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棋与潘又安的关系——读《红》偶拾
1
作者 千八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2年第3期61-61,共1页
司棋和潘又安是两个次要人物,但却是小说家寄寓重要的女性观、婚恋观的人物。他们在四回书中共同出现过六次。但是,小说家却没有写清他们的长幼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四年版七十四回写潘又安写给司棋的大红双喜笺的落款署“表弟潘... 司棋和潘又安是两个次要人物,但却是小说家寄寓重要的女性观、婚恋观的人物。他们在四回书中共同出现过六次。但是,小说家却没有写清他们的长幼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四年版七十四回写潘又安写给司棋的大红双喜笺的落款署“表弟潘又安具”。紧接着的叙述中写他们是“姑表姊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又安 司棋 王善保 次要人物 女性观 回写 人民文学 红双喜 婚恋观 四年
下载PDF
如何让司棋类员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2
作者 戴荣里 《中国商界》 2023年第2期46-47,共2页
司棋是《红楼梦》中一个有性格的人物。作为迎春的大丫鬟,她具有不同于一般丫鬟的暴烈脾气。司棋“高大丰壮”,或许与其敢爱敢恨、敢吃敢喝有关系。她的自我定位不低,所以敢做出一般丫鬟也难以做出的行为来。读者看完《红楼梦》后不难发... 司棋是《红楼梦》中一个有性格的人物。作为迎春的大丫鬟,她具有不同于一般丫鬟的暴烈脾气。司棋“高大丰壮”,或许与其敢爱敢恨、敢吃敢喝有关系。她的自我定位不低,所以敢做出一般丫鬟也难以做出的行为来。读者看完《红楼梦》后不难发现,最典型的能够显现出司棋性格的有两处:一是司棋大闹厨房,再就是其与姑舅兄弟潘又安有私情。前者说明其敢恨,后者证明其敢爱。这写出了司棋有别于常人的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棋 《红楼梦》 丫鬟 潘又安 自我定位 敢爱敢恨 暴烈
下载PDF
就“嫁祸”说为薛宝钗一辩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甘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47-49,共3页
《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薛宝钗戏蝶至滴翠亭偶听小红、坠儿的私语,怕被发觉,故使出“金蝉脱壳”之法,喊“颦儿”,且故意向小红、坠儿询问黛玉的去向,使她二人“唬怔”了,并说出对黛玉的性格弱点的评价,而且十分悬心。... 《红楼梦》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薛宝钗戏蝶至滴翠亭偶听小红、坠儿的私语,怕被发觉,故使出“金蝉脱壳”之法,喊“颦儿”,且故意向小红、坠儿询问黛玉的去向,使她二人“唬怔”了,并说出对黛玉的性格弱点的评价,而且十分悬心。 对这一细节,红学界大都认为这是薛宝钗“有意嫁祸”黛玉,为争取宝二奶奶的宝座而努力的重要策略;有的论者虽能较为客观地指出薛宝钗此举“并未露出有意伤害黛玉的意向”,“与争夺宝二奶奶的位置没有多大牵连”,但也认为薛宝钗”这样作的结果,事实上对黛玉又是一种伤害,把自己的‘没趣’转嫁到黛玉头上。” 笔者认为,薛宝钗的“金蝉脱壳”的做法,非但谈不上对黛玉的“有意嫁祸”,即使认为这一做法客观上伤害了黛玉,也是不能成立,值得商榷的。下面就此略谈浅见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宝钗 黛玉 红学界 一辩 李纨 探春 潘又安 凤姐 王夫人 司棋
下载PDF
谈司棋 被引量:2
4
作者 伍彦鸿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21-25,共5页
《红楼梦》人物的姓名大多用谐音来寄意。有位旧红评家说:“司棋,人奇事奇,志节尤奇,青衣有此,斯亦奇矣,故曰司棋。”这也许说对了。但我们的想法虽和他相似,又有不同。——司棋,这个名字的发音(死期),便包含了死亡,包含了一种必然的厄... 《红楼梦》人物的姓名大多用谐音来寄意。有位旧红评家说:“司棋,人奇事奇,志节尤奇,青衣有此,斯亦奇矣,故曰司棋。”这也许说对了。但我们的想法虽和他相似,又有不同。——司棋,这个名字的发音(死期),便包含了死亡,包含了一种必然的厄运。然而,要了解她这种厄运及其意义,毕竟不能仅从名字含义的猜测上做文章,而是要透过艺术的感性外衣,分析人物的心理环境和行动环境,揭示她的性格与现实的冲突及其必然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棋 《红楼梦》人物 潘又安 黛玉 王善保 贾府 孙绍祖 晴雯 宝钗 《石头记》
下载PDF
略论曹雪芹的“债难偿”思想
5
作者 韦韬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53-58,共6页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太虚幻境宫门上的这幅对联,从红学问世二百年来,研究者极少。近来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笔者对它有一些认识,本着共同繁荣红学的目的,试将这些认识提出来。一要认识这付对联的...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太虚幻境宫门上的这幅对联,从红学问世二百年来,研究者极少。近来在读《红楼梦》的过程中,笔者对它有一些认识,本着共同繁荣红学的目的,试将这些认识提出来。一要认识这付对联的含义,首先必须对对联本身的字面意思作一探索。从书内的排列次序看,“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虚幻境 司棋 潘又安 青年男女 尤三姐 意淫 庚辰本 黛玉 贾蔷 薛宝钗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的三十五条人命
6
作者 流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79-81,78,共4页
《红楼梦》是部艺术规模壮观奇伟,在中国乃至世界小说中都是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曹雪芹以惊人的艺术笔触,精湛的文学语言,为我们塑造了数以百计的艺术形象。其中描写了许许多多遭受残酷迫害,以生命进行激烈抗争,地位低贱的奴隶,写他们... 《红楼梦》是部艺术规模壮观奇伟,在中国乃至世界小说中都是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曹雪芹以惊人的艺术笔触,精湛的文学语言,为我们塑造了数以百计的艺术形象。其中描写了许许多多遭受残酷迫害,以生命进行激烈抗争,地位低贱的奴隶,写他们的苦难,写他们的愤怒,写他们的反抗。特别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印象的是曹雪芹浓墨重彩地写了直接被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残害的三十五条人命。它记载着十八世纪人民群众的悲惨遭遇,记载着在“神圣”的封建法律道德的纱幕后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官符 残酷迫害 贾府 王夫人 艺术形象 贾母 林黛玉 贾赦 潘又安 贾宝玉
