红外技术由于可直接对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态物种给出红外信号,可方便地跟踪鉴定反应中间态和产物,从而为催化反应体系反应机理的考察给出直接的证据。本文对于原位漫反射红外技术用于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和水气逆变换反应、醇类的水蒸气重整、含CO2的合成气制取甲醇、低碳烃制合成气、CO催化氧化以及其他烃类和含氧化合物的氧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该技术可很好地剖析气固相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气固相催化反应 反应机理
下载PDF
Ni2P/介孔分子筛催化剂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倩倩 季生福 +4 位作者 吴平易 胡林华 黄晓凡 朱吉钦 李成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27-1231,共5页
以介孔分子筛MCM-41,MCM-48,SBA-15,SBA-16为载体,硝酸镍为镍源,磷酸氢二铵为磷源,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含有磷化镍前体的介孔分子筛样品,然后在氢气气氛中进行程序升温还原,得到了磷化镍/介孔分子筛催化剂。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用CO... 以介孔分子筛MCM-41,MCM-48,SBA-15,SBA-16为载体,硝酸镍为镍源,磷酸氢二铵为磷源,通过浸渍法制备了含有磷化镍前体的介孔分子筛样品,然后在氢气气氛中进行程序升温还原,得到了磷化镍/介孔分子筛催化剂。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用CO作为探针分子,对样品的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介孔分子筛表面CO存在着较弱的物理吸附。在Ni2P/MCM-41催化剂样品表面有四种CO的吸附态:(1)在2055cm-1处形成的Ni(CO)4物种的吸附,(2)在2091cm-1处的配位不饱和Niδ+(0<δ<1)物种上的吸附,(3)在2127cm-1处的Ni+物种上的吸附,(4)在2198~2202cm-1范围内的P物种上的吸附。在Ni2P/MCM-48,Ni2P/SBA-15,Ni2P/SBA-16催化剂样品表面有二种CO的吸附态:在2051~2055cm-1处的Ni(CO)4吸附和在2093~2096cm-1处的配位不饱和Niδ+(0<δ<1)物种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镍 介孔分子筛 一氧化碳 吸附 原位漫反射红外
下载PDF
温和条件下甲醛在Pt/TiO_2上催化氧化反应的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何运兵 纪红兵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5,共5页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温和条件下1%Pt/TiO2催化剂上甲醛的吸附和氧化反应,并对催化剂的失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t/TiO2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即可将甲醛氧化成H2O和CO2,100oC以下甲酸根的分解为决速步骤,低温下催化剂失活是由于...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温和条件下1%Pt/TiO2催化剂上甲醛的吸附和氧化反应,并对催化剂的失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t/TiO2催化剂在室温条件下即可将甲醛氧化成H2O和CO2,100oC以下甲酸根的分解为决速步骤,低温下催化剂失活是由于表面未能及时分解的甲酸根占据了催化剂的活性位,升温至100oC即可将甲酸根完全分解并恢复催化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甲醛氧化 二氧化钛
下载PDF
重金属在黄铁矿中的相态及其释放的分级提取和漫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平 姚焱 +1 位作者 杨春霞 陈永亨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分级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考察了黄铁矿中重金属的相态分布。结果表明,黄铁矿中的重金属以Pb为主,总量达830mg/kg,并且酸可交换态Pb主要存在于碳酸盐相中或直接以PbS形式存在,这部分Pb达56.9%;易还原态Pb主要存在于铁氧化物相中,... 以分级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考察了黄铁矿中重金属的相态分布。结果表明,黄铁矿中的重金属以Pb为主,总量达830mg/kg,并且酸可交换态Pb主要存在于碳酸盐相中或直接以PbS形式存在,这部分Pb达56.9%;易还原态Pb主要存在于铁氧化物相中,为29.7%;可氧化态和残余态Pb存在于硫化物相和硅酸盐相中,分别为3.5%和9.9%。黄铁矿在自然条件下以Pb释放为主,Cr和Cd的释放也不容忽视。漫反射红外光谱表征发现,黄铁矿在表面氧化过程中,其表面羟基增强,表明存在表面溶解及表面酸化现象。进一步的机理探讨认为,重金属在黄铁矿表面存在一种“溶解-吸附”平衡,这一平衡由黄铁矿表面氧化和碳酸盐中和作用共同控制,并决定重金属的释放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相态分布 重金属释放 分级提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漫反射红外光谱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SAPO-34分子筛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平 王乐夫 李雪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5-757,共3页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原位考察了 2 98~ 773K范围H2 O ,NH3 和NO在SAPO 34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SAPO 34对水的吸附是可逆的 ,对NH3 和NO的吸附则是不可逆的。吸附水在 6 2 3K完全脱附 ,脱水后的分子筛在 36 2 5~ 36 0 0cm-1... 采用漫反射红外光谱原位考察了 2 98~ 773K范围H2 O ,NH3 和NO在SAPO 34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SAPO 34对水的吸附是可逆的 ,对NH3 和NO的吸附则是不可逆的。吸附水在 6 2 3K完全脱附 ,脱水后的分子筛在 36 2 5~ 36 0 0cm-1出现表征桥式羟基 (Si OH Al)的特征峰。发现SAPO 34对NH3 和NO均有良好的吸附 催化活性。吸附NH3 后 ,桥式羟基消失 ,位于 3135 ,30 32和 1399cm-1处在 42 3K时出现三个吸收峰 ,在 6 73K达最大 ,且峰高分别是SAPO 34骨架峰高的 3 9,1 7和 6 7倍 ;吸附NO后 ,在室温下位于 136 4cm-1也观测到一强而尖锐的峰 ,其强度与骨架峰强度相当。对这些峰进行归属表明 ,吸附NH3 和NO后产生了新的物种NO-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34分子筛 吸附性能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吸附行为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CO、CO_2在Rh-Mn-Li/SiO_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文 王存文 +2 位作者 应卫勇 余传波 吴元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28,共5页
