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古开今:20世纪书坛的“帖学”特质与影响——兼评《中国书法全集89·沈尹默来楚生潘伯鹰白蕉卷》
1
作者 席乐 《中国书画》 2024年第3期133-133,共1页
《中国书法全集89·沈尹默来楚生潘伯鹰白蕉卷》的出版,是我们长久以来所期待的。不仅因为这几位书家很受当代追捧,就是那个时代,也有许多值得关注、研究和引人思考之处。“帖学”的概念,与“碑学”相应而生。本来两千余年的书法史中。
关键词 来楚生 帖学 书法史 沈尹默 白蕉 碑学 潘伯鹰 20世纪
下载PDF
从《黄庭坚诗选》看潘伯鹰的诗学观
2
作者 谷卿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4-47,共4页
潘伯鹰是20世纪卓有成就的一流诗人,他选注的《黄庭坚诗选》是建国后数十年间一部独具特色的黄诗选本,其导言和注释之中,暗含着和体现了选注者的诸多诗学观点。潘伯鹰论诗首重"真实",强调诗歌视角的人民性,十分通脱地看待用... 潘伯鹰是20世纪卓有成就的一流诗人,他选注的《黄庭坚诗选》是建国后数十年间一部独具特色的黄诗选本,其导言和注释之中,暗含着和体现了选注者的诸多诗学观点。潘伯鹰论诗首重"真实",强调诗歌视角的人民性,十分通脱地看待用典和出新,对于新、旧之辨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同时将诗歌的章法、句法和笔法视为一个整体,并能从创作的角度对之进行技法层面的诠释。这些诗学观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黄、潘二人的诗作皆有裨益,更能给予后世的学诗者和古典文学研究者以不同程度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黄庭坚 诗选 诗学观
下载PDF
海上书坛三杰——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书法艺术谈
3
作者 张国宏 《秘书》 2016年第8期39-41,共3页
沈尹默、潘伯鹰、白蕉志同道合,同为20世纪帖学阵营的核心人物,并称"书坛三杰"。一沈尹默(1883—1971),现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浙江湖州人。游学日本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18年《新青年》成立编委会,沈尹默与陈独秀、李... 沈尹默、潘伯鹰、白蕉志同道合,同为20世纪帖学阵营的核心人物,并称"书坛三杰"。一沈尹默(1883—1971),现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浙江湖州人。游学日本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1918年《新青年》成立编委会,沈尹默与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等六位教授同为编辑。抗战时期,应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之邀,去重庆任监察院委员,曾参与弹劾孔祥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尹默 潘伯鹰 北京大学校长 监察院 于右任 钱玄同 帖学 二王 遂良 政协委员
下载PDF
吴宓与潘伯鹰交游考论——以《吴宓日记》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元卿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4年第2期51-61,共11页
吴宓与潘伯鹰因潘氏名作《人海微澜》而结缘,成为毕生的知己。在以往的吴宓研究中,很少关注潘伯鹰与吴宓的关系,这使得吴宓与毛彦文的关系,特别是潘氏在吴宓离婚前后的作为一直被遮蔽着,这对深入了解吴宓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制约。从潘伯... 吴宓与潘伯鹰因潘氏名作《人海微澜》而结缘,成为毕生的知己。在以往的吴宓研究中,很少关注潘伯鹰与吴宓的关系,这使得吴宓与毛彦文的关系,特别是潘氏在吴宓离婚前后的作为一直被遮蔽着,这对深入了解吴宓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制约。从潘伯鹰与吴宓的交往可知,潘氏是吴宓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吴宓一生的精神变化大多可从他们的交往中看到若干面影;同时吴宓亦是潘伯鹰一生中重要的友人,从早年潘氏被捕,到潘氏婚变,以及对潘氏后事的关注,处处可见吴宓的做人风范,因此也可视为理解吴宓思想的特殊史料。二人交往在《吴宓日记》中多有记载,因此本文的考察即以此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宓 潘伯鹰 交游 情怀
下载PDF
文脉赓续 熠熠重光——近现代帖学的振兴暨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书法学术特展综述
5
作者 范国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0,22-27,共9页
长期以来,“帖学”和“碑学”作为两大传统,二者互为分野但又紧密联系。到了近现代,在碑学仍是书坛风尚之际,以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为代表的帖学大家,却把眼光投向传统帖学。因碑学大兴而几近中断的延续千年的传统帖学能否得到振兴?要... 长期以来,“帖学”和“碑学”作为两大传统,二者互为分野但又紧密联系。到了近现代,在碑学仍是书坛风尚之际,以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为代表的帖学大家,却把眼光投向传统帖学。因碑学大兴而几近中断的延续千年的传统帖学能否得到振兴?要如何走好这振兴之路?依旧是从帖学的制高点入手,还是碑帖兼融、另辟蹊径?沈尹默、潘伯鹰、白蕉的反复探索和实践,为这一时期的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帖学 碑学 沈尹默 白蕉 振兴之路 碑帖兼融 潘伯鹰 书法
原文传递
帖学的复兴与独立——沈尹默、白蕉、潘伯鹰海派帖学三家综论
6
作者 姜寿田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共14页
二十世纪上半叶,帖学的复兴构成现代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冲破了清代乾嘉以来碑学对帖学的笼罩桎梏,在晚清民初碑帖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碑帖分梳,并以强烈的帖学意识和价值确立,实现了现代书法史的碑帖转化与帖学独立。这... 二十世纪上半叶,帖学的复兴构成现代书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冲破了清代乾嘉以来碑学对帖学的笼罩桎梏,在晚清民初碑帖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了碑帖分梳,并以强烈的帖学意识和价值确立,实现了现代书法史的碑帖转化与帖学独立。这是自晚明以来三百多年,帖学的又一次本体自洽和书史转向,也为现代书法史注入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帖学 书法史 碑帖融合 沈尹默 晚清民初 白蕉 二十世纪上半叶 潘伯鹰
原文传递
章士钊与潘伯鹰的诗书交往
7
作者 苟君 《荣宝斋》 2024年第2期260-265,共6页
说起潘伯鹰,就不能不提及章士钊,两人谊兼师友、情同手足。伯鹰的才华,深获章翁赏识,曾有“风流吾爱潘怀县”的诗句。据李志贤《海派主要代表书法家--潘伯鹰》大型书法集《潘伯鹰年表》记载,潘伯鹰一九二四年入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管理学... 说起潘伯鹰,就不能不提及章士钊,两人谊兼师友、情同手足。伯鹰的才华,深获章翁赏识,曾有“风流吾爱潘怀县”的诗句。据李志贤《海派主要代表书法家--潘伯鹰》大型书法集《潘伯鹰年表》记载,潘伯鹰一九二四年入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管理学院读书,此年起,以“凫公”笔名撰写长篇连载小说,一九二五年在交通大学毕业后,曾游日本,及归,从章士钊学逻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士钊 书法集 潘伯鹰 李志贤
原文传递
沈尹默、潘伯鹰、白蕉书法作品选
8
作者 沈尹默 潘伯鹰 白蕉 《书法》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1-56,共57页
沈尹默楷书僧璨《信心铭》(私人藏)沈尹默楷书僧璨《信心铭》(私人藏)释文:《信心铭》,僧璨大师。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 沈尹默楷书僧璨《信心铭》(私人藏)沈尹默楷书僧璨《信心铭》(私人藏)释文:《信心铭》,僧璨大师。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圆同太虚,无欠无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尹默 僧璨 白蕉 潘伯鹰 信心铭 楷书
原文传递
赖有墨成池 淋漓豁胸臆——潘伯鹰书法及学术管窥
9
作者 李廷华 《书法》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一博雅尚古的文艺开端如果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成名的一代书法家基本上都能以“文人书家”称之,潘伯鹰则可谓此中典型。潘伯鹰(一九〇五—一九六六)原籍安徽怀宁,出生于安庆。其父潘雨林虽非巨宦,却雅好翰墨,家中所藏书画使幼年的潘... 一博雅尚古的文艺开端如果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成名的一代书法家基本上都能以“文人书家”称之,潘伯鹰则可谓此中典型。潘伯鹰(一九〇五—一九六六)原籍安徽怀宁,出生于安庆。其父潘雨林虽非巨宦,却雅好翰墨,家中所藏书画使幼年的潘伯鹰濡染寖馈,其敏慧心性得到极早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尚古 于安庆 书法 书画
原文传递
“有声诗学”如何可能:潘伯鹰《黄庭坚诗选》价值发覆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立平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2期206-220,共15页
句法声律之美是中国古典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特征,然自20世纪以来随着旧体诗词创作式微,学术领域的"义理"之学压倒"声律"之学,"诗学"告别日常吟咏、写作、诗教。作为民国新旧转型期的知识分子,潘伯... 句法声律之美是中国古典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特征,然自20世纪以来随着旧体诗词创作式微,学术领域的"义理"之学压倒"声律"之学,"诗学"告别日常吟咏、写作、诗教。作为民国新旧转型期的知识分子,潘伯鹰自然而强烈的"诗人本色",使他的《黄庭坚诗选》能游离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界的共同范式之外,注重诗歌艺术属性,呈现诗学的"有声"特性。潘伯鹰延续了古典诗学之"旧",即创作与研究的诗学日常性与整体性。《诗选》着重分析了"句法的烹炼",用"硬转弯"等通俗比喻努力传达"盘旋顿挫"的句法声律特色。《诗选》问世已六十多年,在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今,其价值有待学界作出公允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黄庭坚诗选》 有声诗学 句法
原文传递
潘伯鹰生年释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志贤 《书法》 2007年第8期66-66,共1页
伯鹰先生生年问题。目前有四说:一八九九年、一九〇三年、一九〇四年、一九〇五年。一、一八九九年说。如: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书协卅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潘伯鹰法书集》、上海书画出版社《潘伯鹰行草墨迹》、上海书画出版社《潘... 伯鹰先生生年问题。目前有四说:一八九九年、一九〇三年、一九〇四年、一九〇五年。一、一八九九年说。如: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书协卅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潘伯鹰法书集》、上海书画出版社《潘伯鹰行草墨迹》、上海书画出版社《潘伯鹰临书谱》。上述四种出版物中,前两种比较有代表性。伯鹰先生生前是“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前身)”副主任委员,是创办者之一,上海书协一定有所依据的。《潘伯鹰法书集》是在伯鹰夫人张荷君亲自主持下出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伯鹰 上海 出版社 书画
原文传递
风神潇洒,平淡天真——潘伯鹰的书法艺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胜翠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7年第6期6-7,共2页
  潘伯鹰,安徽怀宁人.现代书法家、小说家、诗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以字行.早年从桐城吴闿生先生学习经史文词.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人海微波》刊于天津《大公报》,风靡一时,有续著《隐刑》、《强...   潘伯鹰,安徽怀宁人.现代书法家、小说家、诗人.原名式,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别署孤云,以字行.早年从桐城吴闿生先生学习经史文词.对文学颇有造诣,曾著小说《人海微波》刊于天津《大公报》,风靡一时,有续著《隐刑》、《强魂》《雅莹》、《残羽》,汇为《蹇安王记》.后工诗,喜以新题材用旧形式出之,有《玄隐庐诗集》.曾被诬入狱,著《南冠草》.后潜心诗词与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潘伯鹰 沈尹默 平淡天真
原文传递
潘伯鹰对近现代海上书法发展的贡献
13
作者 俞海滨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7,共6页
潘伯鹰是二十世纪帖学复兴阵营的中坚人物,其扎根晋唐经典,推陈出新,碑帖兼学,形成圆浑秀劲、简淡凝练的新书风。作为集多重文化和社会活动身份于一身的海上文坛多面手,潘伯鹰对书法实践和书学研究的把握可谓并重、互生。同时,潘伯鹰主... 潘伯鹰是二十世纪帖学复兴阵营的中坚人物,其扎根晋唐经典,推陈出新,碑帖兼学,形成圆浑秀劲、简淡凝练的新书风。作为集多重文化和社会活动身份于一身的海上文坛多面手,潘伯鹰对书法实践和书学研究的把握可谓并重、互生。同时,潘伯鹰主张研习书法不仅要勤,更要追求和涵养书法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字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海上书法 推陈出新 字外精神
原文传递
潘伯鹰和临书帖
14
作者 蒋炳昌 《收藏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安徽怀宁潘伯鹰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师。建国前后,上海书坛的三位书法名家中。他占居了其中一席。1998年2月,北京举办了“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爱好者。潘先生的作品也被陈列在93位已故著名书... 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安徽怀宁潘伯鹰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师。建国前后,上海书坛的三位书法名家中。他占居了其中一席。1998年2月,北京举办了“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爱好者。潘先生的作品也被陈列在93位已故著名书法家遗作展上,其天骨开张的结构,雄厚刚劲的笔力,雅秀致润的风韵。颇得世人赞许。潘伯鹰先生,原名式,后改婴,字伯鹰,号凫公,有发翁、却曲翁等,安徽怀宁人。少时育于外家,束发就傅颖隽卓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中国书法简论 万岁通天帖 临写 沈尹默 书帖
原文传递
我所知道的潘伯鹰
15
作者 郑逸梅 《中国书法》 1987年第3期59-,共1页
我认识潘伯鹰较迟,尚在建国初年,时苏渊雷卜居沪西长乐路,某次赏花、集叙朋从,我于席间得与伯鹰晤见,彼寓四川北路,曾往访,此后他移居胶州路,即病逝于此,享年六十有三。他名式,别署孤云,安徽怀宁人,是桐城吴闿生的弟子。早期,在天津《... 我认识潘伯鹰较迟,尚在建国初年,时苏渊雷卜居沪西长乐路,某次赏花、集叙朋从,我于席间得与伯鹰晤见,彼寓四川北路,曾往访,此后他移居胶州路,即病逝于此,享年六十有三。他名式,别署孤云,安徽怀宁人,是桐城吴闿生的弟子。早期,在天津《大公报》的《文学副刊》上用凫公笔名.写《人海微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文学副刊 《大公报》 吴闿生 怀宁 微澜 澹安 四川北路 名式 大公报
原文传递
潘伯鹰与钱锺书
16
作者 王成玉 《书品》 2004年第4期64-67,共4页
读陈声聪先生《兼于阁杂著》,因《回忆潘伯鹰先生》一文,不禁使我想起潘先生的《黄庭坚诗选》。这本书是我多年前在旧书地摊上买的,淡黄色封面薄薄的一册,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11月出版。全书131页,8万4千字。据凡例,本书所选... 读陈声聪先生《兼于阁杂著》,因《回忆潘伯鹰先生》一文,不禁使我想起潘先生的《黄庭坚诗选》。这本书是我多年前在旧书地摊上买的,淡黄色封面薄薄的一册,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11月出版。全书131页,8万4千字。据凡例,本书所选仅150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钱锺书 《黄庭坚诗选》 《宋诗选注》
原文传递
悲天悯人:渊默中的雷音——笺释潘伯鹰诗八首
17
作者 周圣伟 《东吴学术》 2021年第4期66-73,共8页
作为现代文学作家,潘伯鹰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素以小说创作闻名文坛。其实,其旧体诗的成就最为杰出。其诗今存1099首,可以1949年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其中许多优秀篇章,密切联系生活现实,感时忧生,悲天悯人,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襟怀... 作为现代文学作家,潘伯鹰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素以小说创作闻名文坛。其实,其旧体诗的成就最为杰出。其诗今存1099首,可以1949年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其中许多优秀篇章,密切联系生活现实,感时忧生,悲天悯人,展现了作者的博大襟怀和高尚品德。尤其是其关注民生疾苦及知识阶层生存境况的篇什,既继承传统,延续了屈原、杜甫、白居易诗歌忧国忧民的精神血脉;又与时俱进,以本真的禀性、时新的学识、深透的思考、卓越的胆气,显现出对这一传统的现代性超越。本文择取其八篇作品略加笺释,以期借斑见豹,引起学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旧体诗笺释 感时忧生 悲天悯人
原文传递
沈尹默致潘伯鹰的一件手札
18
作者 王贞华 《书法》 2005年第8期63-64,共2页
在当代拍卖市场中,名家手札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献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今年五月重庆嘉华拍卖公司组织的一场书画拍卖中,有一件沈尹默在渝时写给潘伯鹰的手札(如图)格外引人注目。这件手札长约四十七厘米,宽约二十六厘米,写... 在当代拍卖市场中,名家手札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文献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今年五月重庆嘉华拍卖公司组织的一场书画拍卖中,有一件沈尹默在渝时写给潘伯鹰的手札(如图)格外引人注目。这件手札长约四十七厘米,宽约二十六厘米,写在一张泛黄的四川劣质皮纸上,其内容如下:伯鹰尊兄左右:前托旭初携上所临褚中令《伊阙碑》,想已入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札 沈尹默 潘伯鹰 拍卖 厘米
原文传递
毛主席曾召见潘伯鹰
19
作者 李志贤 《书法》 2007年第11期81-81,共1页
潘伯鹰先生在全国解放前,有不少时间穿梭于当时的上层社会,他再三谢绝了朋友的劝说,没有参加任何政党。有一段时间,他曾在当时的政府机关包括军事机关里供职。他一再声明,不参加党派,不列入军队军衔编制,不阅读、不起草公文,只帮助撰写... 潘伯鹰先生在全国解放前,有不少时间穿梭于当时的上层社会,他再三谢绝了朋友的劝说,没有参加任何政党。有一段时间,他曾在当时的政府机关包括军事机关里供职。他一再声明,不参加党派,不列入军队军衔编制,不阅读、不起草公文,只帮助撰写私人应酬文函。他一贯以名士、艺术家的身份出现在各种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伯鹰 机关 一再声明 文函 参加
原文传递
潘伯鹰先生逝世四十周年纪念——书画鉴赏家潘伯鹰
20
作者 李志贤 《书法》 2006年第5期58-61,共4页
潘伯鹰先生生于一九〇五年一月,卒于一九六五年五月廿五日。
关键词 潘伯鹰 廿五日 四十周年 一九六五年 鉴赏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