下载PDF
陈寅恪和唐筼
7
作者 梅小西 《人民周刊》 2019年第20期74-75,共2页
在尚无情感经历之时,曾有人问过陈寅恪先生的爱情观,先生这样答: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第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 在尚无情感经历之时,曾有人问过陈寅恪先生的爱情观,先生这样答: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第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第四,又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第五,最下者,随处接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司棋 潘又安 情感经历 陈寅恪 爱情观
下载PDF
试论《金瓶梅》《红楼梦》的美学分野
8
作者 董芳 《绥化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54-59,共6页
“生就意味着死”,生命乃人生旅途的起点,死亡为生命历程的归宿,情欲则是生命的火焰,贯穿社会肌体的血脉、联结生死两端的诺亚方舟。“死生亦大矣”,不独哲学家寤寐求之,也令文学家躁动不安。开拓了古典文学新的审美领域的长篇巨著《金... “生就意味着死”,生命乃人生旅途的起点,死亡为生命历程的归宿,情欲则是生命的火焰,贯穿社会肌体的血脉、联结生死两端的诺亚方舟。“死生亦大矣”,不独哲学家寤寐求之,也令文学家躁动不安。开拓了古典文学新的审美领域的长篇巨著《金瓶梅》与后来居上的《红楼梦》双峰并峙,通过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巨著 人生旅途 双峰并峙 贾宝玉 晴雯 贾赦 司棋 黛玉 潘又安 人生悲剧
下载PDF
说“看你的笑声”——读红零札
9
作者 陈熙中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72,共4页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写抄检大观园时,从迎春的丫鬟司棋的箱子中,搜出了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还有她表弟潘又安给她的一个字帖儿,司琪当即被监守起来。第七十七回写司棋被周瑞家的等人从迎春处带走,司棋想要跟相处多年的姊妹(丫...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写抄检大观园时,从迎春的丫鬟司棋的箱子中,搜出了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还有她表弟潘又安给她的一个字帖儿,司琪当即被监守起来。第七十七回写司棋被周瑞家的等人从迎春处带走,司棋想要跟相处多年的姊妹(丫鬟)辞别,周瑞家的不允。庚辰本这样写道:司棋因又哭告道:“婶子大娘们,好歹略徇个情儿,如今且歇一歇,让我到相好的姊妹跟前辞一辞,也是我们这几年好了一场。”周瑞家的等人皆各有事务,作这些事便是不得已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棋 庚辰本 抄检 《红楼梦》 潘又安 丫鬟 周瑞 大观园
原文传递
红楼梦对死亡的审视
10
作者 鲁彩苹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10年第1期156-163,共8页
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克尔凯郭尔指出,人是唯一能意识到自己必定要死亡的动物,死亡恐惧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悖论:人如果是天使,那么他不会害怕死亡,人如果是动物,那么他也不懂得害怕死亡。对死的恐惧,比任何事物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通... 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克尔凯郭尔指出,人是唯一能意识到自己必定要死亡的动物,死亡恐惧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悖论:人如果是天使,那么他不会害怕死亡,人如果是动物,那么他也不懂得害怕死亡。对死的恐惧,比任何事物都更剧烈地折磨着人这种动物。通常,大多数人竭力回避死亡这个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玉 秦可卿 林如海 晴雯 凤姐 克尔凯郭尔 潘又安 司棋 贾府 金钏儿
原文传递
五等爱情论
11
作者 陈寅恪 《青年博览》 2020年第19期57-57,共1页
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第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司棋 潘又安 爱情论
原文传递
陈寅恪的“五等爱情论”
12
作者 锦壶 《北方人》 2021年第10期17-17,共1页
陈寅恪曾将《红楼梦》中的情爱观,纳入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之中。早在1919年,即国内发生“五四”运动的那一年,近而立之年的陈寅恪时在哈佛大学,就曾对友人吴宓阐述过自己的“五等爱情论”。这番高论,如此表述:“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 陈寅恪曾将《红楼梦》中的情爱观,纳入到自己的人生经验之中。早在1919年,即国内发生“五四”运动的那一年,近而立之年的陈寅恪时在哈佛大学,就曾对友人吴宓阐述过自己的“五等爱情论”。这番高论,如此表述:“第一,情之最上者,世无其人,悬空设想,而甘为之死,如《牡丹亭》之杜丽娘是也;第二,与其人交识有素,而未尝共衾枕者次之,如宝、黛是也;第三,曾一度枕席而永久纪念不忘,如司棋与潘又安;第四,又次之,则为夫妇终身而无外遇者;第五,最下者,随处接合,惟欲是图,而无所谓情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爱情论 情爱观 司棋 《红楼梦》 潘又安 吴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