在温度25-300℃和压力0.1-3.0 MPa范围内,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O和CO2在Rh-Mn-Li/SiO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在0.1 MPa和25℃时CO在该催化剂上存在线式、孪生和桥式吸附,以桥式吸附为主,3种吸附均能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压力保... 在温度25-300℃和压力0.1-3.0 MPa范围内,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CO和CO2在Rh-Mn-Li/SiO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在0.1 MPa和25℃时CO在该催化剂上存在线式、孪生和桥式吸附,以桥式吸附为主,3种吸附均能快速达到吸附平衡。压力保持0.1 MPa,温度由25℃升至300℃时,线式比桥式先脱附,至265℃时,3种吸附基本脱附完全;当温度维持205℃不变而压力逐步由0.1升至3.0 MPa时,线式吸附增量较少,桥式吸附增量较多;CO2在0.1 MPa,25℃时就能发生快速的解离吸附,即CO2→CO+O,其吸附行为表现为CO的线式吸附,但吸附峰与纯CO吸附时不同;当温度稳定在25℃而压力逐步升至2.5 MPa时,不仅CO2吸附量增大,而且其2052 cm^-1吸附峰有向高波数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基催化剂 吸附 CO CO2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在Ag/SAPO-34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平 王乐夫 徐建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在Ag/SAPO 34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 ,在富氧及 573~ 773K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通过比较初始混合气中加氧或不加氧时反应的原位光谱 ,探讨了氧在NO还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NO在Ag/SAPO 34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 ,在富氧及 573~ 773K温度条件下的反应。通过比较初始混合气中加氧或不加氧时反应的原位光谱 ,探讨了氧在NO还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氧能充分促进丙稀活化以及增加NOx 吸附态含量 ,并且氧的存在是有效产生有机 氮氧化物 (R NO2 ,R ONO)不可缺少的条件。基于光谱实验 ,认为反应机理为 :NO ,丙烯和氧反应 ,在Ag/SAPO 34催化剂上生成吸附的有机 氮氧化物 ,再由这些吸附物种分解成N2 ,催化还原的关键是形成有机 氮氧化物中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Ag/SAPO-34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银催化剂 一氧化氮 分子筛 NO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分析水分对煤中氢键形成的作用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文 李保庆 三浦孝一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2-15,共4页
采用原位漫反射红外技术测定了煤中水分的-OH含量和加热脱水过程中由氢键引起的焓变,并与TG和DSC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该技术是定量研究煤中氢键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氢键 煤-水作用 原位漫反射红外分析
下载PDF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氮氧化物在Ag-ZSM-5催化剂上的吸附态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机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平 王乐夫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469-1472,共4页
利用原位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表面吸附态进行动态表征 ,对了解催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漫反射红外光谱是一种理想的原位方法 ,应用该方法在 2 98~ 773K范围原位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 ,NO在Ag ZSM 5催化剂上的吸附态及选择性催化还原... 利用原位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表面吸附态进行动态表征 ,对了解催化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漫反射红外光谱是一种理想的原位方法 ,应用该方法在 2 98~ 773K范围原位考察了以丙烯为还原剂 ,NO在Ag ZSM 5催化剂上的吸附态及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认为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符合直接作用机理 ,还原的关键是形成有机 氮氧化物 (R NO2 或R ONO)中间体。O2 的作用是使C3H6 充分活化 ,并是有效产生有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 Ag-ZSM-5催化剂 氮氧化物 表面吸附 选择性催化还原 反应机理 分